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今,沉迷网络游戏的青少年越来越多,面对目下诸如孤独、抑郁、自杀、犯罪等一系列青少年问题,许多媒体、学者将矛头直指网络游戏,甚至有人认为,网络游戏是“杀人武器”、“精神鸦片”,政府应当予以“封杀”。那么,网络游戏是否就是导致某些青少年问题产生的罪魁祸首?根据一些媒体报道的真实案例看来,沉迷网络游戏确实会引发许多问题,但这是否就是一些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呢?作为一种新生事物,网络游戏是否只有百害而无一利?是否应当被彻底“封杀”?为将问题讨论的更清楚,笔者分别从正反两方收集了若干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以供读者思考。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青少年网瘾问题日益严重,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为了帮助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各地相继推出预防和戒除网瘾的新举措,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这些措施均有一个共同的缺陷,就是都将青少年“不上网”作为戒除网瘾的具体追求,戒除网瘾实质上变成了“戒除网络”。笔者认为,在网络时代,青少年远离网络不是根本之计,即使暂时离开,最终也要回归。只有在上网过程中,青少年能够合理控制自己而不至于过度沉溺,“网而不瘾”,才算真正实现戒除网瘾的目标。这就需要我们转变思路,切实站在青少年的立场上,准确了解他们在上网过程中的心理状态,找出网瘾形成的关键因素,从而对症下药,从根本上解决网瘾问题。  相似文献   

3.
如今大学生沉迷网络这一现象已经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大学生为何会深陷网络泥潭无法自拔?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又是什么?如何引导大学生合理控制上网时间,培养良好的上网习惯,不要让大学生因为沉迷网络而荒废学业是当前教育工作者工作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4.
据报道,针对网络对青少年造成负面影响这一问题,目前业界准备不再使用“网络成瘾”这种说法,而是改称为“病理性上网”。卫生部正在进行调研,确定它的诊断标准,一旦诊断标准确立,“病理性上网”就是一种病。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充分享受网络带来的各种便利,上网查资料。浏览新闻,足不出户便可知天下事。网络以它特有的优势和发展速度,正在改变我们的学习、工作和思维方式。然而,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它的负面效应如它的积极作用一样,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当前网络对高等教育的负面影响来说,当首推大学生上网成瘾所带来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6.
2012年3月9日,广州发生一起校园血案:某校初中生因纠纷引发打架,一名14岁的初二学生用刀将另一名14岁的初二学生刺成重伤,被伤学生最后抢救无效死亡,伤人学生则因涉嫌行凶被拘捕。这一事件引起社会关注,有媒体指出:“个别90后的教育问题应该反思反思了,互联网、电视、游戏等太多暴力内容,让90后的孩子们产生了不良的行为倾向。”然而,青少年的暴力问题真的只是网络、电视及游戏机的问题吗?我并不是质疑暴力行为可以通过“学习”而产生,但是,事实上大多数青少年都上网、看电视及玩游戏机,为什么血案会发生在那两位学生身上?这其中应该有更多的因素值得我们深究。  相似文献   

7.
茶艳娟 《职业》2013,(30):59-59
作为网民主体的青少年是“网络成瘾症”的高发人群。本文通过对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深入分析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揭示了网瘾对青少年的危害,并对如何减少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8.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近年来,互联网在我国迅猛发展,上网人数已达260万,其中青少年占80%以上,随着互联网“信息垃圾”的增加和“网络犯罪”的出现,这些网络问题对青少年产生了非常大的负面影响,对青少年的思想和行为方式、道德意识、人生观和价值观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在我们周围的生活中也发现,学生群体中有一大部分人在一定程度上沉迷于网络而荒废了学业。如何面对网络的挑战,如何面对并正确对待网络时代青少年的思想发展问题是当前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目前其整体素质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一些青少年社会公德、理想信仰困惑,部分青少年沉迷网络,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开始突出,中小学生存在非正常缀学现象,家庭教育急功近利,独生子女成长出现新情况等。因此,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要改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方法,构筑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社会支持系统。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各种社会生活素质的培养,提高青少年对主流思想道德体系的认同程度。在具体工作中,要以科学精神为主导,为造就创新型人才提供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10.
《老年世界》2009,(16):36-37
目前,越来越多的网络在关注着老年人的网络生活,不断完善技术水平和服务手段,现在我们用“爸爸上网”(www.babasw.com)这个网站为例,通过网站自有培训资源,来学习上网基础。“爸爸上网”就是专门帮助中老年人学习上网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发展,一种新形式的欺凌——青少年网络欺凌出现在公众视野,这使学校、家庭和社会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挑战。防范青少年网络欺凌需要在家庭环境中营造愉快氛围,监督青少年文明上网;在学校中开设网络安全课程,制定干预机制;政府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营造和谐社会氛围;青少年加强自身网络道德教育,提高自助与互助能力。  相似文献   

