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与少数民族非遗保护具有内生互动性.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差异化路径决定了少数民族菲遗是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菲遗活态传承的文化特性又决定了文化产业是其保护的重要路径.手工技艺类非遗因其生产性保护的开展更容易市场化、产业化.但在实践中,“保护”与“开发”仍是个不易协调的难题.壮族织锦技艺作为国家级非遗,壮锦、绣球的生产性保护折射了少数民族非遗资源的产业进程,对其考察可管窥当前少数民族非遗保护与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机遇、矛盾与困惑,从中亦可尝试探讨二者良性互动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左停 《学术探索》2002,(1):125-128
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是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实现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 ,是少数民族“知识经济”的产业化 ;但同时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也必须同经济发展相协调。本文是作者在参加“滇西北保护与发展行动计划 (文化模块)”实地调查的基础上 ,通过一系列案例的分析总结 ,研究了滇西北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主要问题、发展重点、政策对策等  相似文献   

3.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节庆文化形成、发展、兴盛、共融于我国传统农耕社会。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巨大变迁,使得与传统农耕社会共生共融的少数民族传统节庆文化面临着同化、淡化、异化、消失的威胁,这种现象在我国边疆欠发达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更加突出和严重。论文以云南临沧为例,通过该地区少数民族传统节庆文化保护和开发的现状分析,探讨、研究我国边疆欠发达少数民族聚居区传统节庆文化的保护和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4.
桂滇黔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禀赋丰富、历史悠久、特色鲜明,极具保护与开发利用价值.文章借鉴“核心一边缘”理论,构建了基于地域分类的桂滇黔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开发模式,并提出促进其开发利用的对策建议:突出特色,加强不同地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整合开发;发挥城市中心区龙头作用,带动近郊区、远郊区共同发展;加强交通网络建设,增强城市中心区对近郊区、远郊区的扩散作用;优势互补,构建桂滇黔“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圈”,促进区域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5.
发展现代文化产业必须发掘利用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资源.处于中国中部的长沙窑陶瓷装饰艺术就是宝贵的传统文化资源,它是在南方的楚文化与北方的中原文化交流融合的基础上,吸收佛教文化、伊斯兰文化的精华而产生的艺术奇葩.从文化的视角来看,长沙窑陶瓷装饰艺术在装饰色彩、纹样、图案、题材、风格等方面均有重要的知识贡献,为现代文化产业发展与创新提供了宝贵的知识基础.基于地域传统艺术的现代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包括“文化资源→文化资本”的资源转化模式和“普通商品→文化产品”的价值提升模式.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少数民族生活、少数民族风俗和田园风光为特色的少数民族特色旅游迅速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旅游环境保护刻不容缓,但要从少数民族特色旅游与自然资源保护和少数民族特色旅游与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两个领域来着手。  相似文献   

7.
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自2003年创办至今已举办了九届.第九届新年论坛以“文化立国:我国文化发展新战略”为主题,从“文化立国”战略高度、现代城市发展模式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建设、区域文化发展模式与路径、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六个方面,提出未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设性思路.  相似文献   

8.
在展示率先发展的中原文化的凝聚力、辐射力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边远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的“边缘活力”.汉族文化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是“由上而下”,少数民族文化对汉族文化的影响则是“由下而上”,这是一个旋涡型的轨迹.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文学,是汉族和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学史应该把这种整体风貌和深层脉络描绘出来.当中原的正统文化在精密的建构中趋于模式化,甚至僵化的时候,存在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边缘文化就对之发起新的挑战,注入一种为教条模式难以约束的原始活力和新鲜思维,突破原有的僵局,使整个文明的动力学系统重新焕发生机,在新的历史台阶上出现新一轮的接纳、排斥、重组和融合的生命过程.  相似文献   

9.
“外来者故事”模式是自“五四”以来中国文学中常见的叙事模式,当代汉族作家的边疆题材小说亦有类同的模式安排.这种“外来者入边疆”的故事类型,在20世纪50-60年代的小说中是“拯救苦难”与“文明使者”的形象,隐含的是民族国家话语植入的功能;新时期之初,则是一种外来落难者沐浴着边疆人性温情的模式,它既是书写者历史记忆的复现,又是国家重启现代性工程进行社会动员的需要.从1980年代中后期直至新世纪,“外来者入边疆”主要是寻求精神救赎和对边疆异质文化的膺服,以此缓解现代性的逼迫和挤压.边疆少数民族的文化,成了汉族作家进行现代性思考的各取所需的一种资源,而它们很少以“自己”主体性地进入汉族作家的书写视野.  相似文献   

