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赵兴彬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48(6):57-61
中国经济发展的丰硕成果得益于20年来宏观经济理论的一个又一个重大突破。这不仅使唯物史观派史学相形见绌,而且启示我们:中国历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派史学)的"脱胎换骨",有赖于宏观史学理论亦即传统历史哲学的"伤筋动骨";而这又需要史学界首先革除世故与保守的积弊,允许怀疑,大胆创新;积极吸收20世纪以来西方历史哲学的优秀思想,建设新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使唯物史观派"重新回到民间来,重新确认自己的民间身份"。 相似文献
2.
周祥森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0(3)
李振宏、刘克辉合著的《历史学的理论与方法》一书,是一部表征着新时期中国理论历史学发展历程和水平的重要著作.这部理论历史学著作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和意义:第一,它见证并且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史学理论”学科建设的基本历程;第二,它是中国理论历史学研究从“历史理论”向“史学理论”过渡历程基本完成的一个标志,也是“史学概论”或“史学理论”体系趋向成熟的一个标志;第三,它在历史认识检验标准问题上提出了历史哲学发展史上独树一帜的“历史之真”标准说,堪称是“一家之言”;第四,在目前同类著作中,它第一次认真地探讨了历史学发展的基本规律这一重要的史学存在学问题,并且首次把历史学的学科规范纳入到“史学理论”学科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3.
4.
王霞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
后现代主义质疑传统史学的客观真实性,批判启蒙运动以来的线性进步史观以及历史知识中的权力话语,解构了宏大叙事.国内外学者对后现代史学的评价不一.对于后现代史学,应该采取一种辩证的态度.一方面,后现代史学的怀疑与批判精神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的复杂性,历史不可避免地掺杂着个人兴趣、意识形态、权力话语等因素,让我们对任何的历史言说都保持一份警醒、怀疑和距离.另一方面,后现代史学对历史的文本性、对历史写作的语言、对隐喻和想象成分的强调,解构了历史的稳定性、客观性,容易导向虚无主义.如何避免后现代主义在历史本体论和历史认识论层面上的激进的怀疑主义和相对主义是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后现代主义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探测语言的遮蔽对历史学本质与行为方式所造成的影响语言的遮蔽功能导致了历史学对人类心灵与精神的依赖,从而使史学具有" 艺术性". 相似文献
6.
坎坷前行--20世纪后半叶中国历史学的演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戴鞍钢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2):1-13
20世纪后半叶,中国历史学理论的探索进程,坎坷曲折.在初期确立了唯物史观的主导地位,并努力运用于中国历史诸问题的讨论,其间受到左的错误思想的干扰,陷入困境乃至歧途.拨乱反正后,史学理论研究空前活跃,很多问题重新引起讨论和反思.立足中国生动具体的历史和国情,坚持唯物史观的指导,独立思考,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研究,是人们的共识,也为新世纪学术的发展和繁荣,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向玉成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1):42-48
历史是现在以前(人类社会)的客观实在及其反映。一秒钟以前的也是历史。历史的二重属性为客观实在性与可知性,前者为根本属性。历史的结局和影响可以改变和补救。历史学是研究现在以前的客观实在及其反映的一门人文科学。史学认识主体的独创性思维即能动地"反映"历史,以论带史、论从史出和史论结合都不能全面地概括历史与历史认识的关系,因而都不能说是完整的史学方法论。历史认识主体在把握住大背景的前提下进行独创性思维,是历史研究的成果尽可能符合历史真实的正确途径和方法。历史学与自然科学差异的关键不在于能否证伪,而在于研究过程中因研究对象的不同而决定的史学认识主体独创性思维的发挥特点、程度的不同。史学家应该也必须关注史学理论的相关问题,史学家应该也必须关注现实社会和人生。21世纪历史学的使命是变历史学家们的历史学为大众的历史学。 相似文献
8.
于作敏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2(1):42-44
江泽民围绕理论创新问题提出了理论创新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用发展的观点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必须尊重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实践等重要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进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大创新理论成果,十六大报告是理论创新的最新篇章。 相似文献
9.
