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永光 《老年世界》2009,(2):37-37
春天气候往往多变,可谓“百草回芽,百病发作”的季节。老年人因耐受性差,抵抗力弱,稍不注意,便会使旧病复发或新病又添。春天人体新陈代谢旺盛,阳气升发,与阳气相应,历代养生家都主张“春宜养阳”。怎样才能做到春日养阳呢?  相似文献   

2.
“两节”正逢天寒地冻的隆冬时节,那么,三九养生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呢?河南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武月萍博士说,中医养生遵循“天人相应”的自然法则,三九天除了要顺应冬季自然界阳气收藏的自然规律、坚持“秋冬养阴”的原则外,还要辅助养阳,顺应自然界阳气始生但还不够强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正春天不只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人体生理机能、新陈代谢最活跃的时期。然而春雨绵绵、乍暖还寒,气候很不稳定,除了要做好全身调节外,饮食调养也特别重要。春季养生"状元菜"韭菜养阳,调节免疫上榜理由:我国传统养生讲究"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季阳气上升,应多吃些温补阳气的食物。特别是早春时节依旧寒  相似文献   

4.
吕斌 《老人世界》2013,(5):48-49
春天主“生发”治和养“双管齐下” 中医养生遵循“天人合一”,即根据自然规律作息调养。春天属于万物生长的季节,人体也不例外。中医传统的“四季养生”认为:春主生发,夏主生长,秋主收降,冬主蛰藏。意思是春天,白天开始逐渐变长,阳光也越来越充足,阳气生发。体内血液循环、新陈代谢加快,营养物质更多、更容易进入到表皮微循环系统,毛囊和毛发的生长得到了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5.
邸志清 《老人世界》2011,(11):52-53
我们知道,天地万物都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运动和变化规律。人是大自然的产物,要想健康长寿、颐养天年,在养生上就应该“应天顺时”。祖国医学认为:“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故春季饮食调养宜选辛、甘温之品,忌酸涩。所以在春天应常食葱、荽、豉、枣、芪,最好少食酸辣。春天还是大自然阳气升发的季节,人体之阳气亦会随之而升。为扶助阳气生发的特点,可多食荞麦、薏苡仁、豆浆、绿豆、苹果、芝麻。另外还要多吃具有祛痰健脾、补肾养肺的食物,如枇杷、梨、莲子、百合、大枣、核桃。  相似文献   

6.
春季養生     
养阳 春夏季节是大自然气温上升、阳气逐渐旺盛之时,此时养生宜侧重于养阳才能顺应季节变化.根据春天里人体阳气生发的特点,可选择平补和清补饮食,如选用温性食物进补.平补的饮食适合于正常人和体弱的人,如荞麦、薏苡仁、豆浆、绿豆及苹果、芝麻、核桃等.清补的饮食是指用食性偏凉的食物熬煮的饮食,如梨、藕、荠菜、百合等. 养阴 阴虚者及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宜在春天发作,饮食上可采用蜂蜜疗法,将蜂蜜隔水蒸熟于饭前空腹服用,每日100毫升,分3次服用;或用牛奶250毫升,煮开后调入蜂蜜50克,白芨6克,调匀后饮用.这些均有养阴益胃之功效.阴虚内热体质者,可选大米粥、赤豆粥、莲心粥、青菜泥等食物,切勿食用大甜大腻、油炸多脂、生冷粗糙食物.  相似文献   

7.
俗话说“天时地利人和”,中国人自古就会利用“天时”做一些事半功倍的事,比如冬病夏治。“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疗法中的特色疗法,根据“天人合一”、“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使用药物内服和外用等方法,调整人体阴阳平衡,以扶持正气,增强抗病能力,预防和治疗冬天或受寒后容易发作的顽固性疾病。  相似文献   

8.
《老年世界》2009,(8):44-44
春天自然界万物复苏,阳气上升,易扰动人体肝、胆、胃肠蓄积的内热,出现春燥。另外,天气变化反复无常,由于生理机能失调也易导致“上火”。  相似文献   

9.
俗话说:热在三伏。老年朋友生理机能衰退,对持续高温天气的适应和耐受能力差,加之皮肤及其附属器官(例如汗腺等)衰老退化,散热功能减退,使得老年朋友很容易受热中暑,出现头晕目眩、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心慌气促、神疲力乏等症状,严重者发生昏厥、休克,甚至诱发心血管疾病而危及生命。夏季是一年中阳气最为充盛的季节,气候炎热但生机旺盛。对人体来说,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和新陈代谢亦相应旺盛起来,且活跃于人体表面。“春夏养阳”是中医顺应四时气候以养生的一大原则。然而,老年人“阳气衰竭于上”(尤指上焦心肺)…  相似文献   

