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传统仁爱精神与社会主义公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崇尚仁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仁爱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古代中国社会的公德意识。仁爱在社会主义公德建设中仍具有重要继承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仁爱与博爱的异同进行了广泛探讨,希望人们既要看到二者的统一,又要看到二者的区别,不要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仁爱精神是东西方文化共有的基本道德原则,其基本内涵是尊重人,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把人当成主体,而不是纯粹的客体;作者讨论了仁爱精神与市场经济的一致性,以及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而赋予了我国传统道德的核心命题“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新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有着悠久的扶危济困、助残振弱的慈善活动传统,儒家仁爱思想在其间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与促进作用:它为古代慈善活动提供了一种人为贵的价值依据;一种泛爱众的博爱动员;一种恻隐之心的悲悯情怀;一种关爱穷民的政府责任.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就梦寐以求的社会形态,是一种千百年来可欲而不可求的社会.这在中国历史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可以说,代表和谐社会的大同思想自商周以来就不断地使无数志士仁人为之思虑,为之奋斗,其间不乏优秀的思想和精辟的学识,孔子的仁学思想就即其中之一,在其后的孟子以及宋明时期的朱熹、王阳明,清代的谭嗣同都对仁爱思想有所涉及.并且,这一思想也正为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个领域起着重要的现代性反思作用.  相似文献   

6.
儒家仁爱思想是儒家伦理思想之灵魂 ,我们在剔除其封建糟粕的同时 ,应充分肯定并弘扬其思想精华。儒家仁爱思想强调爱国爱民 ,蕴含深厚的爱国主义思想 ,强调推己及人、待人以诚 ,以求人与人的相互理解、宽容、关心、爱护 ,强调正己修身、自尊自爱 ,维护自身良好形象等。所有这些 ,今天对我们加强自身思想道德建设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孔子仁爱思想的教育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都在发生着变化,我国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也遭受到了冲击。在传统文化遭受冲击的过程中我们的教育也失去了传统文化赋予它的部分真义。我们重新理解、重视孔子的仁爱思想对我国现代教育思想的完善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仁爱与和谐     
儒家仁爱是建立在亲疏远近、尊卑贵贱等级基础上的等差之爱,具有同心圆式的由近及远、推己及人、层层扩展的特点。具体体现为仁者自爱,身心和谐;孝悌之道,家庭和谐;泛爱济众,人与人和谐;万物一体,人与自然和谐。继承发扬儒家的仁爱精神,培养同情他人、关心他人和爱护他人的社会公德意识、热爱、保护自然环境的自觉意识,实现社会的全面和谐。  相似文献   

9.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刚刚起步,如何加强道德建设这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儒家仁爱思想关于对待自己、他人和集体的观点对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环境具有很好的启示,也将产生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全社会人们普遍精神信仰的建立,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内在支撑和目标要素,对于中国人来说,信仰和“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研究表明,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融通和激活“仁爱”这一宝贵的传统文化底蕴,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必要举措.提出“全民仁爱”行动计划及具体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仁爱与和谐     
儒家仁爱是建立在亲疏远近、尊卑责贱等级基础上的“等差之爱”,具有同心圆式的由近及远、推己及人、层层扩展的特点。具体体现为仁者自爱,身心和谐;孝悌之道,家庭和谐;泛爱济众,人与人和谐;万物一体,人与自然和谐。继承发扬儒家的仁爱精神,培养同情他人、关心他人和爱护他人的社会公德意识、热爱、保护自然环境的自觉意识,实现社会的全面和谐。  相似文献   

12.
爱是儒家学说的思想起点。为了由血缘之爱推出社群之仁爱,儒学从天人两个向度展开思想探索,并在理学成果中表现为理一分殊、体用一源的辩证世界观,以此来完成人性结构与世界本体的同质同构性说明。儒学最有特色的成果是修养功夫论,以朱熹为代表的宋代理学通过“中和”问题的探索,开拓出知识与道德互相启发的精神实践道路,为中国哲学中真与善的矛盾求解开辟了自己的道路,也由此探索出了一条仁爱的精神实践道路。  相似文献   

