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城市教育分层研究(1949—2003)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改革以来,中国教育机会总量的增加,特别是高等教育机会的扩大,并未如人们所预期的那样明显地缩小教育分层。改革前,由于政策干预对较高社会阶层、特别是专业技术阶层教育需求的抑制,一定程度上缩小了教育分层;改革后,中国教育分层正显现出MMI假设的诸项特征:较高阶层在高中入学阶段具有稳定的优势,同时,专业技术阶层在大学入学阶段也具有一定优势。这表明,当前通过抑制较高阶层的教育诉求来实现教育分层最小化的政策干预已经终结。但是,在教育领域内实行"补偿原则"向中下阶层倾斜教育资源的发展思路也未能如人所愿,它并未改变中下阶层在较高教育阶段的不利状况。缩小教育分层状况的另一种思路在于,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全面缩小各社会阶层间的生活差异。  相似文献   

2.
邱家洪 《南方论刊》2010,(4):52-54,51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直辖以来,重庆统筹城乡教育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城乡教育资源非均衡配置的问题依然突出。鉴于重庆城乡教育资源非均衡配置的现状及成因,要尽快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必须改变教育资源配置政策的基本取向,调整教育资源配置的整体设计,这既是对社会正义的维护,更是促进教育公平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确立并形成了与"城乡二元体制"相适应的"城市优先"的教育发展方式,并先后经历了改革前"城市教育国家办、农村教育集体办"和改革后"城市教育国家办、农村教育靠集资"两种教育资源配置方式.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配合"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战略,国家确立了"城乡均衡"的教育发展理念,并通过调整农村教育的供给体制和实施对农村教育的特别性支持政策等方式,有效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4.
杨启光 《南京社会科学》2022,(3):137-145+153
促进家庭视角的教育政策改革,把支持家庭与增进家庭成员的幸福置于教育政策的重要地位,旨在发挥教育对于家庭人力资本优化的重要影响作用,不仅是国际社会家庭政策发展的共同趋势,也是保障我国家庭成员获得公平且有质量的教育,以及推进家长参与学校治理现代化改革的现实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重视家庭建设并持续推进家庭取向的教育政策的改革。但以支持家庭并促进家庭发展能力为目标的教育政策的结构与内容体系还未完全建立。新时代推进我国家庭视角的教育政策体系的创新,重点是建立依照家庭生命历程发展主题需要的教育政策结构,完善涵盖保障、救助、服务与发展家庭的不同类型的教育政策的内容,并从指导服务、综合管理与跨学科研究等方面强化对家庭视角的教育政策创新体系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杨军 《河南社会科学》2004,12(2):133-134
我国地区间产业结构失衡的原因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地区间非平衡的发展政策、国家的宏观产业政策、地方保护政策以及在这些政策作用下地区间市场化程度的差异所造成的。对此,应通过推进体制创新、强化市场观念、调整地区产业结构等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6.
无论是改革前还是改革后,我国政府都牢牢控制了城市的两大核心要素,即人口和土地.因此,中国城市化进程离不开政府干预的作用.政府干预模式成为影响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一个主要变量.政府主导模式逐渐成为改革开放以后政府干预城市化的新模式.不仅如此,政府主导模式也是中国模式的核心的部分.尽管政府主导模式具有较高的风险和成本,但是对于后发国家来说,这一模式也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基于教育公平的区域教育资源配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公平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区域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布局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较大的负面作用。通过对中国区域教育资源分配的实证研究,可揭示出中国教育资源分布的梯形态势。梯形结构主要是由不同区域的区位因素、经济状况及中央财政对教育的支持等5个因素所致。应采取增加教育的财政投入、发展多元化教育投资体制及改革办学机制等措施,才能实现区域教育资源的理性分布。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教师职业从"臭老九"到"香饽饽",教师教育逐渐成为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环节。聚焦教师队伍建设探讨教师发展,成为近年来教师教育研究的突出特点。从国家政策视角,我国改革开族以来的教师教育产生以来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教师教育研究理念层面从综合大学办教育的提出到合格教师的发展和完善到从合格走向卓越;政策层面从宏观到微观,从重视教师教育数量到重视教师教育质量;实践层面从旧三级到新三级递进,从职前职后教育分开进行到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这些无不体现我国教师教育研究真正意义上从合格走向卓越。  相似文献   

9.
对遭受过殖民统治的国家而言,教育本土化是摆脱殖民束缚,谋求独立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自独立以来,津巴布韦政府从清理殖民教育遗产入手,通过改革教育政策及法律法规、弘扬传统文化价值、开发本土教育资源等措施,推动教育机会均等化、文史教育“非洲化”和科学教育“在地化”,以摆脱殖民教育体制的束缚,重塑本土文化自信。津巴布韦的教育本土化改革,承载着去殖民化、现代化、全球化的多重使命,是发展中国家复兴传统文化、增强国家认同、努力融入世界现代化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典型折射。津巴布韦的教育本土化改革在提高初中等教育普及率、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推进传统价值观的回归与更新等方面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启示我们要认识到国家认同和民族复兴是教育本土化改革的核心,教育本土化改革需要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紧密相连,处理好国际化与本土化之间的关系,以及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0.
今天,正视新疆与内地发达省区发展差距拉大的严酷现实,已经成为今后新疆改革与发展的一个现实出发点。我们应该看到差距拉大的原因是复杂的和多方面的,也应该寄希望于国家“注意向中西部地区倾斜”的政策和对世纪新疆将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点”的宏伟前景,但是,我们更应该深刻地认识到差距拉大问题的实质,并进而看到以改革求发展的现实希望所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有一个著名观点叫做:“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这一观点深刻揭示了20年来我国坚定不移地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目的和作用。从用年代中…  相似文献   

