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小说的人物与音乐——鲁迅小说的跨艺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所论的问题不是鲁迅小说的人物是否涉及音乐的问题,而是从音乐的艺术规范与艺术效果方面跨艺术地探讨鲁迅小说中人物的音乐性与鲁迅对人物描写的音乐性及其审美效果,也就是从音乐艺术的角度探讨鲁迅小说中人物生命迹象与生存状况的音乐性、人物内在生命诉求的音乐性以及人物感觉的音乐性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鲁迅小说中的人物以其鲜明的个性,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鲁迅对戏剧艺术手段的借鉴.鲁迅将矛盾冲突这一戏剧性巧妙地融人人物的塑造中,大大丰富了小说自身的表现力.鲁迅摒弃了传统小说的做法,更注重人物内在的戏剧性.他通过人物之间矛盾对立的关系,人物思想逻辑的非正常性与荒谬性,人物命运的突转和讽刺性对照三个方面,充分表现出人物内在矛盾冲突的精神世界以及人物客观存在的悲剧命运,展示了人物普遍处境的戏剧性.鲁迅小说对戏剧性因素的借鉴,有效地拓展了小说在塑造人物上的表现技巧和表现功能,在艺术的表达上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相似文献   

3.
在鲁迅小说中,身体不仅是言说的对象,借以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而且成了言喻社会意识与权力话语的重要载体,也是了解鲁迅文学世界的一个重要维度。鲁迅运用拟态、物化和丑化等叙事策略来描摹小说人物身体,深刻彰显隐含在身体话语中的人格精神、社会思想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鲁迅小说人物与其生存环境构成一种社会统一体 ,既有同一性 ,也有矛盾性。鲁迅小说人物的精神病态既是旧社会生存环境在他们身上的表现 ,也是构成环境的一部分 ,同一性是鲁迅小说表现的重点 ;鲁迅小说人物多数是普通的农民、下层平民和不幸的知识分子 ,他们要求人性的独立和改变自己的命运 ,和现实的生存环境又是矛盾的。  相似文献   

5.
鲁迅的小说在人物命名方面是很有特色的。特别是修辞技巧的运用更是独具功力。但是,多年来,鲁迅小说人物命名这一细微之处却很少受到人们的注意。其实,发掘鲁迅小说人物命名的特色是很有意义的,不仅有助于我们把握作品的人物性格,深刻理解小说的思想内容,而且对于我们在文学创作中更好地掌握和运用人物命名技巧也有很大的启发性。本文拟就  相似文献   

6.
鲁迅小说虽不以情节的丰富引人,而以人物性格的饱满取胜,但因小说是一种流动的艺术,其中的人物要活动,由人物间相互关系组成的事件要演化,所以,鲁迅对构设情节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以下,试从两个方面就鲁迅小说的情节艺术作些分析。  相似文献   

7.
文学创作中的人物肖象描写,一般包括人物的面容、神态、形体和服饰等等方面。它是塑造典型人物形象的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段。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在他的小说人物肖象描写中,表现出超绝的艺术腕力,显示了卓越的艺术才能,达到了高度的艺术造诣。 纵观鲁迅《呐喊》和《彷徨》两个小说集的小说,从人物肖象描写的角度分析,可以归纳出三种写作手法。  相似文献   

8.
杨二嫂作为鲁迅小说《故乡》里的一个配角人物,作者虽然对其只用了很少的笔墨,但却造就了小说艺术中一个极其经典的配角形象,很值得以后的小说家学习。  相似文献   

9.
鲁迅小说的人物对话极有特点,已构成鲁迅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鲁迅小说人物对话在文本中有直述与转述两种存在形态,人物对话的时空语境、主体间关系、对话过程都具有深刻的思想内蕴,在组织小说结构、表现人物性格、彰显交往理念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叙事功能.  相似文献   

10.
<正> 在鲁迅研究中很多人常常谈到鲁迅的讽刺理论,并据此认为,鲁迅是一个善于讽刺的作家,讽刺是鲁迅小说的一个重要特色。例如,王瑶说:“鲁迅小说的一个重要特色是讽刺;特别是对一些否定人物的形象,他是常常给以无情的狙击的。”(《论鲁迅作品与中国古典文学的历史联系》,《文艺报》1956年20号)何家槐说:“第三,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在鲁迅小说中,也表现了他特有的讽刺天才和幽默风趣。象《彷徨》中的《肥皂》和《高老夫子》则简直可以称为讽刺作品。”(《鲁迅作品讲话》,长江文艺出版社1959年版)吴中杰、高云说:“沉郁的幽默和深刻的讽刺,是鲁迅小说艺术风  相似文献   

