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由于近代社会的急剧变化,导致了近代岭南文化的大变化,使岭南文化转型而进入它的最重要时期。本文从商业贸易、宗教、移民、意识形态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前后对比,认为出现文化转型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广东的地理位置和对外联系,使其最先承受外来文化的洗礼;二是在异质文化并存的情况下,岭南自身产生了一套适应文化转型的再生机制,而文化选择是再生机制的内核。主动性的文化选择使它面临多种文化能择优适用,不断更新。正是由于这种以文化适应为目的的文化选择,使近代岭南文化生气勃勃,始终充满朝气和活力。  相似文献   

2.
喻阳  刘黎佳 《天府新论》2005,(Z1):158-159
纵观近代宪政史,资本主义国家宪法的产生,乃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商品生产和自由竞争的要求,促进政治上的限制君权、保障民权,从而推动资产阶级争取人权的革命.限制公权、保障人权即是宪政的精神实质所在.通过宪政的外在形式有效地控制公民赋予政府的公权力,公民的基本权利才能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3.
近代岭南文化与孙中山经济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孙中山经济思想建构的文化背景孙中山曾经说过:“兄弟底三民主义,是集合中外底学说,应世界底潮流所得的”.由此可见,孙中山的思想包括经济思想是博采中外、融汇古今的开放型思想体系,博大庞杂、融通创新成为其经济思想的显著特点.本文试图从近代岭南文化特征的角度,考察孙中山经济思想建构的文化基础,探讨孙中山经济思想的渊源与特点.孙中山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急剧变化、动荡不安的时代,亦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冲突与融汇的时代,因此,孙中山在建构他的经济思想时,不得不打下时代的烙印;孙中山的母体文化圈、他所受的教育与熏陶以及他赖以依存的文化环境,都是在近代岭南文化背景下完成的,因此,孙中山在构筑其经济思想时,便或多或少地刻下了岭南文化的痕迹.  相似文献   

4.
岭南文化与民族精神─—岭南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华1994年12月3~4日,华南师范大学岭南近现代思想文化研究中心和炎黄文化研究会在惠州市召开了以“岭南文化与民族精神”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会议收到论文22篇。与会者从岭南文化的民族精神特色、民族精神在岭南...  相似文献   

5.
论岭南文化工具主义——兼论岭南文化的现代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岭南文化是一种工具性文化,它的功能在广东改革开放建设中得到充分发挥,一方面它为广东改革开放建设披荊斩棘,立下了汗马功劳,另一方面又给广东改革开放建设增加堕力,带来消极影响。因此,必须改革和提升岭南文化工具主义,实现岭南文化现代转换,实现岭南文化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作者首先对近几年国内学者关于“产业革命精神”的不同界定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产业革命精神不仅包括了追求利润的动机,也包括对新生产力的信念、求实创新精神、市场竞争意识等等,是产业革命在人们精神世界多方面反映的综合;指出近代中国产业革命精神除了具有一般产业革命精神的共性以外,还具有自己的个性:它与爱国主义融为一体,具有求利动机与实业救国动机相统一,艰苦奋斗精神与科学精神相统一,自强精神与对外开放意识相统一等主要特征;最后探讨了中国产业革命精神的历史作用与现实意义,认为中国当前正在进行新的产业革命,继承和发扬近代中国产业革命精神是我们时代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理论界》2017,(8)
在资产阶级革命和近代化过程中,英国贵族阶层在社会变革与转型的浪潮中,其在社会各个领域的主导地位不仅没有被削弱甚至一度还被加强。贵族阶层在长期的存在与发展过程中积淀并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精神风貌与文化身份,那就是贵族精神与绅士风度。贵族精神的核心要素是对民族和国家的主人翁责任意识。贵族精神人格化的外在表现即是人们津津乐道的绅士风度。贵族精神与绅士风度实际上成为英国优秀的文化传统而不断得以继承和发展,成为不列颠民族共同认可的文化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精神和外在风貌的主要体现,这对于培养人们的精神内涵和行为方式、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特殊的地理条件、社会发展状况、文化特质和时代背景及国际环境的合力,使广州开风气之先,培育了一代革命志士,掀起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高潮。革命先驱以恢复中华为志,顽强奋斗,流血牺牲,争取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表现出赤诚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民主革命的进程中涌现出无数具有崇高精神品质的英雄人物,他们舍小家为国家、舍小我济天下,勇于担当、舍生取义、百折不挠,为广东地区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进步做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今天,我们要继承和弘扬民主革命先驱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他们的高尚品质,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岭南文化作为一种最具特色的中原移民文化的特质,有着深刻而广泛的深层原因和历史背景。从秦汉以来,中原地区的百姓以多种形式向岭南移民,其中,世家望族和贬谪官员移民带去的更多的是文化和思想,戍边士卒以及流放罪犯带去的更多的是技术和习惯。历朝历代的中原移民不断给岭南文化注入新鲜活力,而岭南文化则在这种移民文化中不断融合各种外来文化,相对封闭的地域环境又使中原文化的印迹在岭南文化中表现明显。  相似文献   

10.
近代中国的民族批判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说起中国近代史,似乎它留给中国人的只是耻辱的记载,因为它以在外国殖民主义者的胁迫下缔结不平等的条约始,又以帝国主义强迫腐败的中国政府接受旨在瓜分中国的“巴黎和约”终。在公元1840至1919年长达八十年的历史区间,世界各帝国主义依靠“船坚炮利”强加给中国人民的各种不平等条约数不胜数。在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的结合下,曾经领先世界几千年的中国,从此丧失了自己辉煌的过去,变成了任人奴役的半封建半殖民地。  相似文献   

