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性别平等与社会公正这个范围中,女性的就业歧视问题,已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经常见诸报端的“40、50”人员的就业问题,就是性别不平等在职业市场中的一个真实写照,事实上这个提法本身,就揭示了女性特别是广大劳动妇女,在劳动力市场上比一般男性提前10年进入难就业阶段的尴尬处境,根据歧视就是不平等、不一样的最普通定义, “40、50”现象的出现,无疑已经验证了性别歧视特别是就业歧视的存在。  相似文献   

2.
“抓就业首先要抓培训”,已成为许多人的共识,然而,要真正通过培训促进就业,还是有许多工作要做。笔者根据从事培训工作的实践,谈一点粗浅的体会。 一、当前就业难的成因分析 就业,既是经济问题,又是政治问题,事关国计民生。近几年来,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下岗分流、减员增效”的实施,使原来的隐性失业显性化,城镇失业率迅速上升,就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局面。剖析就业难的成因,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我国人口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数量历来供大于求,就业岗位相对不足;二是劳动力素质不适应或跟不上经济发展以及技术…  相似文献   

3.
妇女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们这里所说的“妇女研究”,严格说来包含着两个不同的研究角度,一是性别研究,一是妇女独特问题的研究。这是由于研究对象的性质所决定的:一类是我们研究的大多数问题,是男女两性共同面临的问题,如就业问题、环境问题、社会文化问题等,其中的“妇女问题”是比较男性而言,因而在研究妇女时必须连男性一起研究,这就构成事实上的性别研究;一类是妇女的独特问题,如与生育过程有关的一系列问题等。但是即便是性别研究,它的切入点仍是妇女问题,这两类问题共同的前提是迄今为止在两性关系中妇女相对不利的地位,以及社会为调整两性关系所做的努力,所强调的重点都是妇女。因此,本文仍将其笼统称作“妇女研究”。  相似文献   

4.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女性都在为她们应有的权益而斗争,可是时至今日,女性在就业方面还是遇到诸多阻碍,无论是中老年女性,还是年轻女孩,无论是劳动妇女,还是知识女性,她们的就业之路大都不那么平坦,但所幸的是,“她时代”巳经微露端倪,也许很快女性就业会变得更容易。  相似文献   

5.
左祥琦 《职业》2003,(3):40-41
在当前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形势下,对于劳动者中那些与男性相比处于弱势地位的女性来说,怎样保护她们的就业权益,就更是一个理论和实践中的难题。自从《妇女权益保障法》《劳动法》等法律实施后,妇女的就业保障纳入了法制轨道。应该说,男女享有平等就业权的法律精神,在今天,已为大多数人所知。但是,现实中侵犯女性就业权的行为却随处可见。  相似文献   

6.
王利群 《职业》2002,(10):39-40
如今,白领跳槽已成为一种时尚,他们“哪儿有美食就飞向哪儿”,被人形象地称之为“鸟式就业”。特别是女性白领,她们的跳槽比率比男性还高。在局外人看来,这种“鸟式就业”带给白领们的无疑是更优厚的薪酬待遇和更大的发展机会。但对于置身其中的白领们,他们的感觉怎样?是乐在其中,还是有种在围城里冲不出来的感觉?也许我们可以从下面三个白领丽人的经历中窥见一斑。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小城市和大城市之间的差距在逐渐缩小。尽管大城市小城市基本物质生活水平没有太大差别,但大城市由于人口众多,流动性大,观念思维更与国际接轨,在文化氛围、就业发展机会和信息资讯上仍具有显著优势,发展致富的途径丰富多样,直接导致许多小城市劳动力特别是男性劳动力在不断向大城市转移,继而小城市也出现了像广大的农村出现的一种普遍现象,即所谓的留守妇女群体。该类人群承受着与丈夫的分离之苦,担负着抚养子女、赡养老人的责任。小城市留守妇女现状问题是需求与现实的矛盾所产生的,面对现状,正视解决,对于妇女发展、城市建设、社会和谐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当今社会经济与科技的快速发展,促使城市劳动力需求不断增大,许多农村男性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继而农村则必然性的成为了留守妇女群体的集合地。该类人群承受着与家人的分离之苦,承担家庭活计压力的同时更要兼顾家中老弱者的生活所需。农村留守妇女现状问题是需求与现实的矛盾所产生的,面对现状,我们应逐渐改变自身劳动价值观念,同时对留守妇女的劳动价值给予正视与肯定。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领域的"女性教育优势"能否延伸到劳动力市场是一个现实问题。通过对6782名2010级本科生从入学到毕业期间的高考成绩、本科期间学业成绩以及就业情况的性别差异进行分析发现:女性的高考成绩优于男性;女性本科期间的外语成绩、体育成绩、公共必修课成绩、公共选修课成绩以及GPA均显著高于男性;在本科就业时,男性就业情况显著优于女性,其中,女性进入国有企业、机关的概率要显著低于男性。这说明"女性优势"仅体现在高考成绩和本科期间的学业表现,而在本科就业上并无"女性优势"。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三十六年后,中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双转型的特定时期,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男性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已成为中国社会最显著的发展趋势。近年来开封市进城务工的农民人数逐年上升,开封市留守妇女数量不断上升,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并由此产生了诸多社会问题,最为突出的是留守妇女合法权益保障不力,这一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到开封市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更关系到小康社会目标在开封市的落实。如何挖掘农村留守妇女的潜力,如何保障留守妇女的合法权益是开封市人民政府面临和关注的一个相当棘手的热点问题。开封市人民政府应积极探索留守妇女合法权益保护机制建设的新举措,以便切实解决好开封市农村留守妇女合法权益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11.
就业,对于中国妇女从来就具有双重含义——作为妇女解放和男女平等标志的政治意义和作为劳动大军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个人和家庭福祉的经济意义。不可否认,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特别是经济学家更关注妇女就业的经济意义,但是,在人的基本权利和社会价值得到广泛尊重的今天,妇女就业权利及其对性别平等的意义依然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近日,妇女绿皮书《1995—2005: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报告》由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出版,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影响,其中“中国妇女的就业状况”一文从各个层面描述了近10年来中国妇女在就业方面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2.
背景资料:“中加合作甘肃妇女就业项目”是由加拿大国际发展署资助的为期三年的援助项目,2004年7月开始实施,旨在帮助甘肃省兰州和白银两市的下岗失业妇女,特别是年龄较大的下岗失业妇女重新获得就业机会。项目实施两年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为了总结项目实施取得的经验,加强与其他地区同仁的学习交流,更加广泛深入地探讨妇女就业和创业问题,进一步推动妇女就业和创业,特举办本次论坛——由省商务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妇联、省就业促进会协办,中加合作甘肃妇女就业项目办公室主办的“促进妇女就业与创业论坛”,于2006年9月14日至15日在…  相似文献   

