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不久,中央领导同志视察甘肃工作时提出:种草种树,发展畜牧,改变山河,治穷致富,经过二、三十年的努力,把甘肃建成全国第一流的林业基地和牧业基地。这一指示,纵观全局,放眼未来,切中了我省经济建设特别是农业问题的要害,对改变甘肃贫困面貌,开创农业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兰州地区气候干旱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全省正在开展种草种树的讨论,这一讨论是非常必要的、及时的。本文拟通过对兰州黄土高原地区气候干旱成因的探讨,就为什么把种草种树作为改变甘肃面貌的根本大计问题谈些意见。  相似文献   

3.
胡耀邦同志在视察甘肃、深入调查研究之后,对甘肃农业的发展方向作了重要指示,提出“种草种树,发展畜牧,改造山河,治穷致富”的战略方针。这一决策高瞻远瞩、雄才大略,同时又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建立在科学、可行的基础之上,对于从根本上改变甘肃经济的落后面貌,实现本世纪的宏伟目标,为子孙后代造福,都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一、保持生态平衡,发展经济,治穷致富的战略步骤解放三十四年来,甘肃为发展农业,改变穷困落后面貌,花了很大气力,也取得了  相似文献   

4.
要顺利实现和完成以种草种树、治穷致富为突破口的农业方针的战略转变,有十个方面的关系亟须引起注意,并认真处理好。要正确处理粮食生产与种草种树的关系粮食生产与种草种树的关系归根到底是农林牧的生产结构问题。对此,历来就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农林牧在国民经济中各居特殊地位,但农业  相似文献   

5.
我很高兴,这次来正好碰上甘肃省社会学会的成立,当然,这也是你们的有意安排。首先让我代表中国社会学会向大会祝贺! 我想到西北来,时间已经很久了。可是一直都没来得了,这还是第一次。不只是甘肃,陕西、青海我都没有去过,我们国家这么重要的一块地方,我一直没有机会来看一看,这是很遗憾的!现在虽然七十几岁了才到这儿来,但心里却是很愉快的。去年耀邦同志提出种草种树,全国人民都很拥护。今后我们国家发展的一个中心要转移到西北来,而种草种树是开发我们西北的第一步。去年中国民主同盟派出了一个专家小组,来调查这个地区种草种树情况,建议让我们智力支援边疆。我去年没能来,今年总算来了,同我一起来的同志中有搞水土的、有搞牧草的、有搞畜牧的,有搞昆虫  相似文献   

6.
宁夏南部山区系宁夏回族自治区南半部山地、丘陵、盆地的总称,包括固原、彭阳、海原、西吉、隆德、泾源、盐池、同心八县以及灵武、中卫两县的山区。这里的自然特点是,地多、水少、水量分布极不均匀;又由于过去长期滥垦、过牧,植被遭到破坏,致使生态失调,黄土丘陵区水土大量流失,风沙干旱区土地沙化,草场退化,风沙严重,自然灾害频繁,农业生产极不稳定。解放前,人民生活处于极端贫困状态。解放后,情况有了很大变化,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逐步纠正了“左”的方针、政策,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贯彻执行了中央领导同志视察大西北时提出的“种草种树,发展畜牧,改造山河、治穷致富”的重要指示和自治区党委制定的“大力种草种树、兴牧促农、因地制宜、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建设方针,宁南山区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化:种草种树有了突破性的进展,生态环境有所好转,建成了同心和固海扬水工程,将使50多万亩旱地变成水浇地;乡镇企业也巳起步,发展势头很好;经济迅速发展,农民生活明显改善。1985年与1979年对比,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5%,全民所有制职工平均工资年递增8.6%,农民平均每人生活费支出  相似文献   

