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传统消费理论主要是注重对消费者收入与消费支出的关系研究,而新的西方消费者信心指数理论指出,消费者信心指数对消费支出有重要影响,特别是在当前国内消费需求增长缓慢的情况下,如何提高居民消费信心对刺激居民消费支出的增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并结合南京市居民消费支出增长与消费者信心指数的数量关系,通过实证研究印证了两者间存在紧密相关性,从而建立南京市居民消费函数的主观因素拓展模型,并进而提出提高居民消费需求的政策建议,即在注重对影响消费的客观因素——收入的研究外,还要注重对影响消费的主观因素——消费者信心指数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一季度上海消费者信心指数比上季上升5.4点,同比上升10.6点.其主要原因是世博会召开促进了上海市民对经济前景的信心持续增强、对就业预期积极乐观、对家庭收入增加的信心大幅提高等.根据调查结果,消费者认为存在物价水平高、购买住房意愿大幅减弱、购车信心不足等问题,建议政府及相关部门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3.
居民消费信心是国家和地区经济的风向标.本文基于杭州八大城区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杭州市民的消费信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杭州市民的消费信心状况良好,而且AMOS分析揭示了各影响因素对一般消费层面和高端消费层面消费信心的影响,结论对于正确看待居民消费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董春  任栋  邹红  谢邦昌 《统计教育》2007,(12):4-5,38
消费者信心指数主要是为了解消费者对经济环境的信心强弱程度,透过抽样调查,反应消费者对目前及往后六个月的经济景气、就业情况与个人财务状况的感受和看法。该指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政府及社会各界了解经济景气变动提供比较科学和直观的时效指标,从而便于各类经济主体的有关经济决策。本文利用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系统对成都市居民进行了消费者信心指数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尝试建立成都市消费者信心指数。  相似文献   

5.
消费者信心是对消费者整体所表现出来的信心程度及其变动的一种测度。使用离散顺序选择模型对2009年第1季度中国大陆消费者信心指数的原始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消费者对未来经济发展的信心受到其对未来就业、收入、生活和投资四个方面信心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2009年1、2季度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消费者信心调查数据为依据,从消费者对经济形势、就业状况、物价水平、生活状况、购房时机和投资时机六个方面对海峡两岸四地消费者的信心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结果认为2009年上半年两岸四地消费者对经济的走势仍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担忧,但经济形势的积极变化提高了消费者的信心,两岸消费者的信心比年初有了普遍的提升,而消费者信心的提升又会促使经济形势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今年以来,河南省经济延续了平稳较快的增长态势,而且内生动力有所增强,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城乡居民当前及预期收入的增长和对就业形势的看好、对未来通胀担忧的减弱提升了消费者的信心,推动全省消费者信心指数回暖。河南省地方经济社会调查队对18个省辖市市区和18个县(市、区)及农村的调查结果显示:6月份,全省消费者信心指数为102.4,  相似文献   

8.
为全面分析上海市固定资产投资发展态势和结构变化,上海市统计局和上海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联合进行了2014年上海市固定资产投资意向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判断,2015年投资信心高位小幅波动,投资规模将持续扩大。本文建议重点关注上海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投产后预期效益有所回落、民间投资对未来环境预期较为谨慎、投资主体跨行业投资意愿弱等情况,并就如何引导投资结构转型、改善投资环境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消费对于经济平稳运行起到重要支撑作用。受国内外复杂严峻形势和后疫情时代的影响,各地消费恢复压力明显。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要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消费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工作”,让广大居民能消费、敢消费、想消费。根据海峡两岸暨港澳消费者信心指数调查结果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大陆(内地)消费者信心指数为109.74,收入、就业和消费意愿分项信心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环比增长。  相似文献   

