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一、《西洲曲》考证在我国古代文苑中,《西洲曲》是一首极为优美动人的情歌。陈胤倩称它是“言情之绝唱”(《古诗选》)。古今不少评论家认为,《西洲曲》标志着南朝民歌在艺术发展上的最高成就。然而,由于史料的医缺,《西洲曲》的篇题、作者、写作年代和产生地域,却都有待进一步考证。最早著录《西洲曲》的是家人郭茂情的《乐府诗集》。郭街清把它归人“杂曲歌辞”。唐代温庭筠的拟作《西洲曲》,又称《西洲调》。可见,“曲”在这里是“乐调”的意思,《西洲曲》是乐府曲调名。它和南朝乐府民歌中的《三洲歌》、《长干曲》、《襄阳乐…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相关史料的比照分析,唐代同时存在于中原与缘边地区的部曲虽名称相同,但属性不同,身份迥异。中原部曲属于具有良人身份的军人,边地部曲则是与奴婢、牲畜为伍的贱口;中原部曲用于随主征战或做将帅、官僚的武装扈从,边地部曲则被用于除征战以外的家内役使、农业生产等多个领域,甚至被寺院役使;中原部曲隶属于相对狭小的官宦集团,边地部曲的拥有者遍及社会各个层面。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中日双方学者关于概括日本侵华教育史的性质的各种不同观点,以大量史料,从不同的角度,对“皇民化教育”、“同化教育”、“奴化教育”这三个概念作了比较分析,从而深入地揭示了日本殖民地教育的侵略实质。  相似文献   

4.
渤海多人葬的性质及其特点是渤海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多年来中外史学界研究渤海史的学者曾提出过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是“殉葬”;有的认为是“实行二次葬的,很象是无姓而隶属王族古姓的部曲和奴婢”(1);也有的认为是“家族葬”。但在国内尚未发表过以渤海多人葬的性质及其特点的专题论文,探讨渤海多人葬制。本文根据有关渤海史文献史料和考古资料,谈一谈我的粗浅看法。一、渤海多人墓葬的分情况渤海墓葬的理葬习俗较复杂。有单人葬、二人合葬、多人合葬及火葬。单人葬中绝大部分为一次葬,仰身直肢,有少量的俯身葬、屈肢葬和二次葬。两人合葬,一般是男女合葬。  相似文献   

5.
南朝刘宋失淮北四州,深刻影响了南北政治地理格局。《北魏尹平墓志》中的“淮荒扰动”指琅邪民王万寿以朐山降魏,由是引发了梁魏朐山之战。朐山既是南朝缘淮防线的咽喉,也是郁洲存亡之根本,故萧梁倾国来争。“郁州刺史”张稷在朐山战后,急欲再立军功,以提高其在朝廷的声望,消弭与梁武帝的隔阂,但贸然禁断郁洲与北魏的互市,纵容部曲侵陵土人,最终招致土人徐道角的刺杀。徐道角背后存在强大的士族门户,即东莞徐氏。徐氏世奉天师道,在郁洲拥有影响力,张稷之死揭示出郁洲岛上的土客矛盾。这两起看似孤立的政治事件,透露出南北对立之际,淮海族群文化的同质性,此即“淮蕃海捍,本出北豪”之谓,而“岛夷”是“淮夷”的延伸,是陆地文明走向海洋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关于太平天国政权的性质问题,史学界始终没有定论。基本上有三种观点:(一)“农民政权说”。(二)“新封建政权说”。(三)“两重性政权说”(包括转化说)。持这三种不同观点的同志,就他们所占有的史料看基本上是相同的,而出现分歧的关键:一是对史料的理解不同,二是评价政权性质的标准不同。因此出现了三种不同的甚至是对立的观点。所以,本文亦就此问题谈一点拙见,以求教于史学界。一、太平天国政权是建立在封建经济基础之上的土地是封建社会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封建社会主要的经济基础。在封建社会里,地主占有全国大部分土  相似文献   

7.
1993年出土于连云港市东海县尹湾村汉墓中的简牍,具有重大史料价值,其中尤以“吏员定簿”简的史料价值最为突出。它不仅可以印证、补充和订正《汉书·地理志》和《续汉书·百官志》的有关记载,而且有助于认识汉代“亭”级机构的性质、“有秩”的“官”“乡”之分、县尉的左右之别以及汉代有无“官啬夫”等重要的官制问题,值得史学界重视。  相似文献   

8.
李贺《大堤曲》原本是一首抒写妓女爱情生活的拟乐府,因未能明察其缘起,及大堤、横塘为何地,尤不明大堤女儿及“北人”具体身份,竟被历代笺注者误为“怀友”或“江南少女”对情人的挽留。本考释求得:大堤即宜城俗称。南朝以来《襄阳乐》《大堤曲》《雍州曲》诸乐府中的大堤女儿其实是在商埠码头接待旅客富商的妓女。“北人”都是往来  相似文献   

9.
关于歌咏青春情调的南朝乐府民歌《西洲曲》一诗,由于对个别字句的不同理解和诗歌表面上的若断若续,富于跳跃性等原因,便出现了各家对此诗的一些有关问题:诸如西洲在何处?作者主人公情节等问题的不同解释。这方面有代表性的文章有:游国恩先生的《谈西洲曲》;叶玉华先生的《与游国恩先生谈西洲曲》;余冠英先生的《谈西洲曲》和卡戈先生的《关于<谈西洲曲>》等文  相似文献   

10.
<正>乾嘉苗民起义至今已有一百九十周年了.但是,关于乾嘉苗民起义的性质与作用问题,由于人们看到的史料不同,加上对于同一件史料也有不同的看法,因而还存在着分歧.有人认为乾嘉起义,仅仅是一次狭隘的民族暴动,是反对“改土归流”正确措施的,自然无进步作用可言.但是,从大量历史事实来看,上述结论是难以成立的.本文主要依据官书及档案史料,对乾嘉苗民起义的性质与作用问题,作初步探讨,以求教于史学界的同志们.  相似文献   

