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试析康拉德小说的现代主义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康拉德是一位承前启后、伟大而深刻的作家。他的小说既继承了英国小说创作的优秀传统,又在许多方面大胆开拓,表现出鲜明的现代主义特征。本文通过分析康拉德的几部代表作品,展示作家在小说主题的“内转”、叙事技巧的革新、印象主义和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从而解释了为什么康拉德的小说深受许多现代派作家的推崇,对20世纪西方小说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康拉德视福楼拜为自己的文体大师,其艺术观和创作受到福楼拜的影响。在福楼拜的影响下,康拉德走上了关注小说形式和叙事策略的现代小说探寻之路。康拉德继承和发展了福楼拜的小说诗学,娴熟地运用客观化写作与视觉感的叙事策略,在叙事声音、叙事视角、叙事顺序、叙事距离等的处理和变化上大胆革新,形成了英国文坛独树一帜的叙事风格,其作品表现出鲜明的早期现代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3.
当代文学史上的经典历史叙事在新时期多元化的文化语境下遭到了质疑和挑战。“历史”本身的虚构性和文本性特征使得作家无意于再建构关于历史的“宏大叙事”,放弃了对历史客观真实性的追求,从而在文本中渲染了一种非理性主义色彩;同时,作家注重自我对历史的认识和体验,在小说创作实践中关注个体的命运和价值,表征了一种经验理性的反思倾向。  相似文献   

4.
《诺斯托罗莫》历来被评论家认为是康拉德小说创作的巅峰之作,寄寓着丰富的道德内涵。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从康拉德的道德观入手,回到小说创作的历史语境,结合小说的叙事艺术,挖掘小说主人公诺斯特罗莫和高尔德在物质利益的引诱下不断堕落的伦理学意义,揭示人类道德堕落的严重后果,表现出康拉德深切的道德关怀。  相似文献   

5.
海员出身的英国作家康拉德写了许多描写海上生活的“海洋小说”,这些作品展示了大海的多姿多彩,波澜壮阔,流露出康拉德对大海的热爱,同时,作为描写对象的大海,也象一面多棱镜,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反映了康拉德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理解与思考。  相似文献   

6.
“宏大”与“细小”是伤痕文学后小说历史叙述的两种倾向,在当下时代,写“大历史”与写“小生活”,宏大叙事和日常化叙事这两者都不可或缺。两者看似矛盾,其实正构成文学的历史叙述不可分割而又富有张力的两面。《陆犯焉识》集中体现了宏大历史叙述和日常化叙述的平衡和失衡,它的创作套路既体现出作家以人性和爱情穿透大历史的愿望,又显现出小说叙述可能性的缺失和思想的局限。  相似文献   

7.
有“香港文坛教父”之称的作家刘以鬯毕生致力于“求新求异”,其“实验小说”创作借鉴西方现代派文学理论,充满了探索性和先锋性。笔者结合他的一系列“反小说”创作,分析了刘以鬯对法国“新小说派”的新锐创作观及主要创新技巧如“客体写作”、“跳跃”、“环合”、“复现”和“开放性创作”等手法的吸收与借鉴,并指出其“求新求异”的叙事背后立足香港本土,着力表现香港社会现实以及小人物命运的深刻创作主旨。  相似文献   

8.
废名开创了中国现代乡土小说的叙事传统,这种传统在文体上表现为诗化叙事与散文化叙事.在主题选择上,废名坚持寻找故乡与表现黄梅;在文化资源上,是对中国古典传统和西方文学的有效融合和超越,体现出鲜明的主体性特征;在审美情趣上,表现为宁静幽远情韵并致,情感内敛含蓄节制;其价值观的基础是融会儒、道、释于一炉的“道”,核心是“诚笃”与“真实”,即“不自欺”;在古典与现代、本土与西方的冲突和选择之中,废名彰显出其鲜明的文化价值观.这一切构成了废名小说的写作“传统”,一方面,他是对既有传统的继承与超越;另一方面,他以其执拗的个人努力开创了现代乡土小说写作的崭新传统.废名的小说传统对同时代及其以后的作家创作产生了较深刻的影响,并形成清晰的传承谱系.这种写作传统一直没有断流,代有传人.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9.
《黑暗的心脏》中的“孤独”主题探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洛去寻求“黑暗的心脏”,而库尔茨正处在“黑暗的心脏”,他们都有着一颗孤独的心灵,他们的孤独透露出康拉德的孤独。  相似文献   

10.
约瑟夫·康拉德是英国文学史上一位与众不同的作家,最为独特的地方表现在其丛林小说创作及个人思想意识中所表现出的矛盾对立的双重性,比如小说创作的主题、背景、手法中的双重性,“自我”世界建构中的双重性以及“他者”世界建构中的双重性等.由此可以看出,在经历了多个文化觉醒的阶段后,康拉德从文化边缘人上升至具有矛盾对立的双重性的双面人,并以这种双重性思想作为自己创作的哲学思想根基.  相似文献   

