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何承天卒。时年七十八岁。 《宋书·何承天传》:“二十四年,承天迁廷尉,未拜,上欲以为吏部,已受密诏,承天宣漏 之,坐免官,卒于家,年七十八岁。”《宋书·乐志四》载有何承天在义熙中所作之《鼓吹铙歌十 五篇》。鲍照三十四岁。始兴王濬引照为国侍郎。作《拜侍郎上疏》。 虞炎《鲍照集序》:“临川王薨,始兴王濬又引为侍郎。”此文应是任始兴王侍郎时作。钱仲联 云:“照在临川王义庆薨后,曾从衡阳王义季辟,则其为始兴王侍郎当又在元嘉二十四年义季薨后 矣,此文殆二十四年作也。”故系于此。  相似文献   

2.
十七、王僧达 王僧达(423—458),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县)人,文帝以其早慧,妻以临川王义庆女。 见《宋书》本传。按明远为临川王义庆国臣,僧达为义庆女夫,是二人得以文义相交而颇多赠答之辞。 宋少帝刘义符景平元年(423)生。 《宋书》本传:“于狱赐死,时年三十六。”同书《孝武帝纪》:“(大明二年八  相似文献   

3.
蒋士铨,字心余,号藏园,江西铅山人,与袁枚、赵翼鼎足为三,在清代诗歌史上被誉为“三大家”;他又是“南洪北孔”之后的一位重要戏曲家。其《临川梦》虽“离奇变幻”,“竟使若士先生身入梦境,与《四梦》中人一一相见”。但其大关节目基本符合汤氏事迹,点染、虚构亦皆有史料为依据。本文拟对《临川梦》这部为汤显祖立传之作,作一番肤浅的评论,以就正于方家同好。蒋士铨作为一位戏曲家,有这样一些特点: 首先,蒋氏的时代,是昆山腔戏曲艺术  相似文献   

4.
《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作者为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宋书》说他:“爱好文义,文辞虽不多,然足为宗室之表……招集文学之士,远近必至。”当时著名文士袁淑、陆展、何长瑜、鲍照等人,都聚集在他门下。 因此,鲁迅先生认为:“书或成于众手,未可知也。”梁代则有刘孝标作注,更使这部书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不仅成为我们今天研究文学、史学、哲学、社会学、伦理学的重要资料,也是我们研究美学的一个尚待发掘的宝库。  相似文献   

5.
卢仝是中唐一位以诗风险怪著称的诗人,是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韩孟诗派的重要成员。卢仝死于“甘露之变”一说,不见于唐史,亦不见于卢仝同时代人及晚唐、五代人的诗文,直至入宋以后,始有记载。而影响最大的,当推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五《卢仝传》中的一段文字:  相似文献   

6.
自我国戏曲史上彪炳千古的不朽之作——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即《紫钗记《、《牡丹亭还魂记》、《南柯梦记》、《邯郸梦记》)问世以后,后世不乏学汤为人者。生活在清朝乾隆年间的蒋士铨,就是在人品上仰慕汤显祖,在创作上追步临川遗风的著名戏曲家和文学家。  相似文献   

7.
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撰《世说新语》是六朝时期的一部重要典籍,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书主要记载了我国魏晋时期士族阶层的一些遗闻逸事,尤以反映当时上层社会的名士清谈与风度为中心内容,被学者誉为“清谈之总集”(陈寅恪语)、“风流”之“宝鉴”(冯友兰语)。书中所表现的魏晋士人所特有的精神气质和审美情趣对后世影响甚巨。 今本《世说新语》分为三卷,共收有1130则,除5则为西汉秦末事,一则为由晋入宋的谢灵运事外,皆为东汉末年至东晋末年事,其中尤详于渡江以后事。《世说新语》的作者又将这些事“以类相从”,分为36门,同时又大…  相似文献   

8.
兰多及其《想象的对话》正中“闪光的不一定是金子”,这是句至理名言。但,“不闪光的未必不是金子”也是一条人所共知的真理。在英国文坛上,在世界贤哲之林中,有那么一位几乎被淹没的人物,他的著作很少被人谈及,他的思想的研究者更是寥若晨星。而事实上,他的作品融...  相似文献   

9.
对于《滕王阁序》中“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这句的注释,历来选本都认为“临川”指的是谢灵运。其主要理由是谢灵运曾做过临川内史。我认为“临川”指王羲之理由更充分些。 首先,王羲之也曾在临川就过职。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在其名篇《墨池记》中曾依荀伯子之说盛赞王羲之在临川临池学书的苦学精神。荀伯子是南北朝宋代颍阴(今河  相似文献   

10.
《牡丹亭》传奇,是明代曲坛“临川派”领袖汤显祖所著“临川四梦”中首屈一指的作品。这部杰作一问世就轰动了当时剧坛,以至“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沈德符《顾曲杂言》)它还赢得后世许多青年女子为之一洒同情之泪。《柳亭诗话》里说:“娄江女子俞二娘,年十七,未适人,酷嗜牡丹亭传奇,批注其侧。幽思苦均,有痛于本词者,愤惋以终”。《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偶然在悠杨的笛声中听出了几句《牡丹亭》曲词,竟引起一阵伤心。为什么当时和后世的人们对《牡丹亭》如此推崇?那是因为汤显祖不假掩饰地道出了青年  相似文献   

