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杨作玲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4(4):111-113
主要讨论了判定上古汉语非宾格动词的四条标准。非宾格动词在语义上具有一定的可预测性,同时也具有一些特定的句法功能,其中判定为非宾格动词的两个必备条件是:具有独立词汇地位的动词的最小成句为NP V,NP是V的受事论元;能够自由地形成对应的使动交替形式。形容词化作定语时为"完成"或"被动"义和可以形成领主属宾句则是判断非宾格动词的两个辅助标准,借助它们可判断非宾格性的强弱。 相似文献
2.
存现动词的非宾格性假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玉柱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4):84-87
本文分析了Levin&RappaportHovac(1995)提出的存现句中的谓语动词除非宾格动词之外,也包括其他部分不及物动词(非作格动词unergative)的观点;在提出新的证据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所有存现动词都是非宾格动词,具有非宾格性,从而维护了存现动词的非宾格性假设,统一了存现结构中的谓语动词类型,为存现结构的统一解释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非宾格假说是许多语言中都具有的普遍现象。汉语中根据不及物动词不同质的特点,而将其分为非宾格动词和非作格动词。通过非宾格假说理论对不及物动词进行再分类之后,对很多用传统分类方法难以解释的语言现象进行了充分地阐释。对非宾格动词和非作格动词的深层句法结构及其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田艳艳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6(1):126-130
生成语法框架下认为存现动词是非宾格动词,但在英汉中却有很多违反这一定律的例子,如何从理论上解释这一现象便成为了一个症结。文章首先综述了近些年四种理论对这一语言现象的解释并指出了各自的问题,最后根据词汇映射和构式压制理论提出一种新的解释。认为词库中所有动词都有共性,在词库里时还不能把他们划分为及物动词、非作格动词和非宾格动词,动词只有在一些特殊语言或特殊构式中表现一些个性,如及物性、非作格性和非宾格性等。此外还认为,"存现构式状态化压制"是那些表面看来是"及物动词"和"非作格动词"派生成存现句中的非宾格动词的基础,即表面看来是"及物动词"原来的逻辑施事被存现构式压制删除,而表面看来是"作格动词"的施事被构式状态化压制成客体,当这些"另类"动词进入地点存现句的句法表达式时,就生成了合格的存现句,表现出非宾格性。 相似文献
5.
张小丽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263-268
本文以英语动结式和假被动结构为切入点,讨论中国外语学习者英语非宾格动词的第二语言习得行为。研究以定量分析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法发现:英语非宾格动词"过度被动化"确实存在,但习得者只对可替换的非宾格动词"被动化",并且这种错误并不严重;母语迁移是影响二语习得者对英语非宾格动词和非作格动词的习得的一个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英语水平差异对非宾格动词习得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
英语非宾格动词过度被动化现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英语专业学生非宾格动词过度被动化现象。研究发现,学习者把非宾格动词过度被动化受认知因素的影响;学习者在外部使因语境下比在内部使因语境下更容易将非宾格动词被动使用;学习者犯错的概率与其总体的语言水平无关。此外,本文还依据构式语法理论分析了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7.
谢亚军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8(2):106-112
非宾格化削弱了主语的施事性,也让谓语表征为结果或终止状态,并驱动隐含的第二层次主谓结构所表征的存现意义呈否定状态.非作格化强化了第一层次主谓结构的动作性特征,并驱动第二层次的主谓结构呈常规的存现意义,由此证明了双及物构式的意义是左向或右向传递.予取的双向性可以共存于同一双及物句,但予取的内容不一定是物质性的实体.物质性实体或非物质性实体的双向传递,可以概括为双向的损益关系,这就是双及物构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田艳艳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存现动词是非宾格动词,存现句中的及物动词和非作格动词是衍生的非宾格动词。在文献回顾中,发现Pai Haihua的施事删除规则只能很好的解释存现句中的及物动词,而不能解释此结构中的非作格动词。现重点分析存现句中的非作格动词,认为它们是在词汇语义表达界面上,经过施事客体化衍生成的非宾格动词。 相似文献
9.