10.
文章主要通过相关系数、单位根检验、回归分析等计量方法对我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与居民消费需求关系进行研究,得出人均消费支出与前期消费和收入有关,消费者信心指数对消费需求具有很好的指示作用,最后根据计量分析的结果提出增强消费者信心刺激消费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述了上海财经大学应用统计研究中心编制和发布的上海市社会经济指数系列的意义和作用,讨论了上海市社会经济指数系列的构成,研究了上海市消费者信心指数、上海市投资者信心指数和上海市消费者满意度指数的编制方法,探讨了指数的工作系统。上海市社会经济指数系列发布后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充分说明研究和发布城市社会经济指教系列具有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12.
消费者信心指数反映的是消费者对于国家经济环境的主观感受.文章使用LASSO算法,以消费者信心指数为影响因素,建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宏观销售额指标的回归分析模型,分析了消费者信心指数对其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消费者对于物价、房价、生活状况和股市状况等方面的主观感受对于其消费行为以及消费品的销售额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今年以来,受国家扩大内需政策措施在消费领域初见成效的影响,在上年全区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带动下,伴随着我区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居民消费信心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2001~2011年的季度数据,采用Carroll两步处理法和非参数方向分析分别检验我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对居民消费的预测作用及其有效性,结果表明:(1)控制变量为可支配收入或历史消费时,消费者信心指数及其分指数对居民总消费和衣着、居住、杂项商品与服务分项消费的变动存在解释能力,对食品、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分项消费几乎无解释能力,对其他分项消费的解释能力随控制变量的不同而不同;(2)消费者信心指数及其分指数可有效预测居民总消费、杂项商品及服务消费等的变动.  相似文献   

15.
消费者信心的测量方法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者信心是消费者的一种主观心理状态。对消费者信心的度量借用了心理学研究中的测量量表工具和方法。不同的理论假设产生了不同的量表题项内容和规则。  相似文献   

16.
消费者信心指数的建立经国家统 计局批准,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于1997年12月建立了中国消费者信心调查制度,并从1998年8月起每月公布消费者信心指数。消费者信心指数建立在对城市消费者的问卷调查基础上,通过问卷的汇总、测算和分析后得出。消费者信心指数由预期指数和满意指数组成: 其中,预期指数反映消费者对家庭经济状况和总体经济走向的预期,满意指数反映消费者对当前经济状况和耐用消费品购买时机的评价,而信心指数是综合描述消费者对当前经济状况的满意程度和对未来经济走向的预期。消费者信心指数所以出现,背景之一是在拉动经…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情》2005,(12):22-22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于近期进行了中国率可能保持在1%-2%之间。关于有人对通货紧缩的担忧,经济学家信心指数调查。调查显示,三季度中国经济学家调查显示,仅有1/4的经济学家认为2006年“很可能”出信心指数为5.11(取值范围在1-9之间),处于对经济形势现通货紧缩,不过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可能性不大”表示满意的水平。调查还表明,2006年出现通货紧缩的可(68%)或“不可能”(7%),与二季度的调查结果基本相能性不大。同。经济学家信心指数为即期经济景气指数,与预期经济综合上述判断,绝大多数经济学家(85%)预期2005景气指数的算术平均数…  相似文献   

18.
消费者决策风格是指消费者倾向于某种选择的心理定向,本文编制了《居民消费决策风格量表》,研究发现居民以节俭取向和产品完美取向的决策风格为主,居民消费决策风格与自我概念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9.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作为市场主体的消费者日趋成熟,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开始觉醒。为了解呼盟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状况如何?在“3.15”期间,呼盟城调队在全盟范围内对410名消费者进行了“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状况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呼盟消费者具有一定的保护意识,但仍需加强和提高。为了调查结果客观真实,此次调查采用不记姓名的方式,在随机抽取被调查者时,兼顾到年龄结构、学历状况以及职业构成等,保证了调查结果具有充分的代表性。经济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市场上的商品。伴随而来,生产者或经营者在生产、出售商品提供服务时…  相似文献   

20.
发生产品伤害危机后,企业为了尽快恢复市场,常会采用价格折扣或者赠品促销,重新赢回消费者信心进而赢回市场。然而根据现有研究,即使优惠幅度相同,消费者对于折扣和赠品的心理感知是不同的,因而其购买行为也有差别。尤其是在产品伤害危机发生后的特定情形下,消费者对于企业产品的感知风险发生了变化,哪种促销方式能更好地降低感知风险并提升消费者消费意愿。文章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危机后促销对消费意愿作用的路径模型,并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对模型进行了修订,找出了在危机后更有利于提高消费意愿的促销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