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湘西作家李康学撰文、摄影家罗兆勇摄影、出版人覃代伦配图的“大湘西三部曲”,历时 3年,已由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丛书全面、真实、本色地解读了历史的大湘西,民族的大湘西,人文的大湘西。黄永玉先生曾说:“这是几本湘西的书。”历史的大湘西神秘诡异的土司王朝,中国历史中的异数,在大湘西涓涓流淌的历史长河中曾经一枝独秀。《大湘西土司》,被誉为大湘西版的《尘埃落定》,以章回演义的文体,配以54幅精美图片,全方位解读了大湘西长达千年的古代土司史。全书以历史史实为经,从唐末五代时期老蛮头土司王吴著冲传令招驸马着笔,声色并茂地…  相似文献   

2.
神秘湘西     
孔黎明 《民族论坛》2007,(11):F0004-F0004
<正>美酒好喝尽情地喝,日子好过尽情地过,9月20日上午10时许,一场大型原生态民族歌舞演出《神秘湘西》在《湘西酒歌》的序歌声中隆重登场。整场演出共分《神秘湘西》、《魅力湘西》、《祝福湘西》三个篇章,节奏  相似文献   

3.
湘西是一片神奇迷人的土地,这里的灵山秀水养育了勤劳智慧的湘西人民,千百年来,土家、蓄、汉以及回、瑶、侗、壮等民族在这里共同繁衍和生息。他们用自己的勤劳勇敢和聪明才智创造了湘西灿烂的历史文化及其奇特浓郁的民俗风情,铸成了光辉千秋,永垂史册的湘西文化,湘西精神和楚湘风韵。  相似文献   

4.
<正>湘西是一片神奇迷人的土地,这里的灵山秀水养育了勤劳智慧的湘西人民,千百年来,土家、苗、汉以及回、瑶、侗、壮等民族在这里共同繁衍和生息,他们用自己的勤劳勇敢和聪明才智创造了湘西灿烂的历史文化及其奇特浓郁的民俗风情,铸成了光辉千秋、永垂史册的湘西文化、湘西精神和楚湘风韵。多样  相似文献   

5.
节烈行为是中国古代妇女生活中特殊的社会现象,湘西于清代普遍出现妇女节烈,究其深刻的历史根源,无外乎国家政策影响、宗族控制及女性主观选择三个方面,但就湘西而言,新型社区宗教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深入分析湘西地区的妇女节烈,即可发现其存在数量多、区域分布不均的特点,此为湘西是土家族、苗族、汉族等少数民族杂居所致。概言之,通过对清代湘西地区烈女群的研究,可洞悉改土归流后中央对湘西控制的加强,这种控制不仅干预着女性个体的发展,同时也深深影响着湘西社会。  相似文献   

6.
在中原地区庙学兴盛的唐时,湘西尚无庙学。湘西庙学发展时间晚,数量少,分布地区窄小有限。改土归流前,湘西庙学主要集中分布于泸溪和凤凰两县。改土归流将湘西民族地区正式纳入国家直接管控的统治体系之中,逐渐实现了由“化外”到“化内”的转变。在流官统治的100余年里,湘西庙学得到了较快发展,其空间分布覆盖到湘西全境。湘西庙学对于推进儒家文化共相的构建、唤起湘西少数民族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觉醒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湘西2006年成功申报"CCTV中国十大魅力城市",神秘的湘西再添一道美丽的光环。电视剧《乌龙山剿匪记》可以说是电视传媒最早介绍湘西的作品,其产生的影响非常深远,并给湘西画上"匪"的审美符号;电视剧《血色湘西》也是以湘西为地域背景,同样是介绍湘西,却给湘西镌上"美"的形象符号。  相似文献   

8.
点击·时评     
<正>大湘西5市州旅游联盟不只共度"寒冬"3月30日,大湘西旅游经济协作高峰论坛在常德举行,张家界、湘西、怀化、邵阳和常德人民政府正式签订大湘西旅游经济协作区合作协议书。根据协议,5市州将本着优势互补,互利互赢,平等协作,共同发展的宗旨,加强区域旅游协作,共同打造大湘西旅游经济协作区。  相似文献   

9.
湘西苗歌历史悠久,有着自身鲜明的民族特色、独特的艺术文化价值与魅力.本文从湘西苗歌的历史渊源出发,首先从音乐体裁、框架调式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湘西苗歌的音乐特色,并进一步从演唱发声方法、音色处理特征以及声腔特点几个方面研究了湘西苗歌的演唱风格.  相似文献   

10.
信息平台     
《民族论坛》2004,(7):64-64
<正> 吉首 湖南省委、省政府6月28日在吉首市召开湘西地区开发工作会议,全面部署湘西地区开发工作。会议确定:将湘西自治州、怀化、张家界3州市,邵阳市西部的洞口、绥宁、城步、武冈、新宁、隆回6县以及永州市的江华瑶族自治县纳入湘西地区开发范围。此次大湘西开发重在“造血”——产业开发,将重点开发水能、  相似文献   