12.
搜索爱     
陈伟 《老人世界》2008,(11):28-29
母亲退休之后,缠着我教她上网。“都一把年纪的老太太了,还学着年轻人上什么网啊?”我故意和母亲开玩笑。母亲也不生气.说:“谁说老太太就不能上网了?你教不教?不教我就和你脱离母子关系!”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宠物伴现象是指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宠物当作现实的或是虚拟的同伴的现象。青少年宠物伴现象绝非偶然,具有深层的社会原因,运用多种社会理论如同辈群体理论、孤独感理论、社会交往理论、独生子女理论视角加以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深刻地看问题,同时帮助我们在青少年社会化过程的社会、家庭和个体三者的张力关系中寻求互动与制衡。  相似文献   

14.
信息     
“百万家庭健康上网行动”火热开展日前,“百万家庭健康上网行动”在上海启动。自今年3月中央文明办、共青团中央、新闻出版总署、中国社会科学院、光明日报社共同发起“健康上网拒绝沉迷大行动”后,国内众多网络游戏服务商开始关注青少年健康上网问题,而倡导“绿色游戏”的先行者游戏蜗牛也再一次扬起“蓝色青春”的风帆。游戏蜗牛副总李柳军在会上就本次活动表明了蜗牛公司的立场,同时把公司就此次活动专门新开的绿色新服“蓝色青春”的一些功能做了说明,引起了与会者关注。 (上海吕强)  相似文献   

15.
《公关世界》2010,(4):62-66
“三网合一”是什么? “三网合一”空间无限:电话——钞票更省话质更高;电视——好片大片随意点;电脑——上网犹如上高速。  相似文献   

16.
信息时代已经来临,电脑、手机等通讯工具也早已普及。网络已经遍及社会的各个领域,对人们的生活有利也有弊。网络游戏对青少年造成了更为严重的影响,比如高中生沉迷网络世界、患有严重的网瘾症,网络游戏成瘾等。本文主要讲农村高中生沉迷网络游戏不可自拔的原因(自身原因、家庭因素、学校问题和监管原因等),以及解决沉迷网络游戏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不同的理论视角,对于青少年问题的解读是不同的。社会建构论关于“社会问题是一种界定的社会过程”的观点,福柯的权力论关于“权力一自我一知识”的关系框架,为偏差青少年过程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据此得出的结论是,在与社会环境的互动过程中,偏差青少年逐步发展形成的罪错行为和边缘性活动,是青少年“群体表达不满和要求尊重某些一致认定的条件的活动”。偏差青少年在其边缘化过程形成的“共认符号”和“协同行动”产生于其与社会环境互动的人生经验.构成为他们的生活日常知识,并完成了“身份形成”和“身份认同”,实现了青少年群体内的自我肯定。权力一自我一知识的互动关系不断推动着偏差青少年边缘性的社会化过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日前,在团云南省委组织的“共青团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座谈会上,对于青少年与网络的问题,昆明市第一中学校长、云南省人大代表童吉仁毫不客气地说:“政府监管不到位,怎能指责青少年网络成瘾?”  相似文献   

19.
《当代青年研究》2011,(11):64-65
编者按:随着高科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青年学生而言,网络“双刃剑”的特点正日益凸显;如何使网络对青少年的正面影响最大化,使其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最小化,这是当下全社会都在关注的问题。为此,我们组织了以下一组立足于不同视角的文章,以期展开一种整体性视野中的学术探讨。  相似文献   

20.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网络的年代,国家的发展国民的生活都离不开网络,网络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影响了人们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等等,尤其是社会中的一群特殊群体——青少年,受网络的影响也颇大。网络有助于青少年们增长见识、提高学习、寓教于乐、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但同时,接触上网络也像是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一样。在给青少年们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因素。如沉迷游戏学习懈怠、迷恋网络缺少与人沟通、陷入虚拟的网恋或是通过网络犯罪等等。因此,青少年的网络安全问题成为了当今社会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