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文艺理论视阈内的"闲"范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闲"是中国古代文化美学视角下的一个重要范畴,其于文艺理论中的运用也非常丰富.从先秦"闲"作为最高人生境界之哲学奠定,到魏晋南北朝作为艺术审美意识之确立,再到唐宋作为艺术审美风格之崇尚,最后到明清作为艺术体式技法之提倡,其发展文脉确证"闲"范畴于中国古代的重要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2.
开端问题就是所谓的哲学"本体论"问题.康德对纯粹理性的批判就是为寻找一个哲学的"开端",他把哲学的开端奠定在先验理性的层面,为德国古典精神哲学开了先河.黑格尔的精神哲学则是要消解开端和自在之物之间的紧张关系,他的辩证法是要把开端和结果统一起来.黑格尔主张开端一定是与人的精神,人的可经验的世界相关的.  相似文献   

3.
陆晓光 《社会科学》2007,1(8):121-131
虽然黑格尔美学把审美可能性限制于"感性显现"范围,但是其著作本身却蕴涵着讨论非感性显现的"思辨之美"的可能性。王元化读黑格尔的著作更是鲜明彰显了"思辨之美"的独特魅力。"思辨之美"的形式要素至少包括:思辨体系的"纯净明澈"之美,思辨概念的"清晰"之美,思辨术语的"准确"之美,思辨过程的"逻辑力量"之美,思辨表述的"文若钩锁"之美,以及基于思辨能力的"艺术敏感"之美。在以图象艺术为主导方式的传媒时代,"思辨之美"的意蕴可能不亚于王国维当年提出的"古雅美"。  相似文献   

4.
法国当代重要哲学家阿兰·巴丢对当代三大主流哲学(分析哲学、解释学、后结构主义)持质疑、批判的态度,他提出了独具特色的"关于单一性的哲学、事件哲学和现代新理性哲学".关于艺术与哲学关系的问题是其文艺思想的核心命题.他的专著<非美学手册>就是试图寻找艺术与哲学关系的"第四种"方式--一种"非美学"的新构想,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新的艺术真理观和艺术主体观.  相似文献   

5.
20多年来笔者所从事的学术研究活动大体有三个方面 ,一是艺术哲学 (或者叫作文艺美学、艺术美学 ) ;一是中国古典美学 (主要是李渔美学 ) ;一是中国百年文艺学学术史。本书内容集中于第一个方面——艺术哲学 ,所以取名为《艺术的哲学思考》。  “艺术哲学”是黑格尔对他的“美学”的定名和定位。对于黑格尔美学来说 ,这个名称是恰切的。因为黑格尔把“美的范围”定在艺术 ,他在美学中讨论的就仅仅是“艺术的美”,所以他的美学自然就是“艺术哲学”了。不过 ,在笔者看来 ,美学同艺术哲学还是不应该划等号的。因为“美的范围”不限于艺术。…  相似文献   

6.
游兆和 《学术研究》2007,1(8):26-31
断言"马克思不是‘哲学终结论者’"缺乏历史与逻辑根据。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哲学终结"的历史背景是19世纪实证科学思潮的兴起与德国古典思辨哲学的终结,由此"哲学终结"也就具有"思辨哲学"与"全部哲学"终结的双重含义,而"哲学"最终将"消失"在"实证科学"之中则是其最一般的结论。马克思、恩格斯对"哲学终结"两重含义的不同表述,体现了其哲学终结思想的历史特点。  相似文献   

7.
精神分析美学是本世纪初崛起的一个极其重要而又经久不衰的心理学美学派别.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美学包含着他对美、艺术和审美的一些根本问题的看法.本文只想介绍和评论他关于艺术的源泉和本质的学说.艺术的源泉:"无意识"在弗洛伊德之前,哲学、心理学基本上集中于人类意识的反思和分析.哲学意义上的意识是指人类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心理学意义上的意识是指自觉的心理活动.虽说从17世纪以来,一些哲学家提出过无意识问题,特别是叔本华和尼采已对无意识进行过哲学的概括,而19世纪的德国心理学家费希纳则以更为清晰的语言指出,意识不过是水面上的冰山,它的  相似文献   

8.
在主客体的和谐统一中,中国古典美学侧重于时间运动中的空间建构,强调在对客观世界的总体把握当中,注重主体对客体的自由性认知、体悟、把握和超越.中国古典美学的时空观也多侧重于对主观表现性因素的强调,多偏重于对艺术表现性功能的强调,所呈现的是一种"心灵时空"、"想象时空"的艺术审美形态.  相似文献   

9.
翟岩  张云鹏 《北方论丛》2004,1(4):113-116
在<形而上学导论>中,海德格尔开篇就提出了"究竟为什么在者在而无反倒不在?"的问题.之所以这样发问,是因为他首先深刻地反思了西方从古希腊哲学到德国古典哲学形而上学的历史.接着,他又批判了近代哲学用"思"去规定"在",也就是控制论、价值化、世界资源化、利益最大化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他运用现象学的方法论,从本体论出发,以"在者"为起点,吸收了"生存哲学"和"生命哲学"的精华,以时间为视域,来说明"此在",进而领会"在"和"无",从中导出了生命及其意义.推倒了古典哲学形而上学的神像,重开了哲学之思.  相似文献   

