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科学界定是知识管理理论发展与实践的基础。目前,研究者根据三个标准对其进行了划分和定义,即可表、易表和已表标准。但根据Nonaka的SECI模型分析其提出的面包机案例,可发现这三种划分方法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局限性。而且,通过该案例可以确立新的对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划分的标准,即是否已经通过文字、公式、图形等表述或者是否已经通过语言、行为表述并体现于纸、光盘、磁带、磁盘等客观存在的载体介质上。  相似文献   

2.
学习者知识建构系统是一个具有负反馈机制的控制系统.基于SECI理论的知识体系构建过程模型,适于刻画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相互转化以及学习者认知结构形成的全过程.在钢琴集体课中,表现为社会化过程、外在化过程、整合化过程、内隐化过程.  相似文献   

3.
工程设计是一个实践推理的过程.文章首先从实践推理的一般特征入手分析了实践推理的有效性问题,并根据工程设计的特征分析了其实践推理思维的特殊性.之后,根据对工程知识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区分,提出了一个描述工程设计中实践推理思维的双知识模型.文章认为,显性推理和隐性推理往往共同出现在设计推理中;隐性知识的存在使得工程设计中的实践推理具有了难言性特征,且依赖于设计实践过程的展开方式.  相似文献   

4.
知识经济视角下的产业集群螺旋型知识共享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螺旋型知识共享是基于SECI模型的扩展.在知识经济背景下,产业集群经过"隐性-显性-隐性"的知识螺旋,前后衔接,实现知识由低级向高级的变化,最终实现知识共享与创新的螺旋式上升.螺旋型知识共享表现出多维演进、螺旋上升、合作竞争、协同创新等特点.螺旋型知识共享的可能性主要基于知识的非对称性、资本性、时效性等特性,而知识价值链的存在夯实了螺旋型知识共享的客观基础.基于知识经济的产业集群螺旋型知识共享需要强化知识吸纳、转化、创造、扩散、应用等运行过程.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了产业集群内各个企业间形成的网络关系,应用Nonaka提出的知识转化SECI模型分析了产业集群内的知识转化过程,提出了影响这种转化过程的三个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改革离不开知识的变革与创新.SECI模型在隐性知识共享的基础上可以有效地实现知识创新,为此以SECI模型为基础进行知识量表的调查分析,并结合教师知识的获取方式,分析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的知识共享现状,由此提出基于“场”概念的高校教师知识共享策略.  相似文献   

