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山东高校2005年教师与科研人员36437人,其中科学家与工程师34874人,具有高级职称人员13695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3503人。R&D人员16396人,其中科学家与工程师15693人,具有高级职称人员6163人。  相似文献   

2.
东方 《现代交际》2002,(3):18-19
读一部好的文学作品,看一部好的电视剧,最感人、最吸引人的往往是细节。而在人与人相处的行为艺术里,细节也是最重要的。很多时候,一个人给人的印象好坏,甚至一个人的机遇或命运,都与他的行为细节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3.
爱一个人就要让他快乐,不能识别他人,,不知如何与人相处的人,是一个无知觉的人,一个盲目的人,,必然四处碰壁。  相似文献   

4.
马丽 《现代交际》2010,(4):223-224
越南人在与人的交往过程中,非常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注重长幼辈分,这表现在称谓词的使用,以及语气词的选用,敬语、敬词的使用等等。  相似文献   

5.
夏利荣 《现代交际》2013,(9):101-101
以人为本,是指人在这个以人类为主宰的星球上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强调人类生活的世界是由自然、人、社会三部分构成,以人为本的新发展观,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寻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总体性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人的本质是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马克思在这个命题上不断的探索,经历了一个反战的过程之后建立起了人的本质哲学理论。本文从“人的本质”这个概念的哲学含义出发,解析马克思人的本质哲学理论中人的类本质和人的现实本质。此外,本文还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科技三方面说明人的本质在现在社会的发展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人生一二三     
一个人孤单,两个人孤寂,三个人孤独。每个人皆孤零零地流落在尘埃与无色空气混合的世界。我们都是孤儿。一,二,三,涵盖了人生的全部意义。  相似文献   

8.
言论     
《老年世界》2014,(20):25-25
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的成功,成功都是与人分享的;这个世界上没有两个人的病痛,病痛是无法与人分享的。——周立波 长假就是这么一本账,拿到假的人都认为这是遗产,其实是分期贷款。7天有4天需要用别的周末抵债,剩余3天交的都是高额税款。——张嘉佳  相似文献   

9.
丁霞 《职业》2016,(14)
生活之于德育不是工具,也不是手段,是交互融通的复杂过程。生活是德育的根基,德育是生活化的诠释。德育是生活,而生活不全是德育。在生活化德育形成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环境的相互交错的动态生成关系。本文就生活化德育的动态生成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曾经说过,“交往是人类的必然伴侣”。交往使人类产生了语言、发展了思维、启迪了智慧,实现了人与人的交流和合作,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对青少年来说,交往显得更为重要,它是走向成熟的手杖,实现社会化的基本途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成为有交往能力的人,能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然而,  相似文献   

11.
人的健康长寿与生活的环境密切相关。基于人与环境的这种密切联系,研究中国健康长寿人群的地域分布特征,健康长寿与自然地理过程和人文地理过程的关系,建立健康长寿的环境指标,对改善环境质量,提高健康长寿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传统发展观和消费主义价值观建立在接受性价值观之上,它诱发并强化了人们的贪婪动机,物化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人是自我需要和社会需要、接受性价值与创造性价值的统一体。本文指出“作为人”的消费的三重规定,并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背景,阐述了通过自主性消费推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自身和谐发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性格与人格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也有自己的人格。性格与人格对于人的一生犹如“方向盘”,至关重要,影响着人沿着不同的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14.
皮广洲 《职业》2010,(5):39-39
人的一生,无论职务高低、岗位变迁,每天都要与无数人打交道,但认真总结归纳,终其一生所接触的无外平以下“五种人”:一是自己的顶头上司,二是自己的部下,三是自己的服务对象,四是自己的家人,五是自己。那么怎样才能与这“五种人”打好交道呢?  相似文献   

15.
“社会人”是当代中国耳熟能详的名词,有多种不同解读。在社会学视野中,社会人与“单位人”相对。在计划经济时代的城镇地区,从摇篮到坟墓,城市居民都离不开单位,找单位解决问题也是大多数人的行为习惯。因此,这个时代的人被社会学家称为“单位人”。城市改革启动后,劳动合同制得以推行,单位制度不断解体。这就使得单位员工的生活重心逐渐由就业单位向生活社区转移,表现为单位人向社会人的嬗变。  相似文献   

16.
和谐本是贯穿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身的关系概念,是以人为主体的社会思想,由于古代政治伦理的强势地位,突出和谐的政治伦理性,多表现为治世之道,重点在于调节不同等级之间的矛盾。中华文化历经战乱颠沛,历朝兴亡,绵延不绝,非有极大的凝聚力,不足以构成如此坚韧的历史!这凝聚力来自哪里?自给自足,安土重迁;敬祖重宗,血脉相连;崇儒重道,千古一系,  相似文献   

17.
王晓伟 《现代交际》2013,(10):164-164
作为班主任,要协调好生与生、师与生、家与生的关系,使学生学会与人相处,学会与人交流沟通,更重要的是学会做人。在这里,作为班主任的我们任重而道远,要做好与学生、与家庭的沟通,找到更适合孩子成长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8.
有魅力的人如同一面旗帜,总给人们以鼓舞和力量;又如同一盏明灯,总让人感到光亮与温暖。有魅力的人,人见人爱,无论走到哪里都大受欢迎。  相似文献   

19.
《中外书摘》2011,(7):46-46
所谓“印象阅读”,乃是宽泛的阅读评论。或由人及书,或由书及人,不突出学理性,重在阅读的感悟,重在对作者的性情与风格的解读,重在写作方式与风格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20.
“孤独感”是一种很复杂的情感,有的人即使与许多朋友在一起,也会觉得孤独,相反有的人即使一个人独居,也不会感到孤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