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溯源及其对它的误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不是凭空产生的,其产生既有无产阶级现实斗争需要的原因,也是经典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逻辑发展,还包含了对无产阶级革命经验的总结.针对国内学界对文化霸权理论的"误读",有必要对其进行"历史性"的还原与反思.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英美出现了轰轰烈烈的波普艺术.与以往现代主义艺术不同,在波普艺术中出现了更多大众文化以及消费社会形态的艺术形象.波普艺术的产生并非空穴来风,借助"消费社会"、"先锋派"理论,笔者认为波普艺术的产生有其两方面的社会性根源:首先,消费主义伦理价值的形成是波普艺术在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重要原因;其次,波普艺术的产生是艺术重新回归社会的先锋派艺术的必然.  相似文献   

3.
"整体政府"——西方政府改革的新趋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曾维和 《学术界》2008,1(3):285-290
"整体政府"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西方国家第二轮政府改革实践的新趋势.本文着力系统分析"整体政府"产生的背景与动因、解析其内涵与目标,介绍其基本内容和实践模式,以期对我国政府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对民族的定义和理解,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西方学者本尼迪克特·安德森的著作<想象的共同体>提出了所谓民族实际上是"想象的共同体"的理论.这种观点在国内外学者中产生了不同的反应.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讨论.然而,除去安德森的开创性观点与其理论体系在学科中的位置之外,细究他的"想象的共同体"的理论,可以发现,其中很多观点在解释和解决民族问题中面临理论困惑,其适用性与普遍意义存在很多问题.  相似文献   

5.
张伟 《兰州学刊》2005,(4):114-115
作为理性"经济人"的传媒主体在追求自身最大效用的驱动下,会产生"恶"的可能,但其理性会在权衡其成本与收益的边际效用后,看看是否能够将实现其效用的最大化作为传媒活动的目的与归宿,这在不同社会建制中的传媒有明显的体现.如何找寻最大程度上克服这种传媒道德失范现象的有效路径?根据经济学领域的相关理论,"利益驱动原则"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时序"矛盾"是<红楼梦>中存在的主要一类"矛盾",其产生的原因除了与作者的创作思想等有关以外,还与作者的艺术创作手法有关.其中史家笔法和诗的笔法的运用是最主要的两种手法.史家笔法在<红楼梦>中的运用,除"以一字为褒贬"的用法外,还有其发展,即以故事情节的隐晦、模糊甚至"矛盾"来"寓褒贬,别善恶".而诗的笔法,则通过人物语言等拉长或紧缩时间,使具体的时间增加了模糊色彩,具有了伸缩性,有助于人们对固有时空观念的打破及审美态度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王淑萍 《河北学刊》2007,27(2):18-21
当前学术界在讨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问题中,存在简单僵化、任意比附的问题.其产生的根源在于对马克思主义、传统文化以及"现实"理解的失误上.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前提应为暂缓"结合",在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重新定位传统文化、深刻了解当代中国现实的基础上再谈所谓"结合、融合"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王琳  牛会娟 《天府新论》2004,(Z2):282-283
左翼文学运动是中国现代文坛上的特殊文学现象,也是上世纪30年代的主流文学.但对其兴起与发展的原因众说纷纭.从恩格斯的"合力说"的角度分析,就能知其产生和兴起的必然.  相似文献   

9.
反现代化--一个理论假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钱乘旦 《学术界》2001,(4):63-66
在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在"抗拒"与"接受"这两种显而易见的立场之外,还有第三种可能性,是它在主宰社会的走向.企图把"传统"与"现代"调和起来.它与"现代化"的解决方法刚好相反,是将"现代"服务于"传统",让"现代"向"传统"过渡,因此是"反现代化"."反现代化"并不反对现代化,其实质是用现代化的手段来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用现代化的形式来抵抗现代化的实质.如果其不能在过程中逐渐溶入现代化,那么暴烈终将产生.  相似文献   

