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来和同事们聊有关“是否要预习”的话题。有很大一部份老师认为预习了有时上课就不太好设置悬念了。原因就是学生对答案已经了然的情况下是没办法对教师出示的新知识表示出真实的兴趣和惊奇的,也就失去了数学的揭示美,所以老师们在课前反而怕学生去预习新知识。而有的老师则觉得预习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中有不同的作用, 就看教师自身的需求是什么。如在平时的教学中,预习能促进课  相似文献   

2.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进行的同时,许多老师也提出了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如有关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小组合作活动的有效性等等都是目前备受关注的话题.然而,我们也看到,现在的课堂成了少数几个优等生发挥的场所,而大多数的学生则成了旁观者,甚至有的根本不知道老师在上什么课.从教学实践来看,评价课堂教学有效性应以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为标准.要让全体学生真正地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就必须要让学生们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  相似文献   

3.
我们知道,怕写作文,缺少创作的冲动,这几乎是每一个学生都曾有过或正存在的问题。学生认为自己缺少才情,因而笔下枯涩;老师们则认为是学生缺少了耐心的观察和积累,因而无从下笔。这应该说学生说出了实情,老师也挖出了根源。  相似文献   

4.
我们的老师是很普通、很平凡的。我过去一直这么认为。尽管老师很辛苦,可我想,这是她的工作嘛,辛苦也是理所应当的。今年春天,当“非典”袭来时,我们心头都笼上了阴影,看大人们那紧张样,就知道这种流行病该有多可怕了。可是,到了学校,见了老师,我们的紧张恐惧感就一扫而光了。  相似文献   

5.
最近,我从几十节语文常态课调研中发现,不少学生不重视课前预习,造成他们在课堂上学习很被动,教学质量不尽人意。殊不知,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个体成长及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我们认为,学生有预习习惯,学习思维能力就会不断得到提高,达到“教为了不教”的最终目的。一、把握预习特点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确,“有备斯可以无患矣。”但不是“有看书”就是预习了,预习有它的特点。1、时间性。即略提前于教学进度。哪一些内容先教学,先预习那一…  相似文献   

6.
辽河油田兴隆台第一小学的蒋广杰老师刚送走一个毕业班,就接手了二年二班。当时她就知道,这班上有个名叫陶文的孩子,留过级,没人理,是全校出名的“淘气包”。开学第一天,学生们都来了。蒋老师迫不  相似文献   

7.
不知何时,“游戏作文“就像一阵清风吹进了我们的课堂,为作文教学注入了一股鲜活的气息。老师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豁然开朗“,学生们也体验到了史无前例的“快乐表达“。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师都很重视预习这一教学环节,对学生也能指引一定的预习方法,但缺少必要的、持久性的精细化指导,因而作为语文学习前奏曲的预习也就成了一句口号,基本上没有落到实处。而学生有很多的空余时间却不知如何预习,甚至大多数的学生不预习或被动预习。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应如何抓好课前预习,并  相似文献   

9.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我们这代人中许多都有着强烈的逆反心理。比如现在吧,上了中学,理应是更懂事的时候,我们反倒越发“不讲理”了。我们寻找一切机会和父母老师对着干,仿佛这样才算是成熟。我有一个好朋友,他所说的话颇为典型。他说:“我知道大人们的话是有道理的,我也知道他们是为我好。但不知怎么的,我就是听不进,也不想听他们的话。他们说东,我就偏向西,他们往南,我非得向北……”稍一留心你就会发现,这种现象可真是数不胜数。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后说:“今天就这么些作业,大家回去后要仔细做,巩固今天课堂所学的知识。”一些同学便假装愁…  相似文献   

10.
难忘那堂课     
那次,教务主任对我说:“温州师院的一个学生要在我们学校见习一周,已经安排了一些老师为她上课,星期三下午,你也为她上一节吧!”我欣然答应。因为我也喜欢班级的学生能接触到她,想起当初自己实习时,那些小学生的高兴劲儿,我就觉得这是带给学生不同体验的好机会。只是我没有像其他老师那样,事先通知学生作好预习的准备。  相似文献   

