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薛海波 《南都学坛》2007,27(3):9-13
颍川豪族群体是东汉政权得以建立的三大支柱之一;颍川士大夫豪族是东汉桓灵之际党人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宦官、清议运动的主导力量。在汉魏之际颍川豪族群体是反对董卓的重要力量;以辛氏、郭氏为代表的颍川豪族与冀州豪族的争执对袁绍政权的败亡产生了重要影响,以荀或、荀攸为代表的颍川豪族在曹操政权谋士群体中居于核心地位,为曹操统一北方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成为魏晋士族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摘要]西南豪族大姓由各种社会势力转化形成。受各种因素影响,益州北部与南部豪族发展进程不同,益州北部豪族在西汉中后期形成,益州南部豪族形成在东汉中期以后。西南豪族大姓发展亦不平衡,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性。随着儒学的传播,西南豪族不断儒化、士族化,最终完成了由一代官僚向世代官宦的世族化转变和由“世仕州郡”向世代公卿的中央化转变这一双重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3.
清代吴地社会经济得到长足的发展,日趋富庶,为吴地旅游的勃兴提供了物质基础。不仅达官贵人逢节遨游;而且寻常百姓也结伴游赏;故游风日盛一日。旅游消费随之剧增,刺激了吴地旅游业的兴起。促进了服务业、商业、副业、手工业向纵深发展,从而提供了众多的就业机会,使社会上的闲散劳力有了谋生之途,有助于社会经济的进一步繁荣。但豪族富商旅游的奢华消费助长了吴地的奢侈之风,故清代官吏屡禁冶游,然适得其反;或以为应提倡豪华旅游,以利小民谋生。但均忽视了群众性旅游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未能充分发挥旅游消费和旅游业对生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大吴文化是一种广义的地域文化 ,即从古到今 ,吴地人民所创造的一切文化的总汇。吴地地域的界定 ,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的吴地地域的界定应以历史政区和吴语分布区为依据。从大吴文化视角出发 ,可将吴文化视为一种丰富的知识性的资源 ,人们可纵横结合 ,从人类社会的多个层面予以研究、开发和利用。在长期的发展中 ,吴文化形成了先吴文化、吴国文化、吴地文化三个时期。吴文化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 ,其中主要有依托水 ;融合古今 ,汇通中西 ;后来居上 ,敢为天下先等  相似文献   

5.
吴文化孕育下的吴地俗文学是中国民间文化的宝贵资源。本文从文化传播学角度,论述吴地俗文学与当地稻作文化、民间信仰及民情风俗诸要素之关系。揭示各种社会经济、历史文化因素对于吴地俗文学兴盛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并进而深入文学内部探讨吴地俗文学的审美意涵和地域个性。  相似文献   

6.
由中华书局出版的《汉代豪族地域性研究》是崔向东教授在豪族研究领域取得的又一重要科研成果。多年来,崔向东致力于汉代社会阶层研究。曾出版《汉代豪族研究》一书,对汉代豪族进行整体性综合考察。在此基础上,崔向东又对汉代豪族进行地域差异性研究。历经数年写作完成《汉代豪族地域性研究》  相似文献   

7.
吴地乐舞是体现吴地地域文化多样性和独特性的文化形态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长期积淀的产物.吴地乐舞发源于吴地民间文化,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与宫廷、宗教、文人等发生关联,形成了丰富多样的乐舞风格,体现出其独特的传统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8.
襄阳地区的武力豪族是支撑南朝宋、齐、梁三代的重要军事力量,其主要由秦陇、河洛的侨寓士族和汉水流域的土著豪族组成。其代表人物多凭藉武力勋功进仕,有的位列朝廷显职。不过,在崇尚士族门第的南朝社会,作为门风尚武的晚渡士族和地方土著豪族雍州豪族的社会地位偏低,其入仕道路不畅。这种差异也直接导致了这个地域势力的分化。  相似文献   

