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堡城位于古赤岭(今日月山)东侧20里处,是唐蕃战争中著名的军事要塞,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唐王朝与吐蕃王朝反复争夺石堡城达近百年之久,发生过许多激烈残酷的战斗。结合历史文献记载和考古研究成果,实地考察石堡城,对于确定石堡城的方位,了解其险固的形势,研究古代战争的规模和战况,提供直观认识和证据,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唐初在西南边疆广设羁縻府州,当地党项羌开始主动内附唐朝.高宗时期爆发的"唐蕃战争"使党项羌与唐朝的关系出现分化,一部分党项羌受到吐蕃的控制与驱使,另一部分不甘吐蕃统治的党项羌被迫向唐朝内徙.这一过程为后来唐朝组织党项羌定点内徙奠定了基础,从而改变了当时乃至以后党项羌的分布格局与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3.
见证汉、藏两族历史友谊的“唐蕃会盟碑”,至今已存一千一百多年,但碑刻的铭文已缺失严重,无法识读。清代地方志中保存了两份“唐蕃会盟碑”文本,是时人据碑刻西面右半部分盟约的汉文而录。这两份文本虽有缺陷,但对解读今天弥漫不清的碑文仍有重要的价值,对研究中国民族史和边疆史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4.
公元 7世纪至 9世纪 ,唐王朝与吐蕃王国的战争是中国民族关系史的重大历史事件。本文对这场战争的历史背景、经过及其结局做了简明阐述 ,重点探讨了今甘肃———唐时的河陇地区 ,在这场战争中的军事地位及其历史贡献 ,并对唐蕃战争的性质及历史地位进行了评述。作者认为 ,唐蕃战争是唐王朝地主阶级统治集团与吐蕃王国新兴奴隶主统治集团之间的边土之争 ,它给两国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 ,但同时又加强了藏汉民族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融和与统一。  相似文献   

5.
吐蕃自松赞干布统一以后,就频繁和唐朝交往。这期间有和平的交往,也有战争的交往,但对于总体实力弱于唐朝的吐蕃来说,战争交往理应对吐蕃不利,但事实是吐蕃采取了各种针对唐朝的措施对唐进行进扰,包括在作战的季节选择上都针对唐军的弱点进行了长久的战争,并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季节对唐蕃之间的战争是有很大影响的。  相似文献   

6.
周律含 《人文杂志》2022,(11):37-47
传统的中国美学研究往往将其研究对象限定于美和艺术,但在中国古代,空间同样是一个重要的美学问题,尤其是其中的方位。方位观念的形成,从一开始就不仅是人对空间的物理性认知,更是一种具备美学特性的空间规划。以早期中国“六合”的空间模式建构为例:它将人置于空间中央,由此诞生的华夏地理就成为一种经验性的人化空间,而并非纯粹的客观地理,这种非客观性恰恰为美学的发生提供了契机。从上、下的建构到四方的展开,方位承载了中国人独具特色的空间想象。这一空间想象及方位建构在农耕文明紧密的人地关系促使下逐渐成为华夏民族的方位共识,为中国人提供了一种稳定的归属感,最终涉及的是一个如何建构精神家园的“安居”问题。总之,空间方位不仅关乎物理,更关乎人文、关乎审美,它发源于感性,又从感性活动升发至价值观念甚至哲学思辨,为早期华夏文明的建构开出了一条独特的美学路径。  相似文献   

7.
唐前期外戚在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社会行为、社会生活上,其短期性特点较历朝历代更加突出。外戚特殊的社会地位决定了他们政治命运的短暂周期及外戚权力所具有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这也使唐朝外戚在人生观、价值观方面我行我素,不顾礼法,及时行乐,在伦理、道德观念上以自我为中心,在社会行为上倒行逆施,骄横不法,在社会生活上奢侈淫佚,竞相豪华,逞欲胡为。外戚短期行为导致官闱秽乱,暴虐腐化,使唐朝廷内官僚、士大夫结党营私,玩弄阴谋,使朝廷上层常处于血腥之中,由此形成唐前期政治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唐王府     
《中文信息》2008,(5):55
唐代屯戍遗址,位于焉耆七个星乡东北约2公里处,遗址为方形城池,周长450米,夯土筑墙,残高4米左右。城内有房舍及仓库遗址,破不可辨。遗址北约1公里处,排列着3个间距500米左右的土台。可能是当时的烽燧台。这里曾出土陶器和陶轮等,与内地唐代制品十分相似,  相似文献   

9.
唐宋词的意象研究一直是词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十年来的意象研究主要集中在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意象群体归纳和温庭筠、李清照等个体词人的典型意象研究上 ,尤其是对楼栏、月、禽鸟等大量读者耳熟能详的意象元件的归纳使唐宋词的意象研究逐步走向纵深。  相似文献   

