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靳新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1(6):101-104
许多译者常常认为翻译只是再现“语义”,但文学翻译过程作为一种艺术的再创作只体现“语义”是不够完美的。风格的再现问题是翻译研究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译者必须把它考虑在内。本文试图从英语文体学、修辞学和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探讨文学作品翻译风格的特征及风格再现问题。 相似文献
2.
模糊性作为自然语言的基本属性,直接导致翻译活动的模糊性。文学作品中模糊语言的使用在所难免。在文学翻译实践中,译者如能正确而能动地使用语言的模糊功能,将会使文学作品的翻译有质的飞跃,读者也将有更高层次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3.
构筑文学本文的媒介和工具是语言,但是,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已经不是普通的日常语言和科学语言,而是具有着非凡的“陌生化的美”、“蕴藉化的美”和“形象化的美”的语言。这使文学作品的语言生成为一个完满的诗意空间,流光溢彩。 相似文献
4.
王今铮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6(1):58-60
语言风格是一种特征,格调,植根于语言的材料和规则,生成于语言的运用,是充实语义、渲染气氛、协调交际的手段。语言的民族风格和时代风格。个人语言风格是民族的、时代的风格的个性化,反映人的个性和作风。文体是语言风格的归类。语言是工具,也是“艺术”。语言风格的本质是“美” 相似文献
5.
骆小所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1,(2)
语言风格,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它总结和分类,它可以归结为语言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个人风格和表现风格。这些不同的风格都有其形成的原因。 (一) 时代风格语言的时代风格是指某一民族在特定的历史时代形成的语言风格。不同时代的人们,在社会生活、思想情操、语言修养方面都有差异,这反映到语言风格上,就使不同时代的语言风格有所不同。语言的时代风格是时代精神在语言中的客观体现。不 相似文献
6.
漫谈语言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彬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2,22(4):93-95
语言风格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现象.它生成于语言的运用,是充实语义、渲染气氛、协调交际的手段.在长期的交际活动中,语言的风格仍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为了更清楚地辨析各种风格类型的差异,更准确地运用各种类型的风格,我们可以从民族、时代、个人及地域等几个方面来考察. 相似文献
7.
张会森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3)
本文根据国内外研究动态,以相关学科的理论,论述了文学、语言、风格三者的关系,重点阐明了文学和语言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出的关系,对文学作品语言的研究历来存在的两种偏向,关于文学作品语言的本质特征以及对俄国形式主义者关于艺术语言的特征在于“陌生化”学说的评价等等。 相似文献
8.
黎运汉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3)
本文根据当前研究的成果,概括地论述了语言风格系统,归纳出具有层级化、类聚化、封闭性、开放性等四个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并指出认识风格系统对全面认识风格的基本特征和规律,拓宽风格研究的视野,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薛丽华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110-112
语言风格是由语言的风格要素和非语言的风格要素构成的。属于语言的风格要素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以及修辞等;属于非语言的风格要素包括在口头语言中体现的如态势语、语调和语速等,在书面语言中体现的如标点符号及字型、字体等。某一种风络要素并不能体现语言风格的全貌。 相似文献
10.
吴萍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0)
风格源于对语言常规的变异,文学作品的语言变异,是作家突破语言的陈规有意制造的陌生化语境,以彰显其独特的创作风格。文学作品的风格变异有明显的风格标记,而且这些标记具有可译性。 相似文献
11.
党静萍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2(1):57-61
本文集中探讨了文学作品中人物语言个性化问题 ,从“说什么”和“怎么说”两方面展开论述 ,从而揭示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既可使人物个性的意识风貌得到明晰、准确地展现 ,又显示其性格特征 ;特别是通过“怎么说”的方式 ,对人物性格进行生动地表现和深入地开掘。 相似文献
12.