7.
企业中知识创造的SECI模型—— 绩效、成本与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中进行知识创造的SECI模型是建立在对知识显性与默会二分的基础上的。SECI知识创造螺旋模型的有效实现至少需要满足一系列条件,且知识创造的绩效会因为行业性质、企业规模结构等因素而不同,且差异非常明显。同时,不是所有的知识创造活动都是可行的,知识创造是有成本和风险的。知识创造的成本包括投入的成本、机会成本和时间成本等。正因为知识创造存在成本,相应地,知识创造也就产生了风险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从知识管理的角度讲,研发其实就是一个研发组织通过交换认知和知识共享,整合个体及组织中的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最终创造出新知识的过程.而隐性知识的共享是这个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本文从研发过程中隐性知识共享的三个主要障碍着手分析,提出了隐性知识共享的四个对策,对研发运作中隐性知识的共享进行了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9.
通过引入知识溢出、知识吸收能力两个中介变量,研究关系嵌入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建立了关系嵌入性-知识溢出-企业创新绩效和关系嵌入性-知识吸收能力-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模型。运用结构方程的方法,发现了这几个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结果表明,关系嵌入性对显性知识溢出和隐性知识溢出都具有促进作用,且对隐性知识溢出的作用大于显性知识溢出;知识溢出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且隐性知识溢出的作用大于显性知识溢出;关系嵌入性对知识吸收能力具有正向影响;知识吸收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从知识管理的角度讲,研发其实就是一个研发组织通过交换认知和知识共享,整合个体及组织中的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最终创造出新知识的过程。而隐性知识的共享是这个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本文从研发过程中隐性知识共享的三个主要障碍着手分析,提出了隐性知识共享的四个对策,对研发运作中隐性知识的共享进行了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实习教师隐性知识显性化能有效促进实习教师个体教学经验的积累和理论知识的增长,增加教育实习的价值。当下,我国学者对教师隐性知识的研究对象更多集中于资深教师团体。由于实习教师隐性知识外显化缺少必要的机制与条件,所以学者们往往忽略了对实习教师隐性知识显性化的挖掘。SECI模型指知识转化的四种模式,即社会化、外部化、组合化和内部化。与之相对应的有四种场所,分别是创始场、对话场、系统化场和练习场。在此基础上,提出SECI知识转换扩展模型,并从知识创生的四个不同阶段探究实习教师对SECI模型的应用情况。据此,提出相应的教育实习策略,如建立学习共同体、引导实习教师深入反思教学实践、建立有效的学校ICT环境、形成高效且自主的实习教师授课模式等,以促进隐性知识的共享与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为揭示企业中由产品知识创造代理引起的创新决策权配置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在深入分析产品知识体系和产品知识创造维度的基础上,研究了始于个人默会知识的组织知识创造机理; 在明确技术创新与产品知识创造的关系后,进一步探讨了组织知识创造的代理问题,并基于此揭示了企业技术创新效率与创新决策权位置的关系。研究认为:由于产品知识体系由核心知识、辅助知识和外围知识构成,产品知识创造既有改善产品核心知识或辅助知识的功能维度,又有将默会知识转换为形式知识的默会认知维度; 个人默会知识始于其为解决问题而检索相应知识所形成的知识集群,其基础是默会知识集群; 默会知识集群在个人优化产品功能的努力中不断默会地融合和重塑,最终形成作为SECI模型起点的默会知识; 产品知识创造是创新的离线决策阶段,由于默会知识难以转移、产品知识创造过程难以复制和转移,创新效率的高低与产品知识创造代理的组织层级位置密切相关; 有效率的技术创新应当考虑将创新决策权向知识主体或知识创造主体转移; 创新决策权转移的最佳位置取决于知识创造的代理成本及缺乏知识或知识创造下决策有效性所导致的成本之总和。  相似文献   

13.
批判的地域主义一方面被视为在替代了后现代建筑的同时拯救了现代建筑,而另一方面因为其理论的内部矛盾而受到批判,问题的实质集中在批判和评价的方法上,集中在传统批判坚持明确知识而忽视默会知识,应用知识螺旋模型来重新看待这些矛盾,可以发现建立在实践和不断反思过程中的批判与评价的三个层次能够消、除这些这些矛盾,从而让批判的地域主义恢复它应有的理论位置。  相似文献   

14.
基于知识特性的技术转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技术的知识本质研究入手,探讨技术转移的知识特性,提出实现技术能力转移提高转移绩效应具备的条件;隐性技术知识的有限转移和中国技术知识基础的薄弱,使得目前中国企业的技术引进只能停留在显性技术使用层面上,很难实现技术能力的创新和发展.提出应提升企业自身技术吸收整和能力,优化技术转移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5.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创新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而知识流动对于知识创新有重要作用。从引文网络视角对知识流动相关概念进行剖析,可以总结出知识流动的类型、要素、动因;利用引文网络(P-P网络)及其对引文属性映射而形成的期刊互引网络(J-J网络)和作者互引网络(A-A网络),可以描述显性知识流动和隐性知识流动过程,并建立多层面知识流动网络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揭示知识流动的过程和复杂机制,包括选择机制、互惠机制及演化机制以及上述机制在不同的网络中所反映出来的特征,对丰富知识流动理论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组织知识创造研究强调默会知识向显式知识转变的核心环节,然而这一环节的前提是默会知识是如何可能的问题。以柏拉图的学习即回忆说为切入点,认为默会知识有分析性和综合性两种,分析性默会知识向显式知识的转变本质上是将蕴涵于相关显式知识之中而又不为意识所意识到的知识发掘出来,而综合性默会知识向显式知识的转变本质上是认知主体在其显式知识结构中寻找与主题相关的知识与推演规则,并据此推演出相应的默会知识。组织知识创造所涉及到的默会知识不仅是可能的,而且能转变为显式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