10.
在整个 2 0世纪的文化背景上 ,对汪曾祺的生活与创作进行宏观上的审视与考察 ,将发现其半个  多世纪的文学生涯 ,不仅始终远离庙堂 ,而且与知识分子精英意识也保持着相当的距离。虽然他与之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但其文化意识本质上是属于民间的。正是其文化意识的民间性 ,决定了他在当代文学史上的独特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唐、宋名砚有所不同,唐代以澄泥砚为主,宋代是石砚的天下。  相似文献   

12.
13.
唐绍仪是清末民初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晚年他为造福桑梓,于1931年至1934年以国民政府西南政务委员会常委兼任广东省中山县县长.由于他与"南天王"陈济棠及地方豪强在政治和经济上的矛盾冲突,最终于1934年10月因陈济棠策动的"倒唐事件"而被迫辞去中山县长一职,随后又辞去南京国民政府西南政务委员会常委职务,从此很少涉足广东政坛."倒唐事件"虽是针对唐绍仪,但其结局对西南反蒋联盟、在粤元老派势力、中山县政建设甚至陈济棠本人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陈瑞娟 《理论界》2012,(2):113-115
文章主要探析中唐新乐府诗的诗体特征。中唐新乐府诗人在选择体裁样式时别具匠心,从中透射出他们的乐府观。一方面借鉴汉魏古乐府之体式,采用古体,有五言、四言、杂言等,风格古朴浑厚,富有情感张力。另一方面又有所新变,吸收唐代民间流行的歌谣体"三三七体"来改造乐府诗,这种体式流利宛转,易于唱诵,为时人所喜,便于实现诗人以诗为奏议的目的。中唐新乐府还采用组诗的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地表现主题,这类组诗有总题、分题,组诗内的每首诗风格一致,篇幅接近,各个单篇以某个视角来展现共同的主题,有助于深层次开掘主题,有利于传播组诗所呈现出的情感内容和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5.
本文依托现代叙事学关于虚构叙事在于特定语言成规的思想,分析了唐传奇建构的两种叙事成规:"个人化观点"和"情节化修辞".前者是对史书全知观点的蜕变,后者是对史传编年实录和六朝小说粗陈梗概的飞跃.唐传奇叙事成规的形成,在中国叙事史和文化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盛唐时代,西域等地外来文化艺术进入中原地区,促进南北文化交流,中外多元文化融为一体,大渗透、大融合、大交流。在此背景下,盛唐绘画与同时代的诗歌、音乐、舞蹈、书法等艺术互相借鉴、互相渗化、互相交融,共同造就了唐代多元化艺术的辉煌篇章,并发展到了中国古代绘画史上兴盛的高峰期。这既是各文化艺术的互通性和互渗性中审美流变的结晶,也促进了唐文化的整体发展,在当时和后世均有着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论古人是如何看待方位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人的方位概念源于其对宇宙的认识,古人对方位词的解释也源于宇宙观。从方位概念的产生及所指,我们可以窥探到古人对于空间的观念及对宇宙的认识,这对于我们进一步研究古代的其它文化现象无疑会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吴恒  王钦 《理论界》2008,(11):144-145
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毋庸讳言,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却是文化发展的明显滞后。当今世界,文化已成为国家“软实力”的标志,建构文化现代化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意义。文化现代化的建构具有长期性。因而我国文化现代化的建构不能急功近利,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在汲取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营养的过程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19.
李荣明 《学术研究》2003,(2):108-112
人物的身份、容貌和技艺在唐传奇中得到了普遍强调 ,从这些必要的信息入手 ,可以分析出唐传奇作者和人物持有的四种德性标准 ,其中欲望标准依据人的本性 ,身份标准依赖体制强制性 ,道义标准依据事件本身的性质 ,而天人合一的标准则是一种信仰。尽管四种标准之间似乎构成了某种优劣秩序 ,但每个标准都有各自独立的合理性 ,这些标准在文本中的并存 ,说明了唐代已经开始了一个充满张力的标准多样化时代。  相似文献   

20.
唐宋词内在质素演变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宋词一般模式是:人物+场景—→心绪变化。词从晚唐五代到最终凝定不前的南宋时期,这三个要素是渐有演变的。从文本意义上说,这三个要素的演变,使词能不断地反映时代整体的社会心绪和意趣,并能不断地提供新的审美特质而始终使之处在时代文学发展的最前列,使之最终完成了由娱乐色彩较浓的文学品种向严肃文学过渡、由大众艺术向文人个人抒情艺术过渡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