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旅游资源是旅游者观赏游览的对象,是经营旅游业的首要条件。秀丽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古迹、辉煌的建设成就等等旅游资源对旅游者有巨大吸引力、本文试就桂东南地区旅游资源及其发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广西文化产业品牌打造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打造独具民族特色广西文化产业品牌,有知名文化产业品牌的示范效应,有独具民族特色的文化品牌的支撑,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相配套,有广西区党委、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为此,在广西文化产业品牌打造策略上,应通过科学评估与定位,采取积极、主动的传播与营销手段,合理开发与保护文化资源,主动走国际化经营道路。  相似文献   

3.
传播学中拉斯韦尔的"五W模式"包括传者(Who)、传播内容(Says what)、传播渠道(In which channel)、受众(To whom)、效果(With what effect)五大要素。基于"五W模式",为进一步推进广西那坡县黑衣壮文化品牌传播,应多渠道相结合,充分利用大众媒介和新媒介提高文化品牌的传播力;以保护和发展为前提,加强对黑衣壮文化内容的现代性阐释;利用多种传播手段拓宽传播主体和受众范围;以民族特色旅游延伸黑衣壮文化品牌价值链。  相似文献   

4.
鲁商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商文化是由历史上的山东商人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正确认识鲁商文化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对鲁商文化进行合理旅游开发,能促进区域经济、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针对目前鲁商文化资源过度商业化开发导致的文化资源被破坏、旅游产品单一以及开发利用形式简单等问题,本文提出了鲁商文化资源旅游合理开发的有效策略,包括可持续发展模式、体验型旅游项目、休闲度假型旅游模式、品牌推广等。  相似文献   

5.
良好旅游形象的创立和传播,是旅游目的地开拓市场的重要手段,形象的推动效应对旅游目的地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旅游文化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最外层是物质文化,中间层次包括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核心层是精神文化.旅游文化是旅游者旅游的内在动机,是旅游资源的主要内涵,是旅游业的灵魂和支柱.旅游文化在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古镇文化旅游产品的品牌实质是人们对古镇文化旅游产品的认同,而无论从商品品牌建设模型,还是消费者心理来看,古镇文化旅游产品打造品牌应当传播古镇的特色文化。川西各古镇与全国知名古镇相比较,不仅特质文化非典型,而且规模较小,但川西古镇作为整体却有"多元文化并存"的特质文化优势,并且川西各古镇主要分布于成都1小时经济圈内,因此,川西古镇作为整体打造品牌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行性。而整体打造川西古镇品牌应当充分挖掘川西古镇特质文化,并建造成古镇文化旅游产品的"客观特色",进而通过各种途径将客观特色传播给消费者转化为"主观特色",最终凝聚在商业标记上。  相似文献   

7.
文化传播与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传播是各种文化资源和文化信息在时间和空间的流变、共享、互动和重组,是主体间进行文化交往的创造性的精神活动。文化传播方式与犯罪传播方式具有同一性。文化传播方式是通过传播犯罪观念、犯罪信息、犯罪手段和犯罪经验等来影响犯罪发生的。所以,控制文化传播是控制犯罪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文化旅游是一种形式特殊的文化传播.要加快荆州古城文化旅游的发展,要对荆州古城进行明确的文化定位,注重将荆楚文化传播与荆州文化旅游有机结合,注重开发相关的影视、音像和新势媒体内容,最终促进荆州古城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
赫哲族民俗旅游资源丰富,无论是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还是语言民俗旅游资源,均具有浓郁的渔猎文化特色。在当前城镇化深入推进的社会背景下,赫哲族民俗旅游开发具有适应游客多样化的旅游需求、塑造民族旅游文化品牌、促进赫哲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就赫哲族民俗旅游开发进行SWOT分析,针对民俗旅游开发现状,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主题旅游和特色旅游,是增强赫哲族民俗旅游开发深度,加深游客旅游体验,打造区域旅游品牌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浮山歌节是桂东临贺故城独具特色的以歌抒情的狂欢盛会,亦是当地重要的民俗旅游资源。对浮山歌节进行旅游开发,能够提升临贺故城的知名度,产生积极的经济效益,传承、保护丰富的地方历史、民俗文化,推进社会和谐发展。旅游开发者若能遵循科学的开发策略,深入挖掘文化内涵,丰富歌节旅游活动内容,加大推介营销,提高社区参与,浮山歌节旅游将成为贺州旅游发展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11.
桂林江头洲爱莲文化旅游开发具有机遇良好、资源丰富、市场广阔等优势.可利用“爱莲文化”品牌,打造莲花节事旅游,并以开发莲花产品为中心,整合莲花资源,形成桂林爱莲文化旅游线路.  相似文献   

