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学习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也日趋增多,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音乐对治疗学生心理问题入手和音乐治疗的方法,音乐治疗的主要手段阐述,论文中还详细的介绍了三种学生严重心理问题(自闭症、抑郁症、学习)的治疗过程,并通过音乐治疗是如何达到的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2.
信仰危机与儒家理想——欲望、理想、信仰的现象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讨论信仰危机与儒家道德理想来探讨欲望、理想、信仰三者的意义和关系。在反映论的知识理论里,只有当认知主体与认知客体相符合相一致时,知识才具有真理性。而欲望、理想、信仰则相反:三者的共同点是,正因为它们所意向的对象不能够满足它们的直觉它们才有存在的权利。差异、变化、不确定是欲望、理想、信仰的生命。  相似文献   

3.
在“存在”谓词的争论中,康德将其看作非实在谓词,而弗雷格将其看作二阶谓词.海德格尔对“存在”之古怪逻辑性质的分析实际上从另一个角度揭示了该谓词的二阶性质.胡塞尔式的现象学可以成功辩护,系词也是二阶谓词.系词总是伴随命题态度的,在经典现象学中,它们可以一同被悬置,但在一个存在主义转换中却必须被保留.“存在”作为二阶谓词蕴含了“存在”为意义奠基的结论,而这个结论可以通过对“空名”问题的考察找到其哲学机制.  相似文献   

4.
出现于 2 0世纪 80年代的后现代心理治疗是后现代主义思潮的表现形式之一。它反对现代心理治疗的客观主义 ,在关于知识的性质、知识得以确认的标准、知识之结构上的特点以及语言的作用等方面都提出了独特的看法。尽管人们对此尚有诸多争论 ,但却能引发我们在推进心理治疗本土化、克服心理治疗中的非人格化、扩展对心理治疗性质之认识等方面进行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海德格尔基于现象学理论而提出的"从存在者身上逼问出存在来"的观点深入解读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歌《随缘》,希望通过诗歌文本的表象,从诗歌的文字的存在者背后逼问出许多存在来,以便真正读懂弗罗斯特诗歌所具有的深遂哲思,深化对弗罗斯特诗歌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杜丹  王善江 《浙江社会科学》2023,(7):112-117+127+160
存在是人类认知中最基本的概念范畴,中西方哲学及语言学对“存在”方式及词源的探索由来已久,无论在现实世界还是在可能世界,所有的事物都以不同的存在方式存在,人类世界的各语言也以不同的编码方式表达它们不同的存在方式。“存在”在现象学的呈现是复杂的,现象学为此提供了正确的概念、工具和方法来定义、识别和研究人类的存在。存在主义在现象学的基础上深化了最初的概念及认知方式,最重要的是确定了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及其真实本质。通过对跨语言中存在动词和存在方式的现象学分析,并以海德格尔“此在”观为视角,发现了其类型特征、语言共性、存在现象及其本质内涵的哲学理据。  相似文献   

7.
人学是马克思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正是在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精神现象学方法的基础上,才实现了哲学的革命变革,从而建构起人学现象学理论。马克思人学现象学方法是对"面向事情本身"现象学方法的继承和超越。马克思人学现象学方法的当代意蕴在科学原则上体现为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及其产生情况来理解事物,在价值原则上体现为追求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和谐一致。  相似文献   

8.
胡塞尔提出的“现象学还原”的思想,首先要求把一切现成者的“存在”都“悬置”起来。这样,海德格尔的“存在”问题似乎与胡塞尔的现象学原则就是冲突的。但胡塞尔在悬置自然主义所设定的一切实在时,把那原本并非现成的实在事实、而被自然主义歪曲为现成实在的境域存在也一并悬置了,从而漏过了“存在”问题。本文试图回答这一问题:为什么海德格尔哲学中的“存在”问题是现象学本身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现象学方法是反映现代实践格局的思维方法 ,本文认为 :黑格尔是第一个用现象学方法建构其哲学体系的人。在现象学视域内 ,我们发现 ,黑格尔哲学不仅仅是传统所理解的思辩理性的形而上学体系。他以其特有的现象学方法 ,确立了唯心主义实践观的基础地位 ,并对现实世界和作为主体的人的存在作了抽象然而真实的表达。马克思独具慧眼地发现并继承了这一“合理内核”,创立了实践唯物主义哲学。本文力图通过对黑格尔建构实践唯心主义哲学体系的现象学方法的讨论 ,凸显黑格尔的现代性 ,以求对正确理解黑格尔哲学文本及其与马克思哲学的关系 ,并对从现象学视域研究马克思的哲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加斯东·巴什拉的现象学是一种非正统的具身化的现象学,关注的是想象力的扩展和形象的增殖.巴什拉要探索梦想中具身的有机的精神价值,在个体的意识之中考察形象的起源以重建形象的主体性,并衡量形象的跨主体性的范围、力量和意义.巴什拉还提出“展示”、“收集”、“增殖”和“回响”等现象学方法,使他的梦想的现象学获得了一种别样的形式上的严格性,即这种现象学处在作为“追寻梦想的梦想”的一般性之中.  相似文献   

