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廖小平 《浙江社会科学》2012,(10):89-94,158
核心价值本身也是具有价值的。可以依据不同的视角概括核心价值的价值。从一般和普遍的视角,可以将核心价值对于主体的价值概括为五个方面,即核心价值之于人类追求价值理想的价值、核心价值之于文化认同的价值、核心价值之于国家制度的价值、核心价值之于社会整合的价值以及核心价值之于精神家园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历史上沿海地区形成的数量众多、类型丰富、特色鲜明的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当前我国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价值,需要立足现实需求进行价值解读与价值体系构建。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体系构建可遵循三层价值生成逻辑:基础价值是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客观存在的价值,是核心价值产生的前提,由本体价值和空间价值组成。本体价值包括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空间价值包括本源性价值和空间延伸价值。核心价值是在海洋强国建设的现实需求与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价值的对接中生成的,包括证史价值、文化认同价值、和平发展价值、正名价值、教育价值和创意价值。核心价值的实现既要重视单个或部分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体现出的典型价值,又要重视全部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体现出的整体价值。  相似文献   

3.
刑事诉讼之实现刑法目的价值结构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友祥 《甘肃社会科学》2007,(3):183-185,179
从刑事诉讼内在价值外化而来的实现刑法目的价值由实现刑法价值、控制犯罪价值、维护秩序价值三个价值层次构成.实现刑法价值、控制犯罪价值、维护秩序价值三者之间,任何前者是任何后者的价值工具,任何后者是任何前者的价值目的,形成了实现刑法目的价值的、完整的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4.
价值品质是主体以外在价值原则内化而形成的内在价值体系为基础、以价值智慧为核心的价值素养,是个人依据一定价值原则在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稳定而和谐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倾向。价值品质是践行价值原则之结果,价值原则乃价值品质形成之质料,每一类价值品质都对应着一条价值原则。价值主体运用价值智慧对外在价值原则鉴别、筛选、批判、重构后内化为心中的、自我认同的价值体系,而新的价值体系推动价值品质向纵深发展。价值品质的心理自然基础是情感,心理文化基础为价值,而其智能中枢是价值智慧。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基于价值品质的实质即情感、价值和价值智慧方能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初探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冯达成 《学术论坛》2002,19(3):140-144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效用和意义 ,它的价值是动力价值和导向价值、精神价值和物质价值、宏观价值和微观价值、现实价值和理想价值的统一。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应采取灌输和接受两种途径 ,它们共同构成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活动的两个轴心  相似文献   

6.
藏传艺术珍宝“唐卡”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日葵 《船山学刊》2006,(1):178-180
本文从分析藏传佛教入手,解读唐卡的宗教价值、科学价值、历史价值、政治价值、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7.
价值阙如比价值无涉、价值中立更吻合韦伯文本的原意.价值阙如强调遵循价值关联,在研究过程中将价值判断悬置起来,存而不论,达成社会科学的客观可能性,做到社会科学的科学性.韦伯主张价值关联、价值阙如、事实判断,反对价值分离、价值判断.但价值阙如思想导致了虚无主义,是乌托邦.建构主义、结构化理论等发展了韦伯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8.
正一、什么是核心价值观价值、价值体系、核心价值、核心价值观,这几个概念的内涵及关系需要考察。价值是个关系范畴,是指客体对于主体的积极作用和意义。一个东西,相对于某个主体而言,所具有的积极作用和意义,就是其价值。价值主体,可以是个体人,也可以是群体组织,乃至国家、民族、人类。社会之外的自然物,能不能作为价值主体来看,价值哲学界有不同意见。对主体有作用、有意义的价值客体很多,大致可分类为物质、制度、精神、人。因此,价值大致可分为物质价值、制度价值、精神价值、人的价值。这些价值构成一个整体,就叫价值体系。价值观与价值是有区别的。价值有客观性、现实性、具体性,价值观有主观性、理论性、抽象  相似文献   

9.
论人民调解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调解的价值问题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人民调解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人民调解的自由平等价值、正义价值、秩序价值、效益价值和民主价值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论价值自发和价值自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国银 《学术论坛》2005,1(12):12-16
价值自发主要表现为在价值本质的认识上,主观性居于主导地位;在价值理论中忽视逻辑一贯性;在价值活动中,推崇工具理性,忽视价值理性。价值自觉主要表现为在价值本质的认识上,坚持唯物辩证法,坚持从实践、事实出发;在价值理论中坚持逻辑一贯性;在价值活动中坚持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注重人的价值意识建设,增强对自然的价值、人的价值和社会的价值等价值的认识,深刻把握价值产生、发展、运动的一般规律,不断克服价值自发,提升价值自觉性,是人和社会全面和谐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乔耀章  芮国强 《学术界》2013,(1):44-52,282,283
行政价值是价值在行政领域的具体表现,决定于政治价值,政治价值则是总体社会价值的子系统。多质态的社会存在,决定着多质态的总体社会价值或社会总体价值,进而决定着作为子子系统的行政价值多层面的特质及其生态。然而,行政价值的实现与提升程度,对于政治价值、总体社会价值的实现与提升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实践、实际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社会价值的主体性及理解的方法论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价值问题是一个长期未解决的社会历史观问题。其症结,主要在于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其障碍,在于本体论思维方式及其客体化价值观点;其出路,是确立实践思维方式和主体价值观点。社会价值的内在规定,存在于社会价值与自然价值、主体价值与客体价值、社会主体价值与个人、群体价值等多种矛盾关系中。主体实践性、主体价值性和社会主体价值性,是社会价值的内在主体规定性;主体实践创造原则、主体价值决定原则和社会主体价值规定原则,是正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价值的基本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价值观、文化价值观和人民利益价值观的确立 ,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价值实践活动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科学价值标准和方法论原则。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导向是在马克思主义价值思想和价值观念的指导下形成并得到发展的。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确定了在价值多元和价值冲突中中国共产党人价值目标和价值取向选择的主旋律 ,并以其时代性、整合性、实践性、动态性为鲜明特点 ,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的价值思想和价值理论 ,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价值取向的一脉相承和锐意创新。  相似文献   

