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水墨画线性艺术,所表现出来的形象语言结构,是已经体现在作品中的艺术思想。“青花”艺术同样是以线构为基础的绘画艺术,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审美情愫,显露传统历史“青花”陶瓷的风采与中国水墨画线性艺术构成绘画的灵魂。《王安石》、《汤显祖》水墨人物画用“青花”陶瓷制作成功就是最好的例证。  相似文献   

2.
论速写教学     
速写,是个小画种,也许不被人理会,学画的学生和教画的老师也不是太看重它,不太深追求它,教学也是平板地进行着,这是不公正的。速写虽是小画种,但它对于从事美术的人来说,学习它,掌握它,有着深刻的意义。本文主要论述了作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和速写实践中,对速写教学的认识观点和教学主张,阐述了“速写的内涵和意义”、“速写和素描的区别”、“速写和解剖结构的关系”、“照相为什么不能代替速写”、“怎样看待速写的准确”、”速写是一种心理教育”和”速写的表现方法”等七个方面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提出来试图促进教改,提高教学质量,开展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3.
速写中的点、线、面袁汝波速写是素描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仅有着极为丰富的生活对象,还有其独具魁力的构成形式和表现语言。古往今来,众多艺术大师都非常重视它,把它作为绘画事业的基本功。西方画家如米开朗哲罗、门采尔、安格尔、列宾等,都以其精彩的速写技艺盖压众...  相似文献   

4.
速写一词作为绘画术语,一直有许多习画者理解为是与素描不同的绘画形式,在今天,摄影术的普及和运用,青年学子已不屑于画速写这等手工劳动。本文试从速写的原初涵义出发,阐明速写的真正内涵及其在学习绘画过程中画速写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书》和一些分析《藤野先生》的文章,在谈到《藤野先生》的线索时,都认为《藤野先生》是以作者自己的“思想变化为线索”的。我觉得《藤野先生》这篇叙事散文,该是以人物(具体地说:是以作者和藤野先生的交往)为线索的。线索,是“贯穿在整个作品中的脉络。”纵观《藤野先生》全文,确实如文题所示,自始至终写的是藤野先生,即,文章正是用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这一主要脉络,把表现作者思想和藤野先生的品质,那些材料串连起来的。当然,文章也确有一些地方没写藤野先生,如,第一部分主要写的是“清国留学生”的丑态,表露了作者“对东京失望的情绪”,确  相似文献   

6.
散文在我国有悠久的传统。“五四”以来,随着新文学的发展,从思想小品、政治杂文到抒情、写景、记事的纪实文字包括游记、随笔、回忆录和带有新闻性的速写、特写、报告文学等都被统称为散文。因而,颇多作者驰骋于这广阔的领域,并取得自己卓然的成就。丁玲的创作以小说著称于世,但在散文方面,半个多世纪来也留下不少作品,题材相当广泛,且具自己的风格。陈明在《丁玲散文集》的《校后记》中说:“作者的这些文章,无论叙事、  相似文献   

7.
诗画相通,古今中外均有学者论及。闻一多先生在《致闻家驷》中明确地说:“我学美术是为了帮助文学起见的。”果然,他既成为深有造诣的画家,又是个卓有成就的爱国诗人。他不但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倡导绘画美,同时,在自觉地将绘画艺术的表现形式引进诗歌领域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历来不少评论家对他诗中绘画美的特点作了不少论述,但多偏重于色彩方面,而对其诗的“廓线”和“布局”淡及甚少。闻一多在不少文章中多次借用“廓线”“布局”这些绘画艺术上常用的概念来谈诗的问题,这就明显地看出他对诗歌词藻描绘形象的要求不单指色彩要素,廓线和布局同样包括其中,它们是有机的整体。  相似文献   

8.
自从拙作《〈金瓶梅〉作者屠隆考》提出《山中一夕话》(其原本题《开卷一笑》)编集者之一“笑笑先生”为屠隆,是《金瓶梅词话》作者的问题之后,海内外学界议论不一。徐州教育学院《文史论坛》一九八六年第一期发表了张远芬同志的《笑笑先生何许人也》一文,同他前一篇否定屠隆说,撇开笑笑先生与屠隆、与《金瓶梅》之间关联的文章《也谈〈金瓶梅〉中的一诗一文》相比。此文也终于来讨论他们之间的“三段论”了。遗憾的是,他文章开头的引子就把我说的“生即先生”强断为“主观解释”。其实,稍知一点他  相似文献   

