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氏文通》与中国传统句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涂红梅 《学术研究》2003,(4):121-124
《马氏文通》作为我国第一部系统的语法学著作 ,有模仿拉丁语法的痕迹 ,与我国传统的语法研究也有千丝万缕的渊源关系 ,无论在词法方面还是在句法方面都有对传统成说的继承。它继承了我国传统语法研究的不少精华 ,例如虚词、句读、语序、省略等等。本文主要从句法方面探讨它与中国传统语法研究的关系 ,包括句读之学和省略、倒装之说等。  相似文献   

2.
《马氏文通》建构了自己的元语言系统,充分体现了马建忠对建立汉语语法学和开创中国语言对比研究的贡献及其对后世的影响:马氏的模仿不是机械的,而是部分地继承了中国古代语法学说,结合汉语的实际,将西方的语法理论运用于汉语语法现象的分析;突显了汉语的“字”不同于英语的“词”,用“字类”替代了西方语法学中的“词类”;马建忠的“实字虚用”和“虚字实用”,直指“汉语实词不可分类”的事实;在字类中专设“助字”,体现了汉语助词与英语虚词的不同功能;“句读”及省、顿、次、式等概念,“为华文所独”,体现了中国古代文章学与现代“篇章学”的有机结合.马建忠较为成功地建构了汉语的语法体系,体现了“体用结合”思想.  相似文献   

3.
论《马氏文通》的复句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马氏文通》对“联读之句”和“舍读而独立之句”的分析 ,认为这就是马氏用“句”“读”两术语分析汉语中对应于“泰西文”之“并列句”和“复合句”的句式。“句”相当于“泰西文”之“主句” ,“读”相当于“泰西文”之“从句” ,这已肇后世复句句法研究之先河 ,因而《文通》一书是具有“复句观”的  相似文献   

4.
在古汉语中,“为”字既可以作名词、动词,又可作介词。《马氏文通》主要从语法学的高度,根据“为”字所司对象的性质,系统论述了其作为介词的搭配功能。马氏认为,“为”后一般跟名词或代词作宾语,这是“为”作介词的一个重要语法特点。此外,《文通》还对“为”字宾语的省略问题进行了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5.
动词中心说与动词“向”理论是现当代国内外比较活跃的一种句法观与方法论。人们或者以为 ,它萌芽于法国特思尼耶尔 195 9年的著作———《结构句法基础》 ;或者以为萌芽于吕叔湘先生 194 2年编著的《中国文法要略》。本文以为 ,它来源于中国的第一部语法专著———《马氏文通》。在《马氏文通》里 ,起词、语词、表词、止词是用一套名称代表两套范畴。其中一套属于句法范畴 ,一套属于语义范畴。语义范畴里的起词 2、语词 2、表词 2、止词 2 ,反映了《马氏文通》的语词中心说。  相似文献   

6.
古代汉语的身体名词是汉语词汇史应重点关注的对象。文章对《诗经》中记录的身体名词作了分类描写,以便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材料和基本平台。  相似文献   

7.
8.
早在中国人的第一部语法专著—《马氏文通》里 ,就有了动词“向”理论的萌芽—语词的“向”理论。语词的“向”包括起词 2、止词 2这些必有的支配成分与象静司词、转词这些可有的说明成分。语词所带的起词以外的名词性成分 ,《马氏文通》还曾尝试以“宾次”这一术语统概之。这种做法体现了马氏的一种句法思想—语词前后的名词性成分 ,除了可做主次的起词外 ,其他皆处“宾次”  相似文献   

9.
我国传统语言学没有建立系统的语法理论体系。到清末,列强入侵,中西文化开始大规模接触、碰撞。马建忠学贯中西,受西方语法理论的启发和影响写出《马氏文通》。这样的历史背景,对传统语言学的继承,对西方理论的借鉴,再加上马氏的思考和创新,就使该书中产生了许多矛盾。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马氏文通>中以"不"为标志的否定向的"词语假借"现象,用"词语假借"的术语总括"字类假借"的实际外延,并对其进行了重新分类,进而讨论了"词语假借"所涵盖的语法现象.  相似文献   

