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彦 《南方论刊》2022,(5):22-24
文章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归纳演绎法等研究方法,了解我国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的现状,分析影响大众体育消费的因素,归纳促进大众体育消费的实现路径,进而提升全民健身意识,提升大众体育消费意识,丰富大众休闲时间,提升居民生活品质。通过大众健身意识的提高、体育消费水平的提高,加快建设体育健身、消费环境等,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促进我国全民体育健身事业的发展,最终达到全民健康水平的提高以及精神文化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全民健身计划是一项跨世纪的系统工程 ,是体育改革中的战略性重大举措。本文对全民健身较普遍易行的耐力性运动的特点、作用和健身价值进行了探讨 ,旨在进一步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3.
健身运动处方促进科学化全民健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处方具有安全性、效果性、针对性、目的性的特点。通过对家庭体育、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不同角度的论述,提出了健身运动处方是科学健身的有效途径与方法,是全民健身计划科学实施的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设立全民健身日,是适应人民群众体育的需求、促进全民健身运动开展的需要,是进一步发挥体育的综合功能和社会效应、丰富社会体育文化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全民健身日是在各种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产生的,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也是深远和广泛的。  相似文献   

5.
为发挥学校体育在全民健身运动中的积极作用,学校体育应改变教学观念,增设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科设置;加强从事群体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和全民健身的理论与科学研究;加强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工作等。  相似文献   

6.
文章论述了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以及全民健身计划和学校体育的重要性。强调要发展学校体育,增强学生健身意识和终身体育观念,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充分发挥学校体育的优势,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我国的体育消费水平还处于发展速度缓慢并较弱的状态,虽然居民的生活水平处于逐步提高的状态并且体育锻炼的意识和理念也在不断进步中。通过调查人们在进行全民健身消费时对商品或者商品服务的喜好程度,发现体育消费偏好受到多因素的制约,包括经济基础、政策措施、个人喜好等各方面,体育服务的质量、体育产品以及体育消费环境等因素可以确定为影响居民健身消费偏好的因素。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和因子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了沈阳市全民健身人群的消费偏好。研究发现,全民健身人群的消费偏好主要有目的地偏好、时间偏好、项目偏好、理念偏好以及费用偏好等几个方面。制约全民健身人群消费偏好的因素主要有三种,分别是服务类因素、产品类因素和环境类因素。体育服务专业化程度低、创新不够,全民健身消费偏好受到了体育产品供给不足以及消费市场的复杂环境的影响与制约。本文从满足全民健身人群消费偏好方面,提出了通过媒体进行宣传进而提高健身意识,对体育场地器材设施予以增加和扩建,打造健身俱乐部品牌和提高服务体系,拓宽消费渠道等三条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非物质文化的含义、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实现全民健身的有利因素以及当前我国全民健身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提出了实现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全民健身融合发展的方法。将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合理运用到全面健身之中,可以有效地实现两者之间的互补。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弥补少数民族、农村等偏远地区体育设施建设的不足,而全民健身是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全民健身日     
正人人参与人人受益天天健身天天快乐2009年,国务院批准将每年的8月8日设为我国"全民健身日"。"全民健身日"既是为了纪念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也是为了倡导人民群众更广泛地参加体育健身运动,进一步发挥体育的综合功能和社会效应,丰富社会体育文化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颜海源 《南方论刊》2006,(12):77-78
党的十六大将“明显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形成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体系”,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当前,全民健身运动在全面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有着不可缺少的积极作用,它已经成为生活和文化建设的一个亮点。茂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强身健体的意识越来越强烈。构建全民健身体系将惠及我市600多万人民,对提高我市广大人民的健康素质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全民健身与体育产业双赢发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民健身与体育产业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全民健身是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原动力,全民健身的健康发展除了带来崇尚休闲、娱乐、健身的和谐社会氛围外,它所带来的体育消费及其消费结构性交化,能够创造巨大商机和商业利润,决定着体育产业的发展规模与速度.另一方面,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是全民健身的条件与保障,从而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体育服务体系,引领全民健身向更高层次发展.应准确寻找二者良性互动的最佳契合点,实现全民健身与体育产业的双赢发展.  相似文献   

