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强省会”建设是各省围绕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空间治理要求,运用一系列行政或经济手段扩大省会城市规模、促进经济增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系统举措,在提升省会城市首位度、发挥资源集聚优势、实现区域均衡方面具有积极意义。行政区划作为国家权力和行政体制的空间投影,对其进行合理调整是各省推进“强省会”建设的重要手段。从行政区划设置与“强省会”建设的互动关系来看,优化行政区划设置的目标指向、实质内容、时代背景,为“强省会”建设提供了明确的功能预期,表现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保障经济健康增长、加快公共治理创新。现阶段的“强省会”建设呈现四类优化行政区划设置的实践形态,即向上争取国家级新区、向下整合县级行政单元、对内完善市辖区空间结构、对外推动都市圈和城市群协同发展。根据区域协调发展和省域治理现代化的内在需求,推进新时期的“强省会”建设,应基于城镇化发展规律统筹行政区划改革,坚持政区规模扩展与发展质量提升相结合,以高效能空间治理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搞好乡镇行政体制改革,降低行政成本。只有在认真总结我国乡镇行政区划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才能找到乡镇行政区划的改革路径。一、我国乡镇行政区划的历史变迁过程我国在县级政区之下设立乡镇管理层次,最早是从先秦时代开始的。在先秦时代的周朝时期,乡的  相似文献   

3.
省直管县改革是我国今后地方行政区划改革变迁的主要方向之一,以解决国家管理机构层次过多、市县争利等问题,但其中涉及的各种利益关系,改革的基础条件等,都会使理论上预期的路径选择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本文以东西部省直管县改革为例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强县扩权是不同区域行政区划基于地域基础条件的改革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4.
在长三角区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传统的行政运行制度、行政区划以及由其派生的地方保护主义妨碍了区域内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严重阻碍了区域经济的一体化进程。本文借鉴法国和日本政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经验,从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探讨我国政府在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职能转变问题,进而提出了调整行政区划和实行“复合行政”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5.
经济全球化视角下的我国行政区划体制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背景下,我国行政区划体制创新应与国际惯例接轨。一是适当减少行政层级,逐步实现由目前的四级制向三级制过渡;二是建立健全有关行政区划的法律制度,保障法律的切实执行;三是合理处理行政区划调整与改革过程中的政府行政与尊重民意的关系;四是科学、合理地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群区域的行政区划与行政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但其进一步发展却面临"行政区行政"的层层阻力。化解行政区行政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矛盾的根本途径不在于行政区划的调整,而在于区域内地方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因为行政区经济的产生不在于行政区划本身,而在于行政区的"行政"。区域经济一体化实质上是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与其相应的地方政府管理体制是区域政治协同发展,区域政治协同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强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从现状来看,实现我国区域政治协同发展,必须创新区域行政立法方式、建立区域行政管理机构、建立和完善区域地方政府间行政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7.
为构建服务型政府,必须转变政府职能和治理方式。当前我国行政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将行政审批权力下移,施行扩权强县政策。但由于现行政府层级管理中存在着体制性与结构性问题,如省级政府制度供给不健全、县域公共管理基础薄弱等,使扩权强县政策真正落实遇到困难。这就需要重新考虑行政区划与政府机构的设置,不断探索县域新型财政体制的构建和各级政府治理模式的转型,在分权与赋权结合的基础上理顺上下级政府之间的关系,逐步下放行政审批权,以促进我国政府治理方式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8.
行政区划改革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化进程要求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趋向于扁平化、行政管辖区域的小型化。行政区划的改革是以提高政府的行政管理效率和推动社会的良性发展为基本宗旨的 ,必须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制约性因素有足够的估计 ,并采取相应的配套措施 ,以消除不必要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9.
对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行战略性思考,是稳步有序地推进大部制改革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中共十七大报告内含了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战略性路向,即迈向整体性行政管理体制,其主要内容包括建立“内联”治理结构和发展“外协”合作关系,并通过转交政府职能与建设和谐行政文化实现二者的整合.  相似文献   

10.
目前,市管县体制存在着市县矛盾加剧、制约县域经济发展、增加行政成本、影响行政效能等主要问题,推行省直管县是克服市管县体制弊端的改革方向。市管县体制改革总的方向是省直管县,城乡分治,实现市县在法律关系上平等,不再具有行政隶属关系,地级市集中精力治理城区,县专心致志治理乡村。改革总体上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深化扩权强县改革。在全面推行省管县财政体制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县级政府的经济社会管理权。第二步,稳妥推进省直管县。在条件成熟的地方,由财政意义上的省管县到行政意义上的省管县,实行市县分治,并相应调整行政区划。第三步,完成地级市改革。重新定位地级市的角色,适当合并地级市,并优化其组织机构。  相似文献   