11.
后现代语境下,心理治疗的内涵发生了变化,这一变化促使心理治疗方法向着多元化、多学科、多形态的方向转向,进而促进了后现代心理治疗方法的快速发展。这种发展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西方经典后现代心理治疗的新进展;二是本土心理治疗方法的快速发展;三是大量吸收类同形态的心理学思想。  相似文献   

12.
大力开展劳教场所内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工作是劳教工作创办特色教育的大势所趋,也是劳教场 所教育工作走向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劳教场所教育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领域和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3.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多,寻求适合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工作方式成为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埃里克森提出的关注个体独特性、运用当事人资源、采取当下与未来取向三条心理治疗的基本原则对构建新的老年心理健康工作模式,具有理论与现实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扬弃了黑格尔的现象学 ,以实践为基础 ,用科学的现象学方法 ,建构起了新唯物主义 ,实现了思维方式的根本变革  相似文献   

15.
汪新建 《社会科学》2003,(10):88-93
现代心理治疗认为认知是客观现实的表征和反映 ,当这种表征和反映出现逻辑错误时 ,心理病理现象便产生了 ,故治疗的要旨是质疑和改变不合理的认知。后现代心理治疗认为 ,人们无法超越主观先在的概念系统去将判断、推论等等与客观现实进行直接的比较 ,所以认知不过是人们在特定条件下的主观建构 ,其作用是帮助人们达成所预期的目标 ,一旦认知的这种作用丧失 ,心理病理现象就会出现 ,治疗的关键则是以更有效力的认知取代旧的、无效的认知。后现代心理治疗对深入思考心理治疗的性质以及心理治疗的本土化问题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郝长墀 《社会科学》2021,(1):100-115
神学的核心问题是关于上帝的问题。从现象学的视域出发探讨神学的问题,不是用现象学的方法来处理神学研究的对象,而是在不断的悬置过程中,使得神学从各种偏见和先见中解放出来,让神学的问题自身来显现自身。现象学神学的根本任务就是思考上帝如何在其自身之中显现自身。海德格尔、列维纳斯、马里翁、克尔凯郭尔和奥古斯丁的现象学神学思想,以解放上帝为根本线索,将神学一步步从传统形而上学、存在范畴、道德与伦理视域之中解脱出来,在爱的命令的现象性中,上帝作为现象得到了呈现:上帝作为权威和爱在爱之中达到统一性和真理性,从而使得显现与显现者真正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7.
当今社会,众生内心喧哗浮躁,社会心理被挤压扭曲,心理咨询与治疗的重要性日益彰显。完形心理治疗作为目前西方国家广泛使用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之一,在个人自我成长、创伤治愈、社会工作中取得了卓越的效果。完形治疗理论继承了人本主义人性观,认为人具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潜能;秉承整体论思想,认为人的心理是一个整体,并应关注个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吸取了现象学的思想,认为体验此时此刻所感知的经验最为重要。完形治疗还创立了对话练习、空椅子技术、绕圈子等多种操作性较强的治疗技术。无论对心理治疗理论和治疗技术,还是对当代社会哲学,完形心理治疗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宗教信仰在心理疾病患者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信仰宗教的人往往表现出直觉思维的模式特点.这种思维的结果是假说偏差和组内/组外偏差.宗教对心理治疗积极的作用表现在宗教可以提供积极的应对策略;宗教还提供了替代依恋对象;宗教倡导宽恕,有助于调节情绪和行为.宗教信仰产生的认知偏差和偏见会影响心理治疗过程,而且宗教也会成为导致心理疾病的原因之一,宗教的负面影响还体现在宗教都是外部控制的,这与心理治疗倡导的自由探究和自我发展的原则相矛盾.心理咨询师和心理疾病患者在宗教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对待宗教的态度和应对方式上,是导致二者潜在冲突的根本原因.心理健康从业者需要对宗教信仰及其与心理治疗的关系重新再认识.  相似文献   

19.
刘野 《家庭科技》2008,(12):42-42
国外心理治疗中流行一种艺术治疗,患者通过绘画、剪贴、雕塑等方式,既能表达自我,又能稳定与宣泄隋绪,功效独到。对中国人来说,书法也是一门艺术,与绘画、剪贴、雕塑取得的功效不相上下。  相似文献   

20.
存在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当然之则 ,方法既以现实之道为根据 ,又规范现实本身。从形而上的维度看 ,思维的秩序、行动的秩序、存在的秩序相即而非相离 ,这种相关性在本体论的层面体现了方法、实践、存在之间的深沉联系。以理解为形式 ,通过世界的敞开与自我的去蔽 ,方法在切入存在的过程中 ,又进一步融入人自身之“在”。存在与方法的如上关系在沟通人的存在与世界之在的同时 ,也具体地展示了本体论与方法论的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