10.
<行政许可法>的颁布和实施对我国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但仅有一部全国性的法律是难以覆盖各地具体政务情况的,不在这部全国性的法律调节范围内的"非行政许可审批"的产生、演变就有其合理性与必然性.但迄今为止,对这一数量繁多的"非行政许可审批"没有正式的理论部门对其进行认可,实践中却被实务部门所广泛应用.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它都有存在的价值.它的存在是必然的,也是必需的,因而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1.
史墨"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自古以然"这一经典论断所含具的历史主义特征在政治主张上的体现是政治改良论而非革命论,其"人事重于宿命"的政治改良思想,与三晋法家尤其是韩非的政治改良思想具有相当亲缘性.儒家"革命论"与道德政治纠缠在一起,存在深刻的悖论.探讨这一问题,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中国历史围绕"革命论"而产生的观点之丰富性与多元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网球"球感"概念,定义其内涵与外延,分析"球感"的产生及发展的生理机制,指出人体条件反射原理即为"球感"的生理基础.并通过分析这一特殊条件反射的全过程.提出培养球感所必须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陈文育  高雁 《兰州学刊》2007,(6):165-168
距离,是传统美学安身立命之所在.尤其在文艺美学上,"距离"指的是心理距离,人与其所观赏的对象没有利害关系,在看这一对象时审美主体既不从自身的职业角度去审视也不受自身情绪的影响,他超脱对审美客体的实际需要与功利目的,完全以审美的态度直观此物,审美者在与审美对象之间保持了一定的心理距离的情况下产生了美感.而在文化产业时代,现代审美的"距离观"则发生了颠覆性变化,"亲近产生美"成了各种文化艺术活动的实践理论,"距离"在文化产业美学中应该成为一个需要被重新理解的概念.  相似文献   

14.
从"敬"字玺谈先秦时期儒家的修身准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国锋 《中州学刊》2005,(5):182-184
古玺是指先秦时期人们随身佩戴的印章,分官玺、私玺和格言玺等.在战国时期将"敬"作为格言镶入玺中,说明"敬"在当时社会环境中与儒家所倡导的修身准则的关系非常密切."敬"字及与其相关的古玺所反映出的含义,体现出儒家学派倡导的修身准则对当时社会已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内容已经深入到人们的现实生活中.  相似文献   

15.
近十年来,围绕"核心期刊"这个主题在学界、业界、科研管理与评价部门以及社会其他层面产生了种种争论、问题和社会怪状.这种"核心期刊现象"的产生是由于我国人文社科研究的繁荣催生了期刊阵营的壮大.以及科研管理评价部门的不当使用和各种核心期刊体系遴选运动的推波助澜.客观分析"核心期刊现象"的功过是非,既是对各种核心期刊遴选体系的救赎,使其从"越位"回归"本位",也是对人文社科学术期刊、人文社科成果管理评价机构各自定位的再梳理,使其能够从"失位"回归"本位"、从"缺位"回归"正位".  相似文献   

16.
中国"第三部门"起源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术界普遍用"政府失灵"及"市场失灵"对"第三部门"的起源进行了经济解释.本文认为中国"第三部门"起源于社会与经济体制的变革.因此,本文拟结合中国"第三部门"产生的特殊的制度环境,应用制度变迁理论对其起源进行经济分析.  相似文献   

17.
千年以来,有关西域之况的撰述记载文献可谓卷帙浩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在中国历代"正史"中有关西域的撰述.至今为止,学人对这些撰述的各种研究颇多,其中包括对其各种历史背景的探讨.本文则主要从整体四个方面综合性的对其产生与发展的学术文化历史背景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18.
老舍小说幽默艺术的形成与时代、家庭和其生活阅历有着密切的关系.他幽默艺术的审美心态有其独特的表现一是"笑的哲人"心态;二是"改造国民性"救治心态.老舍小说采用了独特的"自然"和"智慧"两种幽默表现方式.喜感因素与悲感因素相交织,构成了老舍小说幽默艺术的独特景观.这种悲喜剧美学构成,使老舍小说的幽默艺术产生了巨大而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19.
贾益民  刘慧 《广西社会科学》2005,(9):153-155,159
近年来,"后非典"、"后禽流感"等"后X"结构的新词语不断见诸于报纸及网络等新闻媒体,形成了一种新的语言现象.从认知语言学、语用学等角度对其产生途径、内部结构、语义内涵等方面进行分析,将其与现代汉语已有的"后"字结构进行对比,并对其广泛流行的原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程中棠教授文章所谓"中国文化不能产生逻辑学",其论点不当之处,论述如下:1.希腊哲学是奴隶主的哲学,希腊逻辑产生于意识形态领域阶级斗争的表现--"百家争鸣".2.一个国家把政治、道德放在第一位,并不排斥逻辑学的产生.3.不同的阶级、派别有不同的政治要求和善恶观念,并不妨碍他们有共同的逻辑学.4.<小取>是逻辑学,并非意识形态著作;墨子的"兼爱"与"杀盗"并非互相冲突的政治主张;<小取>"杀盗非杀人"的论证并非诡辩.5."程文"关于"逻辑思想"的解释是混淆概念.6."程文"为了论证中国古代无逻辑学不惜贬斥中国古代的逻辑思维和文化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