11.
《马氏文通》(以下简称《文通》)出版一百年来,人们以“我国第一部语法著作”来评述它。本文把《文通》放到中国文化的发展长河中考察,认为《文通》提供了中西文化结合的范例,为各个领域吸收西方文化开创了路子;《文通》成功地构建了汉语语法体系,促进了汉语语言学的科学化、理论化、系统化;《文通》广泛地选例,促进了诸子各家思想的传播、融合,弘扬了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2.
翻译是发生在一定语境中的原作者、译者、译文读者三元关系间的特殊的跨文化交际活动。以语言的顺应性理论为切入点,分析辜鸿铭《论语》英译本中名词的翻译特征,论证文化语境顺应对典籍英译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羊芙葳 《广西社会科学》2003,(12):132-133,136
本文考察了《马氏文通》语词中心说与语词“向”理论在国内的继承和发展。《中国文法要略》继承了《马氏文通》的语词中心说与语词“向”理论且使之明朗化 ;《从主语、宾语的分别谈国语句子的分析》进一步发展了《中国文法要略》的动词中心说 ,并以此为指导具体分析句法问题 ;《“的”字结构和判断句》正式宣告动词“向”理论的诞生。自此至今 ,动词中心说与动词“向”理论的研究受到普遍关注且成果卓著。  相似文献   

14.
<玫瑰的名字>的两重叙述视角使文本呈现为开放的叙述模式,传达了对知识和真理的独特看法,即真理存在于叙述和阅读的过程中.该作品通过虚构中世纪的凶杀和侦察故事,探究当代文化中知识和真理的言说问题,展现人类的文化境遇,具有鲜明的后现代文化意味.  相似文献   

15.
经后现代理论的启发,身体的情感和欲望被“发现”,身体成为影像艺术生产欲望的核心因素。电影《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有意超越性别,淡化戏剧冲突,以身体为媒介,旨在探讨欲望本身。在消费文化的逻辑下,影片将身体进行审美化的包装,侧重呈现身体的视觉效果和观赏价值,并不讳言美丽身体所引发的欲望。电影改变了其他题材影片传达欲望的方式,将身体化为两人之间交流情感的语言,让身体去表达,让身体去说话,肢体动作代替语言成为本片表达爱情的主要方式。电影将身体放在伦理场域中探讨了同性话题所涉及的伦理问题,确证了身体欲望的合法性,传达了爱与宽容。欲望化的身体所彰显的性与情色始终为故事和情感服务。这种表达方式深化了电影的艺术意蕴,拓宽了爱情的边界,探索了同性情感的多元化表达。  相似文献   

16.
《尔雅》“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五个单元中收录了大量的动物专名.这些词语是人们把主观感觉到的客体形象思维类化,并借助语言外显的结果,因此我们在研究《尔雅》动物名词时,应该注意当时人们是如何将客观对象的物与主体意识中的感觉形象联系起来,并通过现存语言世界得以呈现.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尔雅》中动物名词,揭示隐含于其中的上古时代华夏民族的直观具象思维模式和特点.  相似文献   

17.
《我的名字叫红》再现了弑父这一历史的原初场景。年轻画家杀害或企图杀害文化意义上的父亲,是因为后者垄断了权力和生理快乐,并强令儿子们遵守现实原则。因此,弑父是新势力为达到权力和力比多的重新分配所采取的手段。跳出文本,艺术领域的新旧之争反映了具有双重民族身份的土耳其对西方父亲的爱恨情仇,土耳其及帕幕克像俄狄浦斯那样,走在一条艰难的寻父之路上,同时竭力摆脱来自父亲的压抑。  相似文献   

18.
仝国斌 《殷都学刊》2007,(3):137-141
在《马氏文通》的词类体系中,字有定类的前提与字无定类的结论的矛盾一直是遭后人诟病的最大把柄。我们试图从马氏对动字与静字关系的处理入手,通过这部经典著作对词类体系中展示出的矛盾例举发现那些具有现实意义的合理的因素存在。  相似文献   

19.
柏拉图<理想国>等著迷对西方哲学具有启蒙意义,其中理念世界、现实世界与艺术世界等宏论影响尤甚.新柏拉图主义发展了他的观点,并为基督教神学思维和路径提供了灵感,伊斯兰苏非主义同样也从中借鉴理论资源,在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我的名字叫红>中有所折射.  相似文献   

20.
赤 忠是日本著名汉学家,生前曾任东京大学等校教授,他的楚辞研究在日本汉学界享有声誉。本文拟对他的楚辞研究作概括评述,以见他在楚辞研究方面的特点与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