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3 毫秒
1.
我国金融业存在种种缺陷与隐患,潜伏的风险加大,一旦金融风险转化为金融危机,其对金融业和整个经济建设造成的严重后果及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将是不堪设想的。因此, 我国有必要采取各种措施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2.
金融风险的生成机理与传导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使各国间的防火墙逐渐消失,金融危机频率加快,程度加深,涉及范围不断扩大.如果说金融危机犹如火灾,那么金融风险犹如火灾隐患.为了防止危机的爆发,必须要探究金融风险生成机理与传导问题,从而为开发与构建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奠定理论和逻辑基础.  相似文献   

3.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贷风险管理是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突出问题,影响着我国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造成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内在隐患,而造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根本原因是制度问题,化解和防范风险的主要措施是不断地完善金融制度和金融创新。  相似文献   

4.
作为游离于监管之外的信用中介体系,影子银行具有透明度低、结构复杂等特点,极易成为构成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大隐患.基于2013-202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测度各省份影子银行规模和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数,实证检验我国影子银行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各组成部分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呈现差异性;2)民间借贷是影响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主要因素;3)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营商环境是影响影子银行与系统性金融风险之间关系的重要因素;4)保险业的发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影子银行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向商业银行转化过程中,金融风险几乎无时不在,无处不有。能否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直接关系到国家稳定和经济发展。为此,在1996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召开的金融监管会议上,就确立了以防范金融风险为核心,加强金融监管的目标。江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也明确指出:“依法加强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包括证券市场的监管,规范和维护金融秩序,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而在刚刚闭幕的、以贯彻邓小平理论和十五大精神为指导思想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又进一步明确了强化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当前,外汇衍生产品交易在我国方兴未艾,凭借其高杠杆性、复杂性、虚拟性等特点,转移了金融风险,但同时也给金融安全带来了新的隐患,必须进一步加强对外汇衍生交易的法律监管,以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与安全。  相似文献   

7.
论国家金融风险的内涵、起因和度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翀 《学术研究》2000,(2):13-18
文章阐述了国家金融风险的内涵,分析了国家金融风险的起因和度量,提出了国家金融风险的验证指标。文章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展开论述,为防范国家金融风险的方法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8.
在银监会、金融稳定局相继成立以后,我国已经建立起中央监管的格局,在提高金融监管效率、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方面迈出重要的一步。但是,金融监管机构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由此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仍将是导致我国金融业监管效率的隐患。本文主要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分析目前我国金融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如何减轻信息不对称对金融监管的不利影响,提高监管效率,防范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9.
以金融科技风险为切入点,系统分析金融科技发展给金融风险、金融监管及经济增长带来的影响,运用合成指数法及TVP-VAR模型考察金融风险、金融监管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时序性变化态势。研究发现:金融风险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复杂、交叉相关性,当前金融监管能有效化解传统金融风险,却不能有效覆盖金融科技变革所带来的金融风险,金融科技风险仍是未来防控的重点。应健全金融科技审慎监管框架,积极推进监管科技,建立混合型金融风险预警机制,协调金融监管与宏观经济政策,严控金融科技风险。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理论层面剖析金融资源错配对宏观经济、地方财政、金融部门、非金融部门、房地产部门和对外贸易六个维度的金融风险影响,并基于中国2011—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综合指数法构建地方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数,量化分析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对地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有助于显著降低地方系统性金融风险,而且金融配置效率对六个维度的金融风险影响存在显著异质性;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能够有效抑制相邻地区系统性金融风险,金融资源在区域间的流动促使邻近地区能有效缓解金融资源错配引发的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1.
王禹 《松州学刊》2001,(2):34-34
近一个时期,“风险”一词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在各种风险中,金融风险则更加引人注目。而在金融风险中,道德风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为,不论是银行信贷风险、保险投资风险、还是证券期货风险,都无一不牵涉到人,各类风险的形成,大都与人的道德品质有直接关系,多属于金融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90年代频繁发生的金融危机的分析和思考,明确提出了国家金融 风险的新范畴,并进一步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论证了国家金融风险形成的原因和可能造成的 危害。本文认为,国家金融风险已经形成,我国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将面临比一般发展中 国家更大的国家金融风险.包括我国在内的各国要正视这个现实,注意防范国家金融风险 的爆发。  相似文献   

