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河由浑变清听起来似难以置信,但这一自然现象在中国历史上确曾出现过。据《大清世宗宪皇帝实录》卷58记载,清雍正四(1726)年十二月,河道总督齐苏勒、副总河嵇曾筠、漕运总督张大有、河南巡抚田文镜、山东巡抚塞楞额、陕西巡抚法敏先后驰秦,黄河自陕西府谷县历山西、河南、山东以至江南之桃源(今江苏泗阳县),冰开水清,湛然澄澈。其在陕西、山西,始于雍正四年十二月八日,迄于翌年正月十三日,共三十六日;其在河南、山东,始见于十二月九日,迄于次年正月十日,共三十一日;其在江南,则始于十二月  相似文献   

2.
<正> 方以智与王夫之的友谊到底开始于何时何地?长期以来,成了中国哲学史上的一桩公案。我的这篇文章虽企图了结这桩公案,但能否达到目的,还有待同志们的评断和指教。一、以智与夫之不可能订交于武冈关于方以智与王夫之订交的时间和地点,最早的记载是:“以智寓居新宁,复移居武冈之洞口。其居武冈时与衡阳王夫之善。既为僧青原,以书招夫之甚勤,最后有‘时乎不再来’之语。夫之复书云不能披缁以行。寓意赫蹏,意难即白,而以智下世矣。见  相似文献   

3.
正中华书局1976年点校本《元史》卷九《世祖本纪六》记载至元十三年,忽必烈差官考试汉地儒户,最终确定免差的儒籍数额:"(至元十三年)三月戊寅,敕诸路儒户通文学者三千八百九十,并免其徭役;其富实以儒户避役者为民;贫乏者五百户,隶太常寺。"(第180~181页)至元十三年三月戊寅,即至元十三年三月二十九日。此次汉地试儒,其中主试河南的是王恽与陈祐。《元史·王恽传》记载:"(至元)十三年,奉命试儒人于河南"  相似文献   

4.
庄子的"五色乱目"思想,包含"去欲"、"去伪"、"复朴"三个层面。庄子的"去欲"具有与其他主要文化形态的避俗思想完全不同的"达生"之美学意味;庄子的"去伪"包含着对儒家审美价值观的否定,但并不一概地否定艺术;庄子的"复朴",是解构中的建构,在洗净铅华的废墟里,达到"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的至高境界。素朴之美,是超然于肉身欲望的精神之美,是挣脱于外在伪饰的生命之美。只有在"去欲"、"去伪"之"破"后,加上"复朴"之"立",才比较完整地反映出庄子"五色乱目"美学思想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5.
通讯     
广东周公达先生来书(按此书因周君充粤行营人事科科长公余读墨子故存之)木崖仁兄先生执事。长沙于役。获接清尘。志合道同。如旧相识。弟得此于人也固寡。执事以此施人者当亦无多。五中忭幸。如何可言。惟是入粤以来。始缘局面未定。继则捧檄四驰。中间复因原籍田园公共水分。雀角鼠牙。竟被牵帅。综计半载以来。既罕宁居。复尠暇晷。心绪亦忐忑不安。未奉一缄。职是之故。执事其谅我也。执事心游书囿。学富文华。遥想著作日丰。与时纳祜。至慰至慰。弟近于案牍余闲取墨子读之。觉全书之中。惟非儒非乐两篇。与吾道(?)鋙。其余大体俱醇。至其所论治国之道。尤多切中时病。第脱误甚多。高郵王引之所评隲者十之七八。犂然有当于人心。然费解之处。仍复不少。令人读之如食多骨鱼。终感美中不足。  相似文献   

6.
<正> 宋明时期,几乎所有的哲学家都讲“本体”。程朱讲“以理为本”,陆王讲“以心为本”,张载讲“以气为本”。王廷相在同程朱、陆王的斗争中继承和发展了张载的气本体论,认为“横渠此论阐造化之秘,明人性之源,开示后学之功大矣。”(《横渠理气辨》)他在张载的气本体论的基础上,立足于当时的科学成果,进一步论证说: 两仪未判,太虚固气也;天地既生,中虚亦气也,是天地万物不越乎气机聚散而已。是故太虚无形,气之本体,清通而不可为象也,太和氤氲,万物化醇,生生而不容以息也。其性命之本原乎! (《慎言·乾运篇》) 气至而滋息,伸乎合一之妙也;气返而游散,归乎太虚之体也。是故气有聚散,无灭息。雨水之始,气化也;得火之炎,复蒸而为气。草木之生,气结也;得火之灼,复化而为烟。以形观之,若有有无之分矣,而气之出入于太虚者,初未尝减也。譬冰之于  相似文献   

