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心镇作为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缩小城乡差距的关键节点。新农村是承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基地,是我国城镇化战略的有力补充。中心镇和新农村分别作为现阶段小城镇和农村发展的“两极”,两者协调发展对促进城乡一体化,意义重大。基于此,对中心镇与新农村协调发展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分析中心镇与新农村协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出现的问题提出合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小城镇建设与发展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城镇建设是关系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问题。立足辽宁,着眼全国,建设与发展小城镇的重要意义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是在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重要内容,是缓解大中城市人口压力的客观需求,作者分析了小城镇的发展历程和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促进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的主要对策:一是编制科学的小城镇建设与发展规划;二是创新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的体制机制;三是构筑小城镇的产业支撑体系;四是营造有利于小城镇发展的外部环境;五是重点建设包括县城在内的100个中心镇。  相似文献   

3.
小城市是在中心镇的基础上,按照城市的理念、形态和标准进行培育建设,集聚度和功能性高于中心镇的城市形态。把中心镇培育成为小城市是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大创新。浙江省在全国较早进行小城市培育试点,在推进农民集中式居住、强化素保障、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等方面对小城市培育进行了探索创新,但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因此从思想观念、规划布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等方面入手,促进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和素集约,加快中心镇转型升级,实现由镇向城的真正跨越。  相似文献   

4.
产业集群的成长对城镇化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具有重要意义。集群产生的规模效应带动了中心镇的发展,以产业集群为依托的中心镇又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提供了出路。通过以广州市番禺区产业集群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和走向的分析,可以看出其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作用和目前存在的不足,提出产业集群与中心镇建设和农村人口转移相互促进的机理,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政府应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秦皇岛市城镇化的发展历程,对秦皇岛市目前的城镇化建设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城镇化水平滞后于工业化进程及经济发展速度,第三产业相对滞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明显;县域城镇化发展严重滞后。通过总结国内外城镇化建设的经验,最后结合秦皇岛市实际,提出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建议:以工业化为核心,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的发展;加大县城、中心镇和小城镇建设力度;完善政策体系、创新政策机制,营造城镇化发展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6.
自费孝通提出“小城镇,大问题”的观点以来,小城镇建设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小城镇建设发展较快,已成为推动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强大动力。在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大力主导下,Y示范区作为全国唯一的农业示范区,自1997年成立以来,其城镇化发展迅猛,城镇化率从1997年的28%增至2013年的58%,超过了全国城镇化的平均水平。本文以费孝通的小城镇建设思想为理论参照,探究政府主导下Y示范区城镇化发展的独特模式,重点从微观层面了解城镇化过程中农民这一核心主体的主观感受和情感体验,剖析Y示范区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困境,以期为其他地区小城镇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产业集聚、经济规模的扩大,我国中心镇吸纳农民工的能力日益增强。目前,我国中心镇吸纳农民工过程中面临新的机遇,一方面,大城市环境承载力趋于饱和,中心镇将成为承载新增农民工的主体;另一方面,在现有的城乡二元体制约束下,中心镇是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的理想选择,对此,作为连接城乡的重要战略节点,中心镇应抓住机遇,吸引并留住农民工,这对促进城乡要素资源双向流动,加快推进城镇化,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现阶段我国城镇化的内涵和中小城市区域城镇化的重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城镇化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的内涵.现阶段我国城镇化的内涵,概括地说,就是乡村按照城镇发展的方向,在人口向城镇转移的过程中,必须实现思想意识、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向城镇现代化水平转变.实现这三个转变要以民为本,这是现阶段我国城镇化的实质.中小城市区域城镇化的重点有两个:(1)从城镇化区域结构体系来说,是发展和建设小城镇.这是由小城镇的性质、地位和我国城镇化的现状决定的.现在我国农村人口绝大部分都在中小城市辖区居住.发展和建设小城镇要坚持更新理念,提高认识;统筹规划,持续发展;扩大内涵,实现"三个转变";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镇运行物质条件;深化改革,创新体制;因地制宜,各具特色.(2)从城镇化的内涵来说,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在当代,先进的生产力就是以电子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生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就必须学习和应用科学技术;深化体制改革,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提供可靠的物质基础;切实提高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城镇化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蕴藏着巨大的内需潜力,仍是我国发展的巨大红利。到2020年能否形成人口城镇化的新格局事关城镇化成败,也牵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全局。因此,要以人口城镇化为主要载体,以政策和体制创新为重点,推进规模城镇化向人口城镇化的转型,争取到2020年基本形成人口城镇化的新格局;以公共资源配置均等化为重点,推动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以人口城镇化带动城乡一体化,破除“城乡二元体制藩篱”;推动人口城镇化与智慧城市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城镇化战略是国家总体战略 ,小城镇战略是国家总体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城镇化战略和谋求区域经济发展的进程中 ,必须站在社会经济发展战略高度和历史角度摆正小城镇与城市和农村的关系 ,正确认识小城镇在城镇化战略中的定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边疆民族地区的城镇化具有自身的特点,城镇建设不宜贪大求洋和因循守旧。尤其应避免一步到位的城镇建设主张和唯工业化的城镇化路径依赖。边疆民族地区小城镇有三个特点,并具有五种可供借鉴的建设模式,应该根据边疆民族地区的自身条件,从培育小城镇起步,寻求城镇化的非农化路径。  相似文献   

