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党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在青海的逐步实施,“富民强省”已成为西部大开发、青海大发展的首要目标。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对青海区位文化进行重新审视和定位,以适应青海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新要求显得尤为重要。三江源文化学概念的提出,试图从文化学视角入手,重构、提升三江源文化新的文化价值观,实现三江源文化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2.
民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及其法律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由中国经济不平衡发展所决定的,是根据“非均衡发展” 理论,结合民族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的特点而提出的一项经济战略。民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必须符合面向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基本要求,是实现国民经济第三步战略目标,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必然选择。民族区域经济发展,应采取“反梯度推进” 战略,并发挥“中心辐射”、“以线串点,以点带面,重点开发”战略作用。坚持依法治国,加强民族法制建设,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促进民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制定完善的民族法律法规体系及其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3.
西部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关系到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关系到区域经济的发展,关系到民族地区的稳定和边疆安全。为了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在西部民族地区不断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制体系,重视运用法律手段引导、规范、促进和保障西部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的平衡协调。  相似文献   

4.
关于生态畜牧业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生态畜牧业进行了理论探讨 ,论述了生态畜牧业的基本含义、界定范围及其生态学思想 ,指出生态畜牧业是在草原畜牧业发展的进程中为解决生态环境恶化和草畜矛盾而提出的 ,因而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认为发展生态畜牧业必须注重草场生态系统的平衡 ,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西部大开发中民族地区的生态建设与保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西部开发战略是一项关乎国家未来发展和各民族繁荣的大战略、大思路。在西部大开发中 ,生态建设和保护具有其独特的意义。生态环境被认为是一种特殊的资产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中国的生态破坏类型之多、范围之广、程度之深 ,在西部民族地区表现得最典型、最强烈 ,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生存状况和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困扰西部民族地区的主要生态问题有 :(1)土地沙质荒漠化趋势日益严重。我国沙漠及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西部民族地区的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内蒙古等地。仅新疆就有 42万多平方公里沙漠 ,约占全国沙漠总…  相似文献   

6.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我党面向新世纪作出的伟大决策,是既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又牵动全国大局利益的重大战略部署。西部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区,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同时,西部又是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区域。因此,我们应该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支持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工作,从西部地区自然条件、生态环境这个最前沿的实际出发,按科学程序定决策,按自然规律办事情,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一、提高环保在开发之先的认识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惠及子孙…  相似文献   

7.
世纪之交党中央作出了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西部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地,因此,西部大开发战略从其实质上看也是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是邓小平“两个大局”战略的重大实践。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又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西部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 ,直接影响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本文立足于制度文化、物质文化、思想观念文化和生态文化教育 ,对西部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作了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根本和切入点 ,是保证西部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针对塔拉滩地区生态恶化之现状 ,探讨了对该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成为制约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西部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和显著改善 ,经济建设重点逐步向西部转移的战略部署就难以实现 ,西部大开发战略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西部大开发的着眼点应该放在生态建设上来 ,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实施  相似文献   

11.
西夏牧业经济若干要素的考察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结合西夏时期干旱、寒冷的气候,草原、荒漠的植被,对其牧业经济若干要素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考察。兹认为农牧并存以牧为主是其主要的生产生活方式,且畜牧业因一向在夏国经济中占重要地位而倍受其统治者的重视。然而这种自然规定和人类选择的统一性,愈来愈受到严重的挑战和破坏,并有愈演愈烈之势。籍此,作者在研究西夏牧业经济若干要素基础之上,对这种原因作了进一步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2.
西夏的畜牧业分官营与私营两种.统治者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保护牲畜私有者的利益.个体牧民只有牧养90只羊、6头牛,才能维持简单的再生产.官府对畜牧业的经营分属群牧司、监军司、马院三大系统,具体生产由依附于官府的"牧人"承担.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 ,我国的草地生态环境在日益恶化 ,对畜牧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应采取应对措施促进我国畜牧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讨了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畜牧业经济的发展思路,认为应从转变观念和经济增长方式、加强现代化管理等方面加快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畜牧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通过调研,作者对门地22村草原畜牧业经济有了几点轮廓性的认识.鉴于青藏铁路通车的大好机遇,针对22村目前发展现代化草原畜牧业存在的现实问题,探讨了相应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资金绝对规模、相对规模、资金结构三个方面系统考察了西藏农牧业补贴的现状,进而利用基于向量自回归的多元协整方法,求解了西藏农牧业补贴和农牧业经济产出的长期均衡、短期动态波动和格兰杰(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结果表明,虽然西藏农牧业补贴对整个自治区农牧业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具有很大的拉动作用,但是西藏农牧业补贴也存在着相对规模不断缩小、补贴资金结构不尽合理、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等问题.依据这些分析,基于新时期的发展战略,文章最后提出了关于补贴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辽代牧、农经济区域的分布与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代前期 ,契丹辽地主要是以畜牧经济为主 ,牧场遍布草原各处 ,畜牧经济一直呈上升态势 ;农耕经济区域虽因燕云地区的并入等而有所增扩 ,但农业种植仍是片片点点 ,无法与畜牧业相比。到辽代中后期 ,牧区变化比较平稳 ,官营畜牧经济屡遭打击 ,已繁盛不再 ;而此时的农耕区域却有很大变化 ,农业经济的繁荣 ,对辽代社会的进步及金、元时期北方地区农业的发展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抗战时期甘南藏区畜牧业开发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战时期,甘南藏区畜牧业在国民政府"开发西北"浪潮的推动下,进行了畜种改良、畜疫防治、畜产品加工等开发活动.这些举措促进了畜牧业经济的发展,使原始畜牧生产逐渐步入了近代化历程.  相似文献   

19.
吴铀生 《民族学刊》2013,4(6):14-17,93-95
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区域资源综合开发和整体开发资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血脉和基础,因此民族地区要要立足特色优势资源,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资源整合与综合利用,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构建特色优势产业体系,才能最终促进四川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十二五”期间,四川民族地区将进入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重要阶段,本文从加强民族地区整合优势资源,构建优势产业体系出发,阐述了推进传统特色农牧业向现代特色农牧业跨越,以及维护社会稳定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