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晚明作为古代曲文化的又一黄金时代,其核心地域在江南,而且晚明江南很多文化家族热衷于曲,纷纷参与到了这一民族文化的发展、提高过程中来.一部分擅曲家族甚至将曲学发展成为家学,多名家族成员甚至几代成员坚持不懈地致力干曲文化的播扬与开拓,因而他们从文学创作到舞台演出、从曲学总结到整理刊刻等方方面面都颇有建树,他们对民族曲文化作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2.
晚明江南文人的园林美学思想富有浓郁的文人色彩,体现出“以人为本”的实用理性主义园林思想新特点。其摆脱了传统园林美学思想之束缚,勾勒和创建了一种艺术化的生活方式,并对清代人们的造园观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晚明的文学思想史上,屠隆是一位极为重要的人物。在文学创作和仕途追求之外,屠隆对晚明不同的道教潮流几乎均有触及,甚至因为对求仙活动的极端追求被视为异端。这些宗教活动的展开除与其思想上追求朴拙的倾向有关,亦受到晚明江南文人之间亲疏不定的群体关系和地方道教环境的影响。本文在梳理屠隆的道教活动和宗教思想发展的基础上,希望将之置于晚明江南“文人道教”的环境中加以理解和考察,以反思明清文人道教传统中对与道教相关的信仰活动的多元表达与实践的困境。  相似文献   

4.
从公共空间角度研究晚明江南都市旅游是非常有意义的。公共空间是一个互相影响的区间,它不仅是地理学意义上的区间,还是一种关系的结果。公共空间中的都市旅游,存在着"看"与"被看"的关系。江南文人眼里看市民旅游的同时,他们也是被看的对象,前者形成了江南文人对都市旅游的审美鉴赏与批评,后者在某种程度上强化和造就了江南文人的审美个性。二者形成了文人审美与世俗文化交融的晚明江南都市文化之特点。  相似文献   

5.
晚明时节,很多江南名妓以自己的才情、气韵和不懈努力,追求婚姻形式的最后归宿,和名士共同谱写出一首首才子佳人风雨绝恋曲,形成浪漫的士妓婚姻文化。这种婚姻文化不仅是晚明名妓文化的延续,也是晚明社会风雨飘摇的缩影,同时也透露出当时社会个性主义、人文思潮涌动下女性婚恋观的悄然变化。  相似文献   

6.
晚明文人传奇中节妇形象的大量出现与"有益风化"的戏曲创作传统、统治上层的提倡、思想界的颂扬等因素密切相关。与明初期传奇中节妇形象更多是囿于道德规范的伦理表达相比,晚明传奇中节妇的"贞节"具备了更多情感的内涵,由"为理守节"转化为"为情守节"。然而,女性贞节内涵"情"的注入是以强化女性贞节观为目的的。文人作家即便受到晚明个性解放思潮的影响,颂情的同时不敢忘却"理"的存在,不约而同立足主流文化填充儒家女性贞节观内涵,将看似不相容的"情"与"贞"以"情教"、"情正"等理论统一在一起。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国古典文化的两种不同类型,茶饮与园林在许多层面都有共通之处.古代文人的饮茶生活对园林空间的构筑与功能带来直接影响.本文从晚明江南文人的尚茶之风入手,以这一时期大量涌现的茶书、文人小品、日记为据,分析了长物集群的晚明文人市隐生活中,普遍的尚茶之风对于文人园林的物质空间、园居活动及精神意趣的作用与影响,揭示了晚明文人茶文化与园林之间的深层联系.  相似文献   

8.
晚明时期,中国书法出现了巨大变革,张瑞图、傅山、王铎等书家,以狂放恣肆的笔墨冲击着传统中正典雅的书法风格。借用罗兰·巴特的刺点以及文化符号学相关理论,可以发现晚明书法的革新意义。晚明书法在笔法、章法、笔墨方面呈现出刺点风格,并体现出一定的异项艺术特质,由此凸显了书法艺术的本体性意义。  相似文献   