9.
南朝时期,雍州中下层豪族作为一支非士族力量,在南方政局中起过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刘宋至萧梁,雍州中下层豪族在政治、军事上经历了一个兴起—极盛—式微的发展过程。这既与整个雍州地方社会势力在南朝政治中进退荣枯的发展曲线大致契合,同时,更与雍州中下层豪族社会地位的变化紧密相关。随着雍州士族制地方社会逐渐重构并发育成熟,雍州中下层豪族的社会地位不断下降。而正是这种社会地位的下降,在政治层面上影响了雍州中下层豪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沈氏家族在两汉之际迁居吴兴地域之后,政治社会地位起伏不定,最终在由孙吴亡国而引发的江南社会秩序的重构过程中上升为吴姓豪族。自兹以降,吴兴沈氏又进而力图谋求士族化,却以先后两次家难而告终。其在汉晋之际的沉浮升降,实际上反映了非士族阶层在日益狭小的发展空间内,艰难奋进却又屡遭挫折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11.
南朝时期,雍州中下层豪族作为一支非士族力量,在南方政局中起过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刘宋至萧梁,雍州中下层豪族在政治、军事上经历了一个兴起一极盛一式微的发展过程。这既与整个雍州地方社会势力在南朝政治中进退荣枯的发展曲线大致契合,同时,更与雍州中下层豪族社会地位的变化紧密相关。随着雍州士族制地方社会逐渐重构并发育成熟,雍州中下层豪族的社会地位不断下降。而正是这种社会地位的下降,在政治层面上影响了雍州中下层豪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豪族向士族的转变是汉晋社会变迁的一个重要历史事实,东汉乃转变的重要契机。扶风马氏本以军功而贵,至东汉为皇权笼络成为外戚豪族,在东汉经学兴盛、皇权对豪族的压制政策以及皇权有意对四姓小侯的经学培养大背景下,逐渐由一个豪强宗族转变成文化士族。马氏家族的文化化透露出东汉豪族社会向魏晋士族社会转变的个中信息。  相似文献   

13.
<正>吴地乐舞作为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有着丰富的历史资源和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是吴地悠久历史文化的折射和延续。高校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阵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人才培养是保持民族文化特色、树立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也是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本文将对中国传统文化吴地乐舞融入师范生舞蹈课程实践路径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4.
汉魏以来“武陵五溪蛮”的活动地域及民族成分述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汉魏以来,在今湖南常德以西到鄂西南、川东南及黔东的广大地区,中央王朝曾设置武陵郡。在武陵郡地,有五条较大的溪河,注入沅水。古代史家以地域建制和溪河命名,称该地之古代少数民族为“武陵五溪蛮”。历汉魏、两晋、南北朝及隋唐五代,他们在这一地区的活动持续了近一千年。隋唐以后,其名称虽随着地域建制的改变而有所不同,其活动地域却基本上同汉魏时期相近。  相似文献   

15.
徽人与近四百年间吴地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徽人与近四百年间吴地文化严迪昌本文旨在讨论近四百年间寄籍吴地之徽州人氏的文化投入与建树。明清时期徽人对东南文化的演进和胚变,曾起过深巨作用,其影响遍及江浙地域,以富庶繁华冠称天下的苏州府属各州县自亦概莫能外。笔者以为近世吴地文化的架构基石为仕与商的深...  相似文献   

16.
盛唐前期,吴地诗人贺知章、包融、张旭和张若虚四人,被称为"吴中四士".以他们为首,当时有一个吴地诗人群体.这些诗人社会地位不高,但都为人放达,个性鲜明.本文拟对盛唐前期这个吴地诗人群体的总体特征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吴地西施“响屐舞”的民族风格与地域风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施“响屐舞”是吴地舞蹈史上的经典与代表,因其独特的舞蹈风格从古至今备受关注,该舞蹈风格的形成也离不开吴地民族风格与地域风格的影响。通过具体分析吴地民族文化、环境、图腾等对舞蹈动作、姿态、动律、节奏等民族风格形成的影响,以及吴地地域环境对舞蹈表现形式、表演形式、舞蹈动作、舞蹈道具等同质性与异质性地域风格形成的影响,论述了西施“响屐舞”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一部分史学著作中,把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地主世家和豪族混同起来,称为“世家豪族”,或者视豪族为身分性地主,甚至将豪族同门阀加以联系,曰“豪强门阀”.这是值得商确的.地主世家和豪族,虽然从共性而言都是宗法封建性大地主,但以二者存在的个性而论则是地主阶级内部两个不同的阶层.这种区分之所以必要,不只是为了弄清阶层概念,更重要的是对这一时期的阶级结构、阶层关系和门阀统治以科学的分析,以及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封建性统治的发展和历史影响进行估量.本文对地主世家和豪族形成的历史略作考察,目的就是希望有助于这种分析和估量.  相似文献   

19.
襄阳地区的武力豪族是支撑南朝宋、齐、梁三代的重要军事力量,主要由来自秦陇、河洛地区的侨寓士族和汉水流域的土著豪族组成。他们能在南朝政局中发挥作用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关键在于其在襄阳地区形成了宗族—乡里式的共同体社会结构。襄阳豪族积聚部曲,把持地方政权,以宗族为纽带,重视血亲关系。在经济上,他们经营土地,参与商业活动,具有相当的经济实力。这种特殊的社会组织结构和基础,造就了襄阳豪族的军政品格和命运。  相似文献   

20.
汉代"抑豪"政策的变迁与关东豪族势力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关东豪族在汉初并不被看作是合法性的社会存在,因而一度受到政府的打击抑制.不过"抑豪"政策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豪族势力扩张的问题.所以西汉中期以后,随着"抑豪"政策的松弛,关东豪族得到了更快的发展.以至到东汉时期,关东豪族凭借其强大的社会经济势力成为中央王朝在地方社会的支撑性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