11.
康拉德继承了西方人文主义的伟大传统,始终关注人的生存,人性的栖居,在作品中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及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维度对人性进行了深入的探索。这在他的丛林题材小说中尤其有全面深刻的体现。随着思考的深入,康拉德对人性有不断深入的理解,表现出自己独特的悲剧人性观和“积极悲观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2.
文章主要论述《黑暗的心脏》所展现的自由和责任这一存在主义主题。存在主义者认为人生来就是自由的,所以,人 可以自由地创造自己的价值和本质。与此同时,存在主义者又强调了自由和责任的关系。萨特认为人被抛在绝对自由中击 创造自己的本质和价值。本文揭示了在《黑暗的心脏》中康拉德塑造的库尔菠,一个无政府主义者,最后被没有约束的绝对自 由彻底毁环了的库尔茨,与萨特绝对自由不承担广泛责任的理论不谋而合。另一方面,康拉德笔下的马洛是充分享受自由并 承担责任的人。诸如此类的人物形象在存在主义者的作品中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13.
<黑暗的心>是康拉德的代表作.通过主人公马洛从英国到非洲寻找传奇人物库尔兹的历程,作品探索了文明的内核和外表,展示了人性的黑暗、复杂和悖谬.作者试图透过各种表象去感受每个人对尊严的要求,从而潜在地表达了对健康人性的呼唤.  相似文献   

14.
作为现代主义作家,康拉德非常关注人性及人的生存状况,在其代表作《黑暗的心》中尖锐地批判了西方现代社会的荒谬性及其对人性的扭曲和异化。通过分析该作品中"象牙"、"丛林"和"死亡"等象征意象,探讨康拉德在《黑暗的心》中如何以象征主义表现手法演绎人由善至恶的嬗变过程,可以解读《黑暗的心》的异化主题。  相似文献   

15.
《黑暗的心》是英国现代作家约瑟夫.康拉德的一部著名小说,通过主人公马洛从英国到非洲寻找传奇人物库尔兹的历程,展示了人性的本我、自我、两面性和差异性,并潜在地表达了对健康人性的呼唤。  相似文献   

16.
《黑暗的心》是康拉德的一部以非洲为背景的小说,主人公马洛在非洲旅行过程中所经历的事件使他的性格发生了变化。通过对库尔兹的深入了解,马洛对人的本性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完成了一次精神洗礼,心灵得到了净化。  相似文献   

17.
地理空间作为人类生存的最基本条件之一,是包含着人类社会种种权力关系、利益关系以及层级差别的一个集合体。而表现人类价值判断的文学作品自然也附带了这种集合体的特质。波兰裔英国作家康拉德生平的地理空间跨度注定了其小说中的地理空间叙述不只是故事发生与存在的先在条件,更是一种价值取向。以分析与借鉴以往康拉德小说研究成果为契机,尝试着从空间批评与文学地理学批评来重新审视康拉德小说的内涵意义,探讨康拉德作品如何通过地理空间叙述系统来表达意识形态、权力机制以及身份特征等多维层面。  相似文献   

18.
“中国模式”可以分为本体论层次的“中国模式”和认识论层次的“中国模式”.本体论层次的“中国模式”表征了中国崛起是一种硬实力的崛起,而认识论层次的“中国模式”则意味着中国崛起是一种软实力的兴起.认识论层次的“中国模式”是读懂中国、破除“大国崛起困境”的一把钥匙.文化是文明社会的精髓,欲对认识论层次的“中国模式”有真正的见解,文化的视角不可或缺.基于国家软实力的视角考量“中国模式”及其未来,中国将以“和平啒起的大国”、“文明复兴的大国”、“掌握话语权的大国”的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  相似文献   

19.
当代文学史上,史铁生的文学叙事游离于意识形态的“跟风”和文学的“轰动效应”,别具一格地形成了“梦醒说梦”的叙事图谱,它在叙事的结构模式、文本形式、视角定位方面都形成了独特的面目,其背后的叙事动力就是“梦醒说梦”:“梦醒”就是“终极目的的缺席”:“说梦”就是“谎言虚设的在场”。在“梦醒”与“说梦”的二律背反中建构了史铁生的“过程即目的”的叙事悲歌,在实践理性上,既拯救了小写的“我”,更召唤了大写的“我们”,在当下的欲望化叙事和消费性叙事中奏响了清醒的“思想清唱”。  相似文献   

20.
老子的治国思想是《道德经》一书的重要内容,老子之所以醉心于作为"天地根"、"天下母"、"玄之又玄"的"道"的"构造",无非是为"君人""应该如此"、"何以如此"提供一种无可辩驳的、形而上的根据。《道德经》全书充满着浓厚的"以天占人"、"推天道以明人事"的味道,它的治国智慧包括"君人"特质、无为之术、大国之道、人类美景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