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周代吴越民族原始宗教略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周代吴越民族原始宗教的主要内涵、祭祀形式及主要特点等。认为吴越民族存在自然崇拜、鸟及蛇图腾崇拜、祖先鬼神崇拜及占卜前兆迷信等现象。祭祀形式有郊祭、室祭、葬祭等,其祭仪有包括燔燎、瘗埋在内的物祭、人殉、人祭、歌舞祭及巫术等。其原始宗教既具有中国古代原始宗教的普通特征,又具有某些明显的地域文化特点。较之吴国,于越的原始宗教保留了更多的本民族的文化特征,这和二者受中原文化影响的大小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北方民族萨满跳神的原始娱乐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方民族萨满跳神的原始娱乐功能陈伯霖萨滴教是北方民族共同信奉的自然的多神的原始宗教。是北方民族最具特色的文化现象,也是研究西方民族社会文化的“百科全书”。近年来,国内学术界的萨满教的祭祀功能、社会功能和医病功能等多有论述。本文试图探讨萨满跳神的娱乐性...  相似文献   

3.
萨满教是满族等北方民族普遍信奉的原始宗教,在"万物有灵"的宗教观念引导下,萨满教的祭祀形式多样,各氏族、各姓氏不尽相同.但无论如何,各族姓最初都是由女萨满来进行人与神的沟通.在满族祭祀中,女性同样是最活跃的分子,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世界各民族的房屋建筑都有自己的传统和风格。然而,无论哪一个民族的传统建筑——其本身占据的空间——不外乎有如下功用:居住、社交、生活经济、文化艺术和宗教祭祀。当然,房屋建筑更多地具有综合功用。例如,基诺族家庭的寝室、厨房、客堂、祭祀处、畜圈等均置于一个大屋顶下。房屋建筑用材同每个民族居地的生态、  相似文献   

5.
萨满教思想与达斡尔族习俗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个习俗文化背后都有很深的宗教思想影响根基。因为信仰观念一旦形成,便会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渗透在当时的传统习惯和观念、道德风尚中,以其承前启后的作用给后代民族的习俗文化以重要影响。古老的萨满教便是这样深刻地影响着达斡尔民族的。无处不在的萨满文化萨满教因其巫师“萨满”而得名,它是以万物有灵为基础,以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为内容,以一定的祭祀活动为表现形式的一种原始宗教。历史上,包括达斡尔在内的中国北方阿尔泰语系诸民族都信仰萨满教,达斡尔、鄂温克等民族对萨满教的信仰甚至延续到20世纪50年代。以至于今…  相似文献   

6.
天祝藏族自治县位于甘肃省中部,青藏高原东北部的祁连山东端南北麓,成立于1950年5月6日.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境内有藏、汉、土、回、蒙古等16个民族共同居住。由于民族众多,民俗事象也纷繁复杂,其中汉族的宗教信仰与其他民族有些不同。在天祝藏族自治县境内,祭祀事象随处可见,在此活动中,汉族的祭祀活动又明显地区别于其他15个民族。这一精神民俗渗透到生产、生活、及意识形态领域的各个方面,紧密联系人们的生活,伴随人的一生。本文通过对祭祀事象的初步探索,试图说明宗教对人们心理的慰籍,以及它的心理调节功能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农业大国,又是多民族的国家,民族问题时有发生。笔者认为,民族问题虽然多由民族习俗、宗教等因素引起,但不是唯一原因,田土纠纷也是新时期民族问题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对此,结合通道侗族自治县实际谈点看法。一、民族地区农村田上纠纷的主要成因(一)因土地...  相似文献   

8.
民族文化与宗教文化在国内外都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它们与人文历史、自然山水一起构成旅游目的地的“四大板块”。  相似文献   