11.
教育政策是基于一定意识形态的教育资源分配。教育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是传递某种观念和取向的最有效途径,也是构建文化的重要机制。教育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可以看做是观念流转过程、生产主导性政策文化的过程。以民族预科教育政策这一典型案例分析,可以深刻理解教育政策文化的构建过程及其带来的影响。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对于如何更好地实施扶持弱势群体和发展不利地区的政策,教育政策文化分析能够提供一个有效的途径和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2.
中国教育投资市场化改革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知识经济时代,教育产业的地位举足轻重。教育产业要发展,投资体制改革是关键。教育投资体制改革问题应该是经济学研究的重大课题。我国教育投资体制经历了一个不断改革和调整的过程,目前正处于建立市场化的教育投资体制的改革进程中。我国现存教育投资体制存在着政府投入不足与过度依赖政府投入、私人部门在国内教育发展中的贡献度偏低与教育资源大量外流、教育资源浪费与短缺并存、教育投资结构不合理等矛盾,居民教育投资也存在若干误区。教育投资市场化改革,首先要调整国家公共教育投资政策,充分发挥政府投资职能;其次,应改善高等教育产业投资环境,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另外,就是要积极启动民间教育投资。  相似文献   

13.
结合改革开放30余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成绩,针对大学生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从必要性和可行性两个着眼点出发,整合时政教育资源、开发儒学教育资源、优化公共艺术教育资源,有助于共同打造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路径,在大学生的主观接纳和行动自觉中潜移默化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教育资源分布和配置不均,严重影响了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教育功能的发挥、科研及其成果转化以及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地区高等教育资源的丰裕程度又影响了其积聚教育资源的能力。教育资源欠丰裕地区应该通过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吸纳社会资源、加强内涵建设等方式,缩小高等教育资源的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15.
随着21世纪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扩大与深化,中国外语教育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外语政策与体制的深入改革势在必行。中国外语教育在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巨大契机中不断地完善与创新,已逐渐形成了较为科学合理的体制与结构,但问题犹存,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6.
加强民族团结教育资源建设是实现国家认同的必要条件。构建民族团结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有利于提升民族团结教育资源建设的实效性,强化民族团结教育,促进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一体化。在机制构建过程中,应当以国家认同为目标导向,遵循协同性原则、公益性原则与发展性原则,将政策支持、制度保障、主体优化及平台建设作为关键路径,促进民族团结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手段对区域政策进行了干预。随着时间的推移,宏观调控对区域经济的演进不断地细化、改善,相应的成效也在各个区域经济中体现。新时期改革开放下,国家的宏观调控对区域政策的安排都有着新的思路与格局,这需要从历史演进中认真总结。  相似文献   

18.
公共文化政策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运贵 《理论界》2012,(6):128-130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文化政策,为我国农村文化建设提供了强劲的改革动力,极大地促进了农村基层文化建设,但对照农村文化建设的目标进行分析,我国的文化政策领域仍然存在许多"弱项"和一些政策"盲点",对基层农村文化建设形成了明显的制约,因此,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国家战略框架下,进一步加强文化政策的总体安排、完善国家公共文化政策体系、进行"点对点"的政策支持,仍然是深化农村文化改革、推进农村文化建设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政策指向与调节机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国 50多年来 ,中国的经济社会随着区域经济政策指向几经巨变 ,在每次大的变革之后 ,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进程 ,改变着既有的区域经济格局。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不同于发达国家 ,面临着发展、公平和效率三个主题 ,其中发展是最重要的。对中国改革开放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政策指向与调节机制进行研究 ,阐述经济发展主题的转换 ,有助于我们在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基础上 ,利用好国家的宏观调控手段 ,加强对西部的支持政策的力度。一、改革开放以来实施的促进东部地区经济重点发展的非均衡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区域经济的…  相似文献   

20.
基础薄弱、发展后劲不足是制约中国经济发展重要瓶颈,其中资金短缺是关键,而仅依靠国家财政、信贷等传统融资渠道难以突破这一瓶颈。由此,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作为一种提供资本和先进管理模式的特殊投融资方式应运而生。为保障和鼓励PPP发展,中国相关政府部门制定和颁布了诸多政策。对当前政策的梳理及效果分析,结果表明:中国PPP政策数量呈现阶段性特征,尚未有专门PPP法律,PPP政策效力等级有待提高。PPP政策行业分布和地区分布均差异较大,实践中PPP政策行业分布和地区分布效果显著,但行业间和地区间政策效果有所区别。事件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PPP政策对PPP项目数量和项目金额增加有带动作用,两期效果显著,四期效果达到最大,政策效果有一定累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