11.
在“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高端服务业,对积极开创、发展高效生态经济新模式具有探索意义.观念不清、思想落后、改革步伐慢、体制特别是行政区划管理体制制约是高效生态区高端服务业快速发展的主要阻碍因素.要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特别是要调整“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区域行政区划,组建国家级新区,拓宽发展高端服务业的途径,以促进“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高端服务业协调、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随着社会主义传统的计级经济体制以市场经济体制转换,这种基础性作用日益显著.不仅全国的市场是互相开放和统一的,而且还必须与国际市场接轨.但是,国家、省(市)、县(市)、乡(镇)四级的行政管理体制,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既是政权管理的序列,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组织领导者.党和国家制定的“三步走”经济发展战略、中短期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及组织其实施的重大措施、经济体制改革的步骤方案,都要通过地方各级去贯彻实施.因此,也必然有按行政区划为代表的区域经济.随着社会经济事业发展的要求,对现行行政区划作一些调整,这与新的经济区域出现一样,都是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但行政区划是国家行政管理和组织区域经济发展的单位,而经济区域往往是基于某些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互相支持协作,促进共同发展的辅助组织,因之也不可能完全按经济区域划分行政区划.  相似文献   

13.
城乡统筹发展的内在规定性是理解乡镇政府职能转变问题的关键。当前我国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困境主要表现为乡镇政府的经济偏好与乡镇政府职能的去经济化、乡镇公共服务需求增长与乡镇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足这两大基本矛盾。从城乡统筹的角度看,我国已进入以工商业型经济为主要财政收入来源的时代,乡镇公共治理走向多元化以及城乡“中心-边缘”的行政等级结构等前提条件,决定了深入推进乡镇政府职能转变需要突破城乡分治的行政体制。为此,要从重构乡镇公共治理主体结构、优化财政转移支付结构、调整行政区划三个方面进行综合改革,推动乡镇行政体制实现合作治理。  相似文献   

14.
近年,河南省进入了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经济总体实力迅速增强的新阶段.由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相对滞后,现行行政区划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制约日渐突出.本文在分析我国行政区划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循环互动和动态协调关系的基础上,立足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提出了城镇化进程中行政区划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悖论分析:行政区划体制研究的新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在充满混沌、复杂以及矛盾和不确定的语境中如何研究行政区划问题,进而加速政治行政的发展,成为了学者和实践者关注的时代课题.同时,学者对行政区划问题的研究也从其外部生态向其内在诉求转变,着手从结构与功能的角度研究行政区划的存在、状态和发展趋势.在此背景下,我们从悖论的新角度来透析行政区划体制,用共生理论等价值观来理解行政区划的悖论问题,用新思维、新方法来解决行政区划的悖论问题,力求促进行政区划体制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刘国军 《南方论刊》2011,(11):36-41
开展富县强镇事权改革,旨在简政扩权增财力,服务发展转职能,改革的重点和核心是简政放权。从行政体制改革的要求看,富县强镇抓住了广东省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关键环节,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从根本上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对广东逐步解决城乡经济社会二元结构的困扰和障碍,释放地方和基层活力,实现地方发展新突破、新跨越,实现城乡区域的协调发展将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富县强镇事权改革视角下推进广东欠发达地区乡镇职能改革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要结合欠发达地区乡镇的实际,把握存在的主要问题,科学定位,有效推进乡镇职能转变。  相似文献   

17.
地区的发展离不开一个有效的行政体制.目前,我国多个地区正探索“省直管县”、“强县扩权”的行政体制改革,以期通过制度上的深化改革与经济管理上的扩展权限,使得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更具活力.类似地,我国曾在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掀起一波“撤县建市”的行政改革热潮.以广东省73个县(市)1985-1999年的数据为样本,使用倍差法和类倍差法检验此次改革的政策绩效表明,相比于没有发生“撤县建市”的县域,发生了“撤县建市”的县域虽能获得更高的经济增长和预算内财政支出,但却未获得更高的预算内财政收入,从而引发耕地快速减少等一系列问题,导致该项改革停止.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现行地方行政体制中,乡(镇)作为基层政权其党委、政府、人大、纪检、人武五大班子俱全,存在机构臃肿、人浮于事、财政紧张等弊病。针对这种情况,目前一些地方开始推行“乡镇合并”“撤乡并镇”的改革。笔者深感在乡镇建制方面,有许多属于不同层次的(一般的和具体的)历史经验值得我们在当前的改革中加以借鉴,这里择其要者略加阐述。一、乡镇一级行政建制有其历史合理性,不可能根本废除面对现行乡镇机构过于臃肿的弊病,有一种意见以中国古代县以下不设治的事实为依据,主张撤销乡镇一级行政。但这是不切实际的。中国古代的地…  相似文献   

19.
一个地区的行政区划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管理效率和管理成本的高低,关系到这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进程,尤其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中,它对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更为重要。我省的县(市)乡镇行政区划如何?是否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管理的需要?是否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对此,本文将做进一步的分析研究,探讨出既符合我省实际,又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管理需要的县(市)乡镇行政区划规模。一、我省县(市)乡镇行政区划现状 1.县(市)乡镇区划规模小  相似文献   

20.
张新光 《中州学刊》2007,3(1):21-25
目前学术界提出了“撤销乡镇”、“乡镇自治”、“乡公所制”、“县政乡派村治”、“削弱乡镇”或“加强乡镇”等政策主张,这不仅表明了人们对乡镇一级政府是“弱化”还是“强化”、是“自治化”还是“行政化”存在着严重分歧,也显示出了人们对乡镇的基本功能和地位认识不清。因此,从建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代国家的角度,从中国的国情特点出发,探索如何建设现代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使中央自上而下的行政系统与乡村治理结构实现有效对接,就成为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重大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