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冠雄评略     
刘冠雄,字子英,又字资颖,福建侯官县(今福州市)人,生于咸丰十一年(1861)四月二十九日,父穆庵,家故贫,以箍桶为业,生五子,刘冠雄最小。光绪元年(1875)春,刘冠雄考入马尾船政后学堂驾驶班第四届。光绪五年(1879)校课毕业,派登“杨武”练船见习枪炮、驾驶诸战术,次年舰课毕业,复入校习高等课程,不久被李鸿章派充“镇南”炮舰驾驶官、管带。光绪九年(1883)调“杨威”快船帮带。光绪十一年(188)秋,调任“定远”铁甲舰大副。中法马江海战后,清政府为加强海军建设,于光绪十二年二月(1886年3月)选派第三届出洋留学生…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的展厅里,有一张同治五年(1866)十二月二十一日,休宁县官府发给屯溪茶厘局的“移文”,内容是关于英国商人来徽州经营茶叶的相关事宜,可谓是见证徽州茶叶外贸的一份珍贵历史资料。  相似文献   

3.
唐朝是在隋末农民大起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立国之初,由于隋末的暴政和多年战争破坏,“黄河之北,则千里无烟;江淮之间,则鞠为茂草。”面对这种局势,唐朝实行均田制、租庸调制等有利于恢复农业生产的政策,并在官制上实行一套与当时的小农社会相适应的制度。唐初的官制是武德七年(624年)确定的,大抵沿袭隋旧,分为京职事官和外职事官。京职事官包括三师(太师、太傅、太保)、三公(太尉、司徒、司空)、六省(尚书、门下、中书、秘书、殿中、内诗)、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九寺(太常、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  相似文献   

4.
《宋书》考疑(五)丁福林《卷五十二·袁湛传》(义熙)十四年,卒官,时年四十。(中华书局1974年10月版点校本,第1498页)按:传文于此后又载袁湛弟袁豹“(义熙)九年,卒官,时年四十一”。考豹为湛弟,《晋书·袁瑰传》、《南史·袁湛传》皆同。其既为袁...  相似文献   

5.
欧阳修与蔡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阳修生于来真家景德四年(1007),卒于来神宗熙宁五年(1072),享年六十六岁。蔡禁生于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小欧阳修五岁,卒于英宗治平四年(1067),恰又早欧阳修五年而逝。两人生活年代大体一致。仁宗天圣八年1030),欧阳修、蔡禁同登进上第,欧阳修中甲科第十四名,蔡襄中甲科第十名,名次亦前后相差无几。天圣九年(1031),欧阳修为西京留守推官,蔡袭是年授漳州军事判官,回福建漳州。仁宗景柏元年(1034)三月,欧阳修西京留守推官任满,六月任馆阁校勘,七月参与编纂三馆秘阁藏书总目(即《崇文总目》)。是年七月,蔡…  相似文献   

6.
《旧唐书》勘误(五)武秀成卷一○《肃宗本纪》“(肃宗)景云二年乙亥生。”(239页)按:凡言生日,无有不书月份者,此独云“乙亥生”,其上有脱文甚明。《唐会要》卷一《帝号上》云:“景云三(当作“二”)年九月三日,(肃宗)生于东宫之别殿。”卷二九《节日》...  相似文献   

7.
《旧唐书》勘误(三)武秀成卷一0一《韦凑传》:“(开元)十年,(韦凑)拜太原尹,兼节度支度营田大使。其年卒官,年六十五。”(3147页)按:“十年”误。中宗神龙以来,并州但为大都督府,至开元十一年正月始置北部,改并州为太原府(见新旧《唐书·玄宗本纪》...  相似文献   

8.
国家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以北京语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它是现代汉民族用来进行交际的通用语言。但普通话里某些字词的多音多义现象,尤其是多音现象却增加了使用这个交际工具的困难。因此,我认为,汉字“多义”可以保留,“多音”大可不必,这样才能更便于学习者(特别是普及义务教育的受教育者)学习和掌握。 多音难以识记。《新华字典》98年修订本和现行的《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中“和”字就有五种读音:(1)he和气;(2)he和诗;(3)huo和面;(4)huo…  相似文献   

