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一物等一主     
在我上下班的路上,有一个小卖部,经营些日常生活用品,店主是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小卖部店面不大。顾客也是零零星星,我也是偶尔买支蜡烛或者灯泡的时候才光顾一下这个小店。店主是个热情善谈的人,每有顾客光临,总是热情地招呼,言谈又十分得体,于是常常有顾客喜欢和他聊上两句。一次,我又去小店,买了两节电  相似文献   

2.
钢都 《金色年华》2005,(7):28-28
一个顾客走进一家汽车维修店,自称是某汽车运输公司的司机:“在我的账单上多写点零件,我回公司报销后,有你一份好处。”他对店主说。但店主拒绝了这样的要求。顾客纠缠着:“我的生意不算小,会常来的,你肯定赚很多钱!”店主再次告诉他这事无论如何他也不会做。顾客气急败坏地嚷道:“谁都会这么干的,我看你是太傻了。”店主火了,他要那位顾客马上离开,到别处去谈这种生意去。  相似文献   

3.
幽默与笑话     
《老人世界》2014,(11):62-62
全都卖完了 大仲马一次到俄国旅行。他来到一座城市,打算到一家比较有规模的书店去参观。 店主听说大名鼎鼎的大仲马要到店里来,于是他把大仲马的书摆满了书架。大仲马来到书店,看到满架都是自己的作品,感到十分惊讶,问道:“只有我的书吗?其他的书呢?”  相似文献   

4.
芙蓉蟹羹     
相传,在九江浔阳码头边,有一家以烹制河蟹远近闻名的小酒店。店主是年近古稀的老厨师,膝下无子,只有一女年方二八,还有俩徒弟,也都二十出头。店主想到自己年事已高,便计划在两徒弟中挑选一个手艺好又聪明的徒弟做女婿。于是要求两个徒弟各做一道菜,胜出者即可成为他的女婿。  相似文献   

5.
吕传彬 《职业》2012,(28):85
美国先前没有夹心雪糕,卖雪糕的人用一支竹签将雪糕挑起,盛放在一个纸杯子里,顾客就用小圆木棒挑着吃。有一次,一位小伙子买了几杯雪糕送给孩子吃,孩子却弄得满脸奶油,脏兮兮的。他一边为孩子擦拭,一边想,如果将这种盛装方式  相似文献   

6.
吃苹果更能通便 晚上回家时路过水果店,看到苹果又大又红,于是曹莹就忍不住准备买几个。正挑着苹果,来了位奶奶模样的顾客,带着个五六岁左右的小男孩来买香蕉。她一边挑香蕉一边对孩子说:“回去你可得多吃几根香蕉啊,你都三天没拉大便了,这样对身体可不好的。”  相似文献   

7.
他跟她在一起三年,她精心呵护着他的一切,甚至每天他的牙膏都是她为他挤好,皮鞋必定是她晚上帮他擦好。只有一点,她几乎从不下厨,即便是下厨也是从超市买速冻食品,吃起来索然无味。于是,渐渐地他练就了一手好的厨艺,因为他看到她吃自己做的菜,一副享受的表情,他就觉得很幸福。  相似文献   

8.
有个阿拉伯商人外出经商,临行前,他在当地一家烧鸡店里吃了一只鸡、两只蛋。可是,匆忙之中他竟未带零钱,于是只得请店老板赊帐。三个月过去了,商人终于满载而归。路途的疲劳使他又回味起临行前的那顿美餐。他决定再次光顾这家烧鸡店,一来还帐,二则还想回味一下烧鸡的滋味。他照例又要了一只鸡和两只  相似文献   

9.
青木贵子在东京某景区的附近开了一家手帕店,由于位置偏僻,小店的生意日趋惨淡。他对此感到很苦恼: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现状呢?一日,一对刚从景区游玩回来的情侣走进小店,女客人买了一条手帕之后就在店里转悠,似乎没有离开之意。青木贵子看出她很疲惫,连忙拿来凳子和温开水,请他们在店里歇脚。那对情侣感激地和他闲聊起来。聊到刚刚去过的景区,女客人抱怨:"那个景区没有什么特色,玩得一点也不过瘾。"  相似文献   

10.
寒假的一天,同学聚会,我们闲聊中谈到了一个发生在芬兰的精美故事:芬兰有个叫彼得的孩子,他是一个商人的儿子。有时他得顺便到他爸爸做生意的商店里去瞧瞧。店里每天都有一些收款和付款的账单要经办。彼得往往受遣把这些账单送往邮局寄走。  相似文献   

11.
外公的形象     
外公年过古稀,家里收入也不差,但过日子却十分节俭。他一把牙刷用了又用,一条毛巾洗出了窟窿还舍不得扔掉,对吃的穿的全不讲究。别人说我外公小气,我倒觉得他了不起。那是一个星期六的中午,家里只有我和外公一起吃饭,桌上摆着一碗冬瓜,一碗炒红椒,再加一小碟榨菜。我噘起小嘴,问:我们就吃这些菜吗?”外公一边给我夹菜一边说:“就这些,营养丰富着呢。”我心里不高兴,故意把饭撒在桌子上。外公见了,好像丢了宝贝,用手一粒一粒把米饭捡起来,然后塞进了自己的嘴里。我不以为然,对外公说:“现在生活富裕了,还用得着这样节省吗?”外公眉头一皱,说…  相似文献   