13.
儒家思想中所包含的以“仁爱”为核心的人道博爱精神、自强不息的民族气节,具有普适价值,可以实现其现代价值。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中包含许多具有持续生命力的永恒的哲理和传统文化的精华。  相似文献   

14.
儒家思想长期占据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形态,同时,尽管《西游记》也深受佛学思想的强烈影响和渗透,但仍无法完全背离本土文化的思想渊源而彻底倒向佛学。就小说中仁爱思想的表述来说,作为佛学仁者化身的唐僧遭到贬抑,而具有先秦儒家仁者精神的孙悟空却得到赞美,这成为先秦儒家思想精神存在于小说中的佐证。  相似文献   

15.
人文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理想人格.西方的人文理想是自由,以儒家为主干的中国人文传统是仁爱.为克服当前市场和惟科学取向压制下的大学人文教育的种种弊病,必须把自由与仁爱确定为人文教育的基本精神内涵,并在科学、道德和艺术教育中加以贯彻.  相似文献   

16.
赵珊珊 《今日南国》2014,(11):33-33
一天,我陪患老年痴呆症的父亲出去散步.胖婶颠着小脚走过来,说:“孩子啊,送你爸去养老院吧.你妈知道了,也不会怪你的.这么看着守着,可把你们拖累惨了.”另一个老人凑过来:“郊区有一家农庄式的养老院,老人可以在里面种菜.空气很好,遭不着罪.”  相似文献   

17.
仁爱思想是先秦儒家及伊斯兰伦理文化的核心与基础。儒家提倡亲亲为仁,克己为仁,施行仁政。伊斯兰倡导敬爱安拉,仁爱互助,平等博爱,关爱自身。儒家之仁与伊斯兰之爱既有一定的相似性,也具有区别。二者相互融合,能够协调人际关系,促进家庭和睦与稳定,增强民族团结和凝聚力,形成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8.
罗尔斯在其正义理论中将正义作为社会制度的首要美德。然而,共同体主义者(也被称为社群主义者)桑德尔并不认为正义必然优先于仁爱等其他美德。桑德尔针对正义的优先性进行了三方面的批评:第一,罗尔斯所描述的经验性的正义环境不具有普遍性;第二,罗尔斯将原初状态的人们设定为相互冷淡的,忽略了人们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关爱的倾向;第三,罗尔斯反对以仁爱作为社会制度首要美德的重要理由——个人在认识论上的局限——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19.
师者仁爱     
正第30个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考察时号召全国广大教师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实学识,要有仁爱之心。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师者仁爱,既是好老师的标准之一,也是做教师要恪守的基本教育伦理与修养提升的核心品质。  相似文献   

20.
先秦儒家道德情感的培养是一个逐渐养成的过程,其培养机制路径体现在由"仁爱情感表达"到"同理推恩",进而经由"情感反应—理解宽容—愉悦心境—情感升华"具体推进的三层次、六个环节过程。首先,在先秦儒家看来,"仁者爱人"的情感表达是第一位的,没有"仁爱",谈不上具备起码的道德水平;"仁者爱人"情感发展突破了自我,将自己内在情感与他人情感相连,形成情感发展的人我纬度。其次,"同理推恩"的情感表达是以同理心把"恩"推至他人,福及四海百姓;促进人与人之间情感连接,形成情感发展的横向人际纬度。第三,在需要的时候,不隐瞒自己的真实情感,允许直接的爱憎分明情感表达,体现了情感的深度。第四,情感发展离不开对他人情感的接纳与宽容,体现了情感的弹性和宽度,为情感的丰富发展提供空间和载体。第五,培养孔颜乐处的积极愉悦情感体验,安贫乐道,信守践行仁爱道德的同时,自身内心也感到愉悦满足。最后,个体要通过不断学习体验,将朴素情感升华为高级情感的理智感和审美感,促进道德感发展,提升了道德情感的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