7.
梁剑鸣 《船山学刊》2011,(3):106-109
周敦颐天道性命相贯通的哲学思想是以诚为基础而展开的,而其诚的方法论是由"复其不善之动"的准则来推行的。复其不善之动分为内外两个部分,从外向层次说,是要求自己的行为"去除"不善之道,从不善之动"返回"天赋之正道;从内向层次说,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具有回归人的本性的自律要求。  相似文献   

8.
张钟端,字毓厚,又名鸿飞,河南许昌人。1905年赴日留学,不久加入同盟会。1907年12月,同盟会河南支部在东京创办《河南》杂志,推张钟端任总经理。他以饱满的革命热情,先后在《河南》杂志发表了《平民的国家》、《对于要求开国会者之感喟》、《劝告亟行地方自治理由书》、《土耳其立宪说》、《中东思想变迁及其融合》和《蝶梦园诗话》等文,充分表达了他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对清廷腐朽卖国的愤懑;对立宪党人卑污言行的蔑视;对国民以自振自立精神奋起革命的热望。 1911年夏,张钟端毕业于东京中央大学法律系,返国后初至湖北,往来于汉、宁、沪之间,从事革命活动。武昌首义,各省响应,独河南寂然无闻,作为河南籍的革命党人,不免内疚。况河南绾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小说“三复情节”的流变及其美学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古代小说“三复情节”的构想源于先民对数字“三”的特殊认识。由先秦“卜筮不过三”、“礼以三为成”演为后世“事不过三”,中国古代小说乃有了“三复情节”现象。“三复情节”萌芽于汉魏六朝,形成于唐代,宋元时的《三国志平话》至明初的《三国志通俗演义》使之发展到成熟,此后祖构者众。其美学意义在于体现了美的比例、尺度和节奏,合乎中国人的审美心理和习惯,是中国古代小说一个具体而鲜明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0.
魏源和龚自珍同受刘逢禄《公羊春秋》学,于晚清今文经学发展史中有重要地位。魏源在谈他倡今文经学之宗旨和意义说:……且夫文质再世而必复,天道三微而成一著。今日复古之要,由训诂、声音以进于东京典章制度,此齐一变至鲁也;由典章、制度以进于西汉微言大义,贯经术...  相似文献   

11.
原律吕说尝读邵子皇极经世书。而叹律吕之循生不已与其往而不返。莫非天地自然之道也。律以黄钟为本黄钟一阳应候而得天数之始。管长九寸而备天数之终。故气应冬至天开于子是也。是月也复为辟卦自复一阳历临泰大壮夬屹。所谓阳生于子极于巳。而黄钟大吕太蔟夹钟姑洗仲吕应焉。自垢一阴历(?)否观剥坤。所谓阴生于午极于亥而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应焉此阴阳之一大辟阖也。邵(?)无极之前阴含阳也有象之后阳分阴也阴为阳之母阳为阴之父故母孕长男而为复父生长女而为姤是以阳起于复阴起于姤也又曰乾坤为大父母复姤为小父母先儒谓同位娶妻隔八生子余谓生子固隔八娶妻非同位乃对冲之辰试以阴阳交媾律吕相生之次言之黄钟生林钟实由复一阳与姤一阴交下生(?)之二阴(?)  相似文献   

12.
一、张宇初身世及其著述 张宇初,字子璿,别号耆山。明初道教思想家。其祖先张道陵于汉末创立天师道。此后,“天师”称号一姓相传。至张宇初已传至第四十三代。张宇初于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嗣教。《明史·方伎传》中记载其“建文时坐不法,夺印诰,成祖即位复之。” 张宇初在张氏后裔中是很富有才华的一位。他一生中做了大量的道教文献整理和撰写道教经书的工作。永乐四年(公元1406  相似文献   

13.
汉置边塞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汉唐武功之盛,为读史者所乐称道,而汉继秦之后,西通西域至于大秦,北降匈奴至于漠北,开中国以前未有之局面,其功尤足称道。匈奴之强暴为虐,战国末年燕赵诸国已受其迫胁,及始皇即位倾天下之力,筑长城设屯守,严守备,始退居阴山之北,楚汉之际,中原纷乱,匈奴复乘机内犯,牧马河南、漠兴,承丧乱之余,国内疲弊,不欲兴作,而匈奴则当冒顿单于鼎盛之际,数侵陵为虐。高祖六年,匈奴围韩王信于马邑,信降匈奴七年,高祖自将击信,至平城为匈奴所困,赖陈平秘计得出,自是始兴和亲之议,而取羁糜之政策。是时汉与匈奴约以长城为界,史记匈奴傅百卷十一载文帝后元二年使使遗匈奴书曰:「先帝制,长城以北,引弓之国,受命单于,长城之内冠带之室,用朕亦制之,」是知汉初仅以保守长城以南之地自安,无意远图也。然匈奴跳梁成性,不守约束,高后、文、景之世,边警频传,烽火数达长安,所谓以长城为界之约,殆属空言。武帝即位,欲湔雪前耻,一改羁縻  相似文献   