7.
在1983年1号文件中,党中央关于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提出了两个新的指导思想:一是在三大前提下发展农业,二是农村经济必须走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和农工商综合经营的道路。 去年夏天,胡耀邦同志在甘肃省提出“种草种树,发展牧业,是改变甘肃面貌的根本大计”的战略方针,为我们根据具体条件推行发展农业的新指导思想作出了榜样。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改变面貌的根本大计,抓住了它,全局就活了,新的指导思想也就能在工作中体现了。河北省鸡泽县发挥辣椒优势,以23.7%的耕地,生产出36%的产值,仅此一项人均达150元;卢龙县发挥白薯优势,仅此项收入人均达100元,又促养猪业的发展,进而促进粮食增产。这是两个很好的事例。附带说一句,白薯加工还应大做文章。据说日本利用薯干淀粉水解发酵工业已加工出两千多种高级化工产品;美国利用淀粉制糖的产量,1979年就达180万吨;巴西和菲律宾已把甘薯列为能源植物,搞酒精生产。这件事还告诉我们: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还不够,还要正确解决生产方针问题,即解决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论林牧关系     
广义的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以及养殖业、狩猎业和种植业、林业、畜牧业等业产品的加工业。种植业、林业属植物生态系统,为第一性生产,畜牧业属动物生态系统,为第二性生产。第二性生产对第一性生产有绝对的依赖性,畜牧业再生产理论的主要问题,是研究第一性生产能为第二性生产提供多少必要的物质保证,以及如何提供这种保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内蒙古党委决定实行以牧为上方针,并要求自治区各地大力种树、种草。以牧为主方针实行几年来,收效很大。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以后,内蒙古党委总结了自三中全会以来的工作,并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和内蒙古的实际情况,提出实行以林牧为主,多种经营方针,这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抓住了发展畜牧业的主要问题。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这个方针,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发表一点意见。  相似文献   

9.
我国黄土高原广大旱农耕作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经济处于恶性循环之中。利用自然降水径流,发展径流农业,充分保蓄和合理利用自然降水,进一步提高自然降水的利用率,同时配合种树种草以及一系列旱农耕作技术来提高旱作农业生态经济效益,是发展旱作农业的又一项重要措施。一水是环境资源有机结合的纽带。光、热、水、土、气是生物生存的必要条件,其相互间具有不可替代性。根据生物生存的“短线平衡”规律,黄土高原旱农区水  相似文献   

10.
山西是全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省份之一,要使退耕还林还草成为一项可持续的事业,达到改善生态环境,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目的,需要在具体的实施思路上实现真正创新:既要人工种草种树,也要实行封山绿化:既要坚持生态优先,也要发展农林草复合产业;既要政府推进,也要市场运作。  相似文献   

11.
生态经济思想与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黄土高原三年来种草种树实践的启示1986年7月下旬到8月中旬,我到黄土高原的一些地方参观和考察,看了一批典型,听了蹲点科技人员和地方工作同志的议论,很受启发,耳目为之一新.典型是多种多样的:有丘陵沟壑区农林牧综合开发与治理的典型;川区农田内种植牧草实行农牧结合的典型;在陡坡连片营造灌木和牧草的典型;大规模推广红豆草的典型;大规模营造宽广林带的典型;在干旱山头、河滩地造林的典型;豆类加工与养牛结合的典型;专业户、专业村(又是生态户、生态村)的典型;在全县范围内四年完成五年种草种树计划的典型;在全州(地区)范围内组织工农业生产、商品经济和小集镇建设同时发展的典型;还有对阴湿山区生产方针的重新探讨——集中力量发展牧业和林、药(材)业.所有这些典型,都有科技人员参加或科研部门指导,都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更为明显,社会效益也日益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2.
甘肃农业的现状和持续发展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农业的现状和持续发展的对策左心平,陈刚解放后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甘肃的农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由于条件的制约,依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甘肃农业进一步持续稳定和快速发展,需要深入研究其现状,找出差距,提出对策。本文拟就此谈一点粗浅的看法.甘...  相似文献   

1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民以食为天”,“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没有粮食这一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各行各业的存在和发展是根本不可能的。粮食是农业全面发展的根基,任何经济作物以及林、牧、副、渔的发展都必须以粮食为基础。粮食是直接关系到工业和其他事业发展速度与规模的关键,在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辩证关系中粮食也占着首要地位。在商品生产的情况下,粮食生产包括有自给性与商品性两大部份。目前,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较低,农业人口很多,农业部门消耗粮食的数量很大,因而粮食商品率还此较低。为了不断满足城市工矿企业以及畜牧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地方财源建设,对提高地方财政对农业的投入能力开展研究,不仅有利于提高甘肃地方财政对农业的投入能力,而且有利于顺利实现甘肃农业跨世纪发展目标。一、甘肃地方财政对农业投入的现状分析对新时期甘肃地方财政农业投入能力的现状分析,是今后逐步提高地方财政对农业投人能力的基本前提和现实基础。我们对新时期甘肃地方财政农业投入的现实状况作出如下判断:(一)甘肃地方财政对农业投入的绩效显著改革开放以来,历届甘肃省委省政府都把甘肃农业作为全省主要任务之一来对待,坚定不移地树立强化农业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最近几年,宁夏南部山区的人工种草已取得突破性进展。据统计,截至1985年,人工种草留床面积达204.3万亩,许多昔日的童山荒坡,披上了绿色的盛装。近年来的实践证明:种草成本低,易成活,见效快;大力种草能有效地制止水土流失;能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还能部份地解决燃料问题。在改变宁南山区的贫困面貌这盘棋中,大力种草是开局的关键一着,这是勿容置疑的。但如何估价宁南山区种草成就?草发展以后怎么办?如何发挥草的功能提高种草的经济效益?如何将种草与养畜有效地联接起来?这在当前已成为宁南山区农业生产上的一个突出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既关系  相似文献   

