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我国扩大中等收入阶层与可持续消费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是从全球还是从中国来看,进行可持续消费正成为人们普遍的共识。目前我国数量不断增加的中等收入阶层是社会消费的重要群体,是消费的主力军。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比重是推进我国可持续消费的现实基础;同时实现可持续消费也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扩大中等收入阶层的比重。我们要通过健全市场机制、调整收入分配政策、转变消费观念、加强消费立法等手段,来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比重,构建我国的可持续消费模式,走可持续消费之路。  相似文献   

2.
农村居民消费疲软已经成为经济稳定发展的一大障碍,挖掘农村居民消费潜力对我国经济良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对不同收入组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实证分析表明,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因收入差异而呈现消费分层的特点:高收入组农村居民消费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基础上,更加关注生活质量的提高,其边际储蓄倾向较高;低收入组农村居民由于受收入约束,消费支出的大部分用于维持基本生活;中等收入群体是农村居民的消费主体,其消费能力可能已经超过农村总体平均消费水平。不同收入组的农村居民购买力和边际消费倾向各不同,农村购买力向高收入阶层集中,低收入阶层不仅购买力不足而且严重拖后了农村整体消费能力。  相似文献   

3.
赵跃杰 《理论界》2010,(1):51-52
居民消费需求不足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我国政府将刺激居民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消费结构是研究居民消费的基础,本文在分别分析我国城镇居民以及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各自特点的基础上,针对不同消费支出选择相应的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发现,我国不同收入阶层居民的消费结构有着较大的不同,并且发现我国近年来的医疗、住房等改革对不同收入阶层消费结构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4.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启动居民消费需求的关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产和消费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两大杠杆。短缺经济时代 ,依靠生产带动经济 ;过剩经济时代 ,通过刺激消费带动经济。虽然我国目前经济并不是很发达 ,老百姓还不是很富裕 ,但是也似乎进入了过剩时代 ,特别是“九五”以来 ,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持续回落 ,市场疲软 ,消费不旺 ,企业开工不足 ,失业率增加。是居民的购买力低下吗 ?据最新统计 ,银行中的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超过了六万亿 ,且还有不断上涨之势。是刺激消费手段不力吗 ?近年来 ,政府出台了包括增加公共投资、发行长期国债、适当扩大财政赤字、努力提高城镇中低居民的收入等一系列刺激投资和…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在半个世纪的历史中 ,特别是近几年 ,在处理消费和储蓄、储蓄与投资、政府消费和居民消费、农村居民消费和城镇居民消费这几个结构时 ,存在着深刻的经验教训。本文主张 ,刺激内需不足的基本思路是 :要改革国民收入分配体制 ,适应降低资本形成率 ;要控制政府消费膨胀 ,推动居民消费增长 ;要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提高居民消费水平。解决内需不足问题 ,不能照搬凯恩斯主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而要采取符合中国实际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我国经济能否保持长期持续稳定增长的局面 ,首先要解决如何扩大内需市场。近几年来 ,我国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以及社会收入分配调控手段 ,支持国内投资消费和市场消费 ,但社会最终需求增长缓慢 ,引致投资与消费的乘数效应尚不明显。如何启动上海的消费 ,拉动上海的经济增长 ,必须采取投石激浪的方式 ,率先拉动中等收入阶层的消费 ,取得扩散效应 ,才能尽快地达到预期的目标。一、上海中等收入阶层消费潜力分析   1 上海中等收入阶层划分及基本状况我们所要表述的中等收入阶层是指其收入处于社会中等水平、且其实际收入主要来源于工薪…  相似文献   

7.
扩大内需应立足于民生改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中央出台的扩大内需政策,联系金融危机中国内外市场经济运行实际,我们认为扩大内需必须立足于民生,增加居民就业、工薪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增强居民的消费信心并着重提升农村居民和低收入阶层的消费率,正确运用金融手段促进信用消费;同时还要通过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改善而志及民生,扩大公共消费比重,增加社会福利,使中央的内需刺激激励政策落实为惠民富民政策.  相似文献   