11.
知识分子,一批特殊的群体,在东西方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尤其是他们所特有的批判精神更是让其成了时代的洞察者与社会发展的积极促进者。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文化运动中,知识分子及其批判精神表现的尤为突出典型,这不是偶然的,而是知识分子本质特征,是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他们所拥有的文化资本决定的。  相似文献   

12.
13.
试论岭南文化特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俗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文化也就是人化,是指人们在认识、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凝聚而成的物质和精神成果。故考察一区域之文化,不可不先观其相关之背景。考察岭南文化,须先了解岭南之地理、历史等整个人文地理环境。岭南地处亚热带,北负五岭而南濒大洋,这样的地理位置,产生了如下多方面的效应:岭南全境,温湿多雨,直至明代仍被视为蛮烟瘴满之区,官宦滴逐之所。近世,北人中仍有“少不入粤,老不入川”之戒。然而,生长于斯的粤人不可能有别的选择,只能在这种蛮烟瘴雨、毒虫猛兽、风涛险恶的自然环境里,艰苦奋斗…  相似文献   

14.
<正> 陈澧(1810—1882),字兰甫,一字兰浦,号东塾,广东番禺人.他是十九世纪岭南极有名望的学者、颇具创新意识的思想家、卓越的教育家.陈澧一生著书百余种,执教数十年,不仅以其广博的学识、独特的思想、经世致用的治学态度为岭南学术、岭南文化的发展、繁荣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而且还以其谦虚、平易、孜孜不倦的教学态度与实践为岭南学术、岭南文化的传播、光大,培养出一大批后继者.本文拟就陈澧对岭南文化发展所作的杰出贡献作一概要论述,不对之处,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5.
论近代教案     
教案,是近代中国官绅民联合发动、反对西方列强在华的基督教而出现交涉的案件。从1844年浙江定海教案开始到1900年义和团运动时止,共发生大小教案1333起,其中较大教案400余起。本文就教案出现的原因、基本特点、教案与义和团运动的关系、对教案的评价等问题,进行概括性的论述。 产生教案的原因虽说复杂,但概括说来,其基本因素不外以下二种:  相似文献   

16.
黄敏 《社会科学家》2003,(5):156-160
作为广东有名的文化之山,罗浮山自古以来僧道云集,名贤荟萃,他们在此留下了相当丰富的文 化遗产,对古代岭南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南粤文化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罗浮山实际成为当地文化的 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7.
近代中国陷入了帝国主义列强争相凌掠,“瓜分豆剖”濒于亡国的境地。救亡图存、振兴中华成为时代的主题。反帝反封、争取民族独立、图致富强成为爱国主义的主要内容。为了民族的振兴,先进的中国人以西方的强大和日本的跃进为榜样,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追求真理的征途。“那时,求进步的中国人,只要是西方的新道理,什么书也看。向日本、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派遣留学生之多,达到了惊人的程度。”可以说,留学运动自身深蕴着爱国主义的内涵。 近代中国的留学运动,大致可分为洋务运动至甲午战争时期,学生留学去向主要是欧美等国;甲午战后至辛亥革命时期,学生去向主要是日本;五四时期,学生主要是赴法勤工俭学及去各国留学。揭示近代中国青年学生的留学运动所包含的丰富的爱国主义内涵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在戊戌维新之前,留学生的爱国思想体现在学习外国、立志改革、除旧布新上。“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这个时期,站在时代最前列,出而领航去国外留学的绝大多数是上层知识分子,他们不仅有反抗外国侵略的要求,而且有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最终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富强的强烈愿望。中国首次主张派遣青年去国外留学的倡导者叫容闳。而容闳本身就是一个近代最早“以中国人而毕业于美国第  相似文献   

18.
民国初期,时人认识到诸多国民道德心薄弱,法律观念缺乏,国势趋入悲哀危险之境,主张改造腐陋家庭,以贤母良妻为直接救国手段.而理论上的近代贤母良妻乃中外思想之结晶,其基本清除了封建贤妻良母的弊端,是人格独立,才德兼备,肩负家庭与社会双重责任的新妇女形象.在近代民族主义话语下,它对共和精神的培育主要体现为利国、相夫与教子等方面.时人欲藉此塑造国民理想人格化解现实社会危机进而实现郅治.  相似文献   

19.
粤语与岭南文化的形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康宁 《学术研究》2006,(2):122-125
粤语由我国最早的民族共同语雅言发展而成,形成于汉代交趾刺史部所在地广信一带。粤语保存着雅言音系的大量因素,对于岭南文化和我国古代文化研究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粤语具有沿江分布的特点,其次方言可划分为西江—珠江、浔江—郁江等六个流域。  相似文献   

20.
礼是中国文化的核心范畴,也是中国人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社会文化的角度看,礼关系到中国人的思想信仰、社会秩序和文化教育等各方面。步入近代后,儒家文化陷入困境,弊病毕现,礼也难逃衰落的命运。其一,礼秩失落。在西学和西力的双重冲击下,礼治秩序逐步瓦解。其二,礼义衰落。由于缺乏创新,株守纲常学说,礼在理论上严重偏枯。其三,礼教败落。礼教自身僵化,沦为说教,脱离现实,成为近代新兴力量口诛笔伐的对象。礼在近代的命运,是儒家文化现实层面的重要写照,其利其病值得总结和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