14.
《江西社会科学》2017,(4):21-26
当前中国道德价值共识的困境主要表现在价值信仰的缺失、价值理想的失落、价值标准的模糊、价值取向的多元和价值选择的悖论上。导致道德价值共识困境的原因很复杂,基本原因是经济基础的变革、利益格局的多元、社会结构的转型、新旧道德的冲突和道德败坏行为的冲击。道德价值共识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夯实社会道德价值共识需要以利益共享打造道德价值共识的物质前提,以民主法治构建道德价值共识的协商平台,以先进文化增进道德价值共识的社会认同,以社会公正凝聚道德价值共识的内核,以个体德性夯实道德价值共识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浅析思想政治教育中介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世贵  徐生忠 《学术论坛》2003,55(6):158-161
思想政治教育中介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载体和方法。思想政治教育中介的价值分为定位价值、联系价值、转化价值、增效价值和折射价值等五种基本类型。  相似文献   

16.
人权价值作为一种正当性价值不等于人的价值,是始源性价值、基础性价值、构成性价值和主导性价值。由于受现实物质条件和历史局限性的制约,人权价值的实现具有局限性和位阶性。现实物质条件的有限性决定了人权价值只能以有限的方式存在和享有,这就使理想的人权价值变成了一种有限的相对的现实价值。因此人权价值存在着先后实现的位阶,要通过生命价值、生存价值和发展价值体现出来。人权价值的实现特征反映了人权价值实现的困境。人权价值的实现困境主要通过人权价值的冲突现象和异化现象表现出来。人权价值的冲突是由人权价值的绝对性与现实物质条件有限性的矛盾所产生。由于人类在对客观世界的把握中存在片面性、盲目性和历史局限性,也会导致人权价值在实现的过程中发生冲突现象。人权价值的异化根源于人在生产生活中的异化劳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存在,使人权价值在资本主义社会表现为一种特权价值。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是在不断实现自身解放的过程中实现人权价值的。形成有序实现人权价值的社会观念、保障人权价值的物质基础、加强人权价值的制度化建设,是人权价值的实现策略。  相似文献   

17.
理论离不开假设前提,价值理论亦如此。劳动价值、多要素价值、需求价值反映商品价值及价值量概念各有差异,解释一定经济条件下的经济现象。由于社会经济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劳动时间价值、生产要素能力价值、商品效用价值具有可兼容性,是反映商品价值的多种形式,它们之间的互补优势可以揭示商品等价交换规律。  相似文献   

18.
论高校心理咨询中价值干预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价值干预是指在心理咨询过程中,为了实现咨询目标,咨询师对来访的价值观进行程度不同的价值参与的过程。根据干预程度的不同,可将价值干预分为价值中立、价值澄清、价值归因、价值选择、价值评判和价值灌输六种形式。在高校心理咨询中,价值干预的基本原则包括时间性原则、适度性原则、高度自觉性原则及咨访关系融洽性原则。  相似文献   

19.
潜价值与显价值是价值的两种表现形式。潜价值是指被评价主体意识到但并没有生发出来的价值。显价值是指在实践领域中评价对象的功能价值和效应价值。显价值与潜价值是一对矛盾对立的价值表现形式.二者可以互相转化。不管是对物的潜价值与显价值、对人的潜价值与显价值、还是对事的潜价值与显价值,都在实践活动中各自可以发生转化。  相似文献   

20.
人的价值主要由功用价值和伦理价值所构成。这两类人的价值 ,因标准不同、基础不同、每个人所能达到的最终程度不同、对于个人和社会的意义不同、人们追求它们的目的不同、所标志的价值取向不同而相互独立 ,不能互相替代。脱离人的功用价值与伦理价值而笼统地论述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 ,必然导致一个很荒谬的结论 :社会大众的人的价值永远低于社会精英的人的价值。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 ,人的功用价值和伦理价值及其所标志着的两种价值取向都很重要。同时 ,在我们社会所应倡导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观中 ,必须以人的伦理价值为核心 ,在肯定人的伦理价值的前提下肯定人的功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