11.
鲁迅小说的代表作《阿Q正传》和《祝福》的一个重要文学成就表现为两者是完美的合璧之作。小说中的主人公阿Q与祥林嫂分别是封建社会男性民众和女性民众的代表人物 ,两者交相辉映 ,具有整合封建社会民众生存状态本质和民众国民性本质的意义 ,开掘出鲁迅小说社会批判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2.
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谁也忘不了阿Q、狂人、孔乙己等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当然,这主要是来之于作者卓越的艺术表现力,但也与作者高超的人物命名艺术密切有关。对文艺作品中的人物命名,要赋予一定的艺术性,既合乎人物的性格特征,又能同整个作品的内容风格相一致,同时还要含有一定的时代气息和地方色彩,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乃至主题思想的表达,成为整个艺术作品的一个有机的组合部分,这就不是容易做到的。它与作家的思想水准、生活积累和艺术修养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在这个方面,艺术大师鲁迅又以他的艺术实践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下面,我们就鲁迅小说里的人物命名艺术作一个初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从小说<长明灯>的人物关系入手,对其如何通过人物关系的建构而形成小说主题进行了一番叙事学探讨.笔者认为,在该文本中,正是由于人物的行动构成了推动小说情节发展的直接动因,并给读者造成了某种历时性幻觉.也恰恰是由于人物行动而构成的重要的人物关系构成了<长明灯>主题的重要表征,成为探讨鲁迅小说奥秘的一个独特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
鲁迅小说的代表作<阿Q正传>和<祝福>的一个重要文学成就表现为两者是完美的合璧之作.小说中的主人公阿Q与祥林嫂分别是封建社会男性民众和女性民众的代表人物,两者交相辉映,具有整合封建社会民众生存状态本质和民众国民性本质的意义,开掘出鲁迅小说社会批判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5.
从市镇表象到精神传达--鲁迅乡土小说创作形象中介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乡土小说的审美基调和内在的精神传达紧密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异的叙事方式和结构模式.其中,以鲁镇为主要叙事场所的"市镇"表象构成了鲁迅小说的叙事中介.深入分析鲁镇的美学特征、鲁镇人物的内涵和鲁迅小说的审美风格,能够对鲁迅乡土小说的内涵和艺术成就作出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16.
鲁迅的小说《在酒楼上》《孤独者》《伤逝》表现的是革命退潮期知识分子的苦闷。由于这三篇小说进入到时代的心理情绪的深层,描写了彷徨求索中的知识分子的苦闷压抑与躁动不安,由于鲁迅对人物性格情绪化的描写所产生的使人情感共振的效果,因此对这三篇小说的研究也就集中于对作品主人公苦闷的情感价值的评价上。文学作品人物情感价值的评价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肯定人物乐观的情感,面对人物苦闷感伤的情感大都是批判否定  相似文献   

17.
鲁迅小说描写人物外在特征的传统性主要表现在采用传统的白描手法及去粉饰的净化修辞方面。它既与中国传统小说有一致性,同时又有自己个性化的魅力。鲁迅描写人物外在特征的创造性主要表现为:从对人物外在特征“不变”及“静态”的描写,转向对人物外在特征“变化”及“动态”的描写 从对人物眼睛“形”的描写,转向对人物眼睛“神”的刻画。在描写人物外在特征“变化”的过程中,鲁迅小说还分别采用了“对比”、“同时性勾勒”及“追溯性”三种不同的方式,不仅有效地描写出人物外在特征的变化,而且更深化了对人物外在特征的描写。  相似文献   

18.
中学语文课本中共选了八篇鲁迅小说,几占入选鲁迅作品的一半。和他的杂文一样,在教法上,一直是我们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特别是当前,语文,作为基础工具课,在教学中,要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训练,鲁迅小说应该如何教,就更值得探讨了。对鲁迅小说,我见到过这么两种教法:其一是,和教一般课文一样,只讲一讲词语,分析一下内容和人物,再粗略地讲一、两条写作  相似文献   

19.
鲁迅小说中的叙述者"我"是鲁迅研究中较少涉及的一个论题.但这并不能掩盖"我"的重要性:从叙事意义上而言,"我"承担了叙事功能的角色并使作品与读者之间产生间隔这一特殊效果;从人物塑造意义上面言,"我"又与作品中的其他人物构成精神同构的关系.这不仅增强了鲁迅小说的复杂性与深刻性,并赋予其作品文化内涵与现代性.  相似文献   

20.
鲁迅小说对人物心理尤其是变态心理作了令人惊叹的剖析。本文从独特的视角分析了鲁迅小说人物变态心理的类型和特点,试图阐释其形成原因、独特意义和审美价值。文章指出,社会——文化关系的失调、作家个性心理和审美追求是小说人物变态心理形成的主要因素,它的意义在于对国民劣根性作了深层次探讨,从而具有一种悲壮的崇高美和和谐的变态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