南潮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95-98
非使役化中,从使役动词到作格动词的转换,原生及物动词同时受到三种语义选择限制:其一,动词包含"使役义([+cause])"特征;其二,动词是动态动词,表示状态变化;其三,动词的外因可以通过句法(为降级题元,充当介词的补语)或语用(为暗指题元)手段判别. 相似文献
10.
南潮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7(3):102-106
作格动词(反向使役动词)是潜在及物动词,通过非使役化,由原生使役动词转化而来的非宾动词,属于派生的不及物动词.与原生非宾动词不同,非使役化压制了及物动词的外部题元,使其施事角色要么隐形存在,要么显形地成为降级题元,充当介词补语. 相似文献
11.
李诗平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7(5):98-100
正式英语是人们在辩论、演讲、写作和各种仪式等正式场合中使用的标准英语。掌握正式英语的语体风格、词汇色彩和语法结构 ,对英语学习者提高语言交际水平 ,增强英语语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2.
莫莉莉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19(6):63-66
在全球经济趋于一体化的21世纪,管理学作为一门跨诸多学科的大学科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因而,管理学英语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分支,在享有其他专门用途英语文本共有的语言特点外,还具有其独特的语言特点。文章通过对管理学英语的语言特点的分析和归纳,旨在帮助国内的管理行业人员更准确地理解管理学英语,更好地把握国际管理现状以及最先进的管理技术与水平,从而为其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于小芸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7(5):82-85
中间结构是英语中一个很常见的句法项目。文章首先就中间结构作了简单地描写和刻画,接着从语义和句法两个层面对中间结构的主要语言特征进行阐述,其间借用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语例详细分析中间结构形成过程,最后通过与其他相似结构的对比加深我们对中间结构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4.
王勤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5(4):291-294
食品专业英语文献语言专业性较强,内容涉及食品学科理论知识、科技动态和专业信息,包括新技术、新工艺、新发明、新发现及新的研究成果。借助食品专业英语教材中实例等资料,分析了食品专业英语文献在词汇、结构、语篇和文体等方面的独特之处,试图揭示食品专业英语文献的语言特点,促进在校大学生和食品从业人员提高专业英语理解和使用能力,从而丰富专业知识,提升业务水平。 相似文献
15.
朱林莉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25(10):32-33
医药科技英语是医药学与英语的结合。作为专门用途英语,医药科技英语有其独特的语言特点。本文通过分析归纳其语言特点,探讨医药科技英语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6.
黄秀兰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4,(4)
澳大利亚英语是一种英语变体,起源于英国英语,因此两者之间存在许多共同点。本文探讨并论述了澳大利亚英语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独有特点以及它和英国英语的一些差异,最后对澳大利亚英语可能的发展趋向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17.
蒲轶琼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1):105-107
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思想时,都会利用成语表达特定含义。虽然英汉两种语言因文化不同,其成语联想意义不同,但英语成语与汉语成语都具有一定的审美特征和语言特点,如意蕴美、形象美、色彩美、韵律美以及简洁美等。 相似文献
18.
黄蔷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1(3)
中国政治术语是指党和政府在处理国家内政外交的政治活动中所形成的具有特定含义的政治概念.它们对内传播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反映国家的政治生态文化,对外宣示中国的国际形象和政治立场,为中国在地缘政治的博弈中争取更多的话语权;它们广泛地存在于政治文献、大会讲话、领导文选中,具有很强的政治严肃性、思想导向性、行政权威性和舆论工具性.外事无小事,政治术语的翻译一定要“讲政治”,并注意译名的统一规范.通过分析中国特色政治术语的“权威性”“时代性”“通俗性”“概括性”“覆盖性”和“美学性”等语言特征,提出了“语义翻译”“交际翻译”“加注释义”“省译”“创译”等中国特色政治术语的英译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多词动词是英语中一种特殊的词类。在词汇、语法、语义等方面 ,它具有独特的语言特征。这些特征包括多词性、整体性、多义性、可分性和转类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