9.
东林人士作为明后期的地域人文集团,自然不尽君子,但毕竟多君子,异乎东林者不尽小人,但毕竟多小人。东林的人品风骨,总体而言优于非东林及阉党人物。评价东林与非东林各色人群,应将其领袖人物、主体骨干与一般人员分开,前期和后期分开,群体与个别分开。东林人士以关心世道、关心百姓、关心国家和地方利益的态度,在吃准发展江南经济的几个关键问题上,殚思竭虑,提出了一系列或发人深省,或切中时弊,或颇具远见,或理应实施的经济主张;他们也没有仅仅停留在方案的口头提倡上,而是身体力行,抵制宦官税使的百般掠夺,呈请减轻地方和百姓负担,实施赋役改革,兴办水利工程,安抚百姓,稳定地方,孜孜谋求国家、地方和人民三方的利益,为维护明王朝的统治和维持江南社会的稳定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0.
晚明宦游士人地记不同于唐宋笔记中对岭南、西南地区蛮荒的强调,而是依托明代相对稳定的政治文化生态和明代宦游风气的新变,将南方作为游赏的对象。以往的研究者并没有细致关注明人笔记中的南方书写以及文人对江南、岭南、西南印象的差异。通过细读可知文本,“南方”不只是地理空间,而是兼具了文化意义。两广和云南在内的广大“南方”地区不再是“化外之地”,描写“南方”的地记作品展示出对地方风俗、人物、遗迹等历史文化面向的关注。个人撰写的游记和私人编撰的地方志全面展示了文人将“蛮地”纳入中原文化的企图,也透显出宦游士人基于“异乡人”身份的南方印象与华夷文化间的冲突和对话。  相似文献   

11.
明代苏州,随着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恢复与发展,城市日趋繁荣,不仅成为江南地区政治与军事中心,而且也成为全国的丝织业中心之一和商业大都会。在城市经济发展和人口激增的同时,各种社会矛盾逐渐激化。如何加强城市的建设和管理,成为统治集团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2.
晚明是中国历史上灾害发生最频繁、危害最严重的时期之一。究其原因,除自然因素外,还有深层次的政治因素,如救灾责任主体功能衰弱、备荒制度名存实亡、救灾环节充斥腐败、政府决策脱离实际等。在这些因素作用下,晚明时期灾害发生频率趋于加快、危害极度放大,形成无岁不告灾伤、无灾成有灾、小灾变大灾的局面。  相似文献   

13.
明传奇<双孝记>一直没有流传之本,且无佚文,因此仅有几种曲学书录著录,本事不详.今在整理<曲谱大成>稿本时,检出5枝<双孝记>佚曲,对照元传奇<王祥卧冰>,可知<双孝记>为<王祥卧冰>的改本,本事即为<二十四孝>的王祥故事.  相似文献   

14.
《型世言》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现了晚明光怪陆离的世相以及污浊浇薄的世风,真实细致地反映了农民、奴仆等低层民众的苦难和挣扎。小说还生动描摹了晚明社会在浓郁的商业气氛下的各种商人形象,再现了活灵活现的帮闲群体的丑态,可谓是观照晚明市井百相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15.
明朝中后期娼妓业特别兴盛,文人学士狎妓成风。娼妓以其聪明才智促进了明代文学创作的繁荣,并带动了戏剧、音乐、舞蹈、民歌艺术的大发展,开拓了明代文学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16.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形成了以杭州—苏州—南京为一级城市,松江—嘉兴—湖州—常州—镇江等二级城市,周边无数市镇为三级城市的国内最大都市群,由此奠定了今天长三角都市群的基础.杭州与苏州、南京等超级大都市,既共同形成了国内最庞大的都市丝织业商品市场,也构建了国内著名大都市—区域中心城市—地方重要城镇的三级市场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17.
晚明小品打破了“道统”对散文的长期统治,具有创作目的的娱乐性、题材内容的世俗性和表情达意的灵活性等独特的审美价值。究其形成原因,主要有三点:政治环境的黑暗,社会风尚的冲击,还有文学渊源的深厚,等等。  相似文献   

18.
明末清初的翻译活动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从翻译的内容和形式上看,体现了中西文化平等且平和的交流,其原因有很多,归根到底应归结为经济原因。这种翻译活动对于中西文化交流的影响是双向的。  相似文献   

19.
明代塘报及其特点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塘报作为明代官方新闻传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基层组织逐级向上传播军事情况,并在统治阶层内部发布的信息传播工具。受其报道内容和传播体制的影响,明代塘报在信源、内容、体裁、发行、传播功能等方面均与明代邸报有着明显的不同,其报道风格的简洁、直白,通俗易懂,以及真实、准确、及时等特点,使之在当时的新闻传播体系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