郭沫若的语言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元树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1)
<正> 郭沫若同志一生和语言文字结下了不解之缘。他著述等身,翻译如林,加以应酬文字,数目约在一千五百万字以上。六、七十年的文字生涯,使他在用词、造句、布局等方面,形成自己的风格。郭沫若同志用词汇编织起来的语言艺术,在气象万千的图景中,表达出丰富复杂的情意,具有特殊诱人的艺术魅力。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我们研究沫若同志的语言风格,当然不能离开其思想内容。郭沫若语言风格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郭沫若语言风格的第一个显著特征便是纯真。这自然是由他襟怀坦白,肝胆照人,光明磊落,直率真诚的性格所决定的。巴金同志说。“我同郭老接触多年,印象最深的是他非常真诚,他谈话、写文章没有半点虚假。我想说他有一颗赤子之心。”(见久文艺报》1978年第一期)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语言风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荟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1(3):56-60
一个人的语言风格是个人精神气质的外在表现;是个人在语盲运用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于他人的精神个性的特色;是一个人的思想作风、生活经历、语言修养等因素影响而形成的个人在语言上所特有的作风和气派。邓小平的语言实践活动始终如一地坚持了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语言观,是马克思主义文风的典范。研究邓小平的语言风格,有助于了解邓小平的思想作风,有助于理解邓小平的思想理论,有助于培养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文风。 相似文献
14.
杜田材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3)
阅读李准的作品,总会感到一股扑面而来的河南味,李准味。确切地说,应是李准化了的河南味。这就是作家鲜明突出的艺术风格和语言风格。李准十分重视语言的积累、吸收、运用和创造。他那浑朴灵秀的语言格致既是作家艺术殿堂的重要支柱,又是作家艺术风格的 相似文献
15.
陈之芥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4(2):154-157
教学语言风格是教学语言美的高层次的追求,教学语言风格的形成是教师教学艺术成熟的标志,研究这一课题,揭示其规律,对提升教学语言品位,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宏观角度探讨并具体论述了教学语言风格的形成原因、基本类型和培养途径三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郑荣馨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3,(3)
庄重语言风格长期以来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且存在种种误解。庄重语言运用范围十分宽广,风格独特,具有高度艺术性,具体表现在正规之美、稳重之美、清晰之美三大方面。文章从审美视角对此作了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17.
许金榜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2,(4)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说:“古代文学之形容事物也,率用古语,其用俗语者绝无。又所用之字数亦不甚多。独元曲以许用衬字故,故辄以许多俗语或自然之声音形容之。此自古文学上所未有也。”对于俗语的运用,有人认为是文学的退化,而梁启超则说:“寻常论者,多谓宋元以降,为中国文学退化时代,余曰:不然。”“文学之进化有一大关键,即由古语之文学变为俗语之文学是也。”(《小说丛话》)这一观点无疑是正确的。唐宋以前,我国文学作品基本上都是用文言写成的。到唐宋时期,由于城市和商业的发展,市民阶层开始兴起。随着他们力量的壮大,就必然要求适应他们欣赏习惯的文艺形式。于是运用口语创 相似文献
18.
李军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5)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人们表达情感、交流思想的工具,而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其教学工作的全部劳动主要要靠语言完成。学生知识的掌握、素质的提高、能力的发展以及道德品质的完善,基本上是在教师语言的影响F实现的,学生脑力劳动效率的高低,直接取决于教师语言素养的高低。同时,教师的教学素质、能力、水平以及教学修养、教法风洛等也都会从教师的语言运用上体现出来。所以,教师的语言必须是一种科学和勉力的结合体。这也就&教师的语言风格。一、文明得体思想鲜明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今天的“道”就是要… 相似文献
19.
曾宇钧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3)
作为语言的本质属性,模糊语言在汉文学作品中大量存在,通常可分为语义模糊和语用模糊两种.汉文学作品的模糊性主要是由汉语本身的语言特点、文学语言的基本特征及读者对原文的不同的理解造成的. 相似文献
20.
刘晓芬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3(5):45-46,57
如果对所有的文章都一味地追求语言的优美华丽,有时往往会适得其反.由于不同类型的文章具有不同的语言美特征,因此对语言美的要求也不同.文章从语言在应用文与文学作品中的不同作用入手,分别从三个方面对语言美在两类文章中的不同内涵做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