12.
苏 东 坡 与佛 印 和 尚 是 好 朋友。一天,佛印炖鱼,正要享用,却见苏东坡进了寺门,心里不由得责怪:早不来,晚不来,一吃鱼他倒来了!于是,顺手把敲的磬扣在鱼盘上,推到了一边。 苏 东 坡 老远 闻 得 香 喷 喷 的鱼味,以为能享口福,谁知挑帘进门一看,桌上只有米饭和咸菜。“一定是把鱼藏起来了!”苏东坡猜测着,当看见离桌不远处有一倒扣的磬,心里马上有了主意。 佛 印 请 苏 东 坡 一 起 用 餐 , 苏 东 坡 并 不 推辞。他边 吃边说 :“前几 天,你 让我 给一 位善 人写 春 联,我 一 直 没 写 出 来,就 想 索 性 用 一 副 现成的算 了。”佛 …  相似文献   

13.
"长大了,我也要像他一样,做世间有情人"。1我原来只知道这个人卖了三十多万串羊肉串资助贫困学生,于是决定采访他。他给我递一串,"你也吃一串",我以为他烤肉串的这么多年,自己早不愿意吃了,他叼着一串吃得香着呢!"小时候我爸爸每次带一个孩子进城吃羊肉串,我吃不上,就哭。"他们乡里一共只有七个人念过初中,他上到高二。哥哥赌博,把家里房子都输没了,家里天天没个安宁,他想着得让  相似文献   

14.
陈孝荣 《老年人》2009,(2):37-37
2008年5月12日,向大妈像往常一样,吃过早饭就守在店铺里,一边看电视一边等着顾客上门。电视画面上突然出现了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灾害的报道,向大妈惊得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说:“这下拐了(方言,糟了)。”话毕,赶紧回到老屋对老头子喊了一声:“崇熔,拐了,四川发生了大地震。”  相似文献   

15.
文化宫     
《老年人》2008,(3)
漫画帮倒忙⊙王晓东老本行⊙王晓东小酒联拾趣坊间传说,某酒店因经营不善,生意清淡,于是店主花钱买了一副对联贴在门口招引顾客:"东不管,  相似文献   

16.
陈丹开了一家文印店,年轻漂亮的她被镇上一帮好事的小青年选作“镇花”。这群好事者中间,有一个叫刘松明的,平日里纠集了一伙狐朋狗友,东游西荡,惹是生非,镇上的人都有些怕他。偏偏这个痞子看上了陈丹,他三天两头写些白字连篇、文理不通的情书给陈丹,还经常到陈丹的店里纠缠。2001年7月6日深夜,陈丹正在店里加班,忽然一个黑影推开店门闪了进来,原来是满身酒气的刘松明。陈丹还没来得及说话,刘松明就扑上来动手动脚,两人撕打起来。身强体壮的刘松明几下就把陈丹逼到了墙角,一边粗暴地撕扯她的衣服,一边用  相似文献   

17.
杨闲 《伴侣(A版)》2014,(12):50-50
香港有家车仔面店,店面很小,面做得非常好吃,给的配料也多,顾客每天都排成长龙。一天中午,我和朋友一起去这家店吃面。天非常热,如果不找个伴儿互相扶持着,排如此长的队还真撑不下来。快轮到我们时,只听排在前面的一个“西装男”对店里的老伙计说,他要一碗面,再要一碗配料。  相似文献   

18.
快乐的烧饼     
在南昌象山北路赐福巷口,有个卖烧饼的小店。很少有人知道店主的名字,虽然招牌上写着小程烧饼店,但附近的人都称他为鄱阳佬。可别小看这家店只卖烧饼,每天前来光顾的人是络绎不绝,甚至有人说,一天不吃他的烧饼,心里就发慌。烧饼香气扑鼻,顾客常常要等上一个多小时才能买上。有入曾怀疑店主放了罂粟壳之类的东西,连工商、卫生部门的人都惊动了,结果一查,就是普通的烧饼。鄱阳佬无奈之下说:我  相似文献   

19.
凤凰 《老年世界》2006,(18):26-26
爷爷喜欢吃红烧肉。而且特别喜欢吃奶奶做的红烧肉。可是前不久,奶奶去世了。那天,只有我和爷爷在家。我想爷爷好久没有吃红烧肉了,于是就特地为他做了一盆红烧肉。端上桌.爷爷就笑开了:“啊,又吃红烧肉了!”爷爷夹了一块红烧肉放进嘴里,突然,他眼泪就掉下来了。我见了,就知道爷爷吃红烧肉又想起奶奶了。果然,爷爷就说:“你奶奶要是在就好了……”我说:“爷爷,奶奶做的好吃,还是我做的好吃?”爷爷说:“你做的好吃!”我说:“好吃,那你就多吃点!”说着,我给爷爷递过去一张纸巾。  相似文献   

20.
在母亲需要时站出来为她跳一支舞,哪怕你笨拙的动作引来旁人大笑,但也会有人为你对母亲的爱竖起大拇指。一个中年男人带年迈的母亲去吃快餐,店里的服务员给所有就餐的小朋友分发礼物,但要求他们表演一个小节目。有些痴呆的老母亲也嚷着要礼物,男子想掏钱给母亲买一份,却被委婉地拒绝了,说是店里有规定,只送给表演节目的人。于是,这位身穿西装、身材有些发福的男人站了起来,像个笨笨的企鹅,又蹦又跳,似乎并未察觉自己的动作在旁人眼里是多么滑稽可笑。老母亲拿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