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农民工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从制度变迁的视角,阐述了农民工问题的产生根源及其治理途径,指出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关键在于政府主导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并据此得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农民工的劳动环境、生活环境及其社会环境的探究,进行了对改善农民工生存困境的思考,认为必须要关注农民工的职业健康和创建安全的劳动环境,提高农民工的生活质量,改善农民工的生活环境及其构建农民工的新形象,为农民工提供和谐的社会环境。提出改善农民工的生存困境问题是实现农民工自由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问题的社会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农民工规模的不断扩大,农民工在经济、政治、人格等方面表现出的社会问题日益突出。政策性歧视、观念偏见、利益分歧与冲突是其主要原因。解决农民工问题,需要从政策合理引导农民工流动、建立和完善增进社会公正的有关制度、创造农民工进城就业的有利条件、提高农民工适应城市社会的能力、尊重和保护农民工维权意识等多方面努力。农民工问题只有从根本上得以解决,中国社会经济才会真正走上持续快速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渐替代计划经济体制,各种资源包含人力资源尤其是农村富余劳动力摆脱了地域限制,在国内外市场自由流动,这样现代城市中形成一个特殊阶层即农民工阶层。从现实中的个案出发,反思我国劳动法规制范围,可以看到其在司法实践中面临的困境。所以,应该调整我国劳动法的规制范围,完善我国目前的劳动争议处理程序,以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必然产物,以劳资关系为核心的农民工问题,正在影响并制约着我国经济和谐发展。,但我国劳动法律针对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所提供的保护存在不足。对此,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民工劳资关系权益的法律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充当着重要的社会角色,正确处理农民工的求偿权问题,对于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农民工流动性强,带来了就业的不稳定性、盲目性和无保障性;农民工劳动条件较差;工伤事故、伤亡救治、赔偿抚恤、职业病预防救治问题频繁出现;现有的法律法规对农民工权益的保障力度有限。因此,要做好全局性的思想指导工作,认真解决涉及农民工利益的问题;合理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在农民工社会保障方面的经验;明确农民工求偿权的法律主体地位;加强政府的监管职能。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问题的成因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工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关注 ,解决农民工问题 ,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就农民工问题的成因、解决对策两方面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8.
改善农民工的生存环境、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对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原因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户籍制度多年来一直被学者认为是影响农民工问题形成的一个主要原因.本文通过社会调查和研究发现:户籍制度在不同时期对农民工问题的影响并不相同.在农民工问题形成之初,户籍制度起着身份歧视和限制就业等作用;但随着我国市场化机制完善,户籍制度对农民工问题影响作用弱化.因此,针对这种变化,改善农民工问题也要通过多种手段逐步解决.  相似文献   

10.
对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是一个日益尖锐的特殊问题,正视它的存在并积极求索化解之道势在必行。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使农民工难以真正地融入城市,阻碍了我国的城市化建设进程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在现阶段,我国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不可能一步到位,一定要按照循序渐进、轻重缓急的步骤,充分考虑农民工的需要,使他们得到实实在在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目前高校在临时工使用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已经使其无法适应"劳动合同法"提出的要求,故而高校应根据"劳动合同法"的特点,在规范用工方面做出适当的调整,以进一步提高内部管理水平,保证依法用工、合理用工。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的社会保护:劳动政策的视角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20世纪80年代初,当农民工从农民阶层中分离出来时,国家没有及时通过劳动政策与法律对农民工作为中国工业化和市场化时代的新型劳动者的地位进行确认。可以说,国家劳动政策的缺失是造成我国目前农民工问题出现的重要原因。进入21世纪,随着农民工队伍的壮大,特别是他们在制造业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加强,以及他们生存环境的恶化,国家才开始调整与农民工的关系,视其为产业工人的主体,并通过劳动政策对农民工的权益做出回应。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基于劳动时间分配视角对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时间展开分析,首先对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时间分配现状进行描述分析,然后分别对劳动力是否外出务工和外出务工时间决策行为进行了探讨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首先,农村劳动力的外出务工决策受其个体特征(如年龄、性别、人力资本等)、家庭特征(如家庭人均耕地面积)等因素影响;其次,农民工外出务工时间表现出明显的地区、职业类型以及行业差异。  相似文献   

14.
文章围绕《劳动法》的各项基本制度及其法条,就《劳动法》中的劳动就业制度、劳动合同与集体合同制度、工资分配制度、社会保险制度、维护劳动者权益制度以及法律责任制度等方面提出了修改完善的具体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依据<劳动合同法>对用人单位利益规定的必要性,深入剖析<劳动合同法>对用人单位利益的规定.它表现在用人单位制定劳动规章制度、服务期的规定、保密义务和竞业限制等方面,最后阐述法律对此问题的进一步规定,以此完善<劳动合同法>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外出务工是农民工迁移的主要模式,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势必使得农民工与企业之间产生一场博弈。工资是影响农民工再迁移的主要因素,基于讨价还价的博弈理论,并运用托达罗模型对农民工的再迁移问题进行解释,从而解决农民工在劳资博弈下所受的约束,使劳资双方达到博弈上的均衡。  相似文献   

17.
《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引起了理论及实务界的诸多批评,批评的核心是认为该法过度地增加了企业用人成本,干预了企业灵活的用人制度,从而可能导致企业负担过重而破产,最终给经济和就业都造成负面影响。但从劳动者、企业及社会三个方面的长期成本与收益的视角展开综合比较分析,该法长期实施对三者都将是有利的,有助于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并最终促成人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引发了社会各界激烈的争论。从应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规避行为中发现,我国《劳动合同法》有关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存在价值取向脱离转型期的国情,法律规范设计不尽科学和法律制度不尽完善等不足,致使其难以有效规制和应对其规避行为。为克服这一缺陷,减少规避行为发生,我国《劳动合同法》应适度放松解雇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法律限制,完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法律规范体系和健全规避行为法律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19.
《劳动合同法》从立法之初,其立法宗旨就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激烈争论,主要集中在立法根据以及"单保护"还是"双保护"等问题上。应从倾斜保护的角度认识《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即《劳动合同法》既不是"单保护",也不是"双保护",而是在保护劳动者权益的同时,兼顾保护了用人单位的利益。  相似文献   

20.
国民党南方政权时期,为了动员工人参加革命,废除了北京国民政府限制劳工权利的法律,颁布了新的工会条例。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提倡劳资协调,并在训练民众和整理工会的目的下,制订并实施了《工会法》;该法虽然肯定了工人组织工会的权利及工会的团体契约权和同盟罢工权,但也表现了南京国民政府有控制工会和工人运动的倾向。研究发现,国民党安插在工会内部的力量很小,不足以影响工会运动的发展。另外,《工会法》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遵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