14.
任布家族墓志出土于河南洛阳伊川,这些家族墓志保留了任布家族成员的信息,记载了家族世系、兴衰和婚姻等内容.共有七方墓志,分别为任布之子三人,儿媳二人、孙一人、重孙一人.通过对其家族墓志研究分析,既可了解任氏的家族世系,补史之缺,又可以大致梳理出任布家族从后唐到北宋徽宗年间由盛而衰,复盛复衰的发展脉络.此外,通过任布家族婚姻情况和兴衰史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宋代科举制度对一个家族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捻军在河南     
捻军初起于皖北,壮大于苏、鲁、豫、鄂等省,特别是在河南的战斗,几遍于全省各州县,牵涉之广,势力之大,战斗之频繁,斗争之残酷,是他省罕见的。它在河南的战场上,取得的巨大胜利,实令人兴奋鼓舞。  相似文献   

16.
昔湘乡曾公校刊船山遗书。为士林所嘉赖。予尝读之。叹先生之渊博。虽古作者不多见也。民元以还。版本多废。民十七、予清乡至衡阳。出赀饬船山学校补刊。复其旧。嗣于湘南发见先生遗稿。倍于既刊。本予又欲增刊以扬先生之光辉。军事倥(?)未遑也。适太平洋书店。以重印船山遗书。发起海上。虑事繁费重。不敢举行。乃由湖南省政府佽金二万元。计预约七百部。今则出书有期。版本小于既刊本。增稿则倍  相似文献   

17.
在全国辩证逻辑研究会1986年北京讨论会上,由广东、江苏、河南三省逻辑学会的辩证逻辑研究者发起,将于今年7月20日至8月5日在江苏无锡太湖之滨举行“辩证逻  相似文献   

18.
《史记》卷九三《韩信卢绾列传》云:"(七年冬)匈奴使左右贤王将万余骑与王黄等屯广武以南,至晋阳,与汉兵战,汉大破之,追至于离石,复破之.匈奴复聚兵楼烦西北,汉令车骑击破匈奴."(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2633页)又《史记》卷五七《绛侯周勃世家》谓:"击韩信胡骑晋阳下,破之,下晋阳.后击韩信军于硰石,破之,追北八十里.还攻楼烦三城."(第2069页)是韩匈联军晋阳战败后溃逃地有"离石"、"硰石"二说.  相似文献   

19.
胡侯治宁乡之逾年 ,政化大行 ,百废皆举。于是叹县治之倾圮湫隘 ,又厅廨东南面 ,而门则北出 ,欲改而新之。适巡按何公、分守丁公、分巡杨公同按其地 ,遂以白三公。乃径临视之 ,见其颓废 ,相其地宜 ,慨然曰 :“守故者愚 ,通变者知。是役也 ,殆不可以已也。”随以珉于巡抚张公清戌、巡按马公 ,皆从之。于是尽撤其旧 ,改而北向 ,为正厅六楹 ,高二丈六尺 ,广倍之。左为典史厅 ,右为仪从库 ,六房则分列于其旁。左边为佐贰首领宅 ,其前竖之门曰寅恭〔门〕 ;右偏为吏人退舍 ,其前竖之门曰吏掾总门。而预备仓、狱圈又复于后 ,祀土地祠、清军厅则并峙…  相似文献   

20.
衡山考--宋玉辞赋地名考之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刚 《江汉论坛》2005,(4):102-104
宋玉在<笛赋>中提到了"衡山",旧注以为指湖南衡山,实误.考先唐典籍,衡山有四一在河南,一在江苏,一在安徽,一在湖南.先秦及西汉的典籍中所记的衡山,偶指河南和江苏的衡山,而绝大多数指安徽之衡山,且视之为古之九镇中荆州之山镇,五岳中之南岳;至于湖南衡山,东汉班固<汉书>中才以为是<禹贡>所记之衡山,班固后郑玄<周礼·职方氏>注中才以为是古九山镇之一,东晋郭璞<尔雅>注才视之为南岳,其被文献记录,被指认为五岳四镇中之名山,均晚于安徽衡山.据此,我们认为,<笛赋>中衡山,是指今安徽之衡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