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湾社区照顾协会”是推动社区照顾福利服务系统的非营利组织,致力于催生新世纪的永续社区。协会将人的一生中需要的照顾,分成婴幼儿照顾、学龄前幼儿照顾、国小学童课后照顾、老人照顾和家事服务五类别,统称“社区照顾服务互助系统”,以下简介五类服务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2.
李学斌 《城市观察》2013,26(4):62-71
西方社区养老服务对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西方社区养老服务、西方社区照顾与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的异同,并综述了西方学者在支持家庭照顾者、居家照顾服务、邻里照顾、照顾管理和协作模式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以期对我国社区养老服务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3.
“社区照顾”概念于20世纪50年代起源于英国,首先被应用于精神病患者、老年人和残疾人领域。我国引进社区照顾的模式与理念之后,通过对残疾人实行机构式集中照顾,由政府部门担当服务主体,为其提供各种照顾和服务,在很大程度上较好地满足了被照顾残疾人的生活需要。  相似文献   

4.
回顾西方社会服务,特别是老人的社区照顾护理服务的发展道路,它的理念原则和方法模式,对我们的社区老年照顾服务的发展,无疑具有哲学理论的启示以及实践运作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指老年人居住在家中,以社区为中心,养老服务由以社区为依托的各种社会力量来提供的一种养老模式。它是介于老人家庭照顾和老人社会机构照顾之间的一种运用社区资源开展的老人照顾方式,由正规服务、社区志愿者及社会支持网络,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帮助和支援,使他们能在其熟悉的社区环境下维持自己的生活,避免不必要的住院或隔离。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对象主要是那些日常生活能够自理或部分能够自理的老年人。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问题日益复杂,传统社会管理服务与社会需求、公众期望的差距越来越大。尤其是“单位人”变成“社会人”之后,原有的单位管理服务网络在弱化,而新的社区管理服务网络还不够完善,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得不到在“单位人”时期的贴身照顾,原有的社会管理服务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现实要求,开展社会管理服务改革创新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残疾人社区照顾在我国的应用正处于初级起步阶段,在借鉴和引进社区照顾的模式与理念之后,通过实行机构式集中照顾对残疾人进行帮助,政府部门成为为残疾人提供各种服务和照顾的主体,能够使被照顾残疾人的生活需要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满足。但是,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仍然有许多地方需要改善。本论文主要通过结合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身体情况、家庭情况、心理状况、社会资源等)设计服务方案,运用社区照顾的理论与模式,整合资源,帮助服务对象改善自身情况,满足需要,更好地适应社会。  相似文献   

8.
祖国大陆和香港社区照顾模式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70年代开始,“社区照顾”作为一种服务设计和提供的形式逐渐在西方福利国家流行。在华人社会,邻里互助自古就有重要的位置。香港是一个由移民组成的社会,一向重视街坊组织和志愿福利机构为区内居民服务。祖国大陆解放后,农村和城市社区亦承担了不少的福利工作。特别在1987年,民政部大力提倡“社区服务”,为此项工作开拓了广阔的前景。本文试就祖国大陆和香港的社区照顾经验作一比较。概会及政茉上的演变社区照顾本身的意思十分模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首先,何谓“社区”,就没有公认的定义,而且,与社区照顾有关的还有很多概…  相似文献   

9.
济南市基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基爱”)成立于2007年10月,是山东省首家正式注册成立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自成立之日起,“基爱”便将服务定位于社区层面,以“助老扶弱、服务家庭、关怀社区、发展睦邻”作为发展使命,坚持“服务对象为本,联结社会资源,满足社会需求,伸张社会公义,提升专业能力,巩固专业价值”,并确立了“引导创建关怀互助的社区,矢志成为服务弱势社群及倡导社区关怀的专业服务机构”的长期发展愿景。  相似文献   

10.
儿童社区照顾中心坚持互助合作的理念,采用"党政领导、机构培育、自组织运作、社会支持、社区参与"的运作模式,在人员队伍、经费结构、服务内容、工作方法等方面都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探索了服务方向上以需求为本、组织管理上建章立制、参与主体上多方协同、服务对象上分类细化、服务内容上综合支持等多项具有参考意义的服务工作策略。城中村儿童社区照顾服务从社区层面缓解了家庭照顾压力,满足了儿童基础性照顾需求,有助于儿童综合成长,促进社区照顾中心运营及其服务实现共建共治共享,值得在同类城中村社区推广与借鉴。  相似文献   