10.
论马克思对德国古典哲学遗产的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哲学的主要理论来源。在马克思的理论视野中,人、市民社会、实践、自在之物、历史意识和自由等问题构成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基本遗产。马克思也十分重视蕴含在德国古典哲学,尤其是黑格尔哲学中的辩证法,但他总是把辩证法融入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中。唯有重新解读德国古典哲学的遗产,充分展示出这一遗产的丰富内涵,马克思哲学的本真精神才可望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11.
哲学与艺术之自古以来的争执,需要宗教/美学的调合.人终归是人,他必须面对生活世界,在拯救生命时,诗与哲学和好如初;关键在于,美学此时继续袒露着生命与灵魂的伤与痛.但毋需悲泣,<理想国>原本关乎个体生命质量的"理念论",早就在等待着生命的勇作.  相似文献   

12.
郭婕 《晋阳学刊》2013,(2):3-7,36
德国古典哲学曾经是一个时代的哲学主题,在其最辉煌的年代里,似乎只有德国哲学才是哲学的根本,乃至就是哲学本身。记得在那个时代,只要是从德国大学哲学系毕业的学生,哪怕只是一个本科生,都会信心满满地试图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庞大哲学体系,并且能够形成自己的话语体系。然而,当历史的车轮走到今天的时候,德国古典哲学似乎又显得有些落寞了。因为其抽象与思辨的特点,使得在部门哲学蓬勃发展的今天,研究者们对于德国古典哲学有些敬而远之。那么,我们究竟应该以怎样的视角来看待德国古典哲学,并且进一步发现其中的现实价值,这将是当今相关学者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为此,本刊于2012年中英美暑期哲学学院期间十分荣幸的约请到欧洲著名哲学家,来自谢菲尔德大学的罗伯特.斯特恩(Robert stern)教授,来为我们从整体上勾画一下德国古典哲学的图景。  相似文献   

13.
高友工的"抒情美学"以其细密的阐述、完整的架构、抽象的思辨,构筑出"中国抒情传统"之"本体论"的宏大叙事.这一构想,一方面借助西方现代美学的论述框架和概念体系,围绕"美感经验"与"艺术形式",建构"共时性"理论形态;另一方面,又在"历时性"的文化史勾勒中,寻求中国美学抒情经验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古典文论中,"兴"是一以贯之而又发展变化的美学范畴,既是古典诗歌的创作理念,也是古典诗歌的美学追求。"兴"的美学嬗变过程,主要表现为从先秦两汉时期的政教之"兴"到魏晋六朝时期的审美之"兴",再到唐代及以后的审美与政教相结合之"兴"的过程。循此过程,可以探明"兴"的美学内涵及其嬗变路径。  相似文献   

15.
黑格尔把美学从感性的漩涡里解救出来,旗帜鲜明地喊出了"艺术哲学"的口号。在他看来,美学就是"艺术哲学",他从"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个命题出发,实现艺术美的"理想"之旨归,从而建构了其艺术哲学观的学理逻辑。沿着黑格尔艺术本质观的逻辑线索,可以对黑格尔的美学体系提供新的思考维度和学理支撑。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发现并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实现了哲学变革.但德国古典哲学留给我们的遗产并不只是黑格尔一个人的思想.正如海涅所说,自康德把哲学引入德国之后,哲学变成了一件民族的事业.而马克思之所以是德国古典哲学的真正继承者和批判者,不仅仅在于他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还在于他真正从现实的角度出发破解了康德自在之物的秘密.  相似文献   

17.
古希腊哲学开启了辩证法的两种思路,辩证法在西方的发展逐渐达到理论思维的自觉并在德国古典哲学中达到了传统思辨辩证法的最高峰。马克思主义的哲学革命实现了辩证法自我拯救,使当代辩证法的发展走向"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18.
游兆和先生在《学术研究》2007第8期上发表了《哲学在何种意义上终结》一文,阐释了"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哲学终结’的历史背景是19世纪实证科学思潮的兴起与德国古典思辨哲学的终结,由此‘哲学终结’也就具有‘思辨哲学’与‘全部哲学’终结的双重含义,而‘哲学’最终将‘消失’在‘实证科学’之中";"一个是‘世界观’,一个是‘逻辑学’,但二者也终将""完结",并认为"断言马克思不是‘哲学终结论者’缺乏历史与逻辑根据"。但是,马克思哲学的"终结"的真实含义在于超越"思辨哲学",而没有否定"全部哲学";马克思的"实证科学"概念只是处于哲学与科学意义张力中的一个含糊的名称,不能断言马克思"随着这种‘历史科学’的诞生,‘哲学’或任何‘历史哲学’也就成为‘多余的’";马克思在终结"思辨哲学"之后拯救出积极世界观,实现了哲学变革并开辟了人的自由而全面的解放学说。  相似文献   

19.
鉴于朱熹及其理学美学在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美学中地位和影响的重要,鉴于历史上对朱熹文学和美学观的误解以及对朱熹理学美学研究的空白,本文认为有必要系统地考察与研究朱子理学美学。这对于填补中国古典美学发展史上应有之环节,揭示中国传统文论中相对见弱而理学美学中相对见长的理性思辨,消除断言中国传统美学不具备思辨品格的偏见,宏扬中国传统审美哲学的理论精华,在辩证地分析理学美学二重性影响中,吸取有利于建设中国有民族特色现代美学体系的积极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论德国哲学的神秘主义传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林 《文史哲》2004,1(5):128-133
德国古典哲学以其深刻的思辨和晦涩的语言而著称,与前此的英国经验论、大陆唯理论以及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种德国式的思辨理性或辩证理性与中世纪以来的德国神秘主义传统有着密切的思想渊源关系。从艾克哈特的神秘的"心灵之光"到马丁·路德的内在自由的自我意识,再到雅各·波墨的深刻诡异的"神智学",都包含着一种在最高的神秘意识或认识中实现对立面的同一的思想,这种思想成为德国古典哲学中辩证理性的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