8.
"十一五"期间提高消费率的政策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消费率低位运行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痼疾,危害甚大,提高消费率势在必行."十一五"期间,提高消费率的政策选择是:彻底纠正重投资、轻消费的错误倾向,在经济将长期处于过剩的时代,尤其需要把消费放在首位;调节收入分配,进一步提高城乡广大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果断缩小不合理收入差距;优化供给结构,在减少和避免重复建设的同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全面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的"三架马车"中,中国经济长期快速的增长主要是依靠投资和出口,而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比较低的.面对经济危机,中国政府提出了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以扩大内需,其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被列为重要举措之一.根据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对于中国高、中、低收入阶层而言,提高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是扩大内需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作为消费品和投资品的高等教育发展是影响居民消费和储蓄变化的重要因素。1999年我国开始了以扩大招生规模和收取学杂费为主要内容的高等教育改革,结构突变检验表明,1999年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发生了结构性突变,同时高等教育招生人数与居民年消费量以及高等教育招生人数与居民年终储蓄余额的协整关系也发生了变化。进一步的实证分析表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对居民消费及储蓄的影响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956—1965年挤出消费并拉动储蓄,1970—1998年拉动消费并挤出储蓄,1999—2010年挤出消费并拉动储蓄。由于高等教育学杂费增长超过收入增长、人们对于接受高等教育的渴望以及高等教育资源地域分布的不均衡,目前的高等教育改革不会在短期内扩大内需。必须在提高居民整体收入水平的基础上,才能通过高等教育的发展来有效扩大内需;同时,政府还应加大对高校的财政支持,减少高校收费,并加大对低收入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11.
作为消费品和投资品的高等教育发展是影响居民消费和储蓄变化的重要因素。1999年我国开始了以扩大招生规模和收取学杂费为主要内容的高等教育改革,结构突变检验表明,1999年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发生了结构性突变,同时高等教育招生人数与居民年消费量以及高等教育招生人数与居民年终储蓄余额的协整关系也发生了变化。进一步的实证分析表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对居民消费及储蓄的影响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956—1965年挤出消费并拉动储蓄,1970—1998年拉动消费并挤出储蓄,1999—2010年挤出消费并拉动储蓄。由于高等教育学杂费增长超过收入增长、人们对于接受高等教育的渴望以及高等教育资源地域分布的不均衡,目前的高等教育改革不会在短期内扩大内需。必须在提高居民整体收入水平的基础上,才能通过高等教育的发展来有效扩大内需;同时,政府还应加大对高校的财政支持,减少高校收费,并加大对低收入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12.
在居民储蓄保持强劲增势的同时,储蓄和消费的高增长与收入低增长的矛盾现象也愈发引人观注。实证之一,从居民收支帐户来看,储蓄加消费等于收入。1995年辽阳地区城镇居民储蓄增长39.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增长21.9%,但人均生活费收入仅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中等收入阶层的基本构成及其社会绩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尽管我国目前的高、中、低收入阶层都是比较而言的,而且高、中收入阶层还比较少,低收入阶层还比较多,但肯定这种收入结构却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中等收入阶层在我国已经形成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何正确评价中等收入阶层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的客观效果,是真实体现我国各阶层生活状况和社会稳定系数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2010和2012年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在全国25个省的5121个城镇家庭的微观调查数据,将生命周期—持久收入模型与预防性储蓄理论结合起来,考察城镇家庭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持久性收入对家庭消费正效应要大于暂时性收入和家庭资产,不确定性收入对家庭的消费具有显著的负效应;参加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对家庭消费具有正效应,而现阶段参加养老保险对家庭消费却有显著的负效应。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中低消费家庭的消费支出对于收入变动的敏感程度高于高消费家庭;不确定性收入对低消费家庭的消费支出的负效应要大于中高消费家庭。医疗保险对中高消费家庭的消费支出的正效应要大于低消费家庭,而失业保险则正好相反;养老保险对我国中高消费城镇家庭的消费支出负效应要高于低消费家庭。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1980-2009年的我国省级面板数据检验发现,持久收入假说和生命周期假说不能完全解释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行为,绝对收入假说和随机游走假说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不适用,而预防性储蓄假说和流动性约束假说适用于我国城乡居民消费。  相似文献   

16.
《家庭科技》2011,(8):44-44
每一个家庭或多或少都会有额外收入,如稿费、有奖储蓄或各种彩票的中奖、亲友馈赠、银行存款利息等等。不少家庭对固定收入的理财很认真,而对额外收入却很随意。首先,额外收入与固定收入对家庭一样重要,也要将其列人家庭理财计划中。有了大笔额外收入,若暂时没有明确如何花,最好及时存入银行账户,然后根据家庭计划择期储蓄。  相似文献   

17.
(一) 储蓄和消费的关系是,消费刺激储蓄,储蓄引导、组织和调剂消费,两者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在运用上必得注意适度,如有偏费,就将互相制约,互为消长。它们是社会经济生活的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把储蓄与消费对立起来的观点,极化了非本质的制约的一面,难免本末倒置。我们说储蓄不会从根本上影响消费,其本质原因,是由于社会的消费水平受制于社会的生产方式。正如马克思所说:“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约制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什么样的生产方式,产生什么样的消费方式,决定什么样的消费水平。在消费方式、消费水平既定情况下,储蓄的多少实际上也是既定的。因此,提倡储蓄,怎么会影响消费和生产呢?西方社会可谓是高消费了,其  相似文献   

18.
西方消费理论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广福 《学术界》2006,(4):286-290
随着时代的变迁,西方消费理论经历了一个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从最初的绝对收入消费理论,强调消费支出是当期可支配收入的稳定函数,发展到永久收入消费理论,消费取决于居民的永久收入,演化为缓冲库存储蓄理论,在境况差时维持正常消费或在境况好时增加消费,西方消费理论已逐步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分析IrvingFisher跨时消费理论的基础上 ,通过对我国居民储蓄水平进行的逐步回归分析 ,探讨了影响城乡居民储蓄水平各种因素的显著水平及贡献度 ,得出了收入具有显著正效应、名义利率具有微弱负效应、实际利率具有微弱正效应等结论。本文的政策含义是 :不宜采用利率政策促进储蓄向消费的转化。  相似文献   

20.
凯恩斯认为在“消费倾向”这一基本心理定律作用下 ,消费增量总是小于收入增量 ,二者间的差距将随着收入的增加而扩大 ,需要扩大投资需求以弥补有效需求不足 ,因此主张政府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 ,通过公共投资引致民间需求。但笔者认为上述这套理论或思想背景与目前中国处在转轨期的内在要求不符 ,而主张把中高收入阶层作为撬动内需的坚实杠杆 ,即积极扶持中高收入阶层 ,填补“消费断层” ,释放其消费潜能 ,以引致投资需求 ,逐渐缓解商品滞销之“恶性循环” ,从而缓解内需不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