11.
“春风”区别于传统的养老机构的地方很多。在投资方式上,它依靠社区,自力更生;在照顾的价值观和地点、方式选择上,它创造了家庭氛围,符合老年人居家养老的需要;在服务对象选择上,它既强调重点又关注整个社区;在服务价格定位上,它根据老人支付能力制定标准,面向普通工薪阶层;在服务项目设计上,它灵活,宽泛,具有包容性;在照顾资源调动和使用上,它结合了个人照顾、家庭照顾和社全照顾的长处,形成了协调、综合  相似文献   

12.
郭来 《当代老年》2007,(12):8-9
2007年10,月1日,是福州市鼓楼区政府出资聘请的首批“社区助老护理员”上岗一周年,的日子。一年来的实践表明,经济困难的孤寡老人也能通过政府资助,在熟悉的环境里接受社会养老服务。  相似文献   

13.
社区照顾是不同于家庭照顾和机构照顾的一种新型服务模式。社区照顾的理念符合当前我国现实需求,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通过收集现有文献资料,指出社区照顾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措施,为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2010年,深圳基于社会转型的现实需要和社会工作发展现状,开始思考社会工作服务模式的转型,将社工服务的实践平台回归一线社区,积极探索建立“社区为本”的为民服务平台,并从政策层面提出社区服务应坚持“社区为本”、“需求导向”、“多层服务”、“多元供给”的基本原则,对服务模式的维新提供了积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精神康复者家属也需要关注 目前,广州市的精神康复者以接受社区照顾为主,但照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长期的家庭照顾工作往往让照顾者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并且让他们不得不改变原来的生活方式。照顾者与康复者一样,也是弱势社群。成立已经10年的广州利康家属资源中心(以下简称利康),就是一家专门为精神康复者的照顾者(家属)提供服务的社会服务机构。  相似文献   

16.
西方社区整体环境:老年人宜居 西方国家社区的整体环境大多适宜老年人居住,社区的硬软件设施都考虑到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并辅以周边资源的支持,将社区照顾渗透到老年人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使老年人得到整体的关怀。如在普通超市里开辟“老人角”,让产品排列、服务方式等更适合老年人;银行开辟“老年窗口”,给老人足够时间记清密码,慢慢刷卡;  相似文献   

17.
6月2日,由深圳市融雪平社工服务中心实施的“临终关怀·器官捐献”社会工作服务网络正式启动。 据悉,2010年2月,深圳市融雪平社工服务中心在市福彩公益金资助下,开始实施“临终关怀·器官捐献”与社工服务公益项目。深圳临终关怀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安宁照顾、家属支持、“人生树”服务、“圆心愿”服务、哀伤辅导、社会资源整合、殡葬引导咨询等。该项目采取的“临终关怀+器官捐献+社会工作+民政殡葬服务”作为一站式综合社工服务的模式来试点,目前在全国尚属首创。  相似文献   

18.
《当代老年》2009,(3):5-5
大连市甘井子区政府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方式,推出“家属照料型”服务品牌,凡是子女、儿媳照顾父母公婆的,政府发给月工资。  相似文献   

19.
近期赴日本参加研讨会期间,走访了数家非营利组织,有从事外来移民的服务、新妈妈支持小组、残疾人社区照顾服务、家庭支援中心、自由学校等,还有一家由刚毕业的社工学生创办的为残疾人服务的公司(营利性的),从中感受到日本在社会服务方面的多元化和精细化。  相似文献   

20.
这天,家居服务的社工同事告诉我,梁燕一又住院了。梁燕动了肿瘤割除手术后,回到家里由家居照顾队跟进照顾。家居照顾队除了安排送餐、打扫卫生、陪诊等服务外,还会定期举行各式各样适合体弱老人的活动,让他们保持与社区的联系以及增加生活的趣味。那年春节假期后,正月初六,我外出工作完毕后经过梁燕家附近,忍不住往梁燕家走去,要给她拜拜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