13.
1996年,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发起“母亲创业循环金”项目。项目持续25年支持女性创就业,从帮助困境妇女脱贫,到深度赋能女性创就业,再到服务妇女参与乡村振兴,风雨兼程25载。  相似文献   

14.
城市农民工与城市中的非正规就业   总被引:157,自引:0,他引:157  
中国人似乎好走极端 ,从 2 0世纪 5 0年代初到 80年代初 ,中国在城市里曾创造了一种超强度的“正规”就业模式 ,通常被称为“铁饭碗” ,即由政府劳动部门或学校分配工作、终身在一个单位中就业的体制。然而 ,自 80年代初改革以来 ,中国城市中却日益增长着另一种完全相反的就业模式 ,这就是“非正规”就业。根据以往的研究 ,我国非正规就业主要由三部分劳动力构成 :1.被旧体制抛出的失业下岗工人 ,2 .流入城市的农民工 ,3.重返劳动力市场的阶段就业女职工和老年“补差”职工等 (金一虹 ,2 0 0 0 :93)。本文则是对于第二部分劳动力 ,即流入城…  相似文献   

15.
蔡跃进 《职业》2003,(12):40
曾几何时,就业市场似乎形成这样一个规律:男性比女性俏。女性因身体柔弱、体力小等生理因素,加上怀孕、生儿育女等“麻烦事”的客观因素,遭到用人单位的就业歧视。男性劳动者则因天生的性别优势,处于就业竞争的优势地位。 然而,从近一个时期的就业情况来看,原有的常规被颠倒过来:就业市场上,女性俏于男性,出现阴盛阳衰的新现象。女性劳动者因具有心灵手巧、劳动效率高、好管理等优势,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资源紧俏;而男性劳动者则相对就业困难,出现资源过剩。据统计资料显示:广东省劳动力市场需求人数  相似文献   

16.
回乡,还是外出?——安徽四川二省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研究   总被引:61,自引:0,他引:61  
引  言自 2 0世纪 80年代后期以来 ,中国农民的大规模跨区流动即“民工潮”日渐成为令人瞩目的社会现象。农民进城 ,从被视为“盲流”加以遏制到被定位为“有序流动”加以引导 ,不仅反映了社会变迁过程中人们认识的变化 ,更重要的是 ,它表达了城市化战略的确立及在此战略下就业政策的适应性调整。然而 ,到了 90年代中期 ,正当“民工潮”汹涌澎湃之时 ,有人指出“民工潮”的发展已带动了农民工“回乡创业”的到来。这在学术界和政策界引起了农村劳动力流动方向的讨论。即 :在中国经济进入全面结构调整的背景下 ,农民是选择继续进城打工还是…  相似文献   

17.
社区就业对妇女能力建设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为女性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促进了妇女的全面发展,但由于当前社区就业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又阻碍了妇女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对此.应该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完善社区就业。促进妇女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8.
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和谐、经济结构与人口结构的不和谐、城乡发展的不和谐以及社会结构的不和谐,种种问题纠缠联结在一起,形成了中国就业的现状和特点,并成为折射中国社会各种问题的焦点和指示器。解决就业问题已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也不能单靠市场来解决,是“富民”优先还是“产值”优先,实际上是以人为本和以物为本的差别。  相似文献   

19.
“我想学点儿手工纺织技术,听说村里的‘半边天家园’有就业技能培训,我就找到这里来了……”谈起“半边天家园”,东丽区无暇街老袁村的王学会有着说不完的话题。像王学会一样,现在津城广大妇女遇到了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找“半边天家园”来帮忙。  相似文献   

20.
《职业》1995,(3)
以劳动力市场为导向促进就业训练新发展广东省湛江市劳动局职业培训指导中心《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改革劳动制度,逐步形成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为就业训练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但是,如何抓住机遇,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