9.
本文试从儿童语言发展这一视角来分析“青少年绘画危机”产生的原因。文章开头介绍了“青少年绘画危机”的概念,继而通过对绘画和语言两个方面现状的分析、对比,引出作者的论点。最后简要地提出解决“危机”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理智”和“情感”的关系是简·奥斯丁作品中的一个重要主题。文章以《傲慢与偏见》和《理智与情感》为解读文本,指出作者更倾心于情感,揭示出其作品中所蕴含的理智未必战胜情感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1.
任访秋先生在本院1962年第2期学报上,发表了《略论金瓶梅中的人物形象及其艺术成就》一文的第一部分。在这篇文章中,任先生不但对《金瓶梅》推崇备至,说它对于当时的社会现实作了“伟大的现实主义的刻画”;而且对《金瓶梅》的作者也百般赞扬,大加吹捧,说这位作者有着“非常鲜明”的“人民立场”和“民族立场”。我们认为,这些论点是十分荒谬的。下边着重就《金瓶梅》作者是否具有“非常鲜明”的“人民立场”和“民族立场”这一问题谈谈我们的看法,并从最近一个时期的阶级斗争形势分析一下任先生文章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茅盾同志的散文《白杨礼赞》是有口皆碑的名篇,现在编入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雷雨前》,也是一篇文情并茂、脍炙人口的抒情散文。这篇散文大约是在一九三四年写的,曾收在《速写与随笔》散文集里。“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已闯进中国,人民残遭蹂躏,而国民党蒋介石却实行卖国投降政策,叫嚣“攘外必先安内”,推行法西斯反动统治,对中国共产党、进步团体和进步力量,实行残酷的反革命“围剿”。  相似文献   

13.
余嘉锡《古书通例》提出“秦汉诸子即后世之文集”说,其学理依据在于诸子与文集在著述形态上的相似,后世文集中的诸多文体亦可溯源至诸子。晚近的目录学家根据今存西汉子书中的各体文章、《汉书》的相关记载,将现存的西汉文章视作其作者已佚子书的篇目。武帝朝之后,子书数量锐减的同时,其撰述意图和文体体制决定了子书已经难以容纳作者的单篇文章;结合王充《论衡》中将“上书奏记”区别于诸子的论述,可知在汉人观念中,“诸子之文”和后世“文集之文”乃不同性质的著述。大部分秦汉诸子在六朝时期亡佚,而六朝人为作者重编的文集著录于《隋书·经籍志》集部,暗示了中古时代存在一个文集“取代”子书的历程,亦是诸子与文集兴替的又一表征。  相似文献   

14.
速写作为绘画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有着特殊的涵义。它是一代又一代画家们追求的一个载体、一种样式,为此付出艰苦的努力,并留下极丰厚的速写艺术精品。然而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往往忽略了此项使命,忘却了它的精神实质。从速写的基本概念入手,探讨了速写的三种功能,在此强烈呼唤人们重新认识和重归大自然,用心中的画笔去体悟真正意义上速写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5.
文章梳理吴冠中先生绘画艺术的成就,剖析他理论创新、艺术思维和艺术语言的文化内涵,尝试分析他运用中西不同手法在绘画中表现的形式美、“油画民族化”、“中国画现代化”和“风筝不断线”艺术理论的内涵及吴冠中先生绘画中传递给我们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和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6.
刘勰的《文心雕龙》鲜明地体现出中国文人的一种自觉的“作者意识”。文章从考索“作者”的原义入手,分析了《文心雕龙》作者意识产生的思想渊源和理论价值,论述了这种“作者意识”所代表的传统的群体意识和独立的主体意识而包含的二重性,探讨了其中具有的人生作者意识、人文作者意识和人格作者意识等多层次内涵。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绘画艺术创作是画家心灵化的产物,它以现实生活中的万事万物为表现内容,既是一种主观思想与客观事物的统一,也是规律性与目的性的统一。文章以《石涛画语录》中“夫画者,从于心者也”与“夫画者,形天地万物者也”之句为立论。提出并论证了中国山水画创作中的“心”与“物”、“情”与“景”的关系问题,对于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十三经”、《荀子》、《庄子》、《墨子》等基础文献入手,梳理先秦文献中神、气二字的含义,界定出《文心雕龙》中运用于《神思》中的“神”当解为精魂;运用于《养气》的“气”当解为人的心气和体气。对这两个字含义的明确.有助于正确理解作者本意、了解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在解读古典文献时,对诸如“神”、“气”这类常用的、含义丰富的字应多加辨析。  相似文献   

19.
(一) 一九五四年,管用和毕业于孝感县的师范学校,被分配到一个小镇去教书。这时,十七岁的管用和对绘画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授课之余,单身一人,凭着自己幼年学风景画的基础,开始画漫画、速写,还尝试着画一点插图,寄给《长江日报》和《湖北教师》。居然,这些技巧还较差的漫画、速写和插图,被这些报刊陆续采用,这对年轻的乡村小学教师管用和来说,无疑是莫大的鼓舞。第二年,一九五六年,在向科学进军的号声中,管用和按奈不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死水》为例,展示、分析和充分肯定闻一多在中国现代诗歌发展中“音乐美”、“绘画美”的独特创新贡献,进而形成其诗歌全新的审美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