16.
民国时期甘肃农林水牧事业开发状况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农业的兴衰,一般除社会因素外,尚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耕地面积的扩张或缩小;二是农业经营方法的进步或退化。甘肃耕地,从1927至1937十年间减少了四分之一以上,而且一直沿袭数千年来传统农业地落后经营方法,进步甚少。因之,农村经济,日趋衰败。抗战前后,团民党当局鉴于建立国防与开发西北资源的需要,在甘肃曾以增加生产,发展畜牧为中心,普遍开展过植树造林、兴修水利、引进优良品种、防治病虫害等新型农业的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17.
以粮为纲、全面发展多种经营,这是我国发展农业生产的基本方针。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全国各地固然必须保证以粮食生产为中心,并实行产粮区同其他不同产区(如经济作物产区、畜牧区、渔业区、林业区等)之间各以不同专业为主的分工,这是全国农业发展的全面规划所必需的;但是另一方面,在各产区内部也必须在保证主要产物的同时,实行以一业为主结合多种经营,这样才能做到地尽其利,人尽其材,物尽其用,达到农业生产全面发展的目的。农业和副业生产历来都是互相结合和互相促进的。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副业也还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经验证明,各人民公社和生产队凡  相似文献   

18.
绿化太行山,不仅种树,而且还应种草。如果把绿化单纯理解为植树,就会把自己的思想和手脚束缚住了。 靠山吃山,吃山养山。依山不靠山,是“目中无山”,吃山不养山,就会“坐吃山空”。正确:的办法,应是边吃边养,以养为主。养山的方法很多,如植树造林,种草放牧,种药材,兴修水利,发展多种经营等。使山成为宝山、金山、银山、花果山。目前要把“养”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上,把山区投资放在这个养字上。 山区绿化要因山制宜。宜草则草宜树则树。考察大行山的山场,宜草之地确实不少。这是因为种草与植树不同。树的植物体较大,其生活中所需的水、肥、土较多,而山区多数缺水、缺肥、缺土。种草就不同。草的植物体小,根是须根,生长中吸收的水、肥较少;根多,也能从薄土中吸收无机盐类。草比树更能抗旱、抗寒、抗涝、抗风,能适应各种恶劣的气候条件。草的再生能力、繁殖能力也比较好,能不断地扩大繁殖地。 草比树个体多,群体大,对地面覆盖度高,能较好地保持水土。草也同样能蓄水,在干旱时调节气候,具有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气,放出氧气,促进大气循环,有“自然肺”的作用。草还具有以下许多特点:  相似文献   

19.
来稿摘登     
●邓小平发展农业生产的策略思想甘肃张掖师专马列室王国银认为有两个大的方面:①农业搞不好,工业就没有希望,吃、穿、用的问题也解决不了。这是邓小平确立农业发展策略的一个基本前提。②农业要恢复,要有一系列的政策,主要是两方面的政策:一是想方设法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农民能够积极发展农业生产,多搞点粮食,把经济作物恢复起来。二是工业要支援农业。不管是调动积极性还是工业支援农  相似文献   

20.
黄土高原应逐步实现以草为主的农牧林结构 多年经验证明,种草种树,实行草田轮作,建立草地农业系统,逐步实现以草为主的农牧林结构,是恢复黄土高原良好生态系统的核心内容。 过去认为,黄土高原的限制因子是干旱缺水,但据分析,限制因子不是水分而是地力。高产典型的实践证明,在没有灌溉的旱地上,只要土壤肥沃,春小麦、糜子的亩产可达600斤,而目前一般平均产量只有100斤左右。 在西北黄土丘陵区,实行农牧结合农作制的中心环节是在现有农田上扩大人工种草面积,建立起粮草轮作制度。在农区,也要考虑将豆科作物和粮食作物进行间作套种,来提高土壤肥力和解决农区发展畜牧业的蛋白质饲料来源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