13.
化解金融风险应找准着力点□吴满平龙军生金融风险是我国金融发展中的一个要害问题,又是经济发展中多年积累的问题,如不有效解决,将对社会安定,经济、金融健康运行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找准着力点,积极回避金融风险。一、银行业经营要回避“六种风险”...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金融腐败、金融风险形势依然复杂,如何做好金融反腐和金融风险处置是一个重大课题,而厘清金融腐败与金融风险的关系和传染机制,是金融反腐和金融风险处置有效衔接、一体化推进的前提条件。一般认为,金融领域的腐败与风险在表现形式、内在原因、治理策略方面遵循着不同的逻辑,进而表现为在金融风险分析中缺乏对金融腐败的关注,而在金融反腐中又对其可能引发的风险处置问题有所忽略。为此,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析范式,探究金融腐败与金融风险之间的内在关联,进而揭示金融腐败与金融风险之间的传染机制,在破除“金融精英论”、推动金融监管改革的背景下提出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商业银行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同时也付出了高昂代价。随着改革进程的深入,国有商业银行所付出的代价越来越大,它突出表现为大量不良债权给银行带来的越来越大的金融风险。据统计,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与总资产之比超过20%,不良债权总数额超过1万亿元。这么庞大的不良资产是我国的金融体系甚至整个经济体系的重大隐患,是整个经济的不稳定因素。亚洲金融危机暴发也提醒我们要尽快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拟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债权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提出解决不良债权增量的对策,并对解决不良债权的存量…  相似文献   

16.
赵明明 《理论界》2007,(5):205-206
由于中国金融业的进一步改革,商业银行存在着大量的金融风险。如何化解金融风险,提高自身的抗风险能力是其平稳迈进的关键,要采取有效措施使商业银行在创新中不断发展,在发展中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11-2017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采用前沿的KMV模型和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基于区域层面分析了我国金融体系权力结构对区域金融风险的差异化影响。研究发现,金融显性集权能够抑制区域金融风险,而金融隐性分权则抬升金融风险。此外,宏观和经济结构层面的优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释缓区域金融风险。据此,防范和化解区域金融风险:一方面需要加强顶层设计,重塑中央和地方关系,深化机制体制改革,从根源上规范金融分权;另一方面需要对区域金融风险有全局性的判断和把握,并基于区域禀赋原则,健全区域金融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多管齐下,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攻坚战。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国内外大量金融案例表明,道德风险已成为主要金融风险。所谓道德风险,就是由于银行员工职业道德低下,职业纪律性差,职业责任感缺乏,违章违纪操作,违法违规经营或其他违法活动而导致资产损失的可能性。面对加入WTO后形势和日益……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时得出的信用风险理论、虚拟资本理论、金融危机理论和金融监管理论等金融风险理论,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基本遵循。近些年来,在马克思金融风险理论指导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马克思金融风险理论进行了中国化建构,对一系列针对金融风险预警、金融风险类型控制、金融监管强化、金融风险防范化解攻坚与金融安全维护等进行了生动实践。对金融风险防范化解的理论探索和成功实践,大大地拓展了马克思金融风险理论,极大地丰富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伟大实践。站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节点,积极探索马克思金融风险理论的中国化建构与实践,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九七年度,人民银行丰城支行将缓解金融风险寓于具体的每一项监管之中,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随时掌握金融风险动态,把工作做得尽量细致些,把握住工作的主动权,维护了一方金融平安。一、净化金融环境1、坚决取缔非法办金融。“办金融业务,借鸡生蛋”的指导思想,诱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