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加入WT0势必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等各方面产生深远影响,其中,就包括对政府形象的影响。国内外的公众必将依据变化的环境对政府形象进行重新的审视和评价。因此,WT0时代政府形象面临着挑战和重塑。一、应对“入世”挑战的政府形象政府形象建设既是一个实践问题,又是一个理论问题。政府形象是政府的整体素质、综合能力和施政业绩在国内外公众中获得的认知与评价。这种认知和评价具体反映为政府在国内外公众中的知晓度和美誉度。政府形象是一个政府内在的基础条件和素质的外在表现。哲学有句名言:透过现象看本质。政府形象从表…  相似文献   

2.
社会关系形态中客观存在的公共关系运行形态,包含并体现出一种非对称、非平衡的关系形态以及非对称、非平衡的关系运行过程。公共关系非对称运行形态是由公众的特定属性决定的。公共关系的非对称特征是公关与诸多关系形态,其中包括人际关系、生产管理关系等关系及其运行形态的重要区别;非对称与对称的相互交织是公共关系矛盾运动的基本法则;不同形态非对称与对称性传播对组织形象产生不同影响;非对称中的对称性追求促进着组织和谐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美国著名的公关专家詹姆斯·格鲁尼格教授反对在公共关系中使用“形象”和“塑造形象”这两个词语 ,认为塑造形象意味着为组织说好话而无需对公众负责任。本文认为 ,公共关系是塑造形象的学问 ,而且强调塑造良好的形象必须以负责任的行为和实际的业绩为基础  相似文献   

4.
任何一个企业开展公共关系的最根本目标,就是千方百计扩大本企业的影响,提高企业自身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公众的心目中建树起良好的企业形象,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十四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进一步确立,公共关系学作为  相似文献   

5.
论网络时代的公共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发展,对传统社会产生了冲击和挑战,人类迎来了网络时代。网络时代对传统的公共关系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公关对象——公众、组织与公众的关系、公关部门和公关运作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网络公关应运而生。必须研究网络时代的公共关系,为传统公关注入时代的内容,为组织发展提供新的平台。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政府形象的三大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政府形象作出理论区分,即公众期待的、应然的政府形象与公众感受的、实然的政府形象,并强调政府形象的行为性与人格化特征。文章论述了我国政府形象的三大转变,即“权力形象”向“责任形象”转变,自利形象”向“公共形象”转变,经验形象”向“理性形象”转变。  相似文献   

7.
公共关系学要能够在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中发挥有效的作用,就必须符合本国的国情,并具有中国的特色。公共关系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是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公共关系本来是一种客观现象。任何一个组织机构(如企业)都处在一定的社会联系和社会舆论之中。组织机构的公共关系状态就是社会各界(统称“公众”)与该组织联系的程度,以及社会舆论对该组织支持的程度。公共关系活动,就是协调组织与各类公众之闻的关系,争取社会舆论支持的工作。公共关系活动的目的,是为组织机构树立良  相似文献   

8.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在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贯彻落实十五大精神的重要时刻,探索哲学的重要范畴─—“度”在解放思想中的效用,对清除解放思想的障碍,优化解放思想的成果,实现解放思想的功能目的,使第三次思想解放再创辉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就“度”在解放思想中的效用谈谈自己的看法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任何事物都有质和量的规定性,质和量的统一就是事物的度。存在决定意识,客观事物的度决定了观念的度,这样,解放思想也就有了自己的度。和其它事物一样,超出度的范围,解放思想就要发生质变…  相似文献   

9.
美国政府的公关发展对我国政府形象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现代政府的行政事务日趋复杂多样,政府工作人员要与社会各方面公众进行接触和交往。为了使政府机构能搞好与各方面公众的关系,达到相互了解,争取公众的信任、支持和合作,就必须开展政府公共关系活动。本文着重论述政府公共关系的基本内涵和特点,国外的相关经验,以及对我国政府形象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老子思想的核心是“道”,他通过以“无”言“道”,展开了对生命的追溯、反思和指导。与“常”相应之“无”描述的是“道”动态的创生过程,侧重从超现象界言“道”;与“有”相应之“无”突破了静态限定之“有”,侧重从现象界言“道”;无心之“无”则进入了对人类社会精神生活和实践行为的探索,从而将宇宙和人生合一,使人体悟得于“道”真的境界。  相似文献   

