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府对经营者、经营者对消费者实施的黑名单制度,存在违法与滥用的问题,侵害了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也影响了黑名单制度的比较优势。抑制黑名单制度的不当使用与滥用,让黑名单制度的创设和实施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亟需立法与司法规制。  相似文献   

2.
经济法责任是经济法学界近年来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是对传统的法律责任分类理论的一种创新。经济法主体表现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关系的参加者和微观经济活动的参与者,呈现出包括国家、经营者以及消费者等在内的多元化构造。但由于经济法主体资格与责任能力的相分离,经济法责任主体体现出政府和经营者典型的二元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3.
黑名单范围是民航旅客黑名单制度的核心问题。无论是《东京公约》《保安手册》等国际立法,还是美、加等域外国家立法,抑或是国外航空公司内部规范,都没有直接明确规定民航旅客黑名单制度,而是从“拒绝运输”(拒载)的角度对“潜在威胁的人”的强制措施作了相关规定。我国《刑法》《治安处罚法》《民用航空安全保卫条例》以及《飞行安全保卫规则》都从维护公共安全角度对旅客不轨行为进行了规制,但法律效力层次和内容侧重点不同。《民航旅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办法》和“385号文”是我国目前关于民航旅客黑名单最直接的法律规范,但二者在适用范围方面并不完全一致。应当从法治建设高度创新民航旅客黑名单制度,统一规范民航旅客黑名单适用范围和适用条件。不文明行为不宜作为民航旅客黑名单范围的标准,应以危害民航安全作为民航旅客黑名单范围的标准,并以类型化方式对民航旅客黑名单的适用范围作出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4.
铁路旅客黑名单制度是管控旅客逃票以及危害铁路运输安全等行为的一种重要措施。但在实际操控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旅客对铁路旅客黑名单制度知晓度不高;铁路旅客黑名单制度适用范围无限扩大;铁路旅客黑名单制定程序缺失、立法不完善;铁路旅客黑名单制度权利救济欠缺。因此,如何完善铁路旅客黑名单制度,使其发挥更好的管控作用,提供更加和谐、安全、可持续发展的铁路运输环境至关重要。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已有的旅客运输黑名单制度的经验上,结合我国铁路运输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合理的完善我国铁路黑名单制度的措施。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5.
经济法视野中的经济法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法责任是有别于经济责任、经济法律责任的概念,具体指经济法主体因违反经济法义务或不当行使权利所必须承担的不利后果,从经济法视野入手进行分析,认为经济法责任是独立存在的,并与传统责任理论有一定的相关性,主张依经济法性质、特征等为基础完善我国经济法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6.
略论缺陷产品强制召回的经济法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制召回制度是经济法律制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强制召回的实质而言,它不同于归属于民事义务的主动召回。作为一种经济法责任形式,缺陷产品强制召回立足于社会化大生产下的整体经济利益,体现了对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以及经营者竞争公平的救济和维护。  相似文献   

7.
用经济学的概念、方法和理论来具体分析经济法决策、实施及反馈3个层次的相关法律制度及其经济性成因,有助于指导经济法的运行及其经济功能的发挥。经济法运行的非均衡现状,既有其内部非均衡经济法对立变量之非均衡与经济法行为之非均衡,又有其外部非均衡经济法与民、商、行政法间的非均衡。这种非均衡的经济性成因在于经济法制度安排和制度结构的不合经济性和不具选择性。经济法权力资源的界定不清、信息的不对称及其公共物品属性是经济法有效运行的障碍。因而,经济法决策机制的制度化、实施层次的制度约束及信息反馈机制的建立是经济法有效运行的保障。  相似文献   

8.
根植于传统同时又超越传统的现代经济法,在程序制度上对传统行政程序和民事程序既高度依赖又实现了超越.经济法程序制度具有鲜明的特色.在这些特色的背后,是经济法程序制度的理论逻辑:经济法程序制度与实体制度一样,同样具有克服市场失灵的功能.尽管如此,经济法程序制度也有其制度局限.在设计经济法程序制度时,应遵循程序法定原则、配比原则、公益性原则和问责与救济原则.  相似文献   

9.
春秋航空"黑名单"事件反映了航空公司不尊重消费者缔约选择权,不履行自己作为公共运输事业主体的强制缔约义务,是对契约自由的滥用。应该尽快制定《航空黑名单制度设置办法》,规定黑名单的设置条件,设置程序和期限,航空公司的黑名单建议权和国家民航总局的决定权,旅客的申诉权及程序,严重危害国家安全的恐怖分子黑名单的事先设置程序等。通过建立完善的航空黑名单制度,维护旅客的合法权益,保护国家的航空安全。  相似文献   

10.
广告荐证者应当成为与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并列的广告活动主体。自然人应当和组织一样成为适格的广告荐证者。广告荐证活动规则由广告荐证市场准入制度和广告荐证市场退出制度组成。按照广告荐证市场准人制度要求,广告荐证者应当参加广告荐证者协会,使用所荐证商品或者接受所荐证服务,参加广告荐证保险,才能从事广告荐证活动。广告荐证市场退出制度由广告荐证征信制度、广告荐证黑名单制度组成。  相似文献   

