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唐代有关南诏的诗歌——兼谈边塞诗评价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学术界围绕唐代边塞诗的评价问题开展讨论,不少同志认为:边塞诗包括描写民族关系、边塞战争、边疆风物、行旅离别等多方面的内容;边塞诗派,是伴随着唐中后期的民族矛盾而逐渐形成发展的。而盛唐至晚唐的民族矛盾,据《新唐书·突厥传序》称,当时与唐王朝抗衡的有:“突厥、吐蕃、回鹃、云南”。这里的云南,指当时的南诏政权。由于种种原因,有时它单独与唐发生矛盾,有时,又与吐蕃联合对抗唐王朝,成了唐王朝的西南劲敌。因而,在唐王朝与南诏的民族斗争中产生的诗歌,是唐代“边塞诗”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唐玄宗的诗歌在《全唐诗》中独立为一卷,外加各种零散拾遗、补编,数量达70余首,有唐一代帝王中,数量仅次于唐太宗,在整个的唐诗里亦不容小觑。近年来,学界的关注热点也渐渐从唐玄宗政治生涯、对盛唐诗歌繁荣的贡献等方面向诗歌成就转移,对其诗歌特色的探讨也时常散见于学术论文之中;尤其是本世纪以来的学位论文,更将对其诗歌思想和艺术特色的研究推上了一个较高的程度。因此,梳理既有唐玄宗诗歌研究成果,为今后的研究作出预设和展望日显必要。  相似文献   

3.
唐代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最辉煌的时代,当时在邢台一带诗歌创作也呈现出繁盛局面,收录到《全唐诗》中的邢台籍诗人就有近四十位,他们以自己出众的诗才,为唐诗的发展繁荣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由著名语言学家张涤华教授主编、山西人民出版社古籍部出版的五卷本《全唐诗大词典》,是我国首部大型诗词典,汇集了唐诗歌语言研究之精粹,系古今学者辛勤考索之结晶,收录《全唐诗》、《全唐诗外编》(中华书局)词目;以词语为主,广收成语典故、人名地名、官职、古代文物典章制度词目及名旬、习惯用语等;按《康熙字典》214部首归部,依《广韵》、《集韵》标中古音反切、声类、韵部,每一项先本义,后引申义、通假义;书证按初、盛、中、晚唐和五代顺序选例,同时收录《全唐诗》和《外编》所收2200多作者近五万首之多的唐诗词目。其特点是:  相似文献   

5.
<正> 赵嘏,字承祐,山阳(今江苏淮安)人。生于唐宪宗元和初年,武宗会昌四年(844)中进士,宣宗大中年间任渭南尉,终于任所。赵嘏现存诗歌二百余首,《全唐诗》编为两卷。据《新唐书·艺文志》记载,他著有《渭南集》三卷,编年诗两卷。从诗歌的题材看,内容较为狭窄单薄,很少有表现重大社会内  相似文献   

6.
王涛 《河南社会科学》2006,14(4):137-140
对《全唐诗》中几乎所有涉及人口数字的诗歌篇章进行分类整理,然后又搜集到了涉及相应诗歌的今人的论文或专著,将两者结合进行了对比研究,我们发现唐诗在人口数量的描述上,有些确实以现实人口为基础,诗中描写较真实地反映出当时的人口现状;但大多数则是一种艺术的手法,只是反映出当时人口众多的现象,多非实指,所以并不能当做历史史实来运用。  相似文献   

7.
明清时期的茶马贸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茶马贸易互市之制,最早始于唐代。但当时唐王朝与西北少数民族换取马匹之物,并非全用茶叶,有时用金,有时用帛。唐初,还以大量金帛易取马匹。唐代宗时“回纥有助收西京功,代宗厚遇之,与中国婚姻,岁送马十万匹,酬以缣帛百余万匹。”(《新唐书》卷五十一,《食货志》)直到唐德宗贞元末年时,才正式以茶易马,“时回纥入朝,始驱马市茶。”(《新唐书》卷一九六,《隐逸列传》,《陆羽》)但其时唐王朝还缺乏专官以管理边地茶马贸易之事。  相似文献   