11.
感悟语文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常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伞面智力的发展。”也有人说:“语文是一包可有可无的味精,一曲并不生动的千古民谣,一部陪伴木鱼的经书。”两种不同的看法,两种不同的语文感悟,更是两种不同的人生。  相似文献   

12.
富田事变考     
《略论“富田事变”的性质及其历史教训》发表以后,有的同志深表赞同,有的同志不以为然,并运用了一些历史资料写了不同观点的文章。为了分清“富田事变”这一历史问题的是非,本文打算从有关决议和史料中再作些考究。  相似文献   

13.
东晉南朝时期,在生产战线上的劳动者有自耕农民、佃客、部曲、奴隶、小手工业者,等等。他们因为在生产体系中的地位不同,身份的不同,因而所受的剝削也各异。本文所討论的范围,只限于封建国家对自耕农民的剝削,而其他身份的劳动者所受的剥削,则不准备討论。一东晉南朝时期封建国家对自耕农民剝削的主要內容,仍然是以征收实物为主的租和调。东晉和宋前期的戶调制度,文献里沒有确切记載。但我们知道,西晉时戶调的剝削  相似文献   

14.
试论刘昭《后汉书志》注的史料价值范学辉南朝梁人刘昭不仅最先为范晔《后汉书》作注,且以司马彪《续汉书志》三十卷补范书无志之阙,使一代名著得以完善,实堪称范氏功臣。刘昭注《后汉书》侧重搜集、补充本书所失载的史实,“集后汉同异以注范晔书,世称博悉”,①惜已...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文学评论》一九六一年第三、第四两期先后发表了林庚先生的《山水诗是怎样形成的》和袁行霈先生的《也谈山水诗产生问题》。粽合这两篇文章的共同论点,丰要是:大自然在《诗经》里,只是作为比兴被描写的;山水诗的产生是在宋初。所不同的,主要在于南朝产生山水诗的经济基础和生活基础问题。林先生以为山水诗产生的“条件”,就是南朝的经济发展与水路交通的发达;至于生活基础,在他看来,就是游宦和行旅,而“隐逸正如园林,没有对南朝的山水诗起多少作用”。袁先生的文章对当时的经济基础和南朝山水诗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并着重针对林先生有  相似文献   

16.
南朝时期的侨土矛盾是南朝政治史研究的热门议题,王俭阻拦张绪任仆射一事作为南朝侨土矛盾的重要体现长期受到史学界关注,但现存史料在此事发生时间、相关人物、阻拦原因的记载上存在较大分歧。有鉴于此,立足对各种史料记载的详细比勘,结合南齐政治环境、君王用人特点、朝野不同派系的矛盾,可以确定王俭阻拦张绪拜仆射一事发生于齐高帝时期;张绪之子张充写信讽刺王俭则发生于较晚的齐武帝永明二年(484)左右,张充讥讽王俭与王俭阻拦其父拜官仆射之事并无直接关系,而史书记载存有分歧的原因恰在于唐初编修《梁书》时侨土矛盾已渐趋消亡。  相似文献   

17.
南朝诗歌的艺术走向,以秀句、秀象、秀境的形成为典型特征。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将其概括为“句之独拔”、“象之卓绝”、“境之浑融”,这一理论表述与创作实践的相辅相成,是对南朝诗风新动向的理论概括和实践总结。  相似文献   

18.
清曲,源于民间俗曲,流行于长江下游及江淮一带。在历史长河中,宁、镇、扬地区的清曲均有不同的发展,也有各自的称谓。在南京称“白局”,在镇江称“清曲”(旧时称“小唱”、“小曲”,与京剧、昆曲、乱弹并列为“大小昆乱”),在扬州称“扬州清曲”(又名“广陵清曲”、“维扬清曲”)。镇江清曲流传久远,其渊源可以上溯到唐宋。唐代杜秋娘、谢秋娘,宋代郑容、  相似文献   

19.
《左传》和《史记·田敬仲完世家》都记载了田氏代齐事件,但所用史料几乎完全不同,可以互为注脚。《左传》作者意在揭示遵“礼”爱“民”必兴,僭“礼”失“民”必亡,兴者必遵“礼”爱“民”,亡者必僭“礼”失“民”这两个结论,而以田氏家族史料为其例证之一。《左传》集中选择田氏遵“礼”、得“民”的史料,并记录他人预言以证“礼”“民”与田氏代齐之因果关系,但对田氏遵礼得民以外的史料几乎无记载,忽略了叙事的连贯性,并因预言过多使史料真实性受到质疑。《史记》则注重“通古今之变”之“通”,对田氏家族的发展叙述得很连贯,但对人物活动、语言记载很简略。《史记》没有保存美化田氏的预言,使它在读者印象中更加真实可信。  相似文献   

20.
中国第一部系统、全面介绍澳门历史情况的《澳门问题史料集》,已由中华全国公共图书馆文献微缩复制中心影印出版。 这部史料集是由南京图书馆在馆藏百万册古籍中精选《澳门新闻纸》、《澳门记略》等29部书中与澳门有关的全书或篇章影印而成的,共7卷。主要负责该史料集编汇工作的南京图书馆副馆长宫爱冬说,这本史料汇集了许多罕见的孤本、珍本等珍贵史料,并具有可靠性和全面性。 据这位副馆长介绍,列在第一卷的便是南京图书馆馆藏的孤本史料手抄本《澳门新闻纸不分卷》。“澳门新闻纸”系指澳门的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