12.
首都全民健身现状调查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帅  张春燕 《学术探索》2012,(11):52-54
全民健身旨在增强国家全体民众的整体身体素质,国家近年来积极宣传和倡导全民健身,将其纳入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提高综合国力的计划中,在赛场上,全民健身弘扬了奥林匹克精神,在日常生活中,全民健身以其多种健身内容和形式吸引了群众的广泛参与。北京作为我国首都,在全民健身事业上一直走在最前列,北京所有街道和社区都要求配备相应的健身设施,本文通过对首都全民健身现状展开调查,探讨首都全民健身事业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加强和发展社区体育建设的对策要发挥社区体育的特点和主要功能。从体育社会学的视角,对发展社区体育文化,推动全民健身运动更广泛、深入、持久开展的问题进行研究,可为体育管理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潘健 《甘肃社会科学》2007,(2):237-239,253
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构建,凸现了时代的要求和社会的文明进程.以河西各地全民健身设施建设为基础,以民族和特色体育活动为特点,以大型国际、地域、民族、乡村品牌赛事为亮点,最终达到市、县、乡、村群众体育活动的勃发,这将是丝绸之路"河西走廊"段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示范工程建设的核心地带.旨在为欠发达地区民众惠及体育服务权益方面提供参考依据,促进丝绸之路群众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全民健身在高校体育中的定位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校体育是全民健身的基础 ,全民健身为学校体育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也为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契机。目前体育教学没有很好的发挥其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作用。如何使全民健身切入高校体育教学 :一是、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 ,加强终身体育观的培养 ;二是、抓好体育课教学内容的改革 ;三是、注意课内、课外教育的相结合 ;四是、提高师资队伍素质。  相似文献   

16.
在论述藏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几个阶段和以健康为价值取向的文化观的基础上,对西藏小康社会全民健身体系建设的目标,对藏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作了分析,认为,只有正确认识藏族传统体育在西藏小康社会全民健身体系建设中的内涵与价值,以及不同历史时期价值体系的动态变化,才能从整体上把握藏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并提出了实现西藏小康社会全民健身体系建设、藏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对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陈亮 《南方论刊》2013,(6):77-78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在全民健身工作中坚持群众路线,把提高群众身心健康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体育发展为了群众,体育发展依靠群众,体育发展成果让群众共享。  相似文献   

18.
全民健身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对全民健身的社会意义、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对于精神文明建设的促进作用这一崭新的时代课题进行初步探讨 ,主张将人们的体育锻炼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轨道 ,使全民健身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从而在当前开展的精神文明建设中 ,充分重视全民健身这个新的精神文明“增长点” ,通过全民健身这类体育活动的开展 ,进一步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9.
论健美操在我国推广的优势及积极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健美操运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它的强健身体和健康心理的双重功效是十分显著的,尤其是它的心理保健作用还未被人们充分认识。本文对此作了重点论述,并较为详尽地阐述了健美操便于推广的有利条件。通过阐明大众健美操的特点和效能,对其推广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大众健美操适合我国体育投资和场馆设施现状,符合国情;具有很高的健身价值;便于推广普及,具备全民参与的特点;深受大众喜欢,在我国全民健身运动中具有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20.
袁革 《社会科学家》2004,(5):119-121
社会弱势群体问题是社会转型时期凸现出来的新的社会问题。基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和深入开展全民健身的需要,国家和社会应对弱势群体的健身状况给予关怀。过去的社会政策着眼于对弱势群体基本生活保障,而对弱势群体参与全民健身问题关注不够。对制约社会弱势群体参与全民健身的成因进行剖析,从中找出体育帮扶之策,是全民健身计划第二期工程的重要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