8.
唐人殷济诗录考邵文实敦煌P3812号卷子是一卷重要的唐人诗集,保存有不少《全唐诗》所不载的唐代诗人的佚诗。其中一名叫殷济的诗人的十三首诗歌尤其引人注目:它们不但自成一体,而且准确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历史状况。这些诗虽曾收入陈尚君先生所辑《全唐诗续抬》(...  相似文献   

9.
唐诗是我国古典诗歌艺术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是源远流长的诗歌艺术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全唐诗》共搜集了唐诗四万八千多首。它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而且,透过它还可以窥探到唐代音乐的全貌,对于研究唐代的音乐历史会有较大的帮助,正如阴法鲁先生所说:舟代的音乐和舞蹈在唐诗里留下了生动的形象化的记载、有着重要的音乐史学价值。一、《全唐诗》反映了唐代音乐生活的概貌唐代的中国不仅是当时世界上政治、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同时也是文化最发达的国家。唐代的音乐、舞蹈繁荣,无论在宫廷、贵族阶层,还是在普  相似文献   

10.
清康熙四十二年开编的《全唐诗》,是有史以来最大、收一代诗歌最全的诗歌总集,但《全唐诗》编者因“迫于王命,匆速草率,未及遑暇”,前后仅用一年半时间即告完成,故其中有不少舛误疵漏。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全唐诗》重出误收的原因进行归纳、总结。有助于了解《全唐诗》重出误收情况的大致面貌  相似文献   

11.
杜甫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最广泛、最深刻、最真挚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疾苦。陕南有这样一首民歌:“唐朝诗圣有杜甫,能知百姓苦中苦。诗歌作了千万卷,不流千年存万古。”这便是人民对杜诗的公正评价。《又呈吴郎》便是这样一首深刻反映了劳动人民疾苦,具有强烈而鲜明的人民性的好诗。 这首诗写于诗人流亡川东,由襄西草堂迁居东屯之后。当时正值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各种社会矛盾错综而尖锐。严重的土地兼并问题,唐王朝的扩边政策,以及大地主  相似文献   

12.
王建生平轨迹及其诗歌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建生平轨迹及其诗歌艺术王宗堂在群星荟萃的中唐诗人中,王建无疑是有重要影响的诗人之一。但两《唐书》没有为他立传,生平资料很少,事迹仅见于《唐诗纪事》《唐才子传》和《全唐诗》采录《唐诗英华》编写的王建小传.传皆简略,且多讹误,后人未加详审据以征引,因而...  相似文献   

13.
清康熙四十五年十月,唐代诗歌总集《全唐诗》在扬州刻成了,江宁织造曹寅向玄烨上了《进书表》: 康熙四十四年三月十九日,奉旨颁发《全唐诗》一部,命臣寅刊刻,臣定求……等校对,于康熙四十五年十月初一日书成,谨装潢成帙,进呈圣览。 从这件《进书表》来看,曹寅诸臣在刊刻《全唐诗》之前,是玄烨先颁发了内府珍藏的一部《全唐诗》命他们校对刊刻的,所以,书成之时,曹寅等并不敢将自己的名衔列于书上;直到康熙五十年三月,玄烨下诏才将曹寅等刊刻校对官补列书上。书成之后,原来颁发作为底本的那部《全唐诗》就被深锁内府而湮没无闻了,有清一代学者罕能窥其面貌,更无人论及此书和编纂者。至清末,武进陶湘整理故宫图书时,将此书收入《故宫殿本书库现存目》中,云:“《全唐诗》七百十七卷,康熙年季振宜据钱谦益稿本重编,墨格写本,季振宜有序,一百二十册,原藏太极殿。”至此,这部内府写本的《全唐诗》才渐露面目。后来,郑振铎在所著《西谛书目》中这样写道:“《全唐诗》九百卷,清季振宜纂辑,清康熙刊本。”将康熙所刊之《全唐诗》成书之功首归于季振宜。但是,近几十年间,海内鲜有论及季振宜家世生平及其著述者。季氏对于《全唐诗》的纂辑有功非浅,故不揣拙陋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柳宗元诗文用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引言《全唐诗》(中华书局1960年版)共收柳宗元诗歌162首.《柳河东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年据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版重印本)、《柳宗元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所收诗歌尽同于《全唐诗》.本文诗歌用韵即根据这三种本子进行整理,韵文用韵则根据后两种本子。韵依《广韵》。  相似文献   

