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园区建设是加快我市新型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是实施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以旅游经济为中心、工业经济为支撑”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通过加快园区建设。推进工业布局调整,全面提升和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区域经济竞争能力,是我市实现“三最”目标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2.
广西新型工业化推行效果评析及进一步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型工业化战略实施以来,广西在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经济效率、城镇化水平和人均收入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区域工业化水平的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广西工业化推进速度在加快,且已由工业化初级阶段进入中期前半阶段,但在全国仍处于相对落后的位置。应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实施“重点突破、以点带面”战略,推动工业跨越式发展;加强产业联合,促进区域分工协作和产业关联发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助推新型工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十一五"福建新型工业化发展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学发展观观照下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借助科技进步等后发优势,实现可持续基础上的跨越式发展的工业化战略。从新型工业化的这一实质重新审视福建的工业化,分析福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优势与制约因素,以产业为中心,从区域、产业、项目三方面深入探讨“十一五”期间福建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4.
三大国家级战略发展规划为江苏省实行新型城镇化和率先实现现代化提供了重大政策机遇.江苏省需围绕国家级规划的战略机遇期,将城镇化发展的“空间落点”置入以苏锡常、南京、徐州为核心的三大城市圈内,并建立沿宁沪线、宁杭线、宁启线、京沪线、东陇海线和沿海高速走廊的覆盖整个江苏省城的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的“空间落点协同”战略,最终形成“苏南率先,苏中崛起,苏北赶超”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5.
城乡网络非均衡:甘肃新型工业化的现实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结构转变的主要动力和必经的历史阶段。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彻底改变甘肃以国有工业为主体、能源原材料工业占主导的典型重工业区域落后状态的根本举措。本文考察并总结了建国以来甘肃工业化的历史进程及其阶段性特点 ,在对建国以来甘肃工业化进行经济学反思的基础上 ,提出“城乡网络非均衡”工业化模式作为甘肃加快推动新型工业化的现实选择 ,为甘肃在经济全球化、中国入世和西部大开发背景下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本文同时还分析了加快甘肃新型工业化模式选择的政策涵义和启示。  相似文献   

6.
通过考察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与产业技术创新三方面的互动关系,提出粤琼跨区域创新合作的基础,在于两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共同取向上,而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建设过程中的产业集聚与转移机制、创新要素流动机制和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互动机制,将推进粤琼跨区域创新合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广西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在总结国内外工业化经验和教训、充分考虑 2 1世纪国际经济科技发展新态势和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要求的基础上 ,提出我国实现工业化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本文在探讨“新型工业化道路”涵义的基础上 ,提出广西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要性 ,探索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点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劳动智力密集型产业。  相似文献   

8.
工业现代化的标志、衡量指标及对中国工业的初步评价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推进工业现代化进程是 2 1世纪中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促进中国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的必然要求。加快中国工业现代化进程、制订工业发展战略需要判断现阶段我国工业现代化水平。本文首先提出以工业增长效率、工业结构和工业环境三个方面作为工业现代化的标志 ;进而基于这三方面标志 ,构造了一套评价工业现代化水平的指标体系 ,并依据这套指标体系对我国工业的现代化水平进行了初步评价。本文的基本结论是 :中国工业现代化进程处于起步阶段 ,经验量化估计其水平大致相当于工业现代化国家 2 0 %左右的水平 ;最后 ,本文分析了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工业现代化进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现代化模式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工业立市”、“四大跨越”发展战略的实施,全市经济快速发展,为茂名发展重化工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大力发展重化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茂名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茂名大力发展重化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应在坚持五大原则的基础上,采取五项主要措施:选准主攻方向,壮大支柱产业;致力优化投资环境,营造良好的投资氛围;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发挥园区“洼地”效能;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扩大工业发展规模,抓好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相似文献   

10.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战略制高点,是后发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强力引擎.随着“工业强市”战略的全面推进,桂林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集聚的步伐迅速加快,具有区域比较优势的产业初步形成集群化组织.但仍面临规模不大、创新实力不强、市场集中度小等弊端.建设“创新型桂林”,推进创新要素向重点区域、重点产业和企业集聚,实现重点产业共性、关键和核心技术的突破,对于促进桂林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培育内生增长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的现实论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是黑龙江省为发挥哈尔滨、大庆和齐齐哈尔的经济、科技、教育及地缘优势,并利用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能量推动全省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而实施的一项重大举措.通过对哈大齐工业走廊现有基础和建设特点的考察和研究,可以看出,哈大齐工业走廊的建设,一要注意经营管理机制的创新;二要加强生态保护,发展循环经济;三要合理制定规划,避免重复建设;四要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注重区域整体发展;五要推动优势产业向集群化发展;六要以工业走廊为纽带加速与全球产业的融合,以把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成为新型的现代化工业走廊.  相似文献   