11.
试论经济法属性的证券法基本原则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打开一部证券法,既有民商法性质的规范,也有经济法性质 的规范,民商法和经济法规范在证券法中融洽相处,巧妙配合。因此,证券法的基本原则有 两种表达方式,一种是民商法基本原则,另一种是经济法基本原则。经济法原则在证券法中 显示出了特有的个性。本文重点探讨经济法属性的证券法基本原则,它们是:(1)公开、公 正、公平原则;(2)国家统一管理和证券业自律相结合的原则;(3)分业经营、分类管理的原 则。本文通过分析上述原则的法律原理,指出它们在我国证券法制度和实践中的问题,并借 鉴国际上相关原则和制度的先进经验,提出了充实和完善我国证券法基本原则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2.
风电特许权协议究竟属于公法契约还是私法契约,理论界观点不一,其分歧根源于国家社会化和社会国家化的双向互动下公私法的融合。公私融合领域超越了传统的公法和私法的调整范围,经济法应运而生承担起调整公私融合领域的历史使命。风电特许权协议反映政府产业政策的普遍意志,属于典型的经济(政府商事)合同而受到经济法的调整。应该以经济法社会利益本位的价值理念来建构风电特许权协议的制度安排,并在协议变更及权利救济中平衡协调政府和经营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组织社会学为分析视角,探讨了疫情防控背景下经济法宏观调控的组织原理和实施策略。经济法宏观调控遵循“计划-经济政策-调节手段”的调控范式,体现了一种典型的组织运行过程。在疫情防控的背景下,经济法宏观调控实行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复产复工政策与行政体制环境和市场技术环境进行互动,从而获得制度环境的“合法性”认可。行政组织和企业组织构成了经济法宏观调控的组织基础。针对疫情防控的特点,经济法宏观调控应实行行政组织主导的整体型调控,对企业组织面临的生产经营困境做出积极回应,并在调控中遵循组织运行的比例原则。   相似文献   

14.
经济法是什么的问题是经济法理论研究和实践必须解决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研究经济法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机制。文章试图从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和国家干预经济中分析经济法的形成机制,通过对经济法形成机制的分析,探讨经济法在我国的形成过程以及在市场经济制度下如何建构我国经济法的理论体系,完善经济法制度的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15.
经济政策、经济制度和经济法的协同变迁与经济改革演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经济政策与经济法具有密切的联系,经济法实际上是经济政策的法律化,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经济法与经济政策构成了经济制度正式规则的组成部分,经济制度的变迁——经济改革有赖于经济政策和经济法的变迁,正式规则的变化又是制度变迁的内容之一。作为制度正式规则的经济政策和经济法变迁应当以制度事实为依据。我国的经济改革应当坚持从现实的制度事实出发,形成中国的制度规则,中国的经济政策和经济法应当具有自己的制度事实依据和特色  相似文献   

16.
投资与市场准入行业的行政审批取消后,黑名单制度可以作为行政审批的替代措施,成为行政机关的日常监管手段,填补行政审批取消后监管的不足和弱化。在分析我国行政领域现状的基础上,构建投资与市场准入行业的黑名单制度,以向社会公开曝光形式形成对企业的威慑力。失信成本的增加可使企业自觉遵纪守法,降低行政机关的监管成本。黑名单制度的收益会远远大于黑名单制度的成本。但黑名单的使用要慎重,要有法律依据,同时也要求行政机关加强自我规制,转变执法观念。  相似文献   

17.

中国学者对民航旅客黑名单问题的探讨之前主要侧重于必要性与合理性的探讨。近年来,随着民航旅客黑名单制度的建立实施,关于必要性与合理性的探讨已经基本告一段落,民航旅客黑名单范围出现了不断扩大的趋势。从狭义的可能危及航空安全的黑名单扩展到了其他诸多领域、诸多部门参与的广义的黑名单。其引发的主要法律问题包括民航旅客黑名单的法律依据问题、制定民航旅客黑名单的主体问题、列入民航旅客黑名单的对象问题、民航旅客黑名单的法律效力问题以及民航旅客黑名单人员救济问题。航空承运人自行制定的黑名单属于民事范畴,行政机关制定的黑名单则属于行政行为,根据黑名单的不同性质,旅客应享有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等救济渠道。

  相似文献   

18.
缺陷产品召回制度调整经济关系,体现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因此它是一项典型的经济法制度。该制度体现了经济法以社会责任为本位的特点,融入了平衡协调的理念,同时体现了经济法私法与公法的特征,反映了经济法系统综合调整法的本质。  相似文献   

19.
关于制定《经济法纲要》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经济法纲要》作为基本的经济法规范性文件,调整范围广、稳定性强、法律效力高。目前制定《经济法纲要》是建立完备的经济法律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需要,同时有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经济法制度统一和推动经济法学的发展。制定《经济法纲要》已具备了社会条件、法制环境和相应的理论准备。《经济法纲要》的基本内容包括总则、基本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经济法主体、市场监管法、宏观调控法和经济法责任。要制定好《经济法纲要》适应加强经济法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的研究和《经济法纲要》拟订、建议与起草工作,并最终提交国家立法机关审议通过与颁布。  相似文献   

20.
我国存在来自国计与民生的"双重压力",其缓解或释放是应予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揭示"双重压力"与经济法调整的内在关联,有助于推进经济法的价值论和发生论的研究;从经济法权义分配的角度,有助于分析"双重压力"的成因,以及缓释压力的经济法路径;经济法系统中各类具体制度的综合调整,对于缓释"双重压力"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