15.
我国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与杜甫,两人结下了终生不渝的友谊,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千古佳话。李白与杜甫是我国诗坛出现的两颗永远闪耀着光辉的明星。不可否认,他们之间不论在诗歌风格、艺术技巧方面,都有着很大差别,但他们之间并没有互相排斥,互相倾轧。《全唐诗》所录达二千多家,诗歌近五万余首,象李白、杜甫这样负有世界声誉的伟大诗人,不下二十余人。正是由于不同流派并存,互相尊重,以致在诗歌艺术创作中表现了空前的“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这从今天看来也是  相似文献   

16.
在唐王朝这个诗歌的黄金时代,诗歌的艺术光辉一直照耀着三百年间的诗坛,就在唐王朝的最后阶段,其迸发的火花仍是灿烂夺目的。历代诗评家对唐末诗坛有个总的看法,认为诗风“衰敝”。这一看法,乃从两个方面形成:一是情志不振,缺乏轩昂的气概,这是由唐王朝的末运和诗人们的处境及阶级性所决定的。其次是这时诗人们的创作,大都囿于旧有的风尚,未曾有所创新,使读者耳目改观。这是此  相似文献   

17.
《全唐诗》里的球类游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唐诗》里的球类游戏赵加令《全唐诗》作为唐代诗歌总集记下了一代诗人的心路历程,同时,也记下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百态千姿。如唐代的球类游戏活动,就可以在这部诗歌总集中看到极其生动、形象的描述。本文试图对《全唐诗》里的球戏描写作初步探讨,为中...  相似文献   

18.
中国妇女文化,伴随着历史的进程。《诗经》许穆夫人赋《载驰》开其先河,其后班昭、蔡琰都以诗文名,流波沿洄以下。至有唐一代,诗歌之事大开,把中国文化推至一个灿烂辉煌的时期。据康熙时季振宜《全唐诗》录诗人1895人,其中妇女诗人124人,占6.5%。此前,没有任何一个时期出现了这样多才女的作品,它不仅标志构建辉煌的唐诗,妇女有不可磨灭的丰功,更标志严酷的男尊女卑下躁动的人类历史的进步;遗憾的是由于社会历史的种种局限,《全唐诗》中妇女诗相对又是很少的。  相似文献   

19.
中唐边塞诗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唐时期的边塞诗,继承了盛唐边塞诗的优秀传统,以鲜明的爱国主义思想和现实主义精神,突现于当时。有些佳作,堪与盛唐边塞诗媲美。不过这种看法,至今还不普遍,需要进一步阐明,故作简论如下: 一 边塞诗是否可取,决定于边塞战争的性质。中唐时期的边塞战争,基本上是由吐蕃、党项等部族发动的掠过战争。范文澜《中国通史》认为:唐与四方部族的关系有两种,一种是内附关系,一种是朝贡关系。这两种关系,决定了中唐时期边塞战争的两种不同的性质。 所谓内附,是在内附国设置州县,建立唐王朝地方政权。《新唐书·地理志》载:“大凡府州八百五十六,号为羁縻云”。这些羁縻州不仅受唐王朝的统一管辖,而且成为唐王朝的一部分,虽具有一定的自治性,但仍可视为唐王朝的地方政府,理由简述如下: 政治上,唐皇帝以“天可汗”的名义在各羁縻州行使职权,各羁縻州的都督或刺史得到册封后,方可视事,这就保证了唐王朝的统一领导。军事上中央与羁縻州相互支援。经济上更是互通有无,携手共进。羁縻州保护了唐的丝绸之路,对唐的经济发展起了很大作用。唐以其先进的生产力,有力地推动了边疆地区的生产。由于唐朝这些政策大得人心,一时  相似文献   

20.
《南诏奉圣乐》的象征意义及文化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芬 《学术探索》2009,(1):103-106
《南诏奉圣乐》是唐贞元年间南诏国王异牟寻进献给唐王朝的一出乐舞剧。乐舞剧中包含了许多象征符号。这些象征符号是现实生活中南诏“供奉唐朝”、“誓为汉臣”、“永不离贰”的心愿表达。《南诏奉圣乐》的进京演出,和当时南诏归唐的历史背景紧密相关。因此,对《南诏奉圣乐》的历史背景和其中所包含的文化象征的解读是正确理解《南诏奉圣乐》深层意义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