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唐宋时期,尤其是北宋,不仅重视官学拟任教师的品德资格审定,对在任教师的职业道德的规范、监督、考核及奖惩也作出了相应规定,因而在官学师德建设方面取得明显进展。深入研究探讨唐宋官学师德建设问题,对于我们今天在教育战线贯彻“以德治国”方略,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琼州学院学报》2017,(6):93-98
在古史传说中,伏羲是三皇之首,多有创制,为中国文明的开创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被尊称为人文始祖,历代奉祀不绝。对于伏羲的祭祀由来已久,历代被列入国家祀典,渐成惯例。唐宋时期的伏羲祭祀在前代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并成为当时国家礼制中的重要内容,有昊天上帝之从祀、五方帝中的青帝之配祀和先代帝王之祀。北宋时期在伏羲的陵寝之地进行祭祀成为定制,推动了伏羲信仰的地域化。  相似文献   

3.
根据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研究成果,利用石笋、孢粉、树轮记录对唐宋时期西北中东部气温序列进行了重建,并从横向和纵向分析了气候变化与战事的关系,同时对北宋时期气候冷暖变化和水旱灾害指数变动与宋夏战事的关联性进行了探讨,推论出宋夏战事与气温波动存在负相关关系,与水旱灾害次数和水旱指数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唐宋茶道,萌芽于魏晋六朝,成于唐中叶,盛于宋代。在鉴茶、选水、赏器、取火、炙茶、碾末、烧水、煎茶、酌茶、品饮等方面,唐宋时期逐渐形成和建立了一系列的程序、礼法、规则。唐宋时期,茶道大行,究其原因,社会经济条件是其物质基础,茶之药用价值的进一步发现及养生理念促进了茶道嬗变,唐宋文人的品格特征引导茶道发展,饮食文化的贵族化特征使茶道趋于精致。在这些因素相互交织的影响下,唐宋大行茶道的出现绝非历史的偶然。  相似文献   

5.
从敦煌文书所保存的人名中可以看出,唐宋时期敦煌地区的人们在命名选字时对带有贬义色彩的动植物、指人名词、性质语词以及表示脏物的语词等并不避讳,而是任意取用。这种在命名选字时"不避俗,不避丑"的现象,充分反映了唐宋时期敦煌人在命名时具有强烈的粗野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经济制度变迁与唐宋变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黄纯艳 《文史哲》2005,(1):42-45
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在唐宋时期发生了巨大变化 ,这一基本结论已为国内外史学界所认同。 2 0世纪以来 ,不少学者曾力求从文化、政治、阶级、阶层、经济、婚姻等不同的专题研究入手 ,试图对唐宋时期社会变迁作出“知微见著”的分析概括 ,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果。而社会经济研究 ,无疑是研究的基础。我们约请部分对这一问题作过深入研究的专家学者就唐宋时期的土地制度、商品经济、经济制度、制度变迁等问题展开讨论 ,以期推动对唐宋时期社会变迁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张显运 《殷都学刊》2008,29(4):50-57
北宋时期河南畜牧业发展迅猛,尤其是官营牧马业空前繁盛。从地域上看,京师开封的畜牧业独占鳌头,豫西洛阳、豫北安阳、新乡、豫西南南阳等地畜牧业异军突起,淮河流域的信阳则相对落后。畜牧业的发展得益于北宋时期气候的寒冷,农牧分界线的南移;三京四辅无与伦比的政治地位以及河南本身的自然地理条件。  相似文献   

8.
福建在唐宋时期已成为国内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区域之一,当时的广告发展在全国具有典型意义,而学术界对这一时期全国及区域广告发展的研究均较少。聚焦这一时期福建广告发展的专题研究发现,唐宋时期的福建广告发展主要集中在沿海经济较发达的福州、泉州等地,出现了故事性广告、声响广告、诗文广告、印刷品广告、标记广告、灯笼广告、石刻广告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内容;其发展体现了广告和民俗文化的完美结合,折射出唐宋时期福建商业社会演变的微观图像;该时期名人广告的大量出现,从侧面证明唐宋时期福建已经是中国文化繁荣的重要区域之一。  相似文献   

9.
长安是唐代的京畿重地和北宋西北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唐宋各自的时代特征造就了长安经济的发展、繁荣和变迁,使得长安经济在我国经济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唐宋长安经济研究是经济史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自从20世纪初以来,学术界就唐宋长安经济研究出版了大量论著。  相似文献   

10.
商品经济:唐宋社会变革的根本力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文勋 《文史哲》2005,(1):40-42
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在唐宋时期发生了巨大变化 ,这一基本结论已为国内外史学界所认同。 2 0世纪以来 ,不少学者曾力求从文化、政治、阶级、阶层、经济、婚姻等不同的专题研究入手 ,试图对唐宋时期社会变迁作出“知微见著”的分析概括 ,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果。而社会经济研究 ,无疑是研究的基础。我们约请部分对这一问题作过深入研究的专家学者就唐宋时期的土地制度、商品经济、经济制度、制度变迁等问题展开讨论 ,以期推动对唐宋时期社会变迁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在唐宋时期发生了巨大变化 ,这一基本结论已为国内外史学界所认同。 2 0世纪以来 ,不少学者曾力求从文化、政治、阶级、阶层、经济、婚姻等不同的专题研究入手 ,试图对唐宋时期社会变迁作出“知微见著”的分析概括 ,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果。而社会经济研究 ,无疑是研究的基础。我们约请部分对这一问题作过深入研究的专家学者就唐宋时期的土地制度、商品经济、经济制度、制度变迁等问题展开讨论 ,以期推动对唐宋时期社会变迁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唐宋时期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均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此学界有"唐宋变革说".唐宋时期科技发展也是不争的事实,但有学者特别强调宋代的突出成果,这与事实有所出入,不完全准确.通过史料的分析和比较可以证明,宋代的科学技术是在唐代基础上循序发展进步的;唐代和宋代科学技术的特点也是基本一致的,二者没有大的区别和变化.因此可以认为,宋代的科学技术是在唐代基础上大大向前发展和进步了,而唐宋科学技术发展的差别并不是"划时代"的变化,而是同质的延续.  相似文献   

