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指称活动中,语境对确定名称所指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名称的本质涵义与非本质涵义的划分离不开语境;当名称的词汇意义和语用意义发生矛盾时,前者服从后者;确定名称所指的实践活动主要依赖语境。指称活动主体之间要尽可能多地拥有共同的语境因素,才能提高指称活动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现代西方语言哲学家、逻辑学家在名称指称语境观方面呈现出由言内语境向言外语境转化的特征.形式语言学派大都从语言与实在同构的观念出发,在语言内部探究语词的指称方式.日常语言学派认为,指称是一种人们使用日常语言的实践活动,只有在变化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这样一个大语言背景下才能合理解释名称所指及其确定问题.指称语境观的这一重大转变标志着人们对名称指称理论的研究走向更加成熟、更加科学的阶段.  相似文献   

3.
涵义如何确定所指,一直是现代西方语言哲学界和逻辑学界争论不休的话题。“摹状词论”认为,名称所指是由描写或反映其词汇涵义的摹状词确定的。“语境论”认为,语境是确定名称所指的决定因素。这两派理论都有其合理因素,也有其缺陷。就此问题,我们应当借鉴克里普克的“历史因果论”把握三条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4.
认知语境下的楼盘名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探讨认知语境对交际过程的重要意义,阐述了如何借助于认知语境和基于认知的文化语境实现楼盘名称的语义生成,同时也分析了认知语境对楼盘名称中的词汇选择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指称理论的演变及其语境重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语言指称问题广泛地涉及当代哲学的许多深层问题,在语言哲学和科学实在论的研究中尤其居于基础性地位。20世纪西方哲学关于指称问题的解决大致有三种理论:摹状词理论、历史因果论和意向论。文章从语境论视角深刻反思了指称理论在20世纪的演变,评价了三大指称理论的成败得失,进而以语境论为基底对语言指称问题给出了说明。认为语词的指称是依赖于特定的语境的,是在特定的语境中得以确立和实现的,撇开语境来确定语词的指称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6.
系统功能语言学语境观和关联理论语境观在翻译研究中存在互补性,这对翻译实践和翻译理论的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7.
由于语境观的差异,语言学界对语境分类的看法很不一致。要解决语境分类问题,首先要解决对语境性质及其构成因素的认识问题。语境既具有稳定性,又具有动态生成性;既具有开放性,又具有结构性。因此,语境分类应以“语境相对于言语行为的过程”为理论框架,突出语境动态生成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语境与英汉翻译中词义的确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英汉翻译中 ,一个词应如何理解和翻译 ,取决于它特定的语境。语境包括微观语境和宏观语境。微观语境和宏观语境对英汉翻译中词义的确定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衔接理论作为系统功能语言学一个重要理论体系,具有强大的实践性和独立性。近年来国内外众多的学者对语篇衔接分析有不少的研究,也取得了瞩目的成绩。然而,语篇分析者们却很少从语用语境观方面探索衔接的空间、定位和融合问题。因此,笔者超越语篇衔接分析的范围,从宏观角度全面审视语用语境对衔接的影响及相互的联系,以求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衔接理论。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认知语境为切入点,将认知语境与语篇分析相结合,着重把动态语境观应用于语篇分析中,并分别从认知语境能更好的消除语篇中的歧义和多义、认知语境对语篇分析的重要作用以及民族文化传统中的认知语境对语篇分析的影响等多个角度科学地分析了认知语境与语篇分析的关系。强调只有透彻理解语篇的含义,才能更好地对整体语篇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如何解决西部山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难题,促进西部山区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是能否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关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发展两部山区农村经济,促进农民收入增长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伍廷芳的政治文明观是他对近代政治文明的认知、评判和选择.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人权、人民主权和法治原则为核心的政治价值观;以依法治国、司法独立为特征的政治制度观;以美国式民主制为蓝本的政治体制模式.  相似文献   

13.
围绕大学生创业风险、如何处理创业与学业的关系、怎样看待创业成功与失败等问题,对当前大学生中一些形似正确的创业观进行了剖析,指出其认识上的偏差,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主体的解放和实践"新道路"进行了一个世纪的理论探索,尽管这条"新道路"是以直接告别无产阶级革命为前提,以社会批判、文化批判、意识形态批判等为表现形式,但从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主—客体辩证法和阶级意识革命到列斐伏尔的"总体的人"和弗罗姆的"健全的人格",再到哈贝马斯的交互主体观,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对主体的深切关怀。  相似文献   

15.
本文比较系统地评述了胡适关于文明内涵的界定和中西近代民族文化意识的比较,进一步阐述胡适建立在比较、反省基础上的再造中国现代文明的思想,指出这是一种开放的、主动汇入世界现代文明潮流的有效途径。因此,胡适文明观在我国现代化发展中仍不失其意义。  相似文献   

16.
扬雄通过对"赋"体从形式到内容"双重谬误"(即"文体谬误"和"意图谬误")的反思,得出了"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的结论。这不仅是其辞赋理论的总结,更是其文体意识的自觉。他的这一文体自觉意识内含着"明道、征圣、宗经"的实质和文用兼顾中注重功用的文学价值观,在两汉之际具有继往开来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后现代主义教育视野下的师生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20世纪后半叶在西方社会流行的一种哲学、文化思潮。它脱胎于信息化后工业社会。后现代教育思想作为整个后现代思潮的一部分,它强调个人选择和参与,崇尚创造性、差异性、多样性、不确定性和建构性,主张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建立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这对我国当前的教育研究及教育改革,尤其是课堂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现代西方哲学相比较于传统西方哲学而言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这种转变三个方面的表现可归结为一条,即消除旧意志观,确立新意志观。  相似文献   

19.
章学诚在其小说观中表现出两难抉择的矛盾心理:既轻视小说,又看到小说所具有的作用;既要求小说创作应遵循史家的"实录"原则,又承认小说创作中运用虚构手法的合理性;既为小说突破史家固有的传统观念而哀叹,又认为小说的嬗变非人力所为。这种矛盾心理,是由其史家固有的传统观念与其进步的文学观相互冲突造成的。解决矛盾的出路在于:编写史籍、方志时,应对小说加以整理著录;小说创作要虚实显豁,泾渭分明;阅读者应了解文学创作富于想象、虚构和夸张的特点,做到"知其意"和"意会"。  相似文献   

20.
以生成语法的发展阶段为顺序,论述了生成语法自诞生以来对语义态度的变化,并认为生成语法坚持语义内在论,生成语法的语义观与其内在语言观和句法自治论存在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