12.
宋清信 《金陵瞭望》2006,(20):54-55
近年来.我国小城镇发展方兴未艾,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也应看到,农村城镇化尤其是农村小城镇建设中存在不少问题,如不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将影响城镇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高更和  李瑞 《南都学坛》2000,20(5):85-87
南阳市为中国 2 1世纪议程地方试点示范城市。利用灰色关联原理对 1990~ 1998年南阳示范区城镇化的分析表明 ,其主要影响因素为 :第二、第三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非农业部门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第二产业产值比重 ,据此通过成因预测和劳动平衡预测法、二重回归预测法的校验 ,得出南阳 2 0 10年城镇化水平为 37~41%。今后南阳城镇化的主要对策是调整产业结构 ,加速城镇化进程 ;大力建设可持续城镇 ;重点发展首位城市 ;积极发展小城镇 ,完善城镇网络  相似文献   

14.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中心镇研究——以福建省南平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等级结构规划中,将建制镇划分为一般镇和中心镇两个层次,作者首先介绍了城镇体系规划的意义和中国目前城镇体系规划的现状,论述了建设中心镇的意义和必要性,然后着重对如何进行中心镇选择的方法进行研究。提出为了保证中心镇在各县(市)之间的平衡,首先应以县域为基本单位进行选择,然后利用Delph i与AHP相结合的方法对各县(市)内的城镇进行综合实力评价,阐述了选择过程中应考虑的因素和注意事项,最后以福建省南平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验证了上述方法的效果和可行性。作者提出了中心镇选择的方法,对实例的研究又得到了当地规划部门的采纳和认可,不仅在方法上丰富了该领域的研究成果,提高了中心镇选择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而且对中国其他地市进行城镇体系规划和小城镇建设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城镇化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至关重要。我国城镇化的关键是推动小城镇建设。农村城镇化与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具有内在契合性。当前,农村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严重影响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顺利推进。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小城镇、实现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强化政府文化管理职能、发展现代乡村社会、加快建设美丽乡村等,对促进农业、农民、农村的现代化和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贵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尽快缩小或消除城乡和地区差别。城镇结构体系不合理,城镇规模增长迅速、城镇规划综合调控作用尚未充分体现;城镇资金缺乏,城镇发展人才匮乏等是制约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更新观念,强化城镇规划对城镇发展的综合作用,搞好以县城为重点的小城镇建设,把城镇化与产业开发结合起来,加强城镇生态环境建设;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走贵州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方能加快全省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相似文献   

17.
城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趋势。近几年,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小城镇不断涌现的同时,小城镇潜在的地震危险也与日俱增。大力加强小城镇建设的防震减灾规划,积极推进小城镇民居防震安全工程,强化城镇化建设中的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是亟待解决的课题。城镇化建设给了我们一次极好的机遇,我们要迎接挑战,开创城镇化建设中防震减灾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全世界拥有小城镇最多的国家,而且农村富余劳动力数量巨大,"三农"问题还没有很好地解决,因此,搞好小城镇建设,可以实现提高农民的素质和解决富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拉动内需,加快我国城镇化进程,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小城镇的发展是城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小城镇的发展按其在人口城镇化过程中的作用可划分为两大阶段,1978年以前小城镇在我国人口城镇化过程中只扮演了一个次要角色,1978年以后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至少从1989年开始,小城镇成了人口城镇化的主力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走了一条分散型的人口城镇化道路,这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20.
农村城镇化指的是农村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进行转移,农村人口向小城镇或城市进行空间流动。我国学术界对农村城镇化主要持三种观点:强调农村现代化;建设小城镇提高城市化水平;强调农村功能的转变。时下,我国农村城镇化主要面临:发展整体水平低,速度滞后,城镇化水平地区差异大,空间布局不合理,小城镇建设短板阻滞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困境。因此,为适应新常态发展要求,国家可从四条路径推动我国城镇化水平:夯实农业基础、依托第二产业支柱、着力发展第三产业、坚持政府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