9.
近读民国时人李详著《药裹慵谈》,其中有两则与谶有关的事。其一,武进(今常州)人刘葆真(1855——1900)名毓麟,光绪十八年(1892)壬辰会试时,改名可毅。中进士,官翰林院编修。街巷里叫卖的进士题名录中,将刘葆真的可毅误刊成可被:庚子(1900)年刘葆真乘车往通州时,途中被义和团所杀。可毅便成了谶语。其二,光绪丙戊(1886)以后,德宗屡梦一朱衣人自言姓郑,并说:“好还我台湾!”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文选》第一卷中有一篇文章是江泽民在纪念五四报告会上的讲话,题目叫“爱国主义和我国知识分子的使命”。在这篇文章里,他特别强调了知识分子“在社会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承担着重大的社会责任”。这种社会责任也就是知识分子的使命,具体表现在:(1)没有知识分子的参加,建设和改革不可能取得胜利;(2)改革开放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知识分子进行艰辛探索;(3)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知识分子的创造性劳动;(4)知识分子是精神文明建设和培育“四有”新人的骨干力量;(5)知识分子依法参加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十分重要;(6)知识分子在保证决策的科学性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11.
纪昀     
纪昀,字晓岚,清代直隶献县人,著名学者、作家,生于雍正二年(1724年),卒于嘉庆十年(1805年)。他出身士大夫家庭,祖上作为充实畿辅的大姓,于明代永乐二年(1404年)自南京迁来北方。父纪容舒,康熙举人,官至云南姚安知府,著有《唐韵考》、《玉台新咏考异》、《杜律疏》。兄纪昭,乾隆进士,官内阁中书,著有《毛诗正义》、《养知录》。  相似文献   

12.
虬村黄氏刻工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刻书史上,明万历至崇侦时期,徽版图书曾有过光辉灿烂的业绩,被称为徽刻时代。徽州刻书业的兴起,除了徽商和徽州文人的推动外,端赖朗县虬村黄氏刻工的精雕细接。其精湛的雕刻技艺,被时人誉为“雕龙手”①,“时人有刻,其刻工往往求之新安黄氏。”②然在传统中国,刻工社会地位低下,使人对其生平几若罔闻,而可供研究的资料亦极有限,本文特以相关族谱为据,试就虬村黄氏与徽州刻书等有关问题,略加考述。虬村黄氏源效汉江夏魏郡太守黄香,传入世为黄积。积字元集,生于晋太康九年(288),太兴三年(320)任新安太守。卒放官,…  相似文献   

13.
(-)王审知,光州(今河南)固始人。生于唐懿宗咸通四年(862年),卒于后唐庄宗同光三年(925年),寿六十三岁。他虽出身世代农家,但以“才气知名”,与其兄潮、审邦并称“王家三龙”。黄巢起义之后,“郡将自擅,常赋殆绝,藩镇废置,不自朝廷”①,唐王朝名存实亡。中和元年(881年)八月,寿州(今安徽寿县)屠户王绪与妹夫刘行全聚众五千据本州起义。月余,攻克光州演川,自称“将j军”,有众万余。绪委秦宗权为光州刺史。这时,固始县佐王潮率其弟审邦、审知投奔王绪共举反唐义旗。绪以潮为军正使,“典资租,阅士卒”,对他十分…  相似文献   

14.
同济(1781-1839),字保绪,一字介存,晚号止庵,清江苏荆溪(今宜兴)入。嘉庆十年进土。官淮安府学教授。著有《晋略》、《味隽斋词》、《介存斋论同杂著》及《词辨》、《宋四家词选》等。《清史稿·文苑传三》有传。清代同学,一向有浙派(亦称浙西派)和常州派之分。清初,秀水(浙江嘉兴)人朱彝尊选辑《同综。,论调以“清王”为宗。一时作家,相习成风;厉鹗继起,蔚为大观,世称为浙派。清中叶,常州张惠言兄弟选辑《词选》,以“意内言外”为主;董毅选辑《续词选》,推衍这种理论,于是又开了常州一派。同济是继张惠言之后常州…  相似文献   