13.
"唐宋八大家"称名说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宋八大家”之称在南宋己见雏型 ,但正式提出则晚至明朝中叶。以茅坤为代表的“唐宋派”力倡“唐宋八大家”,是当时文坛斗争的需要。虽然“八大家”的提法在明、清时期不时遭到非议 ,但因其的确代表了唐宋时期散文理论与创作的最高水平、具有特色各异的风格且为学者提供了习文范式而获得学界的广泛认同  相似文献   

14.
唐宋时期我国政治重心发生着重大变迁,作为中国传统政治中心的关中、洛阳地区趋向衰落,国都东迁已经成为历史发展的趋势.定都关中的经济、政治弊端早在唐代就引起一些有识之士的忧虑与警示,而北宋定都开封虽然借助了东南漕运之利,有助于宋初政权的稳定,但军事地理形势上的先天缺陷又成为靖康之难中汴京迅速陷落的重要原因.在民族战争频繁激烈的南宋时期引起一大批政治家、军事家的积极响应,迁都关陕、襄邓奏议在南宋前期曾经是确保社稷安全、进而恢复中原的中兴良策,遗憾的是最终都被束之高阁.反思唐宋时期的迁都之议对今天全面的认识历史上的定都与迁都的成因有很大的启发.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试图通过对九至十三世纪时期的唐宋帝国和法兰西王国社会生活的横向比较,说明世界历史运动的统一规律性。九至十三世纪是中外封建社会的典型时期,它是四至九世纪这几百年间社会关系封建化进程完成的结果。因此,唐宋帝国和法兰西王国的形成,可以被认为是世界规模的从奴隶占有制度向封建制度的过渡时期的结束。关于这段历史在法国的表现,作者已在《罗马·法兰克社会封建化的道路》中作过表述。该文的基本观点也适用于从北朝至唐中叶的中华历史,因为两国的经济和文化条件是相似的。中唐以后的唐宋帝国和卡佩王朝的法兰西王国的社会生活,其基本特征是由农奴制度决定的。但对农奴制度的涵义及其在中世纪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学者多有不同理解,故有重行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16.
谢元鲁 《文史哲》2005,(1):45-47
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在唐宋时期发生了巨大变化 ,这一基本结论已为国内外史学界所认同。 2 0世纪以来 ,不少学者曾力求从文化、政治、阶级、阶层、经济、婚姻等不同的专题研究入手 ,试图对唐宋时期社会变迁作出“知微见著”的分析概括 ,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果。而社会经济研究 ,无疑是研究的基础。我们约请部分对这一问题作过深入研究的专家学者就唐宋时期的土地制度、商品经济、经济制度、制度变迁等问题展开讨论 ,以期推动对唐宋时期社会变迁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唐宋诗之争,在宋代呈现出第一段曲折繁富的轨迹。从魏泰、叶梦得到张戒,开启了唐宋诗之争的大门;朱熹对唐宋诗的论析,丰富了唐宋诗之争的内涵;叶适与“四灵”的倡“唐音”,促进了对唐宋诗的更深层次的比照分析;戴复古、刘克庄的唐诗之论,则将对唐宋诗彼此消长、转替的观照及其意义进一步予以了深化。  相似文献   

18.
孙克强 《中州学刊》2005,(5):206-210
唐宋人的诗词之辨是词学史上的重要论题.唐、五代、北宋时期,词体的娱乐性质使它难免"小道"、"卑体"的歧视,此时的诗词之辨建立在对词体否定的基础之上,探讨诗词之辨是为了将词体区别于诗体而加以排斥.宋南渡前后,诗词之辨主要涉及词体的音律和风格问题,代表人物为李清照等;南宋末年,诗词之辨更为深入,沈义父、张炎可为代表.  相似文献   

19.
唐宋商人舆服演变考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舆服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等级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中国古代农本位政策下,商人以职业之故被特别从舆服上予以标识。但历朝历代商人舆服都存在着制度与现实脱节的现象,唐宋时期也不例外。无论是制度层面抑或现实生活的唐宋商人舆服状况,其背后均蕴涵着深刻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付琼 《学术论坛》2012,35(8):80-84,157
在晚明至清末三百余年的历史跨度上,相继出现了一个规模庞大的选本群——唐宋八大家选本群,现已探明的有59种。通过对这些选本的编年,可以发现,唐宋八大家选本群的生成可以分为发生期(万历)、兴盛期(崇祯)、中衰期(顺治)、再盛期(康乾)和没落期(嘉庆至清末)。从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成数量和生成密度的计量分析来看,其盛衰消长之势与其相应的文学生态有着深刻的历史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