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布哈林提出了意识形态物质化理论,揭示了意识形态的内涵及其规律,论述了意识形态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分析了意识形态的社会存在形式,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布哈林的意识形态物质化理论对中国的意识形态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能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的深度融合;能促进经济与文化的良性互动;能加强物质文化的保护、开发和建设。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两个视角考察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发展的历史,得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一条基本原则的论断。同时,提出在当代中国,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路径:第一,理论创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特别要关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重大的现实问题;第二,认真总结实践经验,为实现理论创新开辟道路;第三,理论创新要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第四,要用发展的理论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3.
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如何在高等教育领域筑牢根基,其理论与现实意义重大而深远,且日益凸显出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价值与功能。高校开展意识形态教育的目标任务与发力点何在?这显然不是一道单纯的理论研究命题,也不是高校相关职能部门工作的简单叠加,它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道路的方向抉择与实践走向,其中的核心论题就是如何推进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尤其在发展对策层面要重点研究和谋划。首先要坚持整体论,完善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内容体系;其次要突出重点论,把好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重要关口;最后要注重方法论,推动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已经走过了风风雨雨的70年,经历了初步构建、曲折整合、拨乱反正、转型重塑、创新发展以及全面深化等不同发展阶段。回顾和审视70年建设历程,提炼和总结其中的宝贵经验,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这些经验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遵循;契合国家发展的中心工作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原则;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价值取向;应对各种思想文化的交锋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举措。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还需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增强意识形态建设的思想性;大力推进经济发展夯实意识形态物质基础,提升意识形态建设的现实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意识形态工作导向,彰显意识形态建设的人民性;增强国际传播能力提升社会主义国际影响,寻求意识形态建设的世界性。  相似文献   

5.
结合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理论的研究和认识,这是党要在新世纪实践"三个代表"就必须在理论上加以解决的重大课题。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和研究,是为了更好地坚持和发展这一理论而不是否定它;劳动价值论必须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而增加新的时代内容,并对现时代的诸多变化作出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诠释。  相似文献   

6.
中国式现代化是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理论创新重要成果,具有深刻独特的意识形态意蕴。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意识形态建设应积极回应时代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遵循,坚持以系统观念作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破局之道,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为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创新之源。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意识形态建设,要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与意识形态建设的逻辑必然性,明确意识形态建设的政治性方向性,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着力推进意识形态理论体系创新发展,全面提升意识形态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7.
乡村文化的价值重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方向指导,坚持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这是乡村文化未来的发展走向和价值归依.为此,必须以理论创新来强化整合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权威,坚决维护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以人为本塑造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文本权威,在乡村社会和农民的日常生活实践中重塑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解释权威.并同时要打造重塑乡村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创立者,毛泽东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明确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领导核心、基本途径、基本方针、重要保证等。客观来讲,毛泽东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发展的里程碑,是确保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推进的思想武器,是全面开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思想先导,但也存在关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建设方面错误的理论认识。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有其科学内涵,具有阶级性、层次性、能动性等特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提供了哲学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适应新时期意识形态领域新变化的创新发展,有效适应了国内意识形态领域形势新变化,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指导下的先进性和大众性的统一。新形势下,科学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能动反作用理论为指导,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要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阶级性理论为基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要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理论为警示,坚持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  相似文献   

10.
基于意识形态概念发展历史的梳理,从方法论维度论证了意识形态概念发展的内在矛盾本性.在溯源意识形态本初方法论的基础上,剖析马克思意识形态和列宁意识形态的方法论发展进程,进而阐释了意识形态概念发展的、辨证的当代方法论,这即是构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应该坚持的基本立场与正确态度.  相似文献   