11.
3月7日,由中央电视台《东西南北中》栏目和湘西电视台联合拍摄的专题片《走进湘西》在吉首大学新校区开机,该校艺术系40名学生在图书馆前合唱歌曲《团结鼓》成为开机第一镜。该专题片导演、中央电视台《东西南北中》栏目导演赵斌称,今年元月《西部之歌》湘鄂渝黔四省市边区新世纪春节联欢晚会在湖南卫视的成功播出,向世界展示了湘西这块土地上深厚的文化底蕴,引起了《东西南北中》栏目组的关注。湘西作为湖南省唯一进入西部大开发之列的地区,已赵来赵多的受到外界瞩目,而不少人对神秘湘西的认识,又仅仅停留在《乌龙山剿匪记》、《湘西剿匪记》的水平上,还有一些人也只是通过沈从文先生的文学作品了解湘西、认识湘西,而这些都是湘西的过去,与日新月异的湘西现状相去甚远。摄制组辗转吉首、凤凰、花垣、永顺等县市,在黄丝桥、凤凰古城、德夯风景区、花垣古苗河入口、王村古镇等地取景,将《西部之歌》晚会中高水平的优秀节目融入实景拍摄,借助歌舞的形式,重点展示湘西州独特的民族风情、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使世人对湘西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也为加速开发湘西鼓劲加油。3月12日、13日两天,《走进湘西》拍摄工作进入高潮,杨鸿基、朱军、管彤、陈思思先后“走进湘西”,开始了紧张?  相似文献   

12.
湘西女人     
彭学明 《民族论坛》2007,(11):32-33
<正>走进湘西,湘西女人是最让人牵挂的。湘西的女人朴实、土气,一如山里的一颗石头或山花,没有丝毫人为的雕琢和装饰,不管风怎么吹日怎么晒雨怎么淋活计怎么磨,湘西女人就是水灵灵的、绰约约的,洋溢着最为引动人心的生命气息。如果你有时看到一个或两个不怎么引动人心的,一打听,保证不是湘西的,那是外地来这里  相似文献   

13.
湘西苗歌是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记载着劳动和生活方式的印记。本文立足湘西苗歌与苗族历史、人文生态的关联,从历史文献、文化功能、文化认同三个视角剖析了湘西苗歌的衰微与复兴,对梳理湘西苗歌历史渊源具有现实意义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4.
历史上民族地区书院的创建对民族地区的文明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清代湘西苗族地区书院的创建,成为湘西发展史上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对湘西苗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认为湘西苗族地区书院的创建过程,是特定历史条件下民族文化互动交流的产物.湘西苗族地区书院的创建顺应了湘西苗族地区特有的文化生态,满足了湘西苗族社会对文明进步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15.
在地处湘鄂渝黔边界的湘西地区这块神秘的土地上,土家族、苗族、汉族、瑶族等民族长期以来互通有无,共同演绎了湘西的历史,创造了独特的湘西文化。从先秦时代的民族交往,到历时近八百年的土司王朝,直至清代的"改土归流",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不同文化元素的融合以及诸多历史事件对于湘西文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些文化因子在互动中有机融合,构成了湘西特有的多元文化。  相似文献   

16.
正蓝印染,是湘西民间传统而古老的印染技艺。在土司王朝统治湘西的800年里,民间印染工艺与湘西人日常生活紧密相伴。清代"改土归流"政策加快了湘西的发展进程,中原汉族文化技术的进入也加快了湘西印染工艺的发展进程。到19世纪下半叶,整个湘西的染织行业,从业人员达到数万人,这个时期成为湘西民间染织行业的鼎盛时期。经过历史的洗礼,如今,湘西是湖南省唯一完整保留民间蓝印染工艺的地区。  相似文献   

17.
湘西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省际边区和贫困地区于一体,历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深入湘西考察调研,为湘西的发展把脉定位。分析高层深度聚焦湘西的历史背景,研究国家实施中部崛起的顶层设计带给湘西的发展机遇,我们将更加深刻领会到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具有影响全国的战略意义,精准扶贫,不让一个少数民族在小康路上掉队是构建民族团结模范区最基本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湘西古代方志、族谱、文书、碑刻铭文、口传文献等民族古籍中的土司资料的发掘和系统梳理,反映了湘西土司的起源、承袭以及受朝廷封赏的情况,再现了湘西土司时期的统治与生产生活状况。  相似文献   

19.
在沈从文先生的笔下,湘西是一片神奇而迷人的土地。但是,这里也是一个典型的“老、少、边、穷、库”区,到1994年,全州还有60万人没有脱贫,农村贫困面高达28%。贫困,如一座大山,沉重地压在湘西各族人民头上。国家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以后,国务院继续将包括湘西在内的武陵山区确定为全国18个贫困片之一,并指定农业部对口扶持;湖南省委、省政府把湘西作为全省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指定长沙、株洲、湘潭、衡阳、岳阳、常德6市对口扶持湘西的龙山、泸溪、永顺、花垣、保靖、古丈6县,从省直单位抽调566名干部,组成69个建整扶贫工作队,分3轮到湘西州驻村扶贫,点燃了湘西治穷脱贫的熊熊烈火。9年来,他们以扶持湘西的实际行动,把党的温暖送到了湘西,把最真挚的爱和最深切的关怀奉献给了湘西。  相似文献   

20.
抗战时期,大批文教界精英内迁湘西及湘西籍人才的回迁,在为湘西培养师资的同时,"边民"教育意识由被动变主动,为湘西战后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