10.
正春天万物复苏,是人体机能最活跃的时期。科学研究发现,3—4月份是一年中的最佳养生时段,因为这个时间段里有五大黄金养生期——养肝、排毒、护肤、减肥、长个儿。相关专家针对每个黄金养生期给出了建议,这些知识非常适合全家人一起学习。A养肝黄金期中医养生素有“四季各有侧重”之说,春天正是肝旺之时,养阳益肝最为首要。饮食养肝——春季宜减酸增甘,多吃大枣、蜂  相似文献   

11.
古代养生家认为睡眠是调养身体的关键。唐代药王孙思邈在起居方面强调:“起居有常度”,“卧起有早晚”,晚清名臣曾国藩多次强调,养生要在“眠、食”二字上下功夫,他说:“眠所以养阴也,食所以养阳也。”那么怎样改善睡眠呢?听侯老师慢慢道来:  相似文献   

12.
在寒气笼罩的冬季,阴气极盛,阳气潜藏,大地冰封,万物闭藏。老话说:“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过了冬至后白天的时间越来越长,即“冬至阳生”。自冬至日起便进入“数九寒天”。冬季养生要顺应冬藏的特点,宜敛阴又护阳,即最宜固守元阳,重在补肾,以养真气。肾位于腰部,故《素问》说:“腰者,肾之府”。由于肾藏有“先天之精”,为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故称为“先天之本”。肾所藏之精化生为肾气,肾气的充盈与否与人体的生、长、壮、老、死的生命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春令养阳气,防“风病”为要。春季气温仍偏低,风为当令主气。如果,春天应温而返寒,发生气候异常时,如养生不慎就会发病。春时阴气升发,风邪外袭多自皮毛肌腠而入,老年人宜选择轻松、柔软、舒适、保暖的衣帽鞋袜,使身体不受风邪侵袭,并适当进行“春捂”保暖,以达到预防“风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正补气温阳有一个总的原则,就是不能一味地使用温阳的药物或食物,而是要根据人体阴阳消长的变化规律顺势而为。以一天为周期来看,人体的阳气消长变化规律大致是:从后半夜起阳气始生,上午逐渐变得盛壮,人体机能活动旺盛;从下午开始,人体阳气逐渐收敛,到晚上逐渐潜藏体内,人体机能活动变弱,感觉困乏而嗜睡。因此,早餐和午餐食用温热性质的  相似文献   

15.
《黄帝内经》中指出:“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其意是:冬季气候寒冷,草木凋零,正是万物生机及人体闭藏的季节,此时应保护阳气与养精蓄锐,做到早睡晚起,以待日光。  相似文献   

16.
春季养生在精神、饮食、起居诸方面,都必须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生”字。  相似文献   

17.
正冬去春来,阳气开始生发,天地之间一派欣欣向荣。可有不少朋友反映说虽然天气还不热,却出现口腔溃疡、口臭便秘、心烦失眠、感冒发热等火热症状,其实这是“郁热”在内不得外发的表现。为什么会这样呢?冬季阳气潜藏,人们活动减少,加之进食温热补品,气血运行缓慢,体内热聚。入春之后,自然界阳气生发,体内郁热相随,在人体就容易出  相似文献   

18.
问:我今年55岁,近两三年来特别怕冷,总感觉后背发凉,平时也不能吃凉的东西,一吃就胃痛,每天大便2~3次。请问我这种病该怎样调理?南县韩芝答:背为阳,腹为阴。背部是人体阳经汇聚的部位,故而背部是集中体现人体阳气状况的地方。如果背部发凉,在排除了其他疾病后,则可考虑是阳气亏虚的表现。尤其是背部  相似文献   

19.
张照兰 《老年人》2011,(4):52-52
春天,老年人在公园里散步、锻炼的时候,会欣喜地发现树木都冒出了新芽。其实,从中医来讲,我们的肝脏正好对应着五行中的“木”,春天正是养肝的好时机。春季肝木当令,要注意肝病复发进入春天后,阳气渐盛。中医认为,肝属木,喜条达,与升发的阳气相应。  相似文献   

20.
春节过后,身边的一些朋友回家后不是感冒就是发烧。大人还撑得过去,若是体弱的老人和小孩就惨了,没来得及进家门就进了医院。医生提醒,虽然已经是初春,但乍暖乍寒,感冒让人防不胜防。春季,内热让感冒找上门 中医一般将感冒分为“风热”、“风寒”两大类。中医认为,“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春天自然界万物复苏、阳气上升,易扰动人体肝、胆、胃肠蓄积的内热,出现春燥;春天风多雨少气候干燥,人体的水分容易通过出汗、呼吸而大量丢失,过年时很多人又大量喝酒、吃肉,活动频繁的同时还经常熬夜,这些都会导致内热加剧,最终引起上火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