10.
区域民间艺术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天君 《东岳论丛》2011,32(10):118-120
民间艺术文化产业地理依存性、乡土性特征明显,必须遵循严格特殊制作工艺和风格特性,对其产品的原创性和正宗性的保护历来备受重视。文化保护、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和文化传播能够为民间艺术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动力。区域民间艺术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内涵,包含文化资源的可持续性传承以及文化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和谐利用,且与大都市文化产业发展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1.
文化距离是各国不同文化特征的差异程度,它对跨境文化产业或公司人员的适应、跨境文化产业或贸易交易、跨境文化企业或公司进入模式的选择以及深层文化理论、价值观产生影响。地理空间的比邻、共同文化认同理念、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是中国与东盟跨境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和合作的基础。我国特别是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展与东盟跨境民族文化产业合作。  相似文献   

12.
历史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化的前提和基础,文化产业发展实质上就是历史文化资源的资本化过程。从具体路径看,历史文化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独占性等特征,又是决定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重要因素。基于文化资本理论的内涵和要求,以历史文化资源优势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必须注重文化与金融、文化与市场、文化与科技的结合,突出打造城市文化体系、项目开发体系等六大文化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13.
《东岳论丛》2016,(2):66-70
未来五年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转型期,赋予了文化产业发展的过渡模式的基本特征。基于比较优势的国际视野,转型期我国文化产业的不同行业呈现不同的发展状态。在发展经济学的视野下,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文化生产的资源利用、要素组合以及产业结构的方式和能力。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包括基于绝对优势理论的资源型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基于比较优势理论的制造型文化产业、基于增长极理论的生态型文化产业、基于竞争优势理论的内容型文化产业和基于竞争优势理论的平台型文化产业等五种。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是在一定时期内采取的一种动态调整、不断提升的过渡模式。  相似文献   

14.
文化产业涉及多要素组合,体现的是资源、实力、效益、市场潜力、环境等多种因素的互动与合作。公共性、原创性、集聚化和跨界融合性是文化产业的突出特点。山西要实现文化产业的突破发展,就要极力推动公共文化带动模式、科技创新模式,要大力强化文化的集聚融合效应,注重新兴文化产业链的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5.
我国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利用这一资源可以提升当代文化的厚度,铸造文化的品质,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不竭资源.然而,在信息化、数字化迅速推进的时代,仅靠传统模式传承发展历史文化的方式已然受到空前挑战,而融合创意产业、“活化”历史文化资源则成为保护传承历史文化的创新路径.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文化体制、机制上实现创新,探索活化历史文化资源的创新模式,在保护的基础上,以文化创意为先导,实现创意产业和历史文化资源的完美“联姻”.  相似文献   

16.
文化产业鼓励个人创造力无穷释放、冲破对传统资源束缚、改变以自然资源消失和环境恶化为代价的传统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但是它依赖着哪些要素创造新的高附加值产品和新的市场需求?通过哪些途径和手段为经济发展打开新的通道和空间?笔者认为,从目前我省文化产业呈现“规模不断壮大、产业实力颇具影响、产业结构多元发展”的现状和特点来看,文化产业在促进我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方面已初具三种基本模式,即:“文化资源—文化资本”的资源转化模式、“第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优化升级模式、“普通商品—文化产品”的价值提升模式.这些模式既为我省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原动力,又为促进我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可供操作、借鉴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文化产业,作为知识经济全球化的新兴产业,作为以满足人类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为目标而生产服务的新兴产业,既是振兴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力量,又是现代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文化行业或部门隶属于政府的行政性机构,统称为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而文化事业向文化产业的转型其实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已开始,从文化企业的完全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到全额事业单位的逐步断奶;从“以文补文”、“多业互助”到文化产业的兴起,我们一直在探索一条同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文化生存、发展和繁荣之路,这实际上就是一条文化的产业化之路。文化产业自形成之日起就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今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经济学家们纷纷看好文化产业,称之为“中国最后一块市场处女地”,中国新一轮经济的增长点。云南作为一个边疆少数民族省份,在开拓文化市场,发展文化产业方面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也有自身的制约因素,探索一条云南文化产业的发展之路,其实就是探索一条云南经济飞速发展的捷径。  相似文献   

18.
文化产业与城市发展呈现出双向互动趋势.文化产业集群的形成离不开一定的要素条件;城市有着发展文化产业集群所需要的文化资源、人才资源、资本资源、环境资源、消费市场和基础设施等条件.文化产业集群竞争力由要素系统、模块系统和效应系统构成.城市发展文化产业集群应通过整合文化资源,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立科学的人才机制,拓宽文化产业融资渠道,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精心塑造文化品牌等措施,来促进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薛萌  姜明 《阴山学刊》2012,(5):112-115
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地区在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少数民族群众在经济文化、生活质量、人均寿命、幸福指数、社会保障等方面不仅远低于发达地区,而且低于民族地区城镇居民的平均水平。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并不等于少数民族的发展。因此,继续加大对少数民族的扶持力度,缩小少数民族群众与民族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对于维护边疆稳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于海峰  何晓薇 《理论界》2012,(1):148-149
2009年《国务院关于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对未来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目标以及政策保障。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强国"战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预示着新一轮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高潮即将到来。在此机遇面前,如何正确认识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关系、保护少数民族文化多样性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关系,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少数民族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切实地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以及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