15.
沈元林先生的《嵇康曾官中散大夫吗)(《文学遗产》1992年第六期)一文,否认嵇康曾官中散大夫。对此,我先是感到新颖,继而感到诧异,终于产生了怀疑。嵇康曾官中散大夫吗?我的回答是肯定的。《晋书》卷四十九《嵇康传》云:“(嵇康与魏宗室婚,拜中散大夫。”我相信《晋书》的记载是真实的。刘知几说:“皇家贞观中,有诏以前后晋史十有八家,制作虽多,未能尽善,乃敕史官更加纂录。”(《通史·古今正史》)可见《晋书:)是参考了十八家音史及其他著作编成的,保存了丰富的晋代史料。所以王鸣盛说:“《晋书》唐人修改,请家尽废。…  相似文献   

16.
曾子是儒家学派孔门大贤,对于儒学的传承发挥了极大作用。关于曾子的生平.前人或偶有提及,但多无详细论析,今试作讨论,提出一些看法供专家参考。关于曾子生平,(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谓其“少孔子四十六岁”,生于鲁定公五年(公元前505年)。曾参的少年时期,随父亲曾晰耕种于故里①。其早期教育,应为曾晰对其进行启蒙,以后才入孔门学习。曾参何时入孔门学习.前人对于这一问题尚有不同记载和看法。(颜氏家训·勉学)篇谓“曾子七十乃学,名闻天下;苟卿五十,始来游学,犹为硕儒”。如果将文中的“曾子七十乃学”视为曾参入孔…  相似文献   

17.
出自“奉儒守官”之家的杜甫,读书、为官、治国、平天下,是其一生的襟怀和追求;访道求仙,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里,企图为自己寻一条通往仕途的“终南捷径”;出入佛门,一为口腹之需,二为抑郁情结的驱遣。与释、道二门的交往,不仅与其儒学追求不相抵触,而且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印证了杜甫儒学追求和邦国之思的执着。  相似文献   

18.
南北朝     
《中文信息》2007,(6):47-49
北魏长陵位于洛阳城西北约15公里处孟津县朝阳乡官村邙山之颠。此处存大小冢各一,大者高35米,底部周长141米;小者高23米,低部周长110米。两冢相距约100米,当地俗称“大小冢”。分别为高祖孝文帝长陵和文昭皇太后之陵。孝文帝拓跋于太和十长年(493)率军南下,翌年决定由平城(今大同)迁都洛阳。他实习汉化政策,并规定死后葬洛阳。  相似文献   

19.
根据可考的材料,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起源于周代。它设立的基本目的,是为了防止国家官吏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失德失职,而导致国家政权败亡。周公曾告诫周成王要:“继今立政,其勿以检人,其推吉上,用励相我国家”;“其勿误于庶狱”;“庶狱庶慎”,“知之有毛心,灼见之有俊心,……立政,任人(行政官员)、准夫(司法官员)、牧(民政官员)作三事。”①周公的这几句话是讲于还政成王之时,其大意是:今后治理国家,不应用好险小人,而应用有德之土,来保佑我nl的国家。具体方法是,国主不应把自己的精力用于具体的国家事务,而应让国家官…  相似文献   

20.
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自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葡萄牙人进入和万历元年(1573)租居后,直至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的296年,中国政府一直对澳门行使主权,设置行政机构,派遣守澳官、县丞、同知、参将、旗员防御等官员对澳门的土地、军事、司法、行政、海关等实行全面的管理。当时,葡萄牙人也是承认中国政府对澳门行使主权和自认是租居澳门的臣民、服从管理的。1776年,澳门主教基马良士向葡萄牙的海外委员会写信时,说:“(中国)皇帝拥有全权,而我们则无能为力。他是澳门的直接主人,收取地租;而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