11.
公共关系管理作为协调社会关系的重要管理机制,它借助于社会大众传播、社会规范、社会秩序,建立组织与公众的良好合作关系,使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达到全面和谐状态。公共关系管理从产生及在它以后的发展和研究过程中,都蕴涵着构建和谐社会这个内容,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中起着独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公众对上海节庆活动认知度为切入点,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借助于SPSS13.0统计软件,尝试构建节庆活动的公众认知度的测评模型,并就上海三大节庆作为实证调查的对象,分析三大节庆活动在公众认知度上的现状及差异,并对节庆活动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改进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任何警察组织都处于一定的社会生态系统之中。警察公共关系就是监测警察组织生态环境,参与警察组织活动的决策,采用公共关系等专业手段,通过新闻媒介塑造良好的警察组织形象,建立警察组织与其生态环境的和谐关系。同时,警察公共关系的顺利开展还依赖于构建警察组织的良性社会生态,从而形成警察组织生态系统的和谐性与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儒家的“折中”、道家的“守中”、释家的“中观”思想作了梳理辨析.指出,三家理论各具特点,共同建构了中国人的精神品格和思维方式.其中儒家侧重于对认识客体的真实性、准确性的把握,力图使人的认识和实践更符合事物的实际状况和发展规律.道家侧重于对认识主体心性的要求,追求自然而自由的心境,来体道悟道.释家则“不落两边”,侧重于从本体论角度认识事物现象与本质的形上关系.三家从不同角度对“求中用中”的积极探索,表现了中国人对把握“尺度”的富于智慧的追求,但也具有不可忽视的缺陷和消极影响,需要我们扬长避短地吸收借鉴.  相似文献   

15.
“公共关系职能”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公共关系职能”探析董天策作为一种经营管理艺术,公共关系对各行各业组织机构到底具有什么作用,应当开展哪些工作,这是实务工作者必须首先明确的问题,也是理论研究者应当科学回答的问题。笔者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与思考,发现不少实务工作者对此颇为茫然,而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邱北县的九万壮族俗称“沙人”,每个沙人村中皆有头人议事或公众聚会的木楼——“老人厅”,它代表沙人的家族或村社组织。本文介绍了“老人厅”及“抱广”(寨主、头人)、“管事”(公众领袖)的权限、职能、作用及其发展历史。认为应正确对待“老人厅”及其头人,使其更好地为山区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7.
新闻与公共关系从一开始就是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的.从实务界到学界,关于新闻与公共关系二者应该互斥还是合作的争论持续了多年.然而,从现实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看,随着现代社会组织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记者和媒体对作为消息源的组织依赖也日益加深,公共新闻学理论和现代公关理念的渐行渐近,使新闻与公共关系的合作成为必然.新闻与公共关系都是社会的润滑剂.告知真相、建构社会,正在成为新闻和公共关系的共同目标.  相似文献   

18.
公共关系原则与政府危机管理互动性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政府危机管理中应当运用公共关系原则。公共关系的公开性原则、利益一致性原则、科学性艺术化原则和全员公共关系原则,与政府危机管理的透明度、公信度、科学化、民主化和美誉度形成良性互动,有助于建立有效的政府危机管理体系,提高政府快速应对危机的能力,改进工作作风和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  相似文献   

19.
公共关系工作是一种协调社会组织与其公众的相互关系的活动。然而,通常人们对公共关系客体的认定,却只局限于公众这一对象物上,并没有把关系作为一种客体对象来对待。本文认为,关系应该与公众一样被看作公共关系主体活动范围内的主要对象物,不研究公共关系工作的关系对象问题,将难以全面把握公共关系客体。一、公共关系客体客体本系与主体相对应的一个哲学范畴。从广义上讲,公共关系客体指公共关系主体的活动所指向的所有对象物。这些对象物既包括外在于公共关系主体的事物、条件、客观规律,也包括在公共关系主体的活动中所必须掌握的公共关系理论、所必须加以改造提高的公共关系主体自身的能力。这  相似文献   

20.
试析政府公共关系与政府形象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各国对于政府形象的研究,日益引起政界和学术界的重视,有些国家的政府已专门设置了改进政府形象的职能部门,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战略规划和形象设计。中国现在正在推行改革开放,从而对政府形象提出了新的特别的要求,政府公共关系的引入可以帮助把政府形象更好地公之于众,使民众知晓政府,理解政府,从而更好地推动社会全面发展。因此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应该大力开展政府公共关系工作,从而构筑政府的崭新形象,本文着重探讨了开展政府公共关系是塑造政府形象的手段,中国政府形象塑造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以及中国政府形象塑造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