12.
新一轮沿江开发是江苏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大战略举措。江苏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要实现“两个率先” ,必须依托自身比较优势 ,充分发挥江苏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和长江黄金水道作用 ,抓住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资本与产业转移的机遇 ,通过新一轮沿江开发战略的实施缩小南北差距 ,增强区域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走出一条切合江苏实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13.
加快工业化进程是西部地区“全面小康”的必然选择。在发展道路上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在发展战略上 ,从传统资源型向市场导向型战略转换 ;在发展保障上 ,建立和完善经济体制与机制。只有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建立平等和谐的城乡关系 ,才能保证西部地区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4.
由于资源禀赋、发展基础和技术水平等方面的差异,我国各区域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存在一定差异,这是造成我国区域工业化差异、阻碍我国区域工业化协调发展的重要原因。本文在对我国区域工业化发展差异成因分析的基础上,借助因子分析方法,通过构建工业化发展水平、人力资源、节能环保、科技创新、信息化水平、工业经济效益等指标,对我国区域新型工业化省域差异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推动区域工业化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中部地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部地区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近年,随着东部沿海地区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和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出现了“中部塌陷”现象。为此根据国内外有关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运用大量统计数据,对中部工业化所处阶段进行了客观判断和定位,分析研究了中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所具有的基础和环境,提出了中部地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思路积极发挥中部地区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维系四方的区位和资源、市场优势乘势而上,加快发展,强化改革开放意识、市场竞争意识、联合协作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努力实现由注重地区比较优势到积极创造竞争优势的突破,实现由跟进式发展战略到跨越式发展战略的突破,实现由传统工业化道路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突破,在推进中部崛起的过程中促进全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李梁  李卓 《东岳论丛》2024,(2):42-49+191
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在推动实现新型工业化的过程中,可以从红色工业精神中汲取力量。从逻辑上讲,红色工业精神与新型工业化在起源、价值和功能上存在耦合关联,二者在意识形态上实现了新型工业化与传统工业化的一脉相承,决定了红色工业精神能够为新型工业化的实现提供动力和支持;从方式上看,红色工业精神能够在制定新型劳动制度、贯彻新发展理念与树立新型生产观念三个层面为实现新型工业化提供实质性助力。与此同时,也要注意两点:一是谨防将红色工业精神教条化、片面化,使之流于形式;二是要注重红色工业精神的与时俱进,以新的表现形式为红色工业精神赋能,从而提升其传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新型工业化是结合中国国情提出的工业化发展道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因此区域新型工业化的模式也不相同。区域经济具有开放性、倾斜性、动态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区域新型工业化的一般特征是拓展区域集群经济效应;发展区域主导产业,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用信息化带动区域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及区域制度环境的建设。我国区域经济可划分为能矿资源富集区、成熟区、成长区和贫穷落后区四种类型,针对各个区域的特点提出新型工业化的四种发展模式:信息技术提升模式、信息技术密集模式、信息产业———经济带波及模式和新型工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并重的增长极模式。  相似文献   

18.
走“科技含量高 ,经济效益好 ,资源消耗低 ,环境污染少 ,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是南京实现“富民强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战略选择。新型工业化的推进离不开金融业的有力支持 ,同时金融业也能够在支持新型工业化的过程中得到发展。本文讨论了新型工业化与金融业发展的互动关系 ,特别是分析了工业化进程中南京金融业的现状、南京金融业发展与新型工业化要求之间的主要差距 ,进而提出了加大新型工业化金融支持力度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南京新型工业化中的金融支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裴平 《南京社会科学》2003,(11):100-103
走“科技含量高 ,经济效益好 ,资源消耗低 ,环境污染少 ,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是南京实现“富民强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战略选择。新型工业化离不开强有力的金融支持。本文讨论了新型工业化与金融业发展的关系 ,特别是分析了南京金融业发展与新型工业化要求之间的差距 ,进而提出加大新型工业化金融支持力度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新工业革命与中国21世纪发展战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中国 2 1世纪总体发展战略的确立 目前 ,工业文明正在走向危机、新工业文明已经兴起 ,这要求我们必须从这样的历史和世界大背景下全面考虑中国 2 1世纪的百年发展战略 ;确立中国 2 1世纪的总体发展战略 ,必须切实把握人类文明演进的规律 ;中国的现状是未完成的工业化与正在兴起的新工业化 ,中国 2 1世纪的目标是既要完成工业化又必须实现新工业化 ,这就形成了中国 2 1世纪的工业化与新工业化相统一的复合型分阶段总体发展战略。二、中国 2 1世纪的初级发展战略 :适度工业化战略 由于地球的资源匮乏与污染严重 ,工业生产方式已走向困境 ,又由于中国是一个后发展的人口超级大国 ,中国不可能建设最发达即过度的工业化 ,同时 ,新工业革命的兴起又为中国的发展展现了一条新的更加宽广的道路 ,因此中国也不再需要建设最发达的工业化 ;在未开拓出新工业化道路之前 ,中国应选择“适度工业化”发展战略 ,建设富足而又适度的工业化 ,避免陷入工业危机之中 ,以保持较长期的稳定发展 ,同时积极转向新工业化的开拓与建设。三、中国 2 1世纪的高级发展战略 :新工业化战略 世界主流文明正在向新工业文明转移 ,中国自身已具备了开拓和建设新工业化的条件 ;中国建设新工业化的目标是 ,建设一个以智能化微制造科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