9.
北方民族在长期的渔猎生产中逐渐形成了以物候确定年岁、季节的自然物候历, 用以指导人们的生产与生活。由于萨满教仪式常常与经济活动的节律相关, 北方民族萨满祭祀的时间、内容和祭祀重心都一定程度上受到经济活动以及物候历的影响, 反映了原始萨满教与自然科学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原始先民对人生祸福,社会变革、山川宇宙间诸神变化现象都认为是神鬼指使的,在长期与大自然打交道中,自然产生原始宗教.萨满教就是北方民族的原始宗教.萨满教的基本观念是信仰鬼神的存在,萨满是人与神之间想方设法沟通的巫师.于是承认有些人有这种能力,得神的帮助,用神法能知道阴阳两界的现象,这就产生了萨满.可萨满与神联系得用一种媒介物,那就是神器.神器有几十种,关键是萨满的神鼓. 本文试想通过神鼓的起源、制作来看神鼓中的动物崇拜和神鼓在祭祀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试论我国民族宗教法律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认为,当今世界,科学进步和社会发展并没有使人们的宗教意识减弱,科学与神学似乎在沿着各自的轨道赛跑,宗教日益影响世俗社会和政治活动。在我国,少数民族大多信奉宗教(包括原始宗教),宗教文化与民族文化互相渗透,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紧密相联。为了规范宗教活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进行宗教立法,我国也应从本国实际出发,建立和完善民族宗教法律制度。文章回顾了80年代以来我国民族宗教立法的情况,论述了我国民族宗教立法的原则以及健全和完善我国民族宗教法律制度的措施。民族宗教,指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这一命题的提出,是…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各个少数民族几乎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并且宗教信仰的形态复杂多样,从原始宗教到我国本土的道教直至体系完备的世界性宗教,都有相当数量的信仰者。长期以来,各种形态的宗教同时并存于不同民族之中,与各民族社会思想文化、风俗习惯、道德伦理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这些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宗教信仰影响面广,情况复杂, 因此,妥善处理少数民族宗教领域的问题,关系到众多信仰者的精神生活,关系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关系到广大民族地区的安定。  相似文献   

13.
一、1999年黑龙江省民族、宗教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1999年是我国政治生活中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民族工作大事、喜事最多的一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三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全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名优产品博览会等盛会的胜利举行,把我国的民族工作推向了一个新阶段。乘国家民族盛会的东风,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各级民族、宗教工作部门的共同努力,全省民族、宗教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有了新发展年初,面…  相似文献   

14.
白族地区并存着多种宗教信仰,佛教、道教、基督教等都曾有一定影响。其中,本主崇拜是白族最核心最独特的宗教信仰。它虽然是白族特有的宗教文化,但其包容性与多元的精神内涵使其在宗教态度方面,具有很强的开放性,除保留着本民族原生的原始崇拜的遗风外,还吸纳了佛教和道教的神、教义,以及儒家(儒教)所倡导的祭祀法则、重社稷、忠孝的思想,比如将道教的财神、佛教的大黑天神和观音等神灵移植进本主庙中作为祀神,形成了兼容并蓄的宗教文化形态,呈现出以本主崇拜为核心的多元一体的宗教信仰格局。  相似文献   

15.
佤族的寨桩和祭祀木雕文/杨兆麟(傣族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境内,不仅有云南境内最早最大的原始画廊———沧源崖画,更有能反映阿佤人原始古朴风貌和远古时代的文化心理结构、心理意识的民间工艺美术。佤族原始宗教用物寨桩和祭祀木雕便是其中的代表。寨桩———佤族的...  相似文献   

16.
蒙古族敖包祭祀仪式渊源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蒙古族的敖包祭祀仪式源远流长,从氏族社会延传至今.学术界关于敖包的起源众说纷纭.笔者运用词源学、考古学、宗教人类学、文化人类学等理论与方法,通过对敖包祭祀渊源、功能、禁忌、种类等诸方面进行分析,指出敖包的原型来自先祖的石板墓,是自然崇拜与祖先崇拜相结合的产物;敖包祭祀源于祖先祭祀,是古老的萨满教"万物有灵论"观念的具体表现形式;随着历史文化的变迁,敖包的种类逐步增多,并且其功能也发生了演变.  相似文献   

17.
也许会有人认为,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对于构成该民族特征诸要素来说是件小事,尊重与否都无关紧要;也许有人认为民族就是民族,宗教就是宗教,两者具有各自的定义,有各自的范畴。的确,民族与宗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和各自不同范畴的一面,同时亦有两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另一面,这在一部分全民信教的民族中即是如此。因为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为,民族观和宗教观有时是统一的,宗教观有时可以转化为民族观。对像全民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来说,  相似文献   

18.
服务大局开拓前进努力做好一九九七年全省民族工作和宗教工作舒景祥1关于1996年全省民族、宗教工作的主要成绩和问题(一)民族工作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各级民委坚持以发展民族经济为中心,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相似文献   

19.
国家民委副主任李晋有同志,在最近召开的全国民委系统书报刊工作研讨会上说,民族宣传思想工作主要有五个特点: 一、大部分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民族工作与宗教  相似文献   

20.
民鉴 《中国民族》2008,(3):22-22
2007年12月,《中国民族年鉴)(2007)卷正式出版发行,全书180万字,97张图片,由“特载、大事记、民族工作、民族经济、民族科研、民族教育、民族文化、民族旅游、民族医药卫生·民族传统体育、民族与宗教、民族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民族自治州经济社会发展、民族自治县经蔫济社会发展、人物、民族政策法规、统计资料”16个栏目及彩页、索引共18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