熊彼特首创的“创新”概念演变至今 ,其内涵不仅包括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 ,还应包括理论创新。这“三大创新”中 ,技术创新是基础与前提 ,制度创新是保证与关键 ,理论创新则是核心与灵魂。经济理论创新大体包括两大内容 :一是经济理论表现出独到的创新特色 ;二是经济理论发挥出创新的作用。作为最高层次的创新 ,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途径 ,理论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与灵魂作用得以充分体现和发挥。高度重视经济理论创新乃是本文分析研究所得出的逻辑与内在结论。 相似文献
10.
历史学科学性问题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向荣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9(4):126-130
历史学的科学性问题,是一个近代以来的历史学理论问题,中外学术界对此问题的研究探讨已逾百年,但其研究趋势则是取得一致看法的可能越来越小,研究此问题的意义也越来越令人怀疑。历史学是以反思见长的学科,适时对这一类问题探讨的意义与可能不断反思,似乎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史学乃至社会科学研究如何创新 ?1、要有勇气 ,敢做“天下文章第一篇” ;2、要善于独辟蹊径 ,见人之未见 ,言人之未言 ;3、做学问要有独立人格 ,担当社会责任 ;4、学术研究要掌握科学系统的方法 ;5、以学术大师为楷模 ,朝德、才、学、识兼备的方向努力 相似文献
12.
朱大渭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7,(6)
我国著名史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朱大渭先生为本刊撰文,以深切体验评析当代史学研究学风,兼及治史方法,鞭辟入里,发人深思,对学界特别是广大青年学子当是难得诤言。 相似文献
13.
魏红珊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9(4):91-95
郭沫若在广博深细的历史考证和文字训诂中,接触了大量的古代审美对象,涉及不少与中国美学史、艺术史有关的重要问题。郭沫若以历史学考据和文献学注释为特点,进行历史研究的同时进行美学阐释,为先秦美学史开辟了一片崭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14.
陈宇宙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3):97-102
文化创新是从实践开始的。如果没有人类的实践活动,文化积累就无从开始,文化创新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文化创新往往表现出“文化对文化的依赖”,因而思想理论资源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当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为文化创新提出了紧迫的理论和现实要求。以积极的姿态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实之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是研究文化创新问题所具有的真正现实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张昌林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3,13(5):4-5
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历史方位,是实现理论创新的必要前提,已为我党80多年的历史发展所证明。而要准确把握历史方位,最根本一点就是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一方面,历史方位变动不居的特性,客观上要求在把握历史方位上必须做到与时俱进。另一方面,与时俱进的本性决定了它在把握历史方位中的关键作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以及在“十六大”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党的历史方位变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党对自身历史方位的把握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是党围绕历史方位进行理论思考所取得的最新成果;而历史方位的新变化也必将丰富与发展“三个代表”思想。 相似文献
16.
卞仁海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59-63
避讳学是一门研究避讳现象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应用的边缘学科,历史悠久、文献丰富、成就巨大是我国避讳学研究的最显著特点。伴随一部避讳史,也有一部中国避讳学史。中国避讳学史可分为四个时期:一是避讳史料学时期——先秦至明代,二是避讳学的萌芽期——清代,三是避讳学的形成期——近代,四是避讳学的发展期——现代。 相似文献
17.
陈训慈是现代著名学者、图书馆学家,其早年以治史著称.他对史学的性质和发展趋势等做出了自己的解释,提倡建立全国性的史学会,主张改良落后的历史教科书,有助于近代中国的史学建设. 相似文献
18.
刘智利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3):8-11
国家利益观是人们对于国家利益的认识和看法,是一个国家在追求本国利益时的指导思想.邓小平国家利益观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利益观与中国客观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邓小平在实现国家利益观创新的过程中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这给我们在面临和处理国际国内事务时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许建平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
文章对清华大学人文的译学历史渊源进行了梳理,通过对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朱自清、闻一多、金岳霖、贺麟、钱钟书等8位清华代表性人物的开拓性翻译研究,论述了清华早期人文学科从各个不同方面对我国译学所做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郑珺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0(1):13-18
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中国历史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出了许多科学的论断,为我国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建国初期,毛泽东通过编审学习马列主义理论的必读书籍、开展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以及对胡适思想的批判等一系列活动推动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主导地位的确立。毛泽东对史学理论的阐述和对中国历史的研究,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给人以深刻启示,为我们提供了发挥史学社会功能的范例,对我国的历史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对毛泽东的史学思想进行回顾与总结,将有助于推进我国史学走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