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字词句篇、听说读写诸能力的训练。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2.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而当前小学生作文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无话可说、内容空洞、脱离实际、没有真情实感等。日记以它的灵活自由,成了学生积累素材,观察生活,抒发感情的重要途径。以日记的形式来进行作文训练,让学生的作文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言之有情,使学生愿写作文,善写作文,乐写作文。  相似文献   

3.
中等职业学校的写作教学存在着诸多不尽如人意的问题,师生投入的时间与精力都很多,效果却很不理想,学生提到作文就痛苦,而现代社会作文又是生存的必需。如何让学生快乐作文是值得我们广大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老师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可见,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内动力,当学生对作文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写作,就会把写作当作一种自由活动,当作一种乐趣。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相似文献   

5.
审视当前的小学生作文,在浓重的应试色彩中,为了紧扣话题,编造事实夸大其辞的有之,作文将他人的事例移花接木式的有之;内容干瘪说假话、说空话、说大话的有之;情感苍白,虚情矫情,比比皆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学生作文存在严重的生拼硬凑、虚假矫情的现象,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缺少写作的源泉 写作的素材应当来源于生活。可现在的学生忙于繁重的学业,生活圈子狭窄,基本上每天只能处于“家庭——学校”这样两点一线的生活轨迹中,“源头”往往单调枯燥,写起作文来,常常捉襟见肘,视作文为“畏途”,也就不奇怪了。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习作教学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然而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观察感悟能力还处在萌芽状态,很难形成鲜明的思想和深刻的印象。此时教师切不可让学生作文放任自流,天马行空,随心所欲。也不能限制得过细过死,使学生缩手缩脚,产生畏惧厌烦的消极心理。那么究竟该如何指导学生作文,让学生享受作文的快乐呢?  相似文献   

8.
通过实例,从正反两个方面阐明了要想真正写出好文章必须重视观察生活的道理.并进一步指出仅仅重视观察还不够,还必须学会观察,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弄清观察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写作教学的总目标要求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小学的各年段的写作目标和要求也有很明确具体的规定。所以,我们在学生学习写作的起始阶段不要去强调种种要求和规矩,而应该让学生放胆去写,自由去写。  相似文献   

10.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写作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如第二学段要求“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第三学段要求“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第四学段要求“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相似文献   

11.
作文是生活的反映,作者把观察生活的过程通过感受和思考的形式反映出来就形成了作文,因此作文的过程就是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的过程。感受和思考必须存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感受是由客观外界事物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主观的反映,它往往通过眼、耳、鼻、舌等感官对客观事物获得的印象并进行充分的感悟和认识,从而洞悉客观事物规律的一种认识活动。感受可从一景一物、一人一事引发,并且引起内心某种情感波澜,从而产生某种类似的生活感慨,表达某种思想意趣,渗透个人浓重的主观意识。思考即把发现生活、感受生活、认识生活通过理性判断所产生的一种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12.
反思传统的作文教学,我们总是认为,学生作文时无话可说是因为学生平时缺少观察,于是便授以学生各种观察方法与技巧。诸如观察的顺序,观察的重点把握,抓住特点观察等等,并且设计出种种观察活动,认为这样便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了,但往往是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13.
因为书信便于抒发感情,让人倍感亲切,所以在考试的时候,你如果使用书信作为应试文体,往往能够给阅卷者一种亲切熟悉的感觉。同时,书信因为需要一个假定的阅读对象,所以也给同学们进入写作情景提供了一个虚拟的对象,使得你的感情有了倾诉的场地,这样你写起来也就感到好动笔一些。书信还可以构成作文的特殊的道具,便于跨越时空地安排情节,省略中间的叙述过程。运用这种形式作文,表达自由,可以记叙、议论,抒情,便于同学们构思。又可以避免内容空洞、结构混乱的现象出现。  相似文献   

14.
“作文难”已成为多数老师及学生的通感,特别是农村小学,一提作文,只见学生愁眉苦脸之状,但闻哀叹牢骚之声;平日常听老师感叹:“学生的作文干巴巴,就是记流水账;或者没有真情实感,就是好词佳句的堆砌……”面对作文,学生烦躁,老师苦恼!怎样让学生爱上作文,善于作文呢?本文从如何提高农村小学写作教学的实效性作初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所以有些老师诉苦,说作文真是不好教,辛辛苦苦该讲的都讲透了,该练的作文也都练了,可学生依然对写作冷漠,成绩进步也不大;自己也觉得作文教学中该有所突破。他们的困惑引起了我的思考,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相似文献   

16.
原来浙教版的教材,习作编排的序列性很强,三年级侧重写物,四年级侧重写事,五年级侧重写人,一般在五年级才开始安排写人文章的训练。而人教版教材的习作编写打破了这一框架,光是三年级上册的8次写作训练,就涵盖了人、事、景、活动、童话等多项练习。其中第二组课文编排主题是“名人故事”,讲的是列宁、高尔基、李四光等这些中外伟大人物小时候的故事。文章表达特点是通过一个小故事,运用人物的语言与行动来反映人物品质。在语文园地中的习作就安排了写人物的题材,写一写自己所熟悉人的一件事。  相似文献   

17.
生活是作文的生命线,没有生活,作文就是海市蜃楼,虚幻而且短命。生活是无处不在的,决定写作成败的,不是你有没有生活,而是你能不能感受、表现属于自己的那份生命化的生活,如果没有言语生命的体验和渗透,再怎么去贴近生活也是枉然。对于写作来说,更需要贴近的是自我的心灵世界,对生活要有一种独特的感悟力、创造力,否则,生活再丰富,也不真正属于你,写出来的文章也会枯燥乏味、苍白贫血。生命需要相互感应,哪怕生活不怎么丰富,但你情动于衷,有感而发,笔下也会变得丰富、生动、活泼起来。写作,不是人的生活化,而是生活的人化、生命化。  相似文献   

18.
加强说话、写话训练不仅能有效地发展儿童的语言能力,提高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促进智力发展,而且能为今后的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近年来,在低年级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实践与思考。  相似文献   

19.
小学生天真烂漫,对事事充满好奇,他们渴望自由,向往轻松自在的生活,可现在教育中的种种弊端压抑了他们的天性。长期以来,学生作文一直被限制在老师指定的“写什么”,“怎么写”的范围里。于是,学生不明白为什么要作文,作文有什么用。每当遇到作文课,孩子首先想到的不是自由表达的快乐,而是焦虑。作文便成了学生的一件苦差事。  相似文献   

20.
作文教学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非常多的问题,最为棘手的就是学生一提到写作文就愁眉不展,抱怨没有东西可写,老师硬要学生写出来的也往往是矫揉造作、无病呻吟的空话,形成了一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之势。面对这样的情景,如果一味去责怪学生,不善于观察生活,缺少想象力,是不恰当的,也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