11.
世上的人都知道老鼠是怕猫的,有人用民间故事来描述老鼠为什么怕猫,同样在我们中国很少有人不知道学生最怕的人是老师,所以常有人把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形容为猫和老鼠的关系.这个比喻把传统的师生关系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我们无法否认在传统的师生关系中,把老师的角色理想化了,主观化了.老师始终被确立为“尊”的地位,而学生必定为“从”,将师生置于尊与从的不平等地位.  相似文献   

12.
口语交际,这过去,甚至现在仍经常被忽视的教学部分,为什么老师会疏于对它的重视,我想并不是老师们不重视,不知道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来讲的重要意义,同行们在教学中也教学这部分,只苦于对口语交际课如何上,或为  相似文献   

13.
陈书奎 《新天地》2011,(12):230-230
提高教学工作质量的前提和中心是必须有效地改进学生的学。学生自主学习是课改的主旋律,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学生自觉地、主动地寻求新知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对于我们的数学学习,则更应该从提前准备入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让学生事先做到心中有数,也就是要去预习,这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从几个方面谈一谈如何提高学生的预习效果:  相似文献   

14.
预习是学习过程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它是学好各门功课的基础。预习工作做好了,就可以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不仅能够减轻学生压力而且还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通过预习使学生养成自觉  相似文献   

15.
先请看一课堂片断:老师让一学生说出两个代词.那学生答道:“谁、我?”那位学生回答了教师的提问没有?从一个角度看,他的答话表明他不知道教师是否在让他回答问题(“谁,[你问]我[吗]?”),而不知道老师是否在让自己回答问题当然就无从回答了.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在他的答话中所出现的两个词恰好都是代词,因此我们又可以说:那位学生准确无误地回答了教师的提问.为什么对同一句话会产生两种背道而驰的解释呢?  相似文献   

16.
又是一年教师节。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老师都是一个比较亲切的称谓,更是一段抹不去的记忆。从老师身上,学生知道了什么是人梯,什么是奉献,什么是言传身教,什么是人格魅力,什么是永恒的真善美……让我们通过职校学生的眼睛,来透视与同学们朝夕相处的老师吧——编者  相似文献   

17.
导读三路     
重庆黎见明老师在语文教改中提出“导读”的主张后,近年来我也作了一些实践,感到受益匪浅。它对启发学生思维,打破课堂上一潭死水的局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现在谈谈我曾经尝试过的几种方式及其成效。一、教师先导,打开学生思路教师先导,是指学生在预习时老师有针对性地提出几个问题(最好板书)让学生思考,然后通过提问、答疑把教学引向深入。它能使学生一上课就处于思索的兴奋状态。  相似文献   

18.
在《爱的教育》里,我看到老师与学生是朋友式的交往着。学生就是老师的孩子,哪个学生病了,老师是必定要去探望的,这是当老师的责任,不存在值不值得的问题。想起前几天,班级里的兴年手断了,我买了些水果准备和班委们去他家里探望。还没去之前,学校里的其他老师就在旁边泼冷水:“去干什么呢?根本就不值得那么关心学生,他们都是忘恩负义的人。假若你不再教他们了,在路上碰了面,叫你一声‘老师’都是妄想。再说,每逢有学生病了,带他们去看完病,有几个会对你说声‘谢谢’?又有几人会还给你钱?”我颇不以为然,我去看望学生,因为我是他的老师, 我想知道他过得好不好,我只想让他知道我很关心他,全班同学都在为他着急,希望他早点好起来,仅此而己,此外,我并没有过多的想法。  相似文献   

19.
平衡     
学校小了点,但五脏俱全,十二个教师,六个班,一百来个学生。老师们上课,改作业,吃饭,散步,喝茶聊天,倒也其乐融融。今年,校长心血来潮说与其它小学接轨就不任课了。这样一来,有一个老师要任两门主科了。十一个老师谁都不想成为冤大头,暗地里使劲,最终花落年轻的女老师头上。年轻女老师知道自己胳膊拧不过大腿就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地接受了两门主科。幸运的老师表面上替这位女老师发了通牢骚,骂骂校长,背地里一阵欢喜。没任课的校长有的是时间。上课铃响过,他拿着一本笔记簿上下楼一个教室一个教室地巡视。有时,等上课好长一段时间,校长拿着本子…  相似文献   

20.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不仅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自学能力。纵观平时布置的预习作业,内容枯燥,形式单一,常被学生视为包袱,做作业敷衍了事,毫无个性和创造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改革作业设计,开放作业形式,让预习作业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园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