11.
“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这是王勃的名篇《滕王阁序》中的词句。作者借诗人曹子建、谢灵运来比拟参加宴会的文士,赞美洪都、临川才子的文采。历史的发展也确实如此。自从“文章之美,江左莫逮”的南朝诗人谢灵运任临川内史后,临川文学才算真正诞生。谢灵运的《华子冈麻源第三谷》,可以说是至今为止发现的最早描写临川山水风光的诗篇。临川宝应寺的翻经台、灵谷峰、灵运何等古迹,都流传着这位大诗人在临川!任内史时的美好传说。中原的先进文化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临川本土文化结合,培植了临川这块沃土,孕育出“二晏”父子、曾…  相似文献   

12.
上海大学文学院于成鲲同志的新著最近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吴炳(1595—1648)字可先,号石渠,室号粲花斋主人,江苏宜兴人,明末戏剧家,著有《西园记》、《情邮记》、《画中人》、《绿牡丹》、《疗妒羹》五种曲,俗称“粲花五种”。由于他继承了汤显祖的“主情论”,作品浪漫色彩浓郁,语言典雅优美,结构严谨,人们把他视为临川派中仅次于汤显祖的“第一人”,也由于他没  相似文献   

13.
王子与玩偶     
人有应该说话的时候,也有应该保持沉默的时候。一位贤哲送给王子三个小玩偶。王子没有被逗开心。“你给我这些玩偶当我是女孩吗?”他问道。“这是给未来国王的礼物,”贤哲说,“如果你仔细地看,会发  相似文献   

14.
王安石因死非其时,其身后丧葬草草了事,奔丧的人既廖廖无几,更无人为他作“行状”、“墓志铭”、树“神道碑”,而只在墓中埋入一简单“墓碣”。他死时六十六岁,《宋史》本传却误为六十八;死后葬于金陵东郊故宅后,而明代的一个临川知县却说其墓不知所在。这都可证明后人对其生平之极少注意。但因在十年浩劫中曾演出“儒法斗争”的闹剧,使王安石红极一时,遂致江西的临川、东乡两县争认王安石为本县人,纷扰不已。本文正是为澄清这些有争议的问题而作。  相似文献   

15.
我校罗传奇教授和吴云生副教授(现在南昌大学任教)合著的《王安石教育思想研究》新近由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二位先生多年来研究王安石教育思想的新成果,也是列入国家“八五”出版计划的重点图书“江西古代教育研究丛书”中的一部专著。 抚州临川,素有“才子之乡”、“文化之邦”的誉称。在悠远的历史长河中,临川这块沃土孕育出众多的文化名人、艺术巨  相似文献   

16.
《宋诗派别论》指出:“诗之有派别始于宋。欲论宋诗,不可不知其派别。盖一派有一派之方法,一派有一派之习尚,一派有一派之长短,一派有一派之宗主。”为什么呢?《宋诗派别论》又指出:“凡派别同者,其诗之方法同,习尚同,长短同,宗主同。”  相似文献   

17.
吴文治教授主编的《宋诗话全编》 ,继《明诗话全编》(1997年 12月由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 )后 ,迅速于 1998年 12月面世。这两种卷帙浩繁的诗话著述的问世 ,意义深远。但是 ,参编者众 ,数近 3 0 0之多 ;素质不一 ,颇有良莠之别。既“全”且“准” ,谈何容易。因此 ,不“全”不“准”处 ,往往得见。《宋诗话全编》点校之错 ,较《明诗话全编》为少 ,本文即对《宋诗话全编》部分《解题》之误漏作出举正  相似文献   

18.
《桃花扇》是孔尚任的代表作,也是清代剧坛上一颗光彩闪烁的明珠。它自1699年问世之后,即蜚声遐迩,一时间“五公荐绅,莫不借抄,时有纸贵之势”。京师之演出《桃花扇》者,“岁无虚日”、“坐不容膝”,而且“灯灺酒阑,唏嘘而散”,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时人将其与洪升之《长生殿》并重,享“南洪北孔”之誉,并传有“纵使元人多院本,勾栏争唱孔洪词”(金埴跋)的说法。但不管从思想内容或艺术成就上看,《桃花扇》都已超过了《长生殿》。前人在论及此剧时说,此乃“天地间最有关系之文章,往昔之汤临川,近今之李笠翁,皆非敌手”(刘中柱跋),“虽愚夫愚妇,无不知此书之感慨深微,寄  相似文献   

19.
《世说新语》“看”字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是研究六朝时期汉语词汇的一部重要著作。本文拟对《世说新语》①“看”字的所有用例进行调查分析,力图全面地反映出《世说新语》“看”字所有义项归类,忝为“看”字的研究提供一份专书的调查研究材料。一《世说新语》中,“看”字共出现44次,其词义可分两类:第一、“看”表示“视”、“察看”、“视察”、“观看”、“看见”诸义;第二,“看”表示“拜访”、“探望”之义。兹分别解说如下。(一)表示“视、察看、视察、观看、看见”诸义的“看”字例表示此等意义的“看”字,全书共出现31例,占全…  相似文献   

20.
二十三,何长瑜(?—444?) 何长瑜,东海郯(今山东郯城县)人。 《宋书·刘义庆传》谓“东海何长瑜”,又《谢灵运传》云“长瑜尝於江陵寄书与宗人何勖”。按何勖,何无忌子,见《宋书·徐湛之传》。无忌,东海郯人,见《晋书》本传。长瑜为勖宗人,则亦东海郯人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