11.
意识形态是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的统一,实现和评价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现代化也应当从思想内容和展开形式的统一加以把握。在视觉文化大规模取代文字文化统治地位的新形势下,应当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思想观念的形象化、象征化或感性化,以生动的感性形式在社会生活中实现有效传播。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同其他意识形态的横向关系、国际交流、传统承继和实践作用等几个方面,也应当坚持从意识形态的思想内容和展开形式的统一去推进和评价意识形态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 ,“在当代中国 ,发展先进文化 ,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这一论述 ,科学地阐明了“先进文化”的基本内涵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指导思想 ,为我们深刻认识并建设新型生育文化指明了方向。新型生育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包括生育方面的理论、观念…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文化边界的提出,不仅在于作出了对文化性质的根本规定,更在于它为衡量文化的性质提供了一种世界观参照和方法论遵循。社会主义文化边界的内涵包括:一是指导思想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二是领导力量上,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三是依靠力量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四是根本目标上,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五是文化图景上,强调平等多彩包容。为了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文化边界的内涵,人们还要充分获知社会主义文化边界的原则遵循和基本要求。前者包括:不同形态文化间要承认“边界差异”,秉持“和而不同”;社会不同结构间要尊重“边界规律”,遵循“差序有质”;文化政策方针要有其适用“边界范围”,强调“进退有度”;思想文化领域要时刻不忘“边界意识”,担起“守土重任”。后者包括:铭记文化方向中的意识形态性,拒斥“普世文化”和“封建文化”;承认文化世界中的分殊有限性,拒绝“强施于人”和“以己度人”;明晰文化发展中的政策边界性,提防“包打天下”和“独断专行”;牢记文化本身的自我价值性,不能“失守阵地”和“为所欲为”。唯有此,才能创造属于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相似文献   

14.
社会批判理论对发达工业社会进行了全方位的揭露和批判,它的内容涉及到多方面。这种理性的精神也可以运用到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存在的问题的审视上,可以从科学技术的批判、大众文化的批判、意识形态的批判、异化现象的分析和对人的关怀五个方面来展开。分析和研究社会批判理论有助于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于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坚持科学发展观、发展先进文化、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等都有着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先进文化的建构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全球化是当今世界文化发展的客观趋势。文化全球化不等于西化。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建构与发展中国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意识形态文化为主导;继承、弘扬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坚持文化开放,开展文明对话交流;坚持文化综合创新,与时俱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6.
进入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已经成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的重要着力点。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对于中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变革的重大判断为立足点,致力于从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转变的现象表征、演进逻辑、经验总结入手,对这一新形势、新判断进行阐释。在现象表征上,主要体现在意识形态工作定位更具科学性,制度臻于完善,话语体系彰显时代气息,对错误思潮批判卓有成效;在演进逻辑上,分别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时代逻辑探究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的理路;在经验总结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理论根本,明确党管意识形态逻辑,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守意识形态安全阵地,坚持伟大斗争,引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17.
十八大以来,学界围绕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生成逻辑、主要内容、理论特色、方法论特质、实践指向和当代价值等方面进行了多维度解释性的理论探索,推动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对象化、实践化、普及化和大众化的现实展开。研究已取得的成果表现为: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一个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备的科学理论体系,具有原创性、时代性、人民性、实践性、辩证性、全面性等鲜明的理论特色和显著的方法论特质,其出场不仅源于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也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更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法治国的实践路径和当代价值。研究需要在以下几方面深化:要创新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研究方法,拓宽该研究的理论视域;要加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文献文本研究,深度挖掘思想的内在逻辑;要突出对习近平法治思想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统一性研究等,使习近平法治思想成为治国理政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8.
阐释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概括了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背景,给科学发展观以新的历史定位。指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和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一次飞跃。  相似文献   

19.
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主题,实现中国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的不懈追求.经过我党80余年特别是建国以来60年的探索表明:中国现代化理论的探索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应与世界现代化文明接轨并同步发展;必须以实践为基础、以创新为动力.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探索现代化理论的基本经验,对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布哈林世界经济思想以世界经济的整体性视角,通过对世界经济和帝国主义形成过程中资本“国际化”和“民族化”两种趋势进行分析,从整体上概括出帝国主义的全球特征和发展趋势,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全球化及其应对的思想。布哈林世界经济理论对认识全球化条件下的时代特征、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方法论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