12.
论云南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内涵、类型、特色和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悠久丰富的历史文化是云南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云南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历史久远、类型多样、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珍贵稀缺、互补共融的特点。云南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不仅具有地域性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而且许多方面和内容具有全国性乃至世界性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通过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云南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完全能够成为具有较强吸引力、竞争力和较高附加值的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13.
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既是国家层面的战略需要,也是发展旅游活动和文化产业的市场需要。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彰显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文旅融合助推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已成为当前文化和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的大势所趋。文旅融合战略下的旅游活动已经成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渠道之一,文化的繁荣和文化形象的传播都离不开旅游活动这一重要载体。将具有发掘潜力的旅游地文化资源进行系统整合,深度融合文化传统元素进而开发一系列具有优质文化品牌的旅游活动项目,赋予旅游活动深厚的文化价值和传统底蕴,不仅能促进旅游经济发展,促进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不断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助推旅游地文化广泛传播,也有助于通过文旅融合、以旅兴文,进一步提高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程度。文章首先阐释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现实意义,然后分析文旅融合背景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所存在的问题,进而探索文旅融合发展中增强文化自觉、提升文化自信的举措。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国内外关于旅游广告方面文献的梳理,对秦皇岛市旅游广告形象定位的背景及旅游形象的理念定位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秦皇岛市旅游广告存在缺乏创意,内容模式化,起步晚,季节性明显等问题,提出科学定位旅游发展战略、充分挖掘城市地域文化品牌、注重旅游广告创意与创新、重视广告媒体组合的传播形式等建议,并对秦皇岛市旅游广告的形象进行了应用研究,以期促进旅游城市形象品牌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传统节庆旅游品牌的培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节庆旅游资源是我国最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之一,对培育和打造我国的传统节庆旅游品牌既具有重要意义,又具备资源优势与广阔发展前景。传统节庆旅游品牌内涵的创立既要与我国旅游业的总体发展目标相适应,又要围绕节庆活动设计其独具特色的品牌特征和形象。精选主题,策划与传统节庆有效接轨的旅游项目,积极引导旅游者参与,加大宣传营销是培育和打造我国传统节庆旅游品牌的正确思路。  相似文献   

16.
桂东南新农村建设中大众媒介传播效果并不乐观,对此,应促进大众媒介功能的积极发挥,满足农民渴求农业科技知识和丰富文化生活的现实需要,力戒精英化,从单纯的"反映"功能转换到建设性作用。  相似文献   

17.
《理论界》2016,(11)
辽宁是温泉资源丰富的地区并立志成为中国温泉旅游第一大省,然而辽宁温泉旅游产品除了与全国温泉旅游产品同样面临同质化、雷同化以外,还存在着文化理念定位不清、文化活动创意不新、创意管理人才奇缺、商品标识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等问题。搞好辽宁省温泉旅游文化创意,应当充分认识温泉旅游文化创意的地位和前景,制定温泉旅游文化创意发展战略,提高文化创意品牌的知名度和传播力,组建温泉旅游文化创意智囊团队,坚持温泉旅游文化创意的原则,加强温泉旅游文化创意知识产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确定目标,唱响主旋律;制定品牌传播专项实施方案;积极创建文化建设工程;倡导文化品牌理念;建立丝路文化博物馆和旅游体验中心;全面展示塔吉克族民俗风情;打造文化旅游、文化交流功能区;建造塔什库尔干县生态文化沙盘演示中心。  相似文献   

19.
王晓军  张惠鲜 《广西社会科学》2005,(11):104-106,110
桂西南壮民族文化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密切.桂西南地区在对壮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开发时,应注重开发模式的选择,在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突出特色与名牌开发原则、吸引参与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经济效益原则等基础上,重点对壮民族的建筑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民间艺术文化、民族体育文化等方面进行开发,在开发中应注意处理好点与线的关系、自然旅游资源与文化旅游资源的有机结合、加强宣传和促销以及民族文化旅游商品的开发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边哲  王艳 《山东社会科学》2012,(Z1):122-125
北戴河借助得天独厚的自然及人文条件,已发展成为闻名海内外的旅游胜地。但就目前发展来看也存在一些问题,最严重的是夏秋季节和冬春季节游客落差过大造成的,夏季过多游客超出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冬季游客过少造成旅游资源浪费的问题。制约了北戴河旅游业的科学、可持续发展。针对问题实质提出,分流夏季旅游高峰人数;一方面创设冬日旅游项目,推出创新特色旅游;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地域文化特色,组织实施和培育具体的文化旅游项目,推出未来可持续发展新兴旅游,打造地域